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其他 > 退圈后我成了国宝级厨神[穿书] > 第 46 章

退圈后我成了国宝级厨神[穿书] 第 46 章

作者:寒土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29 23:15:3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些外国人,都是看到里卡多的博客之后,对裴氏食府的白葡萄酒产生了兴趣。

优质的葡萄酒,各有各的风味,很多葡萄酒爱好者,都不愿放过这么一款酒水。

虽说里卡多的博客里提到,这款白葡萄酒只有在华国浔阳市,酿酒师本人的店里才能买到,不过他们都还抱有侥幸心理。

裴氏食府的电话就挂在官博上,很好查,外国客人纷纷打来电话。

对这些外国客人,裴宴真的只能说声抱歉。

自酿的白葡萄酒比青梅酒保质期还要短暂,哪怕用空运,也难以运到海外。

况且白葡萄酒没有商标,能不能出海关都不一定。

想卖到国外,只能等后面正式跟洛家合作,用专业的设备提高保质期,再加上专门的冷链运输,这才有可能。

这次接到的电话是个f国人,裴宴用英语说了句:“您之后可以多关注我们家,以后如果有机会正式销售,会努力开辟海外市场。”这才挂上电话。

旁边洛闻川道:“至少这说明,你的酒是可以开辟海外市场的。”

这都是能放上谈判桌的筹码。

自从里卡多更新博客,裴氏食府的白葡萄酒就一直供不应求。

能酿酒的只有裴宴一个,能装瓶的也就只有她和洛闻川两人。酿酒倒还好——她将小酒坊隔壁那家小作坊也租了下来,现在,她拥有了大概120平左右的酿酒区域,每天能酿出四百瓶青梅酒,以及五六百瓶白葡萄酒。

只是装瓶这个,哪怕拼命干,一天连青梅酒带白葡萄酒,一共也就能装四五百瓶。

堂食的,两种酒加起来也就两百瓶的量,至少有两百来瓶酒是来不及装的。

本来寻思着要不要请个人来。

不过,虽说装酒虽是机械的、没什么技术要求的工作,但是裴宴担心招来的人,做事不干净。

况且酒坊就那么两个,装酒的话,肯定会看到她酿酒过程。酿酒比起烹饪,配方的重要性会更高一些,如果泄露出去,会比较麻烦。

本来已经打消念头,结果某天晚上裴珠接到电话,说是何婶闪到了腰,正在卧床修养。

她们搬来市区之前,何婶一直对她们家多为照顾,比起老街坊,更像是半个家里长辈。

裴珠急急忙忙回去常青镇探病,幸好何婶伤得不重:“说是去亲戚家承包的地里种地,结果不小心闪到了,躺两天就能好。我去的时候都已经能下床正常走动了。”

何婶要比裴珠大十来岁,前几年就退休,现在应该已经是五十多岁奔六十的年纪。

本来应该跳跳广场舞打打牌,颐养天年。只是何婶家里是单亲家庭,她不放心女儿王薇薇,一直琢磨着补贴家用。之前只是做做帮人接送孩子这种比较轻松的活,结果前段日子有亲戚请她去种地,一个月给一千,她忙不迭地就去了。

晚上王薇薇过来吃饭,少见地点了酒,眼睛红红的:“我早就跟她说,种地太累,没必要这么辛苦。我最近刚做完个大项目,赚得也不少啊。结果死也不听,说等腰好了还要去。这次只是闪到腰,以后要是累出个心脏病、中风的,那可怎么办啊?”

裴宴觉得,何婶去种地,不仅是为了那一点钱。

五六十岁,远没到走不动路的地步,恐怕闲不下来。

想了想道:“正好,我这边酒坊缺个装瓶的,要不让何婶过来做活?装瓶坐着就能做,而且在室内,比种地轻松很多。也不用做太久,四个小时就行。”

何婶是知根知底的人,而且平时很爱干净。

王薇薇眼睛一亮:“这个好!”她也清楚亲妈除了补贴家用,更多是闲不下来。在宴宴妹妹这打工总比大太阳底下种地好多了。

立马就给何婶打电话,何婶本来还有点犹豫,觉得是不是麻烦到裴宴了,直到裴宴说她是真的需要人帮忙,这才答应过来试试。

第二天清早在酒坊面前看到按地址找过来的何婶,裴宴惊了一呆。

何婶穿着白色高领衬衫,同色长裤,头发用白色帽子包起来,戴着白色口罩,手里还提着手套和鞋套。

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是从哪个食品加工厂车间出来的。

“何婶,您这是?”

