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乞骸骨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乞骸骨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16: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孙承宗在捷报抵达的翌日逝世,这消息很快送到了京师,朱慎锥正在乾清宫偏殿同内阁阁老们商议辽东战后事宜,接到消息后错愕当场,久久没有说话。

“陛下,孙大人此生最大的执念就是辽东战事,之前高阳就传来消息,说是孙大人身子每况日下恐时日不多,如不是因为辽东战事的缘故,孙大人憋着一口气硬挺着,恐怕早就不在人世了,更何况孙大人年事已高,以他如此高龄离世也是预料之中。”

见皇帝神色黯然,首辅温体仁开口如此说道,接着又劝道:“以臣所见,孙大人能听闻辽东平定,沈阳被破,建奴被灭,大笑而逝,这是件好事。孙大人心愿已了,再无遗憾,撒手离去也是情理之中。”

众人点头表示同意,都劝说朱慎锥不要过于伤心,孙承宗求仁得仁,能以这种方式离开人世算是好事,再无遗憾。

听着大家劝慰的话,朱慎锥微微点头,其实他心中也知道这样离去对孙承宗来说算是最好的结果了。孙承宗大器晚成,直到年近五十这才正式出仕,之后崭露头角,展现出了他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

尤其是在天启年间,孙承宗临危受命担任蓟辽督师,为大明稳住了辽东局势,并一手打造了坚固的宁锦防线,同时还训练出了大明最强的骑兵部队——关宁铁骑。

虽然孙承宗在辽东的时候看错了袁崇焕,但这不能抹杀他对大明的贡献。如果没有孙承宗,恐怕早在天启年的时候辽东战局就无法收拾了,而盘踞辽东的建奴也早就杀进了关内,大明哪里还能支撑到后来呢?

可惜孙承宗的运气不好,再加上天启皇帝驾崩太早,最终他没能完成收复辽东的壮举。告老归乡后,孙承宗虽身在高阳,却依旧关心国事,更在己已之变时以七十多岁的高龄出山收拾残局,从而把皇太极赶回了辽东。

但之后,崇祯皇帝因为忌惮孙承宗,使得孙承宗第二次告老还乡,这一次孙承宗彻底灰了心,更对大明的未来和辽东战局深为忧虑。他心里很清楚,以自己的年龄已不再可能回到辽东继续领兵了,而大明在崇祯皇帝的手中恐怕凶多吉少。

后来朱慎锥以靖难入京师掌控朝政,并登上了皇帝之位,大明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之后孙承宗再一次入京,虽在朱慎锥的要求下担任了教习堂的总师傅,负责教授太子和皇子,可在京师没过几年,孙承宗以年事已高为由第三次告老还乡,而这一次他也清楚自己离开京师后恐怕已不可能回来了,他剩下的时间不多了,活了这么久,孙承宗心中已没其他想法,仅仅辽东战事不解决,始终有着遗憾罢了。

孙承宗在京师的时候,朱慎锥经常和他见面交谈,对于朱慎锥来说,孙承宗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他不仅是大明的名臣,更是心怀天下的忠臣,如果不是因为出仕太晚,再加上天启皇帝死的太早的话,以他的能力在整个大明近三百年中都是出类拔萃的。

正是因为明白孙承宗所想和心中的遗憾,所以在得知孙承宗身体每况愈下的时候,朱慎锥不仅派去了太医,还派人特意给孙承宗带话,告诉他大明即将要对辽东展开大战的计划。

而这个做法,朱慎锥是希望孙承宗能振作起来,用这个消息让孙承宗提起精神,亲眼看见辽东建奴的覆灭这一日。

朱慎锥也知道孙承宗的年龄很大了,他这样的年龄可以说过一日少一日,随时可能撒手离世。朱慎锥只是希望孙承宗能多活些日子,能够不留遗憾地离开这个世界,但他万万没想到孙承宗在得知辽东大胜的消息后就离开了人世。虽然早就对此有所预料,可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朱慎锥心中还是很不好受的。

平静下来后,朱慎锥当即中止了之前的议题,让内阁讨论孙承宗的谥号和身后安排。

在内阁提出了几个建议后,朱慎锥最终选择了“文忠”为其谥号,并决定亲手为孙承宗书写一篇祭文,以示哀悼。同时朱慎锥再加封孙承宗为太师,以文臣最高的礼仪下葬。并且指定宋王朱敏澄代替自己前往高阳祭祀,主持孙承宗的葬礼。

这样高的礼遇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足以看出在皇帝心中孙承宗的份量。在座的阁老们嘴上虽不说什么,但心中却暗暗为之羡慕,孙承宗生前位极人臣,死后还有如此殊荣,作为文臣还有何求呢?

