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人生大赢家[综] > 216.狸猫猫不猫[B]

人生大赢家[综] 216.狸猫猫不猫[B]

作者:非摩安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19 19:02:5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包拯进士及第,被授任大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知县,这件事并没有溅起多大的浪花,很快就淹没在朝海里了,朝堂里在忙活完会试以及殿试后,议题就放在官家身上了。官家今年十八岁了,后宫里连个妃嫔都没有,好吧,大臣们关心的也不是这个,关键是皇后,这可是关乎国家社稷。

朝臣们踌躇一番后,就联名上奏了。到底还有个词叫“法不责众”么,要倒霉还有作伴的,咳。

官家这次竟然意外的好说话,在第二天的朝会上,官家慢悠悠的说:“卿家们的奏疏朕看了,不得不说,你们这么关心朕,让朕有那么些…毛骨悚然。”

文武百官:“……”

官家话还没说完呢,“悚然归悚然,你们确实提醒朕了。”

文武百官心都提到了半截,官家说话经常大喘气,他们不听到官家说他同意立皇后,就不好把心放回肚子里啊。可即便他们有了心理准备,还是被官家接下来说的话给震的六神无主――

“十年了,该攻打辽国了。”

文武百官:“……!!”这两件事到底是怎么联系到一起去的啊!还有咱在说这么重大的事件前能不能做点铺垫?再有十年又是怎么一回事啊?十年前,哦,那时候官家做了太子,怎么和辽国扯上关系的?他们怎么一点都不知道啊!

一时间,文武百官都在心里呐喊脸,“相由心生”,脸上的神情也没有控制好,一个个看起来都是那么的扭曲。

幸运的是,官家给他们解惑了:“十年前,朕初为太子便知忧父皇之忧,暗自发誓十年后必当降辽国,如今是时候了。”

文武百官:“……”所以说是“暗自发誓”?怪不得他们不知道!

等等,重点不在这里吧?先帝是忧辽国,可不是这么个忧法啊。说起这个来,就不得不提到“澶渊之盟”,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辽朝率军直逼黄河岸边的澶州,威胁到都城汴梁,不久后就有了“澶渊之盟”,澶渊之盟结束了宋辽之间长达二十五年的战争,同时也是宋朝朝番方缴纳岁币换取和平的开始。这听起来不但不值得夸耀,反而还得鄙夷下,但实际上岁币的支出不及用兵费用的百分之一,为宋朝节省了巨额战争开支,避免了重兵常年戍边的造成的过量徭役和朝廷赋税压力。另外在宋辽边境开放贸易,也使得宋朝在两国贸易里将岁币赚了回来。所以,真宗对此事不但不觉得丢脸,反而还很得意,就更没有什么忧心辽国不灭,他就死不瞑目的。

所以官家啊,咱想挑起宋辽两国战争,想师出有名,也不用睁眼说瞎话吧!

再等等,重点不是这个吧?重点是要和辽国开战啊!

文武百官反应过来,必须得劝谏,结果他们刚开个口让官家三思,官家就眨巴眨巴眼睛问了个似乎风牛马不相及的问题:“你们知道辽国如今的战马总数吗?”

文武百官话全都被噎在嗓子眼里,差点没被呛死。

而有权任性想打断谁的话就打断谁的话的官家微微叹口气,“朕知道你们不知道,所以朕就好心的自问自答吧。”稍后他说了一个数字,文武百官还一头雾水呢,官家又说了一个数字,是上个数字的一倍还有余,“这是十年前辽国的战马总数,所以你们猜猜这差额数目的战马都去哪里了?”

文武百官若有所思,辽国的骑兵十分彪悍,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游牧民族,再加上辽人在牧马上很有独到之处,这是他们能屡屡侵犯中原还能全身而退的最主要原因。中原并非没有能将和敢于拼搏的战士,只是中原在战马上先天条件就跟不上,以及给数十年前被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割让给当时契丹的幽云十六州,使得辽国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也使得中原失去了战略意义重大的天然防线,不得不将对辽国的策略从以前的主动进攻转为被动防御。

而现在辽国的战马竟然在短短十年内减少了五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天灾?**?可他们都没有听说过啊?

就当文武百官苦苦思索时,官家拉长调子“哦”了一声:“朕只是加强下语气,没有要让你们真猜的意思。”

文武百官:“……”

“以及朕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们,它们绝大部分都被朕用奶糖换来了。是的,奶糖。”官家很形象的展示了下奶糖,他从荷包里抓出来一颗,左晃晃右晃晃,让文武百官看个清楚,然后官家就把那颗奶糖剥了糖纸塞嘴里了。

文武百官:“……??”官家您认真的吗?哦,倒不是说官家在开朝会时公然吃糖,而是用奶糖将辽国十之有五的战马换了回来!这玩笑一点都不好笑!辽人难道是智障吗?

