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红楼之穿成林海 > 第五十一回

红楼之穿成林海 第五十一回

作者:Fahrenheit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19 17:14:1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圣上已经跟他二哥义忠王商量好:义忠王时隔多年再次披挂上阵,执掌帅印。

圣上挑来选去,经过好一番思虑,才决定让他实际上的长子三皇子监军,与二哥一起前往西北领兵作战。

话说本朝监军与明代的公公监军不同,是由成年且深受君王信任的皇子或是皇帝的兄弟来担任。

监军权力不小,也许不能拍板,但拥有至关重要的一票否决权。

只不过这次要跟二伯一起行事,三皇子从生母德妃这儿得到消息后,开心了足足一刻钟,才逐渐镇定下来:他得沉得住气。

然而他嘴角还是止不住地往上翘。

看老三这副模样,德妃也忍俊不禁。

圣上昨晚肯对她明言,本就是让她提前跟老三打声招呼的意思。

作为皇帝,他的一言一行何尝不是暴露于众目睽睽之下?若是在这个当口儿,单独把三皇子一个人叫到跟前……他的人选可不就迅速曝光了?

圣上可是在他二哥的建议下,要试着钓钓鱼呢。

德妃三皇子母子两个都笑够了,德妃才道,“老三,陪我出去走走。”

三皇子轻车熟路地挽住他母亲,母子二人一起往屋外的小院子走去。

德妃独居一宫,侧殿偏殿也无其他“姐妹”,宫室后面的小院子自然随她摆弄。

德妃的家族十分兴旺,但德妃刚刚被指给圣上那会儿――当时,圣上也不是皇帝,只是个颇为得宠的皇子,德妃的父亲还只是个六品小官儿。

单论父兄,她是没什么底气在后宅中挺起腰杆的,因此她始终都很沉得住气。她连育二子又都能亲自抚养,耳濡目染之下,她的儿子们也跟她一样。

母子走到一株梅树下,德妃抬手抚了抚树枝,枝干上花朵轻颤,梅香扑面而来。

三皇子还记得这株梅树是母亲亲手种下,平日里侍弄都不假他人之手。此时跟着他们母子俩的太监宫女也已退出数步远,他眯了眯眼,静等母亲开口。

德妃果然开口,“你父皇想让你从军。”

从军才好!手中有兵,心里不慌。更别说父皇也是在军中素有威望,才得以坐上那把椅子。

三皇子心中得意,面上却没露出几分,哪怕是面对他生母。他轻轻颔首,依旧闭口不言。

德妃笑道:“这才好呢。笑得早的,不一定一直笑下去。老三你素有分寸,去西北也别抢着出风头就是。”

他还年轻,不管是个人威望还是麾下人手都不能跟他二伯相提并论。三皇子更是猜得到母妃生怕他一时得意,到西北被人挑唆着胡乱出头抢功。

三皇子终于坚定道:“母妃放心。儿子知道轻重,不说别的,那两位老王爷也时刻紧盯着,儿子不敢以身犯险,到了西北也都听二伯的……”说到这里,他自己也忍不住笑了。

德妃拍了喜爱儿子的手背,“得了,你就哄你母妃吧。”

三皇子故作委屈道:“儿子这话说得再真心不过……”

德妃摇了摇头,心中欣慰,“那两位王爷……”说着声音渐低,“你父皇尚且忍让了这么多年,这是无论如何也忍不下去,还得与你二伯联手……这差事你办得好,以后你自然是头一份……”说着忍不住叹息,“你二伯昔日何等风采,都吃了这么大的亏,母妃实在是担心你。”

以前老三没孩子,性子越发暴躁,德妃看在眼里疼在心头……

如今的三皇子很听劝,“母妃疼我,儿子知道。”

话说三皇子依旧是个“快~枪~手”,为了子嗣也心焦过许久,不过看兄弟二人都因为林海的祖传秘方而先后有了好消息,他觉得自己总不会运气那么差。

再说小金准备的秘方本就有让人心平气和的作用,坚持吃了这么久,三皇子自觉床笫之间不仅不再那么力不从心,心绪也不会一点火就着――他本来就远远不如义忠王病得那么重,即使没有小金出力,他感受到效果的时候也不比义忠王那边晚多少。

顺便一提,正是因为三皇子最近表现得十分沉稳,在兵事上亦颇有见地,圣上才选定这个儿子跟着二哥去西北。

德妃再次拍了拍儿子的手背,嘱咐道,“你四弟要出继,没事儿来多去瞧瞧他。”

三皇子又笑了,“这还用母妃说?”

