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红楼之穿成林海 > 第三十二回

红楼之穿成林海 第三十二回

作者:Fahrenheit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5-02-19 17:14:1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凤姐儿再怎么精明聪慧,也算计不过她那个看似寡言少语的姑妈,毕竟人生经历差了二十多年呢。qiuyelou

王夫人刚嫁入荣国府的时候,公爹贾代善还健在,她在婆婆贾母和她前一位嫂子手底下讨了许多年生活。

王夫人的这位嫂子就是贾琏她亲娘,出身不凡――反正不是当时的王家能比的。也幸好这位嫂子产后失于调养,早早去了,荣府这边又跟贾琏她娘~的~娘家闹翻了,几乎到了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不然王熙凤未必能顺利嫁给贾琏。

话说当年王家王子腾不曾发迹的时候,家境并不大好,虽然大女儿嫁入了荣府,但二女儿却嫁进了薛家――薛家再如何跟王家素有交情,再家产丰厚,也是商户……皇商也是商户啊。

皇商本人不能科举,幸好儿孙没影响,除非子承父业。幸好薛家才大气粗,迎娶了王家二小姐之后,鼎力支持王子腾,才有王子腾的今时今日。

实际上,在薛蟠惹了人命案子之前,王子腾之妻高夫人待两位小姑的态度也不尽相同,对小姑子也就是薛姨妈明显要比大姑子王夫人要更亲热一些。

凤姐儿生在了一个好时候,她成长的时候王家最困难的那段日子全成了往事,出嫁的时候嫁妆也比两位姑妈要厚实得多。

总而言之,就是王夫人比凤姐儿的人生多了许多坎坷,心机手段经过历练,比内侄女兼侄儿媳妇要强上不少。最起码王夫人更内敛,不似凤姐儿嚣张得意全在面儿上。

话说王夫人发泄过后,心情稍微平复了一点:她需要凤姐儿这个帮手,而且听自家老爷说,琏哥儿许是要进六部做主事,对凤姐儿更要打一棒子再给个甜枣。

于是王夫人拉着凤姐儿坐到自己下手,细细道,“娘娘封妃后咱们府里账面上还有多少银子,你素来心里有数,眼下平了老爷的亏空,给琏哥儿弄了缺,老太太说了要拿出体己填补……两三万许是顶天。可咱们家园子照旧得修……家里能剩下多少银子?若是卖田卖铺子,这传出去又如何使得?”

这话的意思就是家里就这么多银子,花完倒是痛快了,以后的日子还过不过了?

见凤姐儿那上挑的嘴角逐渐紧绷并耷拉下来,王夫人又提醒道,“琏哥儿补上缺怕也只是个开始,上峰不孝敬?下属不笼络?这些可短得了银子?”

凤姐儿嫁妆固然比两位姑妈丰厚一些,但加上这些年的积攒也就三五万的样子――这些银子也就买个五六品的实缺,凤姐儿回过味儿来也是暗暗心惊。

自打舅舅王子腾升任一品,五品官……她可不那么放在眼里。

话说秦可卿怀有身孕而在家养胎,不曾因为被尤氏撞破~奸~情而羞恼自尽,可凤姐儿还是跟原著里一样,再次“弄权”――凤姐儿不去水月庵,静虚长着腿呢,还不能找上门吗?

反正凤姐儿再次为了三千银子,用一封书信害了一对儿有情人:别忘了张金哥那有情有义的未婚夫便是守备之子,守备就是正五品。

不过从这件事儿上足以看出凤姐儿的爱好:就两个字,银子!

这次她二叔犯了错儿,家里肯给二叔用银子,她信心满满:老太太必得给她们大房些好处。

横竖家底就这些,你多花点我这边就得短了些用度……老太太的体己也是一样的道理,凤姐儿在心里冷笑一声:姑妈偏着宝兄弟呢,打量着谁不知道?她若是不争不夺,府里这些家底保准让姑妈都“匀”给了娘娘和宝兄弟!

却说王夫人与王熙凤这姑侄俩各怀心思在一处说话,贾母在房中独自思量了好一会儿,才把鸳鸯叫到眼前,“你去琏哥儿那儿把他们小两口叫来。若是谁不在,你就耐心等上一会儿。”顿了顿又嘱咐道,“回头去林家的时候,你也跟着去,仔细听听女婿怎么说。”

老太太总觉得儿子儿媳妇都在,女婿似乎话里有话,不得明说。

贾母也爱享乐,尤其人老了就更想得过且过。“可惜”林海不死,荣府拿不到原著里的百万家产,不说过得捉襟见肘,但实在不甚富裕――稍微出点事,就“人心思变”了。

儿媳妇好孙媳妇各自的心思,贾母这种人老成精的人物几乎一眼扫过去,就看了个透!

