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红楼之穿成林海 > 第六十回

红楼之穿成林海 第六十回

作者:Fahrenheit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19 17:14:13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六十回

然后……这就完了吗?怎么可能!

就算义忠王不在京城,义忠王府被这样兜头挨了一耳光,还能“不服憋着”?未免太小瞧世子,尤其是义忠王王妃了。qiuyelou

令太妃他们动不得……因为动令太妃就等于动太上皇,不过找个有点干系的出出气肯定不在话下……比如肃端王。

所以,隔日林海跟衙门里跟上司闲聊时,户部尚书郭拯就以“趣闻”开腔,“肃端王家的老四昨晚从酒楼里出来不慎落马……据说破了相。”

什么不慎落马啊?

八成是把肃端王家的四公子围堵在某个漆黑的小巷,再套上麻袋狠狠揍上一顿。

林海听了就笑:这报复方式略显孩儿气……当然,还得看看后招。义忠王妃险些一尸两命,这事儿哪是挨顿揍就能算了的?

话说,义忠王世子本想暴揍肃端王世子的。

可惜肃端王只一个嫡子,王爷王妃爱若至宝。加上肃端王世子自从去年丢了颜面,如今不大随意出门,每次出行还都阵仗颇大,在义忠王带走不少王府好手的情况下,义忠王世子还真不太好对肃端王世子下手。

除了世子,就属肃端王的庶出四子受其父器重,此君又经常代表肃端王府出门走动――好了,就是你了!

于是这位四公子就吃了顿拳脚。不过也只是皮肉伤,伤筋动骨一样没有……义忠王世子素有分寸:真要是把四公子如何,肃端王心痛是不假,但也便宜了肃端王妃那母子俩。

林海笑过后又问:“肃端王作何反应?”

郭拯答道:“小辈打打闹闹罢了。王爷要是真跳出来讨个说法,也不是他了。”郭拯已然听说了义忠王妃直接处置掉了她两个贴身女官。

林海点了点头,先夸奖世子处变不惊――郭拯毕竟是义忠王世子的“娘家人”,人家听世子的好话。

见郭拯笑纹渐深,林海又道,“世子胸中素有丘壑,颇有圣上之风。”

义忠王世子性格上当然像他亲爹:相较于沉稳内敛的圣上,义忠王的性格要更明朗直接一些。

郭拯笑而不语,边听边点头,一副俱有荣焉的模样。

林海又见识了一回“甥舅亲”:郭拯此刻无需做戏。毕竟对林海来说,面见义忠王世子不是难事,当面求证一下更不是难事。

想想贾琏也是多年不跟舅舅联系,然而他一旦主动说些好话,他舅舅还不是立即回心转意关照起外甥来。

只可惜他家黛玉那两个舅舅……就是例外,呵呵。

话说,“被自己贴身女官糊弄了好多年”这件事儿,义忠王妃压根不怕丢人,处置掉那二人的转天,打发人进宫送信儿去了――还是义忠王世子亲自进宫送信儿。

没多久,圣上与诸位嫔妃以及皇子们就全部知晓。

就在郭拯与林海闲聊这一日的晚上,圣上来到贤妃宫中,二人对义忠王妃这次险些中招都感慨良多。

贤妃服侍着圣上脱下外衣,并亲手奉上适口的清茶,“昨儿听老四说,”她刻意顿了下,四皇子出继她一时半会儿改不了口,不过圣上显然无意计较,于是她继续道,“二嫂那两个贴身丫头身上熏得也不是什么虎狼之药,每次倒茶时抖落点药末进去,日积月累的,换个年轻些的,这药末从怀胎吃到生产,只怕也无用。可二嫂都四十了,本就用着安胎药……这一胎有一点不好,都是一尸两命。”

圣上也听过数位太医的禀报,光听那手法就觉得似曾相识:这事儿幕后黑手是哪个还用追查?

别看他二哥与肃端王到了有你没我的地步――因为彼此的理念和利益截然相反而导致斗争无法调和,双方也能“点到为止”。

撑死把对方斗到圈禁,绝对不会伤到对方性命,更不肯弄得对方断子绝孙。

因为义忠王和肃端王都是宗室!

太~祖~立国时便立下规矩:内斗可以,但不许害命,否则共诛之!

