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红楼之贾敏齐家记 > 第 40 章

红楼之贾敏齐家记 第 40 章

作者:Fahrenheit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19 20:39: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辈子,黛玉和宝钗都只在荣府打了个过场――两个姑娘都是爹妈双全,自家在京中的宅子住起来舒服自在,谁会长期寄住或是借住在荣国府?

总之两个风华绝代的姑娘只给宝玉留下了一个短暂,惊艳又鲜明的记忆,之后……他就没机会亲近了。

黛玉和宝钗不在,宝玉和湘云的情分当然比前世更为深厚。

因为叔叔外任,能到荣府长住,湘云很是雀跃,在家里还能憋着,等到了荣府她几乎是一溜烟儿地跑到贾母的院子,双眼发亮不说,连嘴角都快挑到了鬓角。

宝玉下学回来拜见贾母,瞧见的是便是湘云笑嘻嘻地窝在贾母怀里,大姐元春就坐在贾母身畔,望着湘云含笑不语。

贾母原本想着宝玉黛玉双玉配,一来二人年纪相仿,二来又是亲上加亲,女儿女婿能再照看下宝玉,那么宝玉的前程自然无需忧心。

不过几年下来,贾母也算看明白了:女儿看重珠哥儿,也喜欢元春,甚至琏哥儿都得了正经的官职,唯独对宝玉不闻不问――女儿的态度已然分明至此,她也不想自讨没趣。

老太太再偏爱宝玉,心里也再清楚不过:宝玉现在这个身份,配不上黛玉。

二儿媳妇还曾经属意过外甥女宝钗,一样是亲上加亲,可惜人家姑娘不到十五便入了王府……四周女孩儿每一个都斟酌过,她思来想去觉得云丫头亦是个不错的人选。

反正孩子们年纪还小,婚事不急,再慢慢挑挑也好。

祖母的心思,元春能猜着八~九~分。

别的不说,姑妈绝对不肯把黛玉表妹嫁给宝玉。宝玉虽有天分,偏又不肯上进,她这个当姐姐的劝过几次,甚至告状告到了母亲跟前,无奈母亲不以为然,只说宝玉长大自然会懂事。

母亲的心思,元春亦能摸得准:大约是大哥和她都翅膀硬了,一个比一个有主意,最小的弟弟母亲说什么也得“攥在手里”。

横竖大哥和她也没法子按照母亲的期望行事,那就留温柔体贴的宝玉安抚一下母亲的心吧。

元春心有所想,可面上没露出半分。

宝玉此时正问,“云妹妹这回可不走了?”

湘云笑着应道:“爱哥哥,这回要多住些日子。”

“你还住暖阁里”,“我那儿还有给你留的好玩意儿”……两个人喜笑颜开地说了半天:都知道贾母素来爱热闹,两个人说话也不避讳。

元春则瞥着祖母的脸色道:“光瞧着他俩都觉着喜庆。”

贾母拍拍孙女的手背,笑问,“收拾得如何?”

给宗室做正妻,嫁妆自得丰厚。贾母给孙女准备了一大笔体己,女儿贾敏也贴补了足足一整箱好东西。不算公中每个女孩儿都有的,以及儿媳妇贴给孙女的那部分,就凭她们母女拿出来的,嫁给亲王世子都拿得出手,别说孙女婿还只是郡王嫡次子。

说起嫁妆,元春也挺哭笑不得:看了姑妈送来的礼单,母亲半天都没说话。她点了点头,“查了三回。祖母放心。”

贾母听了,又嘱咐了几句。元春刚应下,外面便传来一阵熟悉的笑声:凤姐儿来了。

凤姐儿进门见过贾母,再与元春宝玉湘云见礼后,才笑嘻嘻地问湘云,“又来长住?再住是不是就不走了?”

湘云再如何心直口快,也应付不来这样的调侃。她脸腾地红了,旋即还扭头向贾母告状,“您快瞧瞧她!”

