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左右为难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一千一百零四章 左右为难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16: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布木布泰的左手紧紧握住扶手,身子不由自主微微前倾。

“范先生所言当真?”

“太后别忘了当年先帝围攻锦州的故事,奴才觉得此次大明既然主动开战,在辽东、蒙古两处同时用兵,又怎能不在他处另做安排?假如故伎重演,一旦明军从山东渡海,于摄政王的归途设下埋伏,摄政王又急于赶回盛京的话,这后果不堪设想!”

“这如何是好?”布木布泰焦急追问。

刚才范文程提出了一个假设,那就是大明从山东渡海攻击盛京以东,在多尔衮撤退的路上设置埋伏,趁多尔衮赶回盛京的机会搞偷袭。

假如是这样的话,多尔衮回盛京的这一路极不安全,明军本就有海上优势,从山东渡海北击这种事又不是没有干过,再干一次可能性是极大的。更重要的是明军已再一次占据了皮岛,皮岛离着朝鲜近在咫尺,现在皮岛就有明军驻守,蒙古、辽西走廊那边都打起来了,皮岛的明军怎么可能无动于衷?

这种概率是极大的,以范文程看来明军肯定会这么干。而听到范文程的提醒后,布木布泰的一颗心猛然就悬起来了,现在的大清岌岌可危,多尔衮手中的主力可以说是大清此战的关键,一旦多尔衮那边有个三长两短,那么大清这仗也就不用打了。

“太后不必担忧,奴才只是提醒太后。”范文程正色道:“太后可尽快派人告知摄政王此事,以摄政王之能只要有所防备,明军想要拦截归师并不是易事。一旦摄政王顺利返回盛京,大局就稳住了。”

“对!范先生说的对!”布木布泰眼睛猛然一亮连连点头,她虽是女子对军事不懂,可她却是一个从善如流的人,而且她心里也知道现在大清只能依靠多尔衮,更对多尔衮的能力拥有极大的信心。

不知也就罢了,既然范文程都提醒到这个地步了,布木布泰怎么能装作不知?当即决定立即再派人去通知多尔衮此事,让他做好防备,以免落入明军的圈套之中。

接着,布木布泰和范文程就商议了一番,等商议完后这才结束了这次谈话。范文程离开后,布木布泰就招来人,让其火速赶往朝鲜把这些情况告诉多尔衮,等人派出后,布木布泰这才松了口气,可面对如今明军的攻势,她心中依旧隐隐不安。

辽东战事再起,很快朝鲜的多尔衮就得知了消息。当消息传到朝鲜的时候,多尔衮顿时皱起了眉头,原本颇为不错的心情也变得糟糕起来。

经历了半个多月的猛攻,现在的平壤已是摇摇欲坠,眼看着再加把力就能拿下平壤。

平壤是朝鲜北部的重城,更是朝鲜之前的王京所在,无论地理位置还是政治意义极大。何况自己的死对头豪格就在平壤,如能在平壤干掉豪格,那么朝鲜此战就彻底赢了。不仅能解决掉令他头痛的豪格,更能把整个朝鲜再揽入大清手中,其中的好处是极大的。

但多尔衮万万没想到,眼看胜利就在眼前辽东后方却出了问题,大明突然对辽东发起了进攻,盛京那边传来消息,皇太后让多尔衮赶快返回盛京,以应付突然变化的局面,但多尔衮从内心中却不想放弃在眼前的胜利。

纠结了一番后,多尔衮决定继续进攻平壤,打算在解决掉豪格和朝鲜问题后再领兵回师。现在放弃实在是太可惜了,仗打到这一步仅差一口气,要是现在回师,豪格就此逃出生天,下一次要再拿下他就没那么容易了。

在接下来的几日中,多尔衮对平壤的进攻猛烈度一下子就强了许多,不仅驱赶着抓来的朝鲜人拼命攻城,就连手上的汉军旗包括八旗精锐都投入了战场。这一下,原本就岌岌可危的平壤更难以坚守,要不是豪格把手里最后的一支八旗精锐投入战场,再加上一直没动的京兀儿的部队也参与了守城,说不定平壤就被多尔衮就此拿下了。

可就在此时两件事接连发生,第一件事是一直在汉城未动的豪格所属军队突然北上了,这支军队摆出了一副拼死救援平壤的姿态。虽说多尔衮早就做好了防备,可在平壤即将就要被攻破的情况下这支军队的出动还是给他带来了不少麻烦。