四弟出继,对他不仅没威胁还有绝大助力,他是得有多蠢才能把这样的同母弟往外推?更何况兄弟俩本就感情不赖。

四皇子若是依旧没娃,圣上也不好意思把这个儿子塞给二哥:二哥本就是没孩子才要过继,你给人家弄个一样不会生的……算怎么回事儿?

话说三皇子从母妃宫中出来,便直奔他四弟的院子――如今几位皇子都没有开府建牙,还住在宫中,而且哥几个还是邻居。

只不过四弟很快就要搬出去,到义忠王府居住了。

三皇子过来的时候,四皇子正跟他媳妇说话。qiuyelou听丫头禀报说三皇子来了,四皇子妃面色嫣红着把丈夫推走,“快去忙正经事,一会儿再歪缠也来得及。”

话说四皇子得到自己要出继的消息比他三哥还早得多:圣上要把自己的儿子送给二哥,肯定要先跟二哥商量。而义忠王对他看得上的人,从来不卖关子。

因此义忠王前脚答应圣上的提议,后脚就让四皇子本人知道了。四皇子知道了,四皇子妃自然也知道了。

四皇子原本还跟媳妇商量,是不是告诉德妃一声,转念一想还是让父皇自己去通知吧。

若是再早几年,四皇子恐怕还是会惆怅一下,而现在……已经足够心宽的四皇子很不厚道地觉着能早日离开这座“深宫”……简直让他大喜过望:这是逃出生天啊!

而他出继后爹娘依旧是爹娘,只是不能再叫父皇母妃而已,二伯和二伯母成为他的养父养母,怎么算都是得到的比失去的多。

只是出继后,他的养父至少要离京一段时日,若是战事吃紧,兴许得数年不归。

虽然没人明说,但义忠王前往西北绝不仅仅是过去带兵,必然还要追查前朝那笔巨大财富的下落――只有有脑子的都知道,前朝末代后族能把这笔财富守住这么久,本身的势力和人力都不容小觑!

不带兵过去围剿,圣上和义忠王心里全都没底。

而之所以总是称呼他们为前朝末代后族,那是因为这一家子刚好也姓穆――皇族也姓穆啊。

却说四皇子边走边琢磨,直到在书房里见到他三哥。

而兄弟俩见礼后连寒暄都没有,三皇子便直接道,“四弟你……永远是我的亲兄弟。”

三皇子这个人性格挺有意思:如果他是在哄人,一定是春风化雨一口气说一大堆让你舒坦慰贴的话,甚至能把你夸得飘飘扬。可他一旦脱口而出,往往说得都是真心话。

深知三哥脾气秉性的四皇子忽然笑了,“这里没外人,三哥该恭喜我才是。我也该恭喜三哥。”

三皇子一怔,旋即笑盈盈地端起茶盏,“咱们以茶代酒,互相恭喜吧。”说着,他就来了个先干为敬。

四皇子滴酒不沾已经好些年了。

他再次对他三哥一笑,仰脖饮尽杯中水……有点烫!四皇子的五官立时就抽作一团。

看四弟表情骤变,三皇子大笑出声:他四弟怕烫。一般人觉得有些烫但还能忍受的程度,四弟就不行。

小时候他很喜欢逗弄他这个性子柔和的弟弟,无奈这个弟弟越发身子不好,母妃时刻看得紧,他别说“动~手~动~脚”,就连跟弟弟说话都得先在心里过一遍才成。

现在嘛……似乎有点重回幼年,可以稍微自在点跟四弟开些玩笑。

三皇子笑够了,才亲自从太监手中接过温水,递给他弟弟,“别生三哥的气啊。”