在文武百官又在心里呐喊脸的空档里,官家吃完糖了,似恍然大悟的说:“朕说错了。”

文武百官大部分都是这么想的:果然有问题吧!

他们还是没有被调-教好啊,因为官家总是那么逻辑死,还爱用他的神逻辑调戏一切可调戏之人,果然:“朕的奶糖不仅换了辽人的战马,还换来了他们的黄金,宝石,烈酒,牛,羊,……还有什么呢,哦,制作奶糖用的牛奶是从他们那边收购的。咦,这么一想还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啊。”

文武百官变成浆糊的脑袋终于开始运转了,官家这么一说他们就觉得他们抓到点什么了。回想下官家是从什么时候爱喝牛奶的,好像就是他成为太子的那一年。官家从小就长得那叫一个冰雪可爱,甭管大臣们怎么想,家里夫人们纷纷倒戈了,所以官家从小就那么引领着汴梁城,甚至等成为官家后就引领着全国的潮流。官家喝牛奶,汴梁城也跟着喝,后来就扩展到全国上下,为此还衍生出各式各样的副产品,比如说奶糖,再比如糕点店研究如何用牛奶做出更美味的糕点,酒楼研究如何把牛奶运用到菜系里去,茶楼都研究出奶茶了等等,不要小觑劳动人民的智慧!

供求关系也带动了商人们活泛的头脑,他们看准了商机,一时间就导致了辽人的牛奶价格飞涨,还供不应求。如此一来,辽人更多的就会养奶牛,而不是马,等反过来了,商人再把中原开发出的新型奶制品卖回到辽国去。自然,原料(牛奶)的价格是怎么也比不上成品的,所以一来一往的就换取了源源不断的黄金,宝石,等到后来以物换物里的物就换成了战马。

辽人大概是这么想的,反正他们辽国战马无数,卖一匹给宋朝又怎么样啊!另外,辽人的虚荣心也随着澶渊之盟而大涨,他们不可避免就变得自大。

有一个辽人这么想,那么就有第二个,如此一来积少成多不说,辽人已然被麻痹了,察觉不出其中的不对劲。

其实还并不止这种牛奶(辽国)→中原→奶制品(辽国)的循环模式,类似的还有羊毛,中原商人从辽国大肆收购羊毛,再回到中原进行加工,加工成精美的装饰品,再高价卖回给辽国贵族。如此过上十年,辽国战马数量就陡降了一半不说,贵族们的黄金宝石们进了中原商人的腰包,另外还给中原开创了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衍生行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工作岗位,极大的带动了经济交流与发展。

当然,最大的赢家是官家,猫族网络有好处也有缺点,这时候商人网络就应运而生了。

再以及,猫族网络什么的文武百官想破脑袋也不会想到的,但不妨碍他们集思广益时,想到了商人这一块。这时候他们也差不多把整件事想的七七八八了,一时间还真是五味杂陈。

没什么好说的了,官家请收下臣等的膝盖。

在九层御阶之上俯视愚蠢的凡人们的官家稍微倾斜头说:“所以,对朕要御驾亲征辽国这件事,你们没意见了?”

文武百官:“!!”您什么时候说您要御驾亲征了?咱不带这么玩的呀官家!

对文武百官再度扭曲的表情,官家的理解是这样的:“朕知道,你们舍不得朕,朕同样舍不得你们,所以朕御驾亲征的时候会带上你们的,这下你们总该开心了吧?”官家还一副“真拿你们没办法”的神情,文武百官这次是真给跪了,官家臣等的膝盖您拿去,别这么玩了行不?玩一次最起码夭寿一年啊!

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官家要你们的膝盖干什么,官家又不吃膝盖骨,官家爱喝牛奶,你们不是知道的吗?再有官家从来都是金口玉言的,说带着大臣们御驾亲征,他还真就带着了,不过没有全都带走,还留下了八贤王和一干臣等在汴梁城镇守。

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官家御驾亲征,打响了让番国跪地唱征服的第一场战争。

此次:宋辽之战历时八个月,最终以宋国大胜为结局。

此次战争,使得后晋时期割让给辽国的幽云十六州重回到中原的统治下,另外,宋辽两国重新制定议和条约,很有趣的是新条约仍旧在澶州签订,史称“后澶渊之盟”,不过和旧澶渊之盟不同的是,这次宋辽两国的地位完全反过来了,往后轮到辽国往宋朝提供“助军旅之费”金五万两(这可比往年宋朝往辽国交纳的岁币三十万两银多出了足足二十万银)。