安排完这些后,朱慎锥心中也没了继续讨论话题的想法,结束了这一次会议,等明日后再继续也不迟。反正辽东那边大局已定,接下来就是对于辽东的一系列安排了,这些安排也不急一时。

内阁诸人起身告退,当其他人逐一离开后,首辅温体仁却没走。

“爱卿可是有事?”见他如此,朱慎锥不由得问道。

“陛下,臣有一折!”温体仁起身道,从怀中取出一个折子来恭敬递上。

朱慎锥也不在意,还以为温体仁是个人对辽东的安排有什么独到之见,打算私下和他商讨呢。取过折子打开看了起来,但刚看了一眼,朱慎锥的眉头就皱了起来。

“爱卿这是……?”

“陛下,臣年事已高,以乞骸骨……。”温体仁颤颤巍巍朝着皇帝拜道,见此朱慎锥连忙让卢九德把他搀扶起来。

“好端端的,怎么突然要乞骸骨?”

“陛下,臣今年已七十有四了,这几年臣明显感觉自己精力不济,受陛下所爱,臣在首辅之位也有近十年之久了。”

温体仁微笑着说道,他告诉皇帝自己平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辅助明君成为名臣,从而留名青史。虽然温体仁知道自己的官声其实并不怎么好,而且他当初坐上首辅之位也是使了手段的,为了达到目的温体仁当年用了些不怎么光明的手段击败了对手,这才拿到了这个位置。

而且在朱慎锥刚刚入京时,朱慎锥为了稳定政局拉拢温体仁,而温体仁也是为了保住官职地位早早就投靠了过去,从这些来看温体仁并非没有私心,更算得上一个投机分子。

但温体仁除去这些外,也有着别人没有的优点。首先温体仁不结党、不贪污,头脑清醒,政治能力很强,办事手段高超,更对大明的利弊情况心中清楚的很。在得到了朱慎锥的全力支持下,这些年温体仁在首辅之位干的得心应手,更做出了不少政绩。

可以说自永明元年起到如今,朱慎锥对大明的一系列改革背后都有温体仁的支持和影子,如果没有温体仁帮助的话,仅凭朱慎锥是很难掌控住这个庞大的帝国的。正因为如此,哪怕温体仁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朱慎锥却丝毫不在乎,有本事的人哪里会是完人的?但凡是人有点私心又如何呢?只要温体仁能做事能办事,并对自己和大明忠心耿耿,其他一些小节根本算不了什么。

按理说,温体仁的任期还有一年多,他完全可以等到一年多后内阁调整的时候退下来。那时候温体仁也七十五岁了,带着殊荣告老还乡不好么?没想今日温体仁突然要乞骸骨,这让朱慎锥很是意外,同时出言挽留。

可温体仁的态度很是坚决,口口声声说这些年他在首辅位上呆的太久了,而且年事已高精力大不如从前。乞骸骨的想法温体仁早在半年多前就有了,只不过因为辽东战事的准备和发动,为了避免内阁不稳,温体仁这才咬牙坚持到今日。

现在大明终于在辽东大胜,彻底解决了辽东问题,接下来辽东的建奴已不可能再为患。温体仁觉得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再不眷恋这个首辅之位,这才坚决要乞骸骨,希望皇帝能够批准。

目光落在温体仁的身上,当见到他坦然的姿态时,朱慎锥似乎明白了什么,默默点了点头。

“朕虽舍不得爱卿离开朝堂,但也不能不顾及爱卿的想法。爱卿既然如此坚持,朕看来也只有答应了……。”

“臣谢陛下……。”温体仁连忙行礼,此时此刻他更表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依爱卿所见,你去职首辅后,何人可担任首辅?”摆摆手,朱慎锥直接问道。

“首辅一职非臣能言……。”

不等他把话说完,朱慎锥就道:“私下说事不必如此,爱卿识人之能朕是清楚的,何况大明首辅虽是朕所定夺,但爱卿为如今的首辅也有推举的权利,但说无妨。”

“这……。”温体仁迟疑了下,开口道:“以臣之见,明年就是内阁调整的限期,这时候不便再另选首辅,一动不如一静,臣离开内阁后,陛下可选合适人选补充内阁,但内阁排名可依惯例,由次辅进位首辅主持内阁,等明年到期后再另行调整也不迟。”

这话一出,朱慎锥不由得笑了起来。这个温体仁还真是老谋深算,看来他早就想好了这个办法。还别说,他所提出的建议对朱慎锥最合适不过,现在的次辅是谁?不就是张至发么?而张至发这个人一直都是唯皇帝和首辅温体仁马首是瞻的。

张至发的能力虽然远不如温体仁,可他的资格却不差,再加上张至发是个聪明人,年龄也不小了,等明年内阁调整张至发也会退下去,所以温体仁提出按照惯例内阁排位升迁,临时由次辅升首辅而不是现在就指定首辅,这对内阁的平稳过渡和皇帝掌控内阁是有极大好处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