本朝开国这么多年,尚无斩首宗室的先例,屠子戮孙就更不用提。这也是发觉“太上皇虎毒食子”的时候,怡安王会反弹得这样厉害的根本原因。

所以不仅是圣上不信肃端王会做下此事,就连正经苦主义忠王妃都不觉得她家的政~敌~肃端王会因为她而破例。

肃端王爱财如命又睚眦必报不假,但还没下作阴损到对妇孺出手。

不过肃端王府受义忠王妃“一巴掌”也不冤枉就是:因为令妃当初就是肃端王引荐的,圣上登基前,肃端王妃每次进宫都要拜访令妃。

因此圣上愿意让他理由充分的二嫂先出口恶气,哪怕大军出征后肃端王府和忠顺王府都十分消停。qiuyelou

于是他听过贤妃的嘀咕,端茶笑道,“二嫂有分寸,且瞧着吧。”

看着圣上面上一派从容,贤妃能依稀感觉到他心里头窝着火呢。

连着几个儿子全让那个妖妇弄得子嗣艰难,若非怕沾上“弑父”的名头,而且太上皇手中还捏着大约半支禁军,圣上真能把令太妃剁成肉泥好泄愤。

于是于“情”于“理”,哪怕太上皇修道之后越发“清心寡欲”,他可以不慈,但圣上乃至义忠王却不敢不孝。

好吧,一时收拾不了那妖妇,圣上可以派人除掉那妖妇在外面的爪牙……若是能在拔竹子的过程中带出泥,乃至露出那一大片竹林的根系……那就更好了!

这些话,贤妃也只能在心里嘀咕,没想到她跟圣上默契了一回:南下的那几个怎么还没传来有用的消息?

与此同时的凤藻宫,听说圣上在贤妃那里,不用伺候这位爷,正好让元春好生静一静想一想。

刚刚从抱琴那儿得到的口信儿,已经让元春干坐了一下午。贵妃抚着小腹,神色阴沉着好半天都没说出一句话――当时就把抱琴几个大丫头连带当值的内侍们全吓着了。

抱琴瞧着不好,硬着头皮上前询问元春要不要请大夫来。想想今日她出宫见亲人,回来便立即把那些话转告给娘娘……事情因她而起,自然要她头个上前询问。

元春抬头,皱眉严令几个贴身伺候的心腹不许轻动,吩咐完就继续思量。

直到晚饭点儿,元春才好像“回过神儿来”,对抱琴道,“今晚上弄个锅子吃,琢磨了一下午也是饿了。”说着自己也笑了,轻抚小腹道,“饿着我自己也不敢饿着肚里的这个小祖宗。”

抱琴在心里长舒口气,“娘娘说什么是什么。”

最为信任的大丫头这弦外之音,元春听得分明,她拍拍抱琴的手背,“娘家不省事又能如何?我一个女流之辈,说话……莫说东府里的堂兄,就自家的爹娘也未必真正放在心上。”

元春也是有感而发。

比如她不许母亲和嫂子再在外放贷,母亲和嫂子不过是稍微收敛了些;再比如她不许娘家修造奢侈的省亲别墅,家里也没听,似乎还因为父亲亏空事发而导致银钱不济而暂停修建……后来因为她有孕在身,自然不能再回家省亲,此事才不了了之。

这些事情,作为娘娘耳目的抱琴全都知晓,她一时都不知从何劝起。

这消息从琏二爷那儿得来,抱琴从自家亲娘口中听说的时候没觉得如何,只是亲娘最后补上的那句让她不得不重视:林大人说此事不简单,娘娘该早些知道,兴许更该早做打算。

然而看过娘娘的反应,抱琴也知道此事非同小可了。

话说这个消息从贾琏传到元春这儿……其中颇有几分曲折。

按道理传递消息,一般都是由王夫人进宫的时候亲口告诉贵妃――小条短信白纸黑字的东西,万一被人截住,也是麻烦,自然不如“出得我口,入得你耳”这种方式保险。

贾琏确实算不上精明,但他却很笃定这消息让婶娘带入宫中……并不合适。

第一,二婶不觉得东府派人到忠顺王的地盘上采买药材顺理成章。第二,二婶……很固执。此事姑父已然背书,二婶偏就觉得这事儿没什么了不起,那她向贵妃传话时就不知道会变味儿成什么样……

因为二婶面儿上好像一直没什么,但跟姑妈姑父一家子都不大合得来。随着姑父高升,背地里议论过黛玉的心腹也被丢到了庄子,二婶的这份儿不自在就越发分明。

因此二婶传消息这条路走不通,那就只能从贵妃的心腹那儿想主意。

贵妃宫里的大太监休沐出宫时,自然有机会与其接触,但这位大太监又不好保证一心忠于贵妃……

总之贾琏总觉得没有贵妃的准话,这人不知道靠不靠得住……于是就只剩让抱琴爹娘捎信儿了。

抱琴自小便伺候贵妃,关键是这丫头是老太太~调~教出来的,抱琴的娘老子也依旧在老太太跟前做事。

贾琏略作思量,便直接去找贾母说话。

自打这个孙儿做官,常往自己身边跑……陪她的功夫比他老子和二叔加在一起的时候都多。

老太太面上笑呵呵的,心里也是很欣慰的。

这个时候的贾母还没老糊涂,更没孤注一掷,把兴旺家族的希望全寄托在生带异象的宝玉身上。

她对常来跟她说话长孙贾琏也颇为看重。

贾琏揣着心事而来,加上这些日子祖孙感情颇为融洽,他进来便高呼一声,“祖母救我。”

