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红楼之穿成林海 > 第六十七回

红楼之穿成林海 第六十七回

作者:Fahrenheit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19 17:14:13 来源:平板电子书

话说这个小道士把令太妃与心腹的对话听了个满耳,甭管他内心再怎么惊涛骇浪,乃至于心头狂跳,胸口阵阵发紧,脸上却看不出半点端倪。qiuyelou

小道士拿着拂尘,在宫室各个角落嘀嘀咕咕念上一段消灾除祟的经文,直到完成了每日的功课,这才不急不缓地走出令太妃的地盘。

这一路上多少侍卫暗卫太监宫女都没瞧出什么异常。

然而这小道士一回到师祖身边,立即现了原形――他的师祖便是给太上皇炼丹的那个中年道士。

这中年道士是国师的爱徒,道号青虚。

小道士一脸劫后余生的模样地站在师祖身边,就差扯着师祖的袖子或是抱着师祖大腿,一把鼻涕一把泪了。

青虚倒是挺稀奇:这个小徒孙天生耳聪目明又素来胆大心细……今儿摆出这么个模样……难不成是听见什么了?

于是青虚笑眯眯地望着小徒孙,“说吧,师祖听着呢。”

话说国师这一脉修行起来很特殊:他们可以顾左右而言他,可以知情不报,但是一旦开口就一定是实话。

小道士可算找到主心骨,一五一十地把今日所闻细细道来。

青虚抚着下巴上的长须道:“原来如此。果然又造了孽……”顿了顿又笑问,“没去跟圣上人的报信儿?”

小道士几乎双膝一软,“师祖您都知道啊?”

青虚随手就在小徒孙的肩膀上拂了一记,“你个小机灵,能不知道我知道?”

小道士这才破涕为笑,旋即凑近师祖小声道,“就是……气不过。”

话说国师这一脉原本在京郊道观自自在在地修行过日子,不惹事不挑事,也不在权贵之间瞎搀和……跟那群一味逢迎权贵,图名又图利的“同行”完全不一样。

可就是因为他们素来不出头,又实在有真正的本事在身,可不就入了太上皇的眼。

当太上皇与令太妃一家三口拜访过国师之后,国师便知道要遭,无奈徒子徒孙一大群,“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这一劫实在是躲不过去。

随后忠顺王带着禁军与暗卫团团围住了国师所在的道观,幸好国师的首徒,也是爱徒的青虚果断站了出来,表示:论起炼丹的本事,师父还不如我。

国师这一脉不扯谎人所共知,实际上国师的炼丹技术的确不如他徒弟。

毕竟还用得着这群道士,太上皇不好逼迫太过。qiuyelou所以青虚带着若干徒弟徒孙,被太上皇扣在宫中炼丹,同时也少不得“捉鬼除祟”。

有徒弟徒孙押在宫中当肉票,国师拥有一定的自由空间。说实话国师修为不凡,就算太上皇派精锐一心紧盯,也不能时刻掌握国师行踪。

国师是真正的高人,扣了国师的徒弟,太上皇对国师越发客气,更别说他的手下们。很多时候睁一眼闭一眼也就过去了,没谁想要较真儿。

所以国师面见林海,除了当事人之外居然再无外人知晓。

话说国师来去自由,身在宫中的国师一脉除了不能出宫待遇也挺不赖,但这不意味着这些出家人就只能闭目忍受而不想~反~抗~了。

断绝国运,这种极端的手段国师是有的,而且国师与他的徒子徒孙们齐心联手之下亦能做到。但王朝更替,永远伴随着血流成河,就算彻头彻尾的外行都知道这种事儿反噬极大,代价最低也是国师一脉彻底断绝。

这种玉石俱焚的法子,只要国师一脉尚能看得到一点希望,就不会动用:太上皇虽然越老越不靠谱,但是圣上行事稳健,义忠王恢复之后风采更胜当年……

那位小公子能不能安然度过这两个劫数?难了啊。

青虚深知自己一言一行牵扯太多,身边耳目更多,但幸好在他自己的房里不用担心隔墙有耳――他的修为虽然不及师父,但在房里布置个迷惑外人的法阵还是不在话下的。

青虚便对小徒孙道:“你素有分寸,师祖应了你了。”

小道士惊喜道:“师祖!真的啊?”

青虚笑道:“去吧,师祖帮你瞧着点。这次你有什么说什么吧。”

小道士从师祖处出来,在一众耳目的眼皮子底下回房修行去了。过了两天,小道士继续在院中角落念经除祟,走动之际“不经意间”与一个正低头除草浇水的小太监擦身而过,不小心碰翻了脚边水桶。

那小太监不知怎么的,让翻到的水桶一撞,自己也跌了个跤。小道士把人拉起来,问了半天,小太监小说并无大碍,小道士才放心离去。

而这小太监就在众目睽睽之下带着衣服上的若干草末子,碎叶片子,泥点子和泥块儿,微微低着头,一路走出太上皇那庞大的宫室。

这小太监平安出了太上皇的地盘,回到自己的住处,正要换衣裳……刚一进门就让他师傅拉住了。

他师傅脸上的迫切之色简直一目了然,小太监也不畏缩,反而字字清晰道,“师傅,密信都裹在我身上的泥块儿里呢。”

小太监的师傅自然是圣上的心腹,圣上这边的暗卫副统领,当初怡安王甩给圣上的那些个“同行”也是他亲自去审问的。

与被林海发觉,自知再无幸理从而果断自杀的端汤丫头不同,面对圣上的心腹,那几个被抓的暗卫多少还心存侥幸:照实说了,万一不用牵连家人呢?或者干脆自己也能留个命在呢?

