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玄幻 > 禹道乾坤 > 第三百零四章五德

禹道乾坤 第三百零四章五德

作者:无极书虫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23:49:4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幕车轩轩,行走在五行元德洞天的街道上。

张子昌看着两侧干净整洁的街道,频频点头:“三皇子广有贤德,精通治国之术。单看他名下的天德城,便可窥见一二。”

幕车中还有两个学生随侍在老师身边。其中一人问:“老师,咱们真要把刘学的精要献给三殿下?我听说,三殿下偏向子颜学派,似乎……似乎跟咱们这一派不合。”

儒门治经传道,学派林立而争斗不休,其激烈程度不逊仙道宗门之争。

张子昌是大昆有名的鸿儒,他传承的刘学可以追溯至景皇时期。祖师爷乃景皇座上客,人称“小刘圣人”。

只是刘学经过惠皇打压,早已被金吾城赶出去。这些年,刘学只能在大昆边缘地带发展。

如今昆昱证儒门圣人,引得八方鸿儒赶来观礼。张子昌打算趁机传播刘学思想,将自己师徒三代心血著作献给三皇子。

“放心。为师和你们师祖、太师祖联手撰写的《大易》,一定会得到三殿下垂青。这也是我们重归朝廷,治国天下的唯一机会。”

幕车继续前进,不久看到前方有一茶楼前站满了人。而那些学生打扮的青年头顶,皆可看到儒门浩然气盘旋。

“怪哉,这些学子怎么聚在这?难道是有人在讲经?”

张子昌师生三人过去,突然有一位侍卫从茶楼走出来,拦下幕车。

“来人可是张大先生?我家殿下有请。”

旁边围观的学子议论起来,其中不乏羡慕和感慨。

张子昌暗暗皱眉,他从这个侍卫的打扮和武器,看出他出自天宫。

于是,张子昌谨慎问:“三殿下不是在闭关准备?为何会来茶楼?”

刘玉琦看着张子昌,神情有些奇怪:“先生,我家殿下是昭王,天宫六皇子。”

亮出昭王令,张子昌脸色微变。但此刻,他察觉茶楼上空盘绕的浩然正气越来越强。

“那是——”

眺望三楼大厅,五彩刀笔、锦绣画卷还有春秋书卷等等异象显现,十余道浩然正气相互碰撞,激发智慧火花。

刘玉琦扭头瞥了一眼,解释道:“我家殿下今日出来喝茶,听见楼下有两位大儒攀谈,就把他们请上去讨教。后来,又有其他大儒察觉这边动静,纷纷赶来参见我家殿下。如今秋华庭内有十三位鸿儒。”

“既如此,老夫自当领命。”

对传闻中的昭王,张子昌并无亲近的念头。

传闻中,昭王和混元宗,也就是仙道走得更近。对于儒门,昭王远不如三皇子亲近。

带着两个学生来到三楼,还没进来,便听见里面的说话声。

“五德者,温良恭俭让。温者良也,良者恭也,恭者俭也,俭者让也……五德俱在,心德自圣。”

这声音有点熟悉。

张子昌心中微动:原文派的王成?他也来了?

接着,年轻爽朗的笑声响起:“《论语》云:‘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王先生一脉以《论语》治经,看来你们的‘五德’,是师法孔圣啊。”

张子昌叩门入内,看到坐在大厅中央的美男子。

彭禹今天换上一套儒服常衣。俊美的脸庞衬着明亮的鹅黄宽袍,别有一番风采。

贵妃娘娘……

张子昌心中激荡,恍惚看到当年女扮男装的赵妃嫣。

像、太像了!