贾母笑道:“偏这猴儿爱说笑。”

宝玉看看这个看看那个:明明他也挺高兴,不知为何就是莫名的失落……

却说元春从祖母的院子出来,回到自己的房里,抱琴亲自递上了一封厚厚的书信。

抱琴的哥哥正是大哥贾珠的长随,哥哥给她的“体己信”都是从抱琴哥哥那儿发出,元春这边也是抱琴替她收信。

元春等抱琴倒了茶来,她才坐在窗边打开信封。

贾珠在信中先简略地介绍了下杭州如今的情势――这也没什么好隐瞒的,元春若是有心找张邸报自然知晓。

元春最在意的正是大哥的立场。她在宫中有幸见识过了皇子们的真面目,早就受德妃的影响而对太子略有微词,而且太子正面对着一众兄弟群起攻之的局面,再看到东宫对自家的态度,又加上她那个将来的小夫婿尹泽时不时的吹风……

本就坚定的立场这会儿都稳若磐石了!

她更是在暗中庆幸过好几次:大哥躲远点真是上策。

如今又从哥哥的话里话外得知,不仅哥哥,姑父姑妈似乎也不看好东宫,元春再次安了心:虽然不能直说,比起父亲和舅舅,她更笃信姑父的眼光和手段。

元春回过神,再往下看,就见他哥哥写道:将来都是一家人,姑父姑妈问宁王二公子好。

姑父都是封疆大吏了,姑父姑妈又是长辈,何至于还得问他……好?姑父一家和他说是姻亲都是转了个大弯的……元春瞬间福至心灵:原来姑父姑妈与他家竟真是“一家人”不成?

再联想到南下的二位皇子钦差,元春顿悟。

她简直是喜上眉梢,合上信的同时就想着拉着琏二哥再去见尹泽一面,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

话说回来,并非元春外向,实在是她在宫中颇得德妃器重,回到府里父母依旧把她当做寻常闺阁女儿,况且父亲又向来执着,至少哥哥和她如今联手都劝不动。

却说父子靠山不同,选择亦不同,这在京中权~贵~人家之中并不鲜见。只要父子俩没都失手,看在“选对了”的那位身上,整个家族也不会因为“选错了”而受多少牵连。

可怜二房的一家之主贾政此时都不知道他在儿女心中是个什么模样,他这会儿正担惊受怕:妹夫怎么就……对东宫母族毫不留情!万一太子怪罪下来,我可怎么办?!现在以抱恙为名休养一阵是不是能躲得过?

却说五皇子也从心腹那儿知道了二哥六弟的态度:他在江南人手有限,就算知道了孙二几个藏银子的地方,也无人能把这笔“横财”安稳地运回来。

那还不如跟二哥六弟一起,给父皇交上一部分,剩下的大家分一分。他主意已定,便吩咐长史再去传信儿。

打发走一众幕僚,他踏进内宅便直奔王妃的院子……听到消息,精细装扮过的侧妃险些砸了手里的茶盏。

侧妃暗自恨声道:从来只见新人笑。与心腹议事后,都不先来我的院子了?!

五皇子进了正房,见着王妃便直截了当道,“王妃跟杭州知府韩琦可算熟络?”

王妃也是个爽利性子,“不熟,但平时也有节礼往来,王爷可有话要吩咐?”

“先叙叙旧拉拉关系,”五皇子坐到炕上,“我想往江南安排几个人。”

孙二跑了……虽然明面上的消息是中了海贼的埋伏,生死不明,受他牵连的江南官员虽然官职都不太高,但数量太多――到了四五品,也就是道台知府这一级,无论是升迁调任还是降职,都要在圣上跟前挂上号。

说白了,做到了四五品的官员,他们追求的前程,已经不是孙二乃至他背后的孙家能许诺且决定得了的。因此孙二靠着银钱,没有真正撬动几个四五品官,当然参与科场作弊那些例外。

于是这回获罪的官员多为六七品,空出的官职足够五皇子安排好几个亲近他的才俊了。但个中细节,以及二哥六弟在杭州暗地里有无后手,就得找个明白人才能知晓一二了。

五皇子觉得林海和周励难度太大――这两位背后都站着阁老,知府韩琦显然是个“惠而不费”的好人选。

王妃的父亲便是看好五皇子,不然未必肯把爱女嫁过来。韩王妃闻言立即应下,“妾身打发人这就回去问问。”