四皇子嘴角一挑,还翻了个白眼,“呵呵,我记住了。”他就是舌头有点麻,几口微凉的清水灌下去,也就没什么感觉了。

三皇子笑嘻嘻道:“哥哥错了,这就给你赔个不是。”

四皇子看着他哥真躬身一揖,也有点绷不住,“三哥你真好了。”这话也就他敢说。义忠王病得重时,那是真疯子。而三皇子最严重的时候也不过就是阴阳怪气。

三皇子正色答道:“林大人那方子出奇见效。”

四皇子点了点头,“义忠王也说那方子让他获益良多。”既然提起这个,他也忍不出多说一点,“当年京中生变……二伯查了这么多年也有了些眉目,那时候那二位老王爷行事并无差池。”

义忠王深恨肃端王与忠顺王,但还不至于什么脏水屎盆子都往这两位头上浇。

三皇子应道:“想想也是。那二位心思路人皆知,但当时皇祖父若是丢了京城,也没他们什么好。”

“咱们兄弟让二伯接入宫中,等咱们长大一个两个全都子孙有碍……不瞒哥哥说,弟弟曾经觉着那是那二位丧心病狂,有碍生育的□□都敢下给二伯,咱们兄弟也是可怜,不说代人受过,还是被捎带着了。”

三皇子闻言不由瞪大眼睛,“究竟怎么说?”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皇子们年少时似乎都“中了招”,这消息终究从贤妃处隐隐约约地传了出来。

这件事就算皇子们为夺嫡到了有你没我的程度,都得团结起来,同仇敌忾;德妃、淑妃和贤妃更不在话下,碍于二位老王爷一位有银钱一位有兵权,更有看似常年不问~政~事实则什么都瞒不过他的太上皇做靠山,正面杠八成行不通,但是折腾肃端王和忠顺王的儿女……还不容易?

也好在那药看着威力没那么大,随着四皇子妃和五皇子妃先后有孕,来自三妃的报复总算还在彼此都能勉强忍耐的程度之内。

之后西北战事起,大家又都默契地就此打住……内斗现在还有理智有分寸,但过些日子可就难说了。

四皇子轻叹一声,才继续道,“那二位见不得二伯的好……是真的。”

三皇子道:“四弟何必如此客气?他们巴不得二伯断子绝孙才是。”肃端王和忠顺王可是当得起“权臣”这称呼,“父皇当年在外遭遇的那些意外,只怕这二位也没少伸手。权臣……又算得了什么?人家分明是要做大权独揽的摄政王。”

四皇子跟着点头:肃端王和忠顺王大权在握,父皇就颇受掣肘……而父皇不能一言九鼎,他们这些皇子自然跟着势弱。

三哥都二十五了,还没封爵离宫――自打太~祖~爷打下江山,这都是头一份。

“只不过那二位当年都一门心思对付二伯和父皇,至于咱们兄弟……”四皇子往西边虚指,“纯粹是那里的老人家受人所托。”

三皇子这次是真地惊讶了,“穆家人已经能做到这一步了?”这里的穆家,自然指的是前朝末代后族,“也是,除了那个穆家,又有谁恨不得咱们穆家断子绝孙?”

四皇子平静道:“早就能了。不然三哥以为北狄人为什么忽然就攻了过来?幸好父皇已经拔除了几个钉子,宫中也安生了下来。偏巧这几个钉子往深挖了去,都跟那两位由千丝万缕地联系,不然那二位在这当口儿缘何如此收敛,但就说西北那些位子,凭他们平日里的作风,那得安~插~进去多少人?”

三皇子听得出四弟的弦外之音,“可惜了。”

如果父皇手中宽裕且并非大敌当前之际――这个宽裕指的不是银子,而是真正听命于他的将领和兵士,父皇自然会抓住把柄,给那二位来个一锅端。

这般先斩后奏,想必皇祖父也说不出什么来!