当年贵妃男装跑来和大儒们论道,似乎便是这样。

彭禹手持春秋扇,打量走进来的三人。

“儒门第四境,带着两个第三境的学生吗?不对,似乎一人也快突破第四境了?西泽刘学,果然有些看头。或许,能借他们的势一用。”

张子昌三人进来,紫婷已经命人准备他们的位置。

一张小茶几,三杯香茗,以及一套笔墨纸砚。

往前看,大儒们率领学生分坐两排,其中不少人提笔写着什么。而王成坐在大厅正中央,正往座位回。

“子昌先生请坐。”彭禹轻摇折扇,尽显风流。

张子昌看到其他人,好奇问:“殿下请我们来,是要我们写文章吗?”

“不,只是讨教一些问题。敢问先生,你们刘学一派中,对‘五德’有什么说法?”

五德?

张子昌一怔。回想刚才王成所言,好像就是原文派的五德理解。

合上折扇,彭禹坐正身子,肃然道:“先生可当面谈论,也可提笔写书,孤回去之后仔细阅读。”

“凡中意出众者,也可转呈父皇,为诸位先生讨取封赏。”

五德,不仅在儒门,在仙道、魔道乃至其他杂学道统都有自己的理解。而儒门内部,对“五德”的认知都不一致。

有认为“温良恭俭让”,有认为“仁义礼智信”,有认为“忠孝仁义礼”,也有认为“仁义智勇信”……

总之,各学派根据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五德理解。

“殿下看似询问‘五德’,实则是要观看我们这些学派的主旨思想?”

张子昌有些明白,为什么大家开始提笔书写了。因为这个“请教”慎之又慎,有可能直接被神皇听到。

可以说,这完全是一次殿前小奏对。

张子昌师生三人坐下来,没有马上提笔,而是观望其他人。

有一位坐在前面的大儒写完,起身阐述自家的五德之论。

“五德,五行也,内外之别。在外,上感天道,垂应天象,下应自然,运化四时。在内生君子五德:仁者,木也。礼者,火也。信者,土也。义者,金也。智者,水也。”

然后开始滔滔不绝,阐述五行和五德的关系。

这位大儒颇有些小心思:众所周知,昭王亲近仙道。跟他谈论五德,单纯说什么儒门君子品行,不如拉上自然五行,更合他胃口。

彭禹晃着扇柄,面色平静,对这位大儒的话不置可否。等他讲完,请人将论文收上来,然后看向下一人。

似乎是开了一个不好的头。后面几位大儒也觉得昭王偏向仙道,讲述自家五德时,难免牵扯到五行,甚至有人拉出《易经》,开始跟彭禹掰扯天道演化。

彭禹心下腹议:我找你们,就是想要瞧瞧你们儒门的五德之说,看看差异有多大,能不能用。论天道,论自然,仙道诸位仙君不比你们懂得多?我自己就能给你们扯出几十万字,把五行本性,五常造化给你们辨得明白。

但面上,彭禹没有露出厌恶之色,含笑把论文一一收下,言明回去之后细细阅读。

约莫半个时辰后,彭禹不耐烦了:“孤听诸位论学,不知还有哪位有高见?”

“草民认为,五德者,智、信、仁、勇、严。智慧为本,仁德为心,重信守诺,以勇卫道,以严律己。”

“儒门崇仁,你以智为首,倒不是天外儒学,反倒有高祖的中儒之风。”

儒门道统来自天外,在本土经过演变,抛去旧有的部分理念,融入大昆文明的理念,甚至经过千年延续,又有了新的变化。

大体上,儒门学派有古法、中儒和新学三类。

古法派是天外儒学的本支,方才的原文派王成,便是其中一支。这一派崇尚旧圣经典,以仁义为本。

中儒派是灵皇改良的道统。灵皇依仗儒门压制“厉法”,但他认可的儒学,是开蒙启智,仅仅把儒家用来教书育人。至于儒门那些治国理念,灵皇颇为不屑。

新学派,是惠皇之后的儒门。经过惠皇的打压,儒门为了在神皇手底下讨生活,不断改良求全。不过这一派发展时间不多,神皇仍在观望他们的理念。张子昌的刘学便是积极靠拢新学的一支。

彭禹就着这位大儒的话,跟他讨论起灵皇的中儒学派。

他曾经得到灵皇记忆,对中儒学派可谓了如指掌。几番闲聊下来,诸位大儒再不敢轻视这位皇子。

论儒学涵养,这位皇子不比大儒们差。

而张子昌听着彭禹的话,心中阵阵发凉,不断安慰自己:没关系,没关系。昭王推崇中儒派,虽然跟我们新学不是一路。但反正我的主要目的是三皇子,没事,没事。

“张先生,你们师生三人看了这么久,不如说说刘学一脉的五德?”

