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苟在明末当宗室 > 第一千零八十章 倔强

苟在明末当宗室 第一千零八十章 倔强

作者:夜深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3:16: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朱敏澄和永王朱慈炤不一样,朱慈炤是朱由检的皇子,而朱慎锥的皇位是从朱由检这里抢来的。

能够把朱慈炤外封在新大陆,这已是朱慎锥对大明先前皇室的最大仁慈了,要换一个皇帝别说外封废帝皇子了,恐怕包括朱由检在内他们早就无声无息地被弄死了。

从这点来说,外封永王只是一个尝试,也是为了后期外封所做的先行准备。而且未来新大陆的皇室成员外封绝对也不是朱慈炤一人,未来还会有其他宗王甚至皇子会封到那边。

但南海这边就不同了,南海离大明很近,未来大明的南洋海军会不断发展壮大,大明从陆地走向海洋是必然,也会重现永乐时期的景象,再一次掌控整个南海,把南海重新划归自己的势力范围。把亲近的皇子外封于此,从风险程度要低得多,而且一旦有事大明也能及时出兵,这也是朱慎锥早就做好的打算。

面对朱敏澄的这种想法,朱慎锥心中感慨之余也静下心来,同他讲了讲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之后皇室直系子孙就算外封基本也会选择离大明更近的南海而不是新大陆。

但没想朱敏澄却表示反对,他对朱慎锥说南海诸国随时可以册封,自己不去也有人去,而且大明的军队未来要进攻南海也不是难事,反而新大陆那边却不一样。

朱敏澄自从得知自己老爹打算外封宁王去新大陆后就对这个地方上了心,找了不少资料并询问了一些人以了解新大陆的情况,就连在京中的汤若望和南怀仁朱敏澄也找借口特意去拜访过,从他们那边得知了不少关于新大陆的情况。

朱敏澄是和性格稳重的太子不同,他从小就富有冒险精神,更视自己的父皇为偶像,心中一直都有建功立业的念头。

远在蒙古的腾格尔兄弟如今各执掌一部,从年龄而言并不比朱敏澄大多少,但却是蒙古的大汗了,现在腾格尔正在举兵攻打漠北蒙古,阿古达木带着部众也在察哈尔站稳了脚跟,势力逐步向东发展,已开始着手接下来进攻科尔沁部的准备。

同样是朱慎锥的儿子,三个哥哥各有基业,唯独他朱敏澄却只是一个空头亲王,这让想做一番事业的朱敏澄怎能甘心?思来想去,朱敏澄就盯上了新大陆,在他看来新大陆相比南海诸国更有发展前途,如果自己能外封到新大陆,凭着自己的本事未尝不可闯出一片基业来,如此不仅能为大明开疆扩土更能了却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

“新大陆可不比南海诸国,先说路途遥远,就算到了那边同样是危机重重,难道你就不怕?”

“这有什么好怕的?我是爹您的的儿子,难不成还不如永王?再说了,我可比永王大了好几岁,他都能去的,我为何去不得?爹!孩儿早已想好了,等孩儿去了新大陆,必然为我大明在那边打开局面,欧罗巴人能做到的,我堂堂大明亲王如何能做不成?”朱敏澄打定了主意,神色坚毅道。

仔细看着自己这个儿子,朱慎锥许久都没说话。回想着往日,朱敏澄还是一个满地乱跑的娃娃,这一转眼就成人了。孩子大了不由娘,自己虽然是他的父皇同样也是如此,而且朱敏澄说的也没错,既然宁王能去为何他不能去?要知道以朱敏澄的身份假如外封新大陆,那么朱慎锥必然不会像外封宁王那么简单,一定会给他安排的妥妥当当,如此风险也小了许多。

此外,外封藩王是大明未来的国策,也是大明迈向世界的一步。假如连自己的皇子外封都不愿意,那么作为皇帝的朱慎锥又怎么说服其他宗室亲王外封呢?大家都不傻,好端端的大明不呆着,千里迢迢跑到海外当藩王,哪怕这个藩王和大明的藩王不同拥有着实权,可如今的宗室中又有多少有血性的人?大多数人安于享乐却不愿意去冒这个风险。

“你可想好了?”

“孩儿早就想好了,其实爹您今日不提此事,过些时日或许孩儿主动会同爹您说这件事。既然爹您今天问了,那么孩儿告诉您,孩儿愿意去新大陆为藩王!”朱敏澄坚定地回答道。

深深看了他一眼,朱慎锥默默点了点头,这小子看来有这个想法不是一天两天了,而且如此坚决很难说服他放弃。再说了,自己本就有想法把他外封,既然他想去新大陆也是一个去处,只不过这一去未来还能否再见就两说了。

迟疑了好一会儿,朱慎锥叹了口气,正色对他道:“此事甚大,朕还需考虑一下。不过就算你去了新大陆,这该成婚的也要成婚!你母后一直惦记着这件事呢,总不能你这一去让她如此牵挂吧?”