顿了顿,三皇子郑重道,“多谢四弟。哥哥我明白到了西北该做什么了。”说完站起身,真正一揖到底。

四皇子笑纳了这一礼,等他哥坐下才又道,“果然定准了。”

三皇子摆了摆手,“刚听母妃说的。万没想到……料事如神的军师近在眼前。”

战功什么的不要强求,也不用想着非~击~杀~几个北狄大将不可――西北那边只怕也错综复杂,走错一步,也可能万劫不复。毕竟在十多年前,那些人都能在趁乱在宫中给贵人下药,还藏了这么久才被揪出来。

他只要能跟着二伯把那两位以及穆家安~插~在西北的钉子拔一拔,父皇必会记他一功。

三皇子告别了四弟,回到自家后,在他的书房又独坐了大半天,直到入夜时分彻底想清楚轻重先后,又有了章程,他打起精神,心中暗道:都瞧好吧。

回到卧房,他拉着他媳妇连着“奋斗”了两次,明显感觉比以往更~持~久……这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三皇子抱着这个念头一夜好眠,而他媳妇比他睡得还香。

却说第二日上朝时,林海一如平时,专业打着酱油。

万没想到圣上在接过几位重臣的折子准备退朝的时候,一位有些面生的御史站了出来,“臣有本奏。臣参奏户部右侍郎林海纵容金陵知府贾化收受贿赂,为数人谋利。”

贾化就是贾雨村。

就在此人出列,大声禀报的时候,林海可没错过这人身边的左都御史脸上一闪即逝的诧异之色。

林海见状,一下子留平静下来,还暗自笑道:这都多久了才找了这么个把柄?

他摇了摇头,忽觉他那二位上司也是颇为不易。

圣上正调兵遣将,预备与北狄大战一场,为了这么点无法查证的破事儿停他的职……怎么可能啊?!须知户部现在大多数总领方面的活计可都是他林海在做。

圣上果然面无表情,只让太监把这折子收来,他甚至都没打开看一看,而是直接宣布退朝:准备去乾清宫召集阁老们继续议事。

那御史大概也没料想到圣上是这个态度,甚至当初说好的要帮他说话的几位老大人……一个都没站出来。圣上离去,他已然傻眼,之后官员们鱼贯而出,他依旧呆立未动,直到太监上前提醒他,他都没立即回过神儿来。