老太太先是唬了一跳,旋即眯着眼睛把孙儿仔细打量了一番:脸不白额头也没汗,不狼狈不害怕的……哪像是惹祸了的模样?倒像是有心事找她解惑。

贾琏也没啥铺垫,把“得知宁府着人去西南采买药材,他偶然将此事告知姑父,姑父便让他尽早让贵妃知晓”和盘托出,之后更是老实道,“孙儿想给贵妃报个信儿,娘娘身边的太监也不知道信不信得过,求您指条明路。”

老太太静静听完,说道,“小心谨慎才是正理。”琏哥儿这是怕老二家的泛酸……比起儿媳妇,还是孙儿和女婿更得老太太欢心。

话说老太太已然知道两个儿子转向了太上皇,或者说是偏向肃端王……对此她也是默许的。

就算这条路选错了,家里还有贵妃在,只是低调几年,终究风光依旧。

而且偏向肃端王别的好处不好说,官职什么的也不是想有就有,但银钱上却是很宽裕的。

贾政拿的,挪用的,都比以前多,而且也不怕肃端王的门人再找茬。这才过去多久,当时赔进去的三万两,已然捞回来一半。

贾赦那边的几样生意也大赚了一笔:前些日子赖大带人运回的银子,就是大老爷这次借着肃端王那边关系赚来的――这就是投诚的红利。

当然,这些银子入账之后得再拿出一部分孝敬上去,但家里确实得了实惠。更因为这场东风,贵妃的省亲别墅也能顺利地完工。

见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贾母自然更不会反对儿子们的选择,但是老太太一样晓得“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的道理:孙儿贾琏的舅舅和姑父依旧偏向义忠王,而孙儿又很听他舅舅和姑父的话,对此老太太一样默许。

别说孙儿贾琏了,老太太对女婿林海也颇为信任:信任他的人品以及他的判断。

所以这消息最后顺顺当当地传到了元春耳朵里……还是原滋原味的版本。

元春不同于她那个认不得多少字的亲娘,她自小在老太太身边长大,她的学问仔细论起来未必比年纪轻轻就中了举的贾珠差。

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尤其是家境比较富裕的那种,很多人都粗通医理。元春读书的时候,她祖父还健在,那条件自不必说,等她入宫做了女史再封妃,大把的闲暇时光元春都在读书。

总之,元春不仅仅是粗通医理,她的医药水平很是拿得出手。她听完抱琴的转述,就对宁府那边采买的药材有所猜测,加上姑父那句“尽早让贵妃知道”,她就笃定姑父跟她想到一处去了。

那是什么药,又有什么用,元春都能猜到个七八分。别忘了元春正是凭着告发令太妃某个心腹的功劳,才入了圣上的眼。

顺带一提,从这个令太妃心腹的口供,一通顺藤摸瓜,圣上截断了穆家一条从西北到京城的财路以及情报线。

元春越想越生气,暗骂道:早不去晚不去,非在蓉哥儿媳妇去世后弄出这么一桩事情来,再加上那里是忠顺王的地盘……

秦可卿的身世,元春又心如明镜。

那药……肯定干系不小……只是这种事儿肯定瞒不过圣上啊!

因为几位皇子都中过令太妃的招,圣上已然派人离京寻找线索去了。

这事儿往好处想,珍大哥哥只是好奇,抑或是为秦可卿报仇,而去探探忠顺王府以及穆家的把柄,可赶上这个时机八成得撞到南墙上,到时候落在圣上那里,瓜田李下的根本说不清!

反正她是不信珍大哥哥能跟穆家勾结――因为当初除掉秦氏生父的,那也就是令太妃的将军兄长,正是伯祖父贾代化本人;而之后寻找到犯下死罪袍泽的遗孤之人,依旧是伯祖父贾代化。

于秦氏而言,宁府对她有恩亦有仇;可对于穆家来说,只有仇,没恩!

这事儿娘家人知道的恐怕都不多,元春也是听圣上亲口所言才知道这个不算秘密的秘密。

总之反复思量了好一会儿,元春决定下次圣上来,她就提前透点口风。

理清这些念头,元春终于想起来自己坐得太久了,得活动活动,这时她才发觉双腿都麻了……

元春扶着抱琴的手在屋里慢慢走动,边走边琢磨:传递消息只能靠抱琴……真是越想越说不过去。

不过她有孕在身,很多事情都做不得。于是她吩咐抱琴道:“告诉你爹娘,以后每次问问我琏二哥有没有什么要说的。”

抱琴连忙应下,“是。”

母亲兴许想要把持住她在外的耳目……想像管着宝玉那样管着她。

元春只是懒得计较――她进宫后涨了多少见识,纵然以前有什么想不明白的,现在……还能瞒得过她?