“爹您的意思是……?”朱敏澄一个机灵反应过来,试探地询问道。

朱慎锥点点头,也不说话,以这种方式承认这小子猜的没错。当即朱敏澄咧嘴就笑了起来,连忙一口答应道:“既然爹和娘都有这样的打算,孩儿也不能违背您的意思。再说了,人生大事任凭爹娘做主,这不是理所当然么?这个事孩儿没有异议,爹您和娘商量着办就是了,孩儿听您二老的……。”

“滚!”这番话让朱慎锥哭笑不得,这个二皮脸刚才的态度可不是这样,现在反而要当孝顺儿子了?朱慎锥做势抬脚就踢,朱敏澄嘻嘻哈哈往边上一躲,然后朝着朱慎锥行礼道:“天色不早了,孩儿明日还要早起去军校,爹您也别太辛苦,早些休息,孩儿就此告辞……。”

说完,朝着朱慎锥一鞠,随后屁颠屁颠地就跑了。看着他脚步轻快地离去,朱慎锥忍不住骂了一声“这个兔崽子”,苦笑着摇摇头也是无奈。

几日后,朱慎锥同皇后徐静秋商议,最终从挑中的人里选了一个女子作为宋王妃的候选。说起这个宋王妃的人选其实也不算外人,真要算起来还算是大明朱家皇室的亲戚呢。

选中的这家是当今临淮侯李祖述的长女,要说起临淮侯祖上可是大名鼎鼎,这一脉是大明开国功臣岐阳王李文忠之后,也就是被称为一门双国公的曹国公后裔。

李文忠是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更是大明开**中的第一人,战功显赫,深受信任。洪武年间李文忠病死后,朱元璋加封他为岐阳王,并封其嫡子李景隆为曹国公,世袭罔替。

李景隆的本事虽不如其父,可他在历史上的名气却比李文忠更大,关键在于朱棣的靖难之役中李景隆的一系列操作让人看得瞠目结舌,朱棣之所以能以少胜多,最终领兵打进南京城从建文帝手里夺了这个天下,如果没有李景隆根本就不可能。

后世往往都把李景隆戏称为“大明战神”,对他的评价极低,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以李景隆当时的身份地位,他在大明已是封无可封,而且朱棣的靖难之役起因是为了削藩,李景隆作为大明外戚地位处境极其尴尬,他不仅是朱棣的表侄,先晋王的连襟,也是建文帝的表哥,以建文帝对藩王下手的狠辣,一旦李景隆真的灭了朱棣,那么接下来就要轮到李景隆倒霉了。

为了自保,也是为了给家族留条后路,这才有许多人所看不明白的一系列操作。其实仔细想想就能明白,如果李景隆真是一个草包的话,那么他如何能把几十万大军指挥得令行禁止如同臂指?他所做的一切无非就是为保全自己罢了,同时卖好给朱棣,还要不被建文帝所忌惮,而李景隆恰恰就做到了这点,可以说他不仅能打仗会打仗,这是个天下绝顶聪明之人。

可惜后来朱棣当了皇帝后虽把李景隆立为“靖难第一功臣”,却异常忌惮李景隆,没过几年就找了个不是理由的理由削了他的爵位,然后又把他软禁起来,最终李景隆在软禁中郁郁而终。可就算这样,李家却保住了,李景隆的后人也延续了下去,直到嘉靖年间嘉靖皇帝想起了曹国公一脉,重封了李家爵位,但却不再是曹国公,改封为临淮侯。

现在的临淮侯李祖述的爵位就是这样来的,李祖述一爵已延续了七代,李祖述不仅是临淮侯,还是南京指挥使,在之前江南案中,李祖述果断站在了朝廷这边,同魏国公一起配合张锡钧等人查办了此案。之后论功行赏,皇帝给了李祖述一个资政大夫的职衔,也算是不错的表彰了。

临淮侯一脉不仅是大明老牌勋贵,还有当年曹国公的渊源,算得上是皇室的自己人。再加上李祖述这个人和他的祖宗李景隆同样是一个聪明人,虽是勋贵家教却严,在当地的名声也不错。

朱慎锥这些年本就有拉拢勋贵的打算,事实上也是这样做的,而且李家和朱家祖上本就有亲,让宋王娶临淮侯家的女儿是门不错的亲事。

至于李祖述的女儿相貌如何,徐静秋早就找人打听过,他的长女今年刚满十四,同宋王不仅年龄匹配而且容貌极佳,毕竟李家的基因摆在那边,无论是李文忠还是李景隆在记载中都是一副好相貌,尤其是李文忠还是《三国演义》中白马银枪赵子龙的原型,他的后人相貌自然也都不差,从那点来看都是良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