毕竟他们只管传递消息,坏事儿还都没干过呢――至少在王家没干过。

按道理,这样埋伏在王家的暗卫,对太上皇那边儿的事儿不会知道太多,偏偏在王家负责中转消息的那位……有个在太上皇身边办差的好叔叔。

要知道并不是所有人都觉得一直跟着太上皇与令太妃……准有好前程的。

小太监他师父在仔细审问过后,便大胆建议从国师那一脉寻找突破口:这不就找了个准儿?

小太监他师父没有料到回应能来得这么快,还一下子……他拆开小太监身上大大小小的泥块儿,再把那些碎纸条拼在一处,只看了个开头他就不敢往下瞧了。

这位大太监可比当初听壁脚的小道士战战兢兢多了。

知道得多自然命不久矣,小道士固然担心,但丢到小命什么的也是以后的事儿了:毕竟圣上还没用完他,不能随便舍弃。

大太监倒不是怕死:他是心疼圣上。

作为圣上的心腹,圣上与恢复后的义忠王唯一的一次话不投机,他就在边上守着:圣上与义忠王正是为将来怎么对待太上皇和令太妃而意见相左。

令太妃没二话,赐死了事。

但对太上皇,义忠王的意思是直接软禁,圣上则觉得父皇交权的话继续荣养就是了,何必做得那么绝?传出去也忒难听。

现在这位圣上说什么就是什么的大太监觉得……还是王爷有远见!他拼好这纸条,白着张脸直接求见。

正好圣上有空,见心腹进门脸色就不对,他自然起了疑心:这心腹跟在自己身边也十好几年了,什么风风雨雨没见过?能让他变了脸色的事情,只怕颇为棘手。

事实上,心腹带来的劲爆消息,哪里是一个棘手可以尽述的?

圣上看了那张皱皱巴巴的纸条,足足大半个下午都没说话。

时至今日,圣上终于明白当日里二哥那意有所指且意味深长究竟源自何方了!令太妃育有一子,这事儿圣上自然知道。

令太妃以前也许瞒得住,但圣上登基之后太多事情不再是秘密。令太妃生下的,正是圣上最小的弟弟,现在的年纪应该是二十五、六的样子,与三四皇子差不多大。

正因为有了这个儿子,而且这个儿子足够聪明伶俐,很得太上皇喜爱,令太妃才会丧心病狂地给二哥和他的儿子们下毒……她觉得除掉圣上其他的儿子,就轮到她的儿子上位了!

别看这事儿看着很憋屈……实际上不管是义忠王那边还是圣上这边,都得到了太上皇的补偿――不仅令妃被软禁,他们兄弟两个还得到了实权方面的补偿。

那个时候太上皇还不曾退位,还拿两个儿子当儿子……圣上想到这里,轻轻抚住了自己的额头:过了几年,父皇就把令太妃所出的弟弟送出了宫。

圣上对此很是理解:在特殊情况下,将皇子送出宫,前朝有成例。一般而言,这是这个皇子失去继承权的证明。

其实不难想象,这个弟弟出身真的很“烧手”,同是两个穆家的血脉,地位相当尴尬。他出宫生活,不仅自在,更能……平安长大。

圣上想到这里不由自嘲道:原来只有我一个想得太简单了吗?

如果义忠王知道弟弟此时的心声,大约也只会拍拍弟弟的肩膀:父皇思路之百变,就算我疯了的那些年月都要甘拜下风。

而且你也想不到父皇能把一个儿子扶上帝位,还能想着再把这个儿子拉下来,换个儿子坐上去……

总之圣上难受了大半天,其中有多少时间纯是被恶心的,只有他自己知道。

勉强平静下来圣上吩咐心腹预备笔墨:谁说皇帝就无需情绪发泄了?再说这事儿圣上也只能跟他二哥说一说。

长长的家信写完,圣上心里舒坦了一点。他晚上用了碗粥……忽然怀念起淑妃的手艺――淑妃的厨艺是诸位嫔妃之中公认的第一,说走就走,他就去了淑妃宫中。

今儿的圣上有点奇怪:说不上开心也说不上不高兴……淑妃只得暗暗提醒丫头内侍小心着点。

被美食~抚~慰的圣上果然更舒坦了一点。

淑妃便在此时问道:“陛下,要不要给老七指个侧室?”

圣上道:“甭管嫡子嫡女,先生个出来,再说侧室。”

其实淑妃也是这么想的。不过……她也稍微有点难以启齿,“是老七他媳妇来求我的。”

圣上都难掩惊讶,“啊?”还吃不消不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