母亲看上了长房的爵位,现在不大好做得太明显,但却有心让长房无法轻易与她搭上话。

元春想到这里不由冷笑:小家子气。大伯父身为一等将军又如何?他是在朝堂上是说话算话的?

娘家长房若是因过夺爵,二房能保证不受半点牵连?更能平平安安地不降等袭爵?

母亲未免太高看她。

元春有感而发,当着跟自己一起长大的姐妹兼心腹,也没什么不好说的,“母亲也是不让人省心。琏二哥都不敢让她传信儿,不就是怕涉及姑父那边母亲就泛酸误事。”

抱琴劝道:“娘娘封妃,太太自然高兴,心气儿……自然跟以前不一样了。”

实话说到这个地步,抱琴无愧元春对她的信任。

元春忽然福至心灵:皇后的父兄一定能封个国公!

她刚封妃那会儿母亲说起的爵位,应该指的是这个!当时舅舅王子腾官居一品,似乎还有机会入阁,母亲有此想法并不稀奇。之后舅舅中风,不得不闭门养病,母亲再进宫时话里话外提及爵位,总是伴着大伯那边如何不着调,琏二哥做官后不顾及家里……这时母亲念想的就是大房的爵位了吧。

想到这里,元春也不由头疼:母亲真是心高气傲,一门心思想要掐尖儿要强。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

王夫人嫁入荣国府,先被妯娌,也就是贾赦原配,贾琏亲娘压了一头,之后又被真正的大小姐小姑子贾敏压了一头,除了长相,那会儿的王夫人无论出身见识还是学识,全都没法儿跟嫂子小姑子相提并论。

王夫人真是满心嫉妒无处可诉。

好不容易十几年过去,熬死了这两个,她头顶上依旧有贾母这座大山……

等到亲哥哥彻底发达,亲闺女封妃,王夫人自觉能扬眉吐气一回,然而事实依旧不能如她所愿。

尤其是王夫人发现哪怕她有了个有孕在身的贵妃女儿,在家里地位似乎也没什么变化。真正的财权还有重要的人手人脉,依旧掌握在老太太手里。

即使明白不大合适,进宫的王夫人还是忍不住向女儿抱怨,然后把自己的心愿夹杂在这些零零碎碎的抱怨之中。

元春一直都不怎么理会,现在彻底想通,也……不想搭理。她母亲不容易是真的,难道她在宫中就容易了?

舅舅虽然的确曾是她的助力,但在更长的时间里却在拖后腿。封妃后却不能执掌宫务,八成就是圣上的敲打之举。

估计看出她跟舅舅也不是全然一条心,圣上才给了她不少体面。

元春跟贤妃走得近,朝堂之事明里暗里听了不少。前几天在贤妃那儿听了舅舅若干逸闻,元春都不想召舅母入宫了。

套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知道自己舅舅是个“左右逢源”的~政~治~投机者,元春整个人都不好了。

好在舅舅王子腾似乎因为什么而有所触动,这些日子在家养病,贤妃也说避避风头非议渐少,元春稍微放了点心。

话说回来,仅仅因为贾雨村卖官而被查,王子腾就能气得……半是气半是吓的中风……怎么可能啊?

正巧此时的王府,王子腾坐在摇椅上,指尖轻点太阳穴,“已经快到京城了?”

坐在他手边的长子低声回话道:“瞧着是没什么妨碍,去官了事罢了。那些不该说的,他应是不曾开口。”

这父子说的正是贾雨村。

王子腾点了点头,“那边儿,”他轻叹一声,“也是没查到他身上。让他消停些,再说起复之事。”

长子应下,又提醒道,“听说宁府贾珍打发心腹去西南……他也没想避着人。”

王子腾摆了摆手,“若能查到什么,未免太小看忠顺王府。他想惹祸上身便由着他。”

“那娘娘那边?”

王子腾双手按在扶手上,轻轻巧巧地坐直身子,“回头让你母亲进宫提个醒。”顿了顿又着重道,“娘娘跟我那妹子不一样,她是个明白人。将来没准儿还得指望娘娘说上几句话,你不要怠慢了。你母亲那里你不要再乱说话。”

长子闻言,肩膀微微一抖……在父亲跟前他也不用做戏,“是。儿子知道错了。”

王子腾点了点头,“这回义忠王妃必是动了真怒……”他手里还有些肃端王的把柄,“回头我写封信,你给义忠王府送过去。”

他也不求义忠王妃记下这个人情……义忠王只要能平安归来,不说彻底翻身也能算半个摄政王。他此举只求稍微拉回点儿印象分,别让义忠王再那么记恨他而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