御史想参人,势必要经过“御史的头头”左都御史。

显而易见,左都御史不会允许这位御史在这个时候参奏林海,这位御史便在朝上来了回先斩后奏。

表面上,这御史是冲着林海来的,实际上……依旧是剑指王子腾――贾雨村捞来的好处大部分可都给了靠山王子腾。

这一点林海心知肚明。

大家都算“受害者”,但林海却不想再和王子腾这边再有半点纠葛。

人善被人欺,他显然不能再低调下去了:你能参人,我也可以啊。

贾雨村作为王子腾如今的得力敛财能手,林海边写信边笑:就是你了。

贾雨村乱判葫芦案的剧情,林海可还没忘呢。之所以他挑出这件事来“放倒”贾雨村,因为贾雨村做官后为太多人家谋利,但毫无疑问薛家就是那些获益的人家里最软的那个柿子。

严格来说,薛蟠惹出命案,但真正动手的不是他,案子重审的话获罪的只会是薛家的那些下人,而非薛蟠本人――就算薛蟠被定了罪,也能用银子赎人。

只不过薛蟠出事,宝钗的“青云路”算是彻底断了。

至于王子腾会不会报复,然后怨上他……林海的回答是我等他出招。

虽然王子腾背后的靠山林海到现在也没一一辨认分明,但他敢肯定那些靠山大多与义忠王不睦,不然义忠王不至于对王子腾几乎不闻不问。

写就书信,林海把笺纸折好并装进信封,吩咐包怀尚亲自给左都御史送去。

左都御史是圣上的人,跟林海是拐着弯儿的师兄弟:林海进士时的座师也是左都御史中举时的主考。

贾雨村不久前才为了一个盐政的位子讨要了二十万两的银子……银子是不是完全到位林海不知道,但……薛家也是很有钱的。

左都御史一看这是软柿子加肥肉组合,只怕会意动不已。

话说薛家上下哪里知道风暴即将来袭?此时薛姨妈和宝钗还沉浸在“贵妃召见”的惊喜之中。

真的是又惊又喜。

元春这次都没让她母亲传话,而是让抱琴亲自上门传令。

薛姨妈母子三个依旧住在荣府梨香院,因此抱琴到来得先见过贾母、王夫人,之后才是正主薛姨妈。

王夫人心知女儿必定有要紧的话说,不管她内心如何忐忑,第二日还是老老实实地和妹妹外甥女一起进宫。

元春有孕在身,自然能有点特权,经常见见娘家人也不在话下,甚至薛姨妈这样身无诰命的太太也能进宫――只要元春不提宫务,宫中其余几位娘娘很乐意行个方便。

元春这一胎颇为顺利,但仍旧免不掉易于疲乏且有点缺乏耐心这两样怀孕带来的缺点。再说就算她现在没怀~龙~种,也不会因为太顾及王夫人而让她自己受委屈。

寒暄过后,元春进入正题,“听说前些日子宣平王妃过寿,母亲和姨母都去了?”

一听这口气,王夫人就知道女儿不大高兴了。

女儿威势日盛,到了女儿一皱眉王夫人就怵头……此时她也只能辩解,“还不是你舅母相邀,我们才跟去热闹热闹,也……见见世面。”

荣国府掌家的二太太说去王府是见世面……这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想提醒元春能提携下娘家人,毕竟西北在很多人眼中就是纯粹的建功之地。

王夫人心里的娘家人自然特指贾政和宝玉。

元春闻言便笑,“虽然明面上瞧不出来,但宣平王与忠顺王近日里十分融洽。”

王夫人闻言面色一白。

她妹妹薛姨妈以及一直垂头不语的宝钗更没好到哪里去:谁不知道国公爷贾代善还在世时就跟忠顺王府几乎不相往来?

别说忠顺王与荣府,就连舅舅王子腾与忠顺王也颇多龃龉:舅舅在西北时就把肃端王参了!

而肃端王与忠顺王两位王爷的交情满京城又谁人不知,哪个不晓?

稀里糊涂地嫁进去,而后再稀里糊涂资助~政~敌……最后败了自家以及亲戚家,宝钗再想嫁入王府,实现她的“凌云壮志”,这种事也绝不会做!

王夫人忽然就松了口气:她就算不情愿,也知道宝玉的婚事要仰仗贵妃。

想让宝玉迎娶黛玉,贵妃不发话这事就不成。但是出于私心,王夫人还想留个备选:宝钗……就很不错。

所以她不想宝钗早早出嫁,才出了这么个主意:让宣平王侧妃误以为薛家得寸进尺,肖想正室。

如今看来,竟是歪打正着了!

薛姨妈则是心中发苦:这……我的女儿……她越想越是替女儿难过,要不是身处宫中,元春还瞧着她,她能立时落下泪来。

元春此时却并不理会母亲与姨母的纠结心思,而是直接叫过宝钗,又拉着宝钗的手仔细打量了一番,才微笑道,“这个妹妹我觉着很好,你的终身大事我会替你瞧一瞧。”

宝钗闻言便红了脸,又连忙谢恩。

又聊了一会儿,元春露出倦意,王夫人便主动告退。

元春歇了个午觉,醒来刚喊抱琴摆饭,圣上跟前的太监亲来传旨:圣上也要来用饭。

傍晚时分,圣上果然准时驾到。元春连忙迎上前去……她倒不用伺候圣上更衣,只要亲手递碗热茶就是。

圣上见元春气色不错,笑问,“你母亲来了,心情好了不少?”

元春笑道:“把该说的说了,开心不好说,放心倒是真的。”

圣上来了兴致,“哦?”

元春毫不避讳,“就是不让我母亲和姨母给我那几个妹妹乱许人家。”

圣上颔首道:“记得宁国府长子长孙媳妇没了,这将来的宗妇之位可有着落?”

元春一听就知道不对:宁府现在可不算什么,圣上怎么会心血来潮给蓉哥儿点起鸳鸯谱?她立即摇头,“我那侄子媳妇可是刚没。”

圣上轻笑一声,“你那侄子媳妇有些来头,回头你不妨找人回去问问。”

元春身子一凛,“遵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