“哎呀,这是我照着以前见过的衣服买的!”何婶说,“当初下岗潮之前,我就在食品加工厂工作过,当时还被评为先进员工呢!”

裴宴还真不知道这一点。

实际干起来,何婶不愧是曾经的“先进员工”,效率超高。

照她的效率,两个小时就能把活干完,还能帮着裴宴把葡萄梗掐了。

裴宴立刻把事情定下来,因为何婶下午要去帮一户人家接送小孩,所以每天上午做两个小时就行:“工资我一个月给您发五千,后面看情况再加。”

何婶吓了一大跳:“五千?”

她连连摆手,用一种“你这孩子是不是傻”的目光看着裴宴:“这种简单活,人家做一天,能拿到千都算好了。宴宴,咱们亲兄弟明算账,你可别因为我们老街坊,就给我多开薪水。”

裴宴确实有照顾何婶的心思,随口找了个借口:“真没多开,我们家洗碗工都给发六七千呢。”

前段时间她给洛闻川涨了薪,虽说大少爷其实不在乎这么点,但意思还是要表达一下的。

何婶本还想再推,但是见裴宴坚持,也只好答应下来。

还不停念叨,你这孩子,就是心太好,可不能老这样,会被社会上一些人骗的。

裴宴只笑笑,心里琢磨着后面用“绩效”之类借口,给何婶再涨涨工资。

靠着何婶帮忙,每天能产出的白葡萄酒增加到了五六百瓶。

支线任务1-2的进度飞快上涨,按照目前进度,再过小半个月就能完成任务。

等个月期满,想来在谈判桌上,会有更大底气。

支线任务一切顺利,反倒是主线任务有些凝滞。

之前因为忙于支线任务,裴宴没太关注主线任务进度。

这两天才发现,s省民众认可度在涨到70以后就凝固住了,许久不曾动弹。

白葡萄酒的走红,似乎并没有给主线任务带来太大加成。

想想也是。

主线任务八的任务分目标,是成为“s省知名美味餐馆”,而不是“s省知名小酒坊”。酒水线确实能带来一定加成,但是这个分目标的评判重点,还是得看s省民众对裴氏食府饭菜的认可度。

最近网上红的都是酒,饭菜的热度反倒被压下去。

况且,裴宴有种直觉,光靠网络热度,恐怕并不能将认可度拉到90以上。

网络热度到底是有限的,她做不到像那些拥有资本的大餐饮企业一样,洗脑式地营销推广。

天天挂在热搜前的明星,很多人听到名字都一脸茫然。

不经常上网冲浪的人,才是大多数。

想要进一步提高知名度,进而提高s省民众认可度,得从单纯网红,发展成人们口口相传的“实红”才行。

裴宴想起来,刚接到主线任务八的时候,她想过从游客下手,通过提升在游客间的口碑和知名度,从而提升在整个s省的知名度。

不过她当时想的是,靠浔阳市民自发宣传。现在看来,这还是不够。

裴宴琢磨了两天,如何提高在游客间的知名度。

能轻松想到的,左不过是找一些旅游博主打广告,还有就是买高铁站、飞机场的灯箱广告。

来浔阳旅游的,除去少量自驾,大多还是乘坐高铁或者飞机。

如果能在醒目位置的灯箱打广告,那多少能提高些知名度。

裴宴专门划了几十万当做营销广告费用,本以为绰绰有余,没想到一打听才知道,好位置的大屏led广告,二十万起步,有的要十万才能打下来,而且还有价无市。

毕竟最好的那些位置,都是旅游局专门预留给浔阳市内那些名胜古迹的。

这么看,买灯箱似乎不大现实。

裴宴微微皱眉,甩去这些念头,专注手上搅拌肉馅的动作。

猪肉馅加入五大勺秃黄油,加入一个鸡蛋、葱末蒜末、盐、胡椒、白糖、料酒、少量做蛋羹用的鸡高汤以及切碎的猪皮冻。

这猪皮冻是用去毛的猪皮焯水后,切成条,跟丁香、桂皮、白芷、花椒等□□样香料做成的香料包一块煮至浓稠后,用生抽、老抽、耗油调味后放凉而成的,质感像介于凉皮和果冻之间。

肉馅搅上劲,略微冷藏一会,直到变成可以戳动的块状。

用勺子舀一勺肉馅,包进薄可透光的皮里,捏出一圈口子,上锅蒸着。

用来做包子皮的面团还有些剩着的,裴宴将这块面团擀薄,切成宽条,滚水下面煮熟后过个两水,分别盛进个碗里,再浇进今天剩下的羊杂汤。

这时包子也已经蒸好,跟碗面一起端出去:“今天是手擀羊杂面和蟹黄小笼包。”