由于援军的抵近,多尔衮必须派出部分军力阻拦这支军队,这样一来他所用在正面平壤战场上的军力就略有不足,使得进攻的猛烈程度略有降低。此外,盛京那边又一次派来使者,带来了一个让多尔衮极为错愕的消息,那就是明军不仅在辽西走廊发起了进攻,还联合了蒙古察哈尔的阿古达木部对科尔沁部也发动了猛烈进攻。

两件事相一应证,多尔衮顿感不妙,他可是打了老仗的人了,当年皇太极还在的时候多尔衮就展现出了极高的战争天赋,要不然皇太极也不可能这么依仗于他。

虽说多尔衮现在的主要目标还是豪格和平壤,可他却也清楚大清基业才是真正的根本。如今大明明显早就有所准备,在辽东和蒙古两线同时发起进攻,所图甚大,不可轻视。

现在这个情况假如他继续留在朝鲜,不尽快回师的话,一旦辽西走廊被攻破,科尔沁那边遭遇失败,那么大清所面临的就是生死存亡的结局。以目前盛京的兵力而言,要挡住明军如此进攻并不容易,假如大清丢掉了盛京,那么大清就完了,多尔衮无论如何都不会让这个情况发生。

抬头向前方望去,多尔衮心中纠结无比,在他看来拿下平壤仅仅只是时间的问题,可问题他现在缺少的就是时间啊!

假如在朝鲜呆的时间过久,不尽快回师救援盛京,那么就算解决了豪格和整个朝鲜又如何呢?大清没了,他多尔衮这个摄政王又将何去何从?这是多尔衮绝对不愿意看到的结果,无奈之下多尔衮终于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放弃平壤全军撤退,返回盛京。

要做出这个决定是很难的,可多尔衮却不得不做。虽然他可以再尝试一下是否可以拿下平壤,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就算自己使出全力要攻破平壤也不是短短一两天就能完成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盛京那边的风险越来越大,他必须要尽快回去,要不然老巢都被明军给抄了。无奈之下,多尔衮下达了撤军的命令,在布置了一部分军队依旧对平壤保持进攻姿态后,其主力开始撤离了平壤战场,等到城中的豪格反应过来时,多尔衮已带着他的人直接就跑了。

这时候,豪格也没有出城追击的打算,驻守平壤的这些日子里他已是筋疲力尽付出了极大代价,而且豪格也了解多尔衮,这家伙狡诈的很,肯定会在撤退的时候布下圈套,引诱自己出城。

一旦这么做了,豪格就上当了,万一在野战被多尔衮所败,那么之前的努力就全白费了。

保险起见,豪格并没有出城尾追多尔衮的大军,反而下令严守平壤,耐心等待援军的抵达。

这时候,在平壤以北的多尔衮在听到斥候回报,平壤并没出动军队追击,反而继续严守的消息后无奈长叹了一口气。他的确如豪格所想,借着撤退已设下了埋伏,一旦豪格出城追击的话,他有很大把握把这家伙留下,可惜豪格并没上当,这个莽夫如今变得谨慎起来了,这让多尔衮感觉到可惜。

既然豪格不上当,那么多尔衮也只能按照之前的计划回师辽东。但这一路回师多尔衮也不是没有防备,多尔衮在大清不仅是摄政王,更是身经百战的良将,冷静下来后的他很快就察觉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大明既然在辽西走廊和蒙古两路发起进攻,那么为何没在自己进攻豪格的时候派兵进入朝鲜包抄自己的后路呢?

这是大明没想到的?绝对不可能!如果是在以前,多尔衮或许会这样想,但现在的多尔衮丝毫不敢小看大明。要知道如今大明天子不是当年的崇祯皇帝,现在的大明天子可是永明皇帝朱慎锥,这可不是一般人,是同永乐皇帝朱棣一样以靖难的手段登上皇位,并改变格局的人物。

自从朱慎锥掌控大明朝政,并登上帝位后,大清和大明的形势就发生了变化。皇太极在的时候几次在对方手中碰壁,直到驾崩都没能打破大明的封锁。而自己当了摄政王后也没在大明手中讨到好处,而且这几年大清内部又因为之前皇位争夺和后来的哲哲之死再加上豪格的叛乱自顾不暇,哪里还有精力估计大明那边?

几年中一直没动静的大明军队突然发动了这样程度的进攻,多尔衮怎能有所轻视?在他看来这一次大明所图甚大,绝对不是以战争来试探大清的举动,要不然也不会在辽西走廊和蒙古两地同时发起进攻了。

再加上自己进攻朝鲜的缘故,大明出兵的时机掌握的这么好,足以表示大明早就有所谋划和准备。所以多尔衮可不认为大明会忽略在朝鲜的自己,何况皮岛距离朝鲜这么近,自己进攻平壤到现在皮岛的明军却没出现,这实在有些蹊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