见彭禹点明,张子昌只得站出来。

“禀殿下,我家的五德以忠为主,乃是忠、仁、诚、节、勇。”

“嗯?”彭禹打起精神,炯炯有神盯着张子昌。

“先生仔细说说。”

“忠,自然是忠君报国,舍身取义。”

接着,张子昌讲述几百年前,两位大儒守城舍身的故事。

周边几位大儒神色变化,心中暗骂张子昌不要脸。

“为了讨好神皇,连我们儒门的风骨都丢没了!”

忠君?

古法一脉的孟学有“民为重,君为轻”的说法。也有“天下为大,万民在先”之说。

中儒一脉是灵皇亲手扶持,把神皇拔高,将其与天地同视。利用儒门敬天的习俗,将神皇视作天道化身。

但这两家,从来没有把神皇独立出来,单独当成一个必须效忠的对象。

新学的其他学派听到张子昌的开头,心中也在懊悔:怎么就让他抢先了!不,不对。我家学派可说不出这种不要脸的话,我们还是要风骨的。

梅山学派虽然也扯出“忠义”大旗,但却把“仁”摆放在第一位。排在第二位的,是孝,忠还在孝之后。这一派讲究以仁为本,先修小家之德,再成大家之义。

不过彭禹喜欢!

或者说,以彭禹目前扮演的身份,作为大昆皇子,甚至有望继承神皇宝座的存在。他对张子昌的话很感兴趣。

来自地球上的思想让彭禹暗暗唾弃张子昌不要脸,为了迎合大昆神朝,主动修改自家思想。但作为大昆皇子,这个思想真的太香了。

而且,张子昌的五德之论,还把“勇”带上。国民不失血性,这一点很好。

“先生写下论文,回头孤要详读。嗯……也要呈给父皇看看。”

“对了,听闻西泽那边,苦竹散人一脉开始传道?”彭禹随意道:“他刚刚成了仙君不久,就这么折腾。回头孤借你‘昭王令’,你在那边多建立几个书院,好好传播儒学。”

西泽郡,西天八郡之一。也是八百诸天中,苦竹散人一脉演化的云竹大洞天所在。

苦竹散人和彭禹关系不好,曾经还对他下过绊子。彭禹之所以要把张子昌拉过来,就是打算借助刘学一脉,针对苦竹散人。但没想到,张子昌竟然给他这么大一个惊喜,刘学主动摆出一个臣服的姿态。

“果然,都是先帝的功劳啊。”

景皇时期的儒门何等骄傲。仗着自家帮助灵皇登基,又捧出一位倪后。整天摆出一份高姿态,在野的儒生们整天对着朝政指手画脚。那些入朝的大儒也拿出自家治国手段,整天呼喊着仁义礼乐,撺掇景皇效仿天外儒学祖地,修改大昆礼乐祖制。

但惠皇可不惯着他们的臭脾气。

被惠皇狠狠削了一顿,儒门这才老实下来。

新学一派也是看清局势,才乖乖进行改变。

彭禹虽然瞧不上先帝的私德,但惠皇的很多措施,的确对当下的大昆有积极影响。

“殿下,倪大家来了。”

这时,楼下的刘玉琦再度上来禀报,身后跟着两位女子。

倪大家,倪神月。倪后的隔代传人,天镜山庄主人,大昆最有名的女性大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