裴珠迫不及待接过去,咬了一口蟹黄小笼包。

九月重下旬,母蟹变得更加肥美,最近新套餐d成了裴氏食府最受欢迎的套餐。

蟹黄已经成了偏橙的颜色,滋滋冒油。

滚烫的肉汁带着蟹黄的鲜美流进嘴里,裴珠被烫得咧了下嘴,边“呼呼”喘气边将一整个小笼包都吃了,才想起来要招呼何婶。

结果一回头,何婶压根不需要她招呼,吃面吃得头也不抬。

手擀面富有韧劲,沉浸在鲜香的羊杂汤中,能鲜掉眉毛。

今天洛闻川跟他的狐朋狗友们有个聚会,提前下班。正好是周末,何婶不用去帮接小孩,裴宴就叫她过来吃饭。

何婶本来还不好意思,直到听裴珠说这不是店里卖的,而是裴宴做的员工餐,有时候还会借此试验一些新做法,这才放下心过来。

吃完饭,何婶问裴珠,要不要跟她一道去烧香:“明天九月十九,烧香的好日子啊,你们过年时候没来得及去寺里头吧?”

过年的时候裴宴忙跟律师商量裴茜夫妻的案子,加上要准备开店一些事,连年前准备都顾不上。

过完年就直接去摆摊了,自然没顾得上烧香之类的事。

裴珠想了想,去一趟也好,问裴宴:“明天白天正好是休息,咱们去一趟?”

前段日子,裴宴因为太过劳累发了次低烧,感觉像之前一样连续工作太耗身体,便把客流量相对最少的每周白天定为固定休息日。

裴宴其实不大信这些,不过看何婶跟裴珠都很热切的样子,便也点头同意。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就出了门。

浔阳市内有好几个寺庙,不过大家提起烧香,一般还是会去方圆寺。

方圆寺位于浔阳城东的隐山上,占地极广,有大几百年历史,是全国范围内都赫赫有名的寺庙。

裴宴跟在何婶和裴珠后面,烧了一柱香和两根红烛。

何婶和裴珠还打算去求点平安符之类的,裴宴对这些兴趣不大,反倒是被刚才浓郁的香火气熏得有点头晕,打了个招呼,独自出去透透气。

方圆寺修建得十分肃穆雅致,景色很好。

裴宴有意往人稀少的地方走,不知转到了哪,前方出现“请勿通行”的牌子,想来前面应该是僧人们居住修行的地方,正想折返,忽然听到两个年轻僧人的对话。

那两个年轻僧人一胖一瘦,瘦的道:“师兄,你们说的陈师傅那事,具体是怎么回事啊?”

胖僧人说:“师弟你虽然刚来方圆寺不久,但也应该知道,咱们方圆寺,除去历史悠久、解签灵光以外,还有一点出名——那就是素斋好吃。好些香客,都是奔着咱们的素斋来的。”

“虽说咱们也有比较便宜实惠的自助素斋,但作为最大招牌的,还是咱们的素斋大厨——陈师傅做的素斋。一天只做一百份,想吃到要么清早排队,要么提前半月预约。”

“就是这位陈师傅,半个月前下山办事时出了车祸。虽说没有危及生命,但右手臂骨折严重,他本来就已经六十多岁,医生说至少要四五个月才能好透。这事一出,不说要失信于之前已经预约的香客们,长期停业的话,说不定会丢了素斋这一大招牌。”

“负责管理寺里庶务的静罗监院本来打算先从其他寺庙,或者外头的素食餐厅里请个手艺好的师傅,这几个月暂时接一下陈师傅的位置。但那位陈师傅脾气比较……哎,出家人不能打诳语。总之,他跟静罗监院说,除非请来的师傅的手艺能得到他认可,不然他绝不允许这样的人接他的位置,哪怕是暂时的也不行。”

“咱们寺待遇不错,修行环境也好,更重要的是,陈师傅在素斋界是顶级手艺,不少人都抱着能从他那学几招的心思。不管是出家的,还是陈师傅这样不出家、只是在寺里头工作的素斋师傅,甚至是素食餐厅的厨子,听说这件事,好些人跑来应聘。没想到,这些人都被陈师傅给骂走,一个人都没留下。”

“陈师傅这脾气,师傅们都觉得不可能从他手里学到东西,渐渐地就没什么人来了。之前连着两天一个应聘的都没有,今天倒是来了两个,不过我看,这两个多半还是会被陈师傅骂走。早上静罗监院已经开始琢磨着主动从外面招人。”

方圆寺有两个地方能吃到素斋——西边的“方圆寺斋堂”是自助素斋,物美价廉。

不过最出名的,还是东边“方圆寺素斋馆”的素斋,因是专门钻研这行当几十年的大厨所作,每天只卖百来份,其中一小半提供预约,剩下只能现场排队。不少游客为了能吃到这素斋,天还没亮就进寺里排队。

裴宴隐约记得,她小时候好像来这边吃过素斋,味道确实令人印象深刻。

不过,这事跟她也没什么关系。

虽说是无意,不过偷听人家说话也不好,正准备转身离开,却见瘦僧人挠挠头,问道:“招人?去哪招啊?”