显而易见,五皇子从江南得到消息再快也快不过他的父皇。

圣上这几日在书房里一坐就是半天:名正言顺清洗了孙家在江南的势力,两个儿子果然没让他失望。

但容家也会见财起意,实在出乎他的预料――这么多年容家都很老实,也正是因为太老实才缺银子缺得厉害。

如此看来,容家还是取代不得孙家,否则宝贝儿子就要为银钱苦恼……只是这两家手都伸得长了,孙家自然要损失一臂,容家……让他们少个指头也就罢了。

做出这等决定,圣上都没花掉半炷香的功夫。

他真正烦心的是……太子至今为止没找他坦诚纵容孙家的失误,甚至这么多天下来提都没提孙家――他这是把孙家又丢给朕来收拾了?

与此同时,圣上发觉儿子们对太子的态度也越发微妙起来……

话说作为皇帝和父亲,他总是一厢情愿,觉得儿子们应该在友好的切磋过程中成长,不管比斗之中有过多少不快,都该在将来继续兄友弟恭,全家和睦。

圣上自以为自己不是偏心的先帝,向来对儿子们都很不错。他考虑了足足两天,终于还是决定先给儿子们一点甜头,省得他们总是惦记他们大哥。

圣上的这番心思落在贵妃和德妃眼里,两个精明无比的女人都只是在心里冷笑不止。

转眼便到了夏末,圣上旨意来得比林海想象得更快。

原本他以为他这浙江布政使怎么也能做到明年。不过从衙门出来回到家里,他笑眯眯地拉住媳妇,“你不是还惋惜不能回京看元春出嫁吗?”

贾敏一怔,旋即就是惊喜,“有什么好事?少卖关子。”

老爷都是笑着进门的,还能不是好事?

林海道:“先回京述职,再等旨意……我转任西北确定无疑。这是座师让周世兄告诉我的,不会有什么岔子。”

述职多是三年或是六年一次,这次回京显然是特例:圣上召见毫无疑问。

贾敏点了点头,“老爷想好把谁带过去,这些都得提早准备。”

“韩兄就算了,他这个知府做得很好。”林海一点都不隐瞒,“施平还是跟去西北更为妥当。只是缺个六七品的帮手,我稍微有些犹豫。”

贾敏想了想道:“薛大人如何?看他修筑堤坝以及为官这一年多来的行事,他家中巨富自然不贪小财,做官更多是图名。若是能跟去西北,老爷能省下许多心思。”前世,六皇子圆满做完钦差,便让圣上派到了西北。

林海琢磨了一下,便点头道,“有理。”

却说这会儿二位皇子还不曾离开杭州。

宝钗也不知道父亲的前程几乎全落在了林海林大人手中,她只是在今天收到了昔日好姐妹妙玉的书信。

信里问候过她便是说起了不少琐事,尤其两次三番提起来自己的族叔堂姐……之后更是变本加厉地问起了六皇子。

宝钗本能地察觉出不对,跟在六皇子身边她早就习惯了有疑问便果断通报。

正好这天六皇子来了她的院子,宝钗直接把信交了上去。六皇子一目十行,便已确定这不是宝钗小姐妹写来叙旧的书信,而是韩琦在向他求助!

六皇子捏着信,扭头便回了书房,吩咐心腹外出查探:看看杭州知府在不在家。

一刻钟之后心腹传回消息:韩大人自打出了衙门便没了踪迹。知府之女更是禀报,送给姨娘的信乃是早早准备……今日果然出事。

六皇子此时已经明白韩知府为何找她求助――因为那幕后黑手,都指挥使怕是镇不住。

怎料他还没来得及命人巡查,门外管事的声音业已传进耳中:北静王水溶,杭州知府韩琦联袂求见。

这可真是……巧。

等六皇子尹灏见到韩琦,那个巧字就真说不出口了:韩琦是吊着胳膊,肿着半张脸进来的――走路都略有磕磕绊绊。北静王水溶都看不过去,直接搀起了韩琦的胳膊。

韩琦刚弯下腰,就让六皇子扶住了胳膊。

六皇子道:“无须多礼,韩大人慢慢说。”

韩琦长叹一声,“卑职能留得命在,多亏了北静王。”

水溶忙道:“能救下韩大人,也实属侥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