更重要的是,在宋辽交战的八个月里,宋朝完全停止了和辽国的对外贸易,使得普通辽人所蓄养的牛羊“烂”在了牧场里,不说彻底拖垮了辽国的经济,但他们的损失不可估计,得需要数十年来恢复,更不用说易守难攻的幽云十六州也被割让走了,他们还要交纳岁币,这无疑更是雪上加霜,恶性循环下,就使得地大物博,八个月不和辽国交易也不会伤筋动骨的宋朝掐住了辽国的七寸。

至此,宋辽两国的地位彻底反转了。

官家,赵家军――是的,在过去十年里,官家真的很忙,他还训练了一支英勇无比的赵家军,对此,文武百官已经木然了,他们一点都不想知道官家到底都做了什么――还有当初哭着喊着跟随陛下亲征的文武百官们班师回朝,八贤王带领留守后方的臣子们出城迎接,乍见官家愣住了。

官家走得时候还是一奶油小生,等回来时……还是一奶油小生,就好像没有出去过一样,只不过脸上多了个金制的面具,遮住了额头和眼部,更不同的是,穿着盔甲,再配合这面具,肃杀之气扑面而来,果非天潢贵胄,气宇不凡,令人望而生畏!

不止八贤王,就是留守后方的臣子们也是肃然起敬。

下一刻官家独特的亲切感就扑面而来了,官家仍是那懒洋洋的腔调:“八叔别哭,朕没毁容,仍然是汴梁第一美。”

八贤王:“……”

文武百官:“……”没错,这是他们的官家来着,如假包换。

官家摘了面具,这又换了个风格,原先还是玉面罗刹呢,现在就变成了写意风流,鲜衣怒马的少年郎了。展颜一笑,仿佛天地都为之变色。

八贤王和文武百官忍不住热泪盈眶,官家没毁容真是太好了,呸,当然不是,而是该是白马轻裘足风流,陌上游的少年,却扛起了万重江山,平时那般爱(说)笑,可实际上背负的压力远不是他们能想象的呀。有这样的官家,必须得死而后已!

――都说了顾青有特别(让人自动脑补)提升好感值的技巧了,别人学都学不来。

官家自称汴梁第一美真的不是说说而已的,瞧瞧此次班师回朝,汴梁城里万人空巷,夹道欢迎。潘安出门掷果盈车在官家面前都是#小巫见大巫#,最强有力的证明是,不仅汴梁城的百姓全城出动了,便是汴梁城的猫子猫孙们都齐齐静卧墙头的卧墙头,爬树的爬树,就为了恭迎喵陛下回归,至于汴梁少女少妇们,她们恨不能把自己从楼上窗户里掷出来。

还有,官家微微一笑,不远处的墙都被倾倒了。

――人家墙的承重也是有限的啊,一个个都那么不矜持的往上爬,不倒才怪呢。

――不过后来以讹传讹,大家都忘记了那墙原本是被汴梁热情的百姓压倒的,都在传官家倾国倾城←倾墙头什么的太不书面了,咳。

这件事也就彻底了坐实了官家貌美如花,乃汴梁甚至大宋朝第一美的名头,然后导致了等官家弱冠了,再到二十四岁了,都还孑然一身。

没错,就因为官家长得太好,找不出比官家还好看的适龄女。找不出这样的适龄女,那官家就不立皇后嫔妃更不用说了。因为后妃也无,所以官家都二十四岁了还孑然一身就很理所当然了,不是吗?

唔,说不出这件事到底是幸还是不幸。

彼时已然是景佑一年(公元1034年),包拯升迁为正三品的开封府尹,这升迁速度着实是凤毛麟角。知道当时“好在名字好”典故的大臣们纷纷思忖,难道还真是这个原因吗?不过想想官家平时的行事,也不是不可能。不对,官家哪里有这么肤浅,再纵观那包拯的履历和政绩,果然是胸有沟壑之人,官家当时必然是慧眼识珠,一定是这样…吧。

包拯在觐见官家时,向官家举荐了一位文武双全的青年英才,此人名展昭,不仅再三救包拯于危急之中,为人还恩怨分明,行侠仗义,在江湖上很有威名,被江湖人士尊称为“南侠”。

“展昭?朕知道他。”官家一派惬意的支着额头慢条斯理的说着,“朕不仅知道他,还和他有过一面之缘,让朕印象深刻。哦,说起来他当时认为朕是女扮男装来着,想让朕不深刻都不行呢。”

包拯:“……”

――官家,您平时在于朝政上#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里的“两天”里都干了什么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