胖僧人道:“看静罗监院的意思,应该是准备找那些比较有名的素食厨子。”

“只是这些厨子,多半看不上我们能给的这点待遇,也没空天天来。静罗监院打算退而求其次,厨子一周只要来一回,招待之前预约过的香客,不至于砸了招牌就好。”

“至于条件——咱们的香火钱,都要用来修缮文物和建筑,剩下的还得管咱们的生活费,以及每年固定给贫困孩子们的捐款,钱肯定是出不了多少的。不过咱们在火车站、飞机站都有专门划给我们的灯箱广告位置,还可以在售票处帮打广告,如果是那些自己做老板的素食厨子,说不定被吸引过来。”

裴宴本来已经转身,听到这话,瞬间百六十度一个转身,走向那俩胖瘦僧人。

她对着两位僧人,露出一个和善的笑容:“抱歉,我不小心听到你们说话。”

“自我介绍一下,我是个很会做素斋、也很需要打广告的厨子。”

静罗监院坐在方圆寺素斋馆后厨外的石墩上,唉声叹气。

他今年四五十岁,出家十来年。因为出家前曾是个公司高管,所以方圆寺一切经营相关的活计,自然而然就落到他身上。

现在寺庙大多景点化、商业化。

静罗认为这并不是坏事,毕竟僧人们吃饭要钱,修缮庙宇文物要钱,给贫苦的孩子们捐款也要钱。

只是经营一所如此大的寺庙,并不是什么容易事。

最近静罗最愁的,就是这素斋馆的问题。

叹了半天气,抬头看到前方走来一个穿着朴素、面容冷硬的老人,连忙收拾心情,迎上去:“阿弥陀佛,陈师傅,今天来应聘的两位,已经在后厨里等您了。”

陈师傅略一点头,不出一言。

静罗挣扎片刻,开口道:“今天这两位,一位是隔壁之江省很有名气的素斋师傅——光悟小师父。另一位,则是曾在拥有梅林星级的素食餐厅做二厨的张师傅。这两位的实力,比之前来应聘的厨子们要高上不少。我如果去外头找,也很难找到比他们两个更好的。您这回,哪怕觉得不百分百认可,也尽量通融通融……”

陈师傅不置可否地“哼”了一声,静罗看他这反应,就知道自己这话说了也白搭。

眼见着陈师傅往后厨里去了,静罗又一叹气,正准备转身进去看看情况。忽然瞧见底下两个年轻和尚,领着个长得极漂亮的年轻女香客过来。

静罗还以为这是来吃素斋的香客,正准备说下素斋馆现在并不营业。

却听胖和尚说:“静罗师叔,这位女施主,是来应聘的。”

胖和尚跟静罗解释一番,裴宴是无意间听到他跟师弟说话,心动于静罗能提供的广告位,所以过来应聘。

静罗看一眼裴宴,却十分迟疑。

那些广告位,他要拿出来虽说不算特别麻烦,但也要跑不少手续。

他本来是打算,如果今天来的这两人还是不行,再用广告位作为条件,出去招人。

今天这两人,都愿意在陈师傅养好手臂之前这四五个月,每天都在素斋馆工作,不像外面招来的人,多半只能做一天。

这两人都是手艺很好的素食厨子,静罗觉得,他们也不一定就没法获得陈师傅认可。

最让静罗犹疑的是,裴宴如此年轻,怎么也不像是真有本事的厨子。

裴宴看出他的想法:“您听说过裴氏食府吗?我就是这家小饭馆的老板。”

静罗一愣。

这年头和尚都会上网,静罗因为要经营方圆寺,更是时刻走在网络前沿。

裴氏食府他当然知道,最近在浔阳特别火,手艺人人称赞,这位女香客既然是裴氏食府小老板,那肯定是有点本事的。

只是,虽然她做一般的菜好吃,但这不代表会做素斋啊!

他心里万般念头闪过,虽说对裴宴还是不大看好,更指望已经在里面那两位师傅能得到陈师傅青眼,不过还是决定让她试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