贾母心知不能再一味高乐,得亲自出面给儿孙……主要是孙儿们细细谋划一番。

贾母做了大半辈子的国公夫人,眼界手段不仅儿媳妇孙媳妇都比不得,甚至两个儿子加在一处也不如贾母深沉。

不得不说,贾母有一点好,她很舍得花大价钱给儿孙铺路,只要她觉得这是个好机会。

鸳鸯领命而去,到了贾琏的院子,见贾琏衣着整齐,脸上微带喜色,又听他解释:就算鸳鸯不来,他也要到祖母那儿说说话。

倒是凤姐儿此时正在王夫人的屋子“领训”呢。大老爷贾赦没对儿子耳提面命,邢夫人也没说话,凤姐儿先让王夫人叫走了……贾琏替他媳妇说了两句,也略觉尴尬:这事儿鸳鸯回去必定要跟祖母禀报。qiuyelou

鸳鸯等了足足两刻钟,才把凤姐儿等了回来。凤姐儿一见鸳鸯,也面皮微红:老太太出体己为琏哥儿谋前程,他们小两口总该先向老太太道谢才是。

鸳鸯微微一笑,什么都没说。

贾琏与王熙凤跟着鸳鸯,一起到了老太太屋里――三春识趣,早都躲得远远的。

探春知道得最多,纵然心里有几分好奇,也绝对不敢往前凑:父亲在工部勤勤恳恳十多年都没出事,大姐封妃以及舅舅回京,麻烦事儿就全来了,这怎么是“巧了”二字能解释得通?

自从他大哥被逼无奈请林姑父上门了一次,惜春也明白了不少:自家的处境不像她想象得那么好。

探春和惜春小小年纪就不得不“长大”,反倒她们的二姐迎春仍旧一副无知无觉的模样。

现在家里正修园子,地方已经清出来了,少不得人来人往,三个姑娘只能往珠大嫂子那里坐坐。

李纨虽不管事儿,消息也算得灵通。

在小姑子元春、公公贾政以及小叔子贾琏身上,总共要花上十多万两,虽有老太太体己填补……但是个人都明白,老太太的体己将来是要给孙儿孙女们分一分的,现在花用了,将来到兰哥儿这儿只怕拿不到什么好的了。

自打丈夫去世,李纨想得便足够透彻:贾母和王夫人如此溺爱宝玉,也没给宝玉寻个良师名师……只怕是应了那句话:非不愿也,实不能也。

她估计婆婆王夫人是打算让宝玉靠着“贵妃亲弟”的身份出仕,兰哥儿将来……得靠自己的本事了。

若说李纨心中无怨,那也不是,但她的确是早早发觉“这一大家子没几个靠谱”的明白人之一。不指望他们,将来也不会受牵连。

如今公公贾政要拿银子添窟窿,可不就应验了她的猜测?

当然李纨这满肚子的主意不能说给前来做客的三春听。三春之中的探春和惜春又明显有心事……

总之整个荣府因为“囊中羞涩”,矛盾早早爆发,逼得府中上下,包括贾母,都不得不直面现状,且不少人都在琢磨退路……对荣府来说未必是件坏事。

却说贾母叫贾琏和王熙凤到跟前说话,也是嘱咐他们好生向姑父道谢:将来要仰仗姑父的时候不会少。

贾母偏心女婿,并没有顺带讽刺孙媳妇大伯的意思,然而王熙凤还是面皮发热。

有些话不挑明倒也罢了,大家都能揣着明白装糊涂,可到了现在再难自欺欺人下去:王子腾一品,林海三品,王子腾身居高位这么些年又何尝帮助过荣府?可林海回京上任这才多久,就能帮着琏哥儿补缺了。

其实元春封妃,王子腾出了力,并不能算是“对荣府毫无帮助”,但同样是因为王子腾,贾政才有此一劫。

在荣府几位“主子”看来,这是功过相抵了,尤其是贾政更是颇有微词,只是这微词都压在心里罢了。

无论是王夫人和王熙凤都心中甚是不平,但那又如何?这个时候她们也感觉到王子腾并非不靠谱,而是不大想为她们出面撑腰而已……

这姑侄俩能在荣府说话算话,素有威信,一是靠自身的本事,二是靠娘家。现在婆家对她们的娘家逐渐失去原本的敬畏,这二位的处境不说有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必定不如以前了……关键是她们又该何去何从?跟着婆家还是继续靠着娘家?

为了这个,这姑侄俩数夜未眠。

当然这是后话,只是林海一家三口离了荣府时候尚早,此时挤在一辆马车上,一人怀里揣着个暖炉,正说着体己话。

林海是个公事私事都愿意跟老婆念叨念叨的主儿,尤其是发觉老婆有主意有见识,他就更愿意多说一点。

“我这舅兄在工部这么多年,一直平平安安,可自打他闺女封妃,还有咱们隔壁王兄回京,麻烦就找上了门。”

此言一出,黛玉立即抬起头,双目晶亮地望着她爹,静等下文。

林海见女儿兴趣十足,便继续道,“刚上任那会儿,就见着了舅兄的折子,当时库里银子不少,我也没犹豫就把这笔银子拨付了。”

工部做了预算上报,批不批银子那是圣上和内阁说了算,但什么时候拨付银子就是户部说了算。当户部拨付之后,这笔银子一样还得再从工部走上一遭,在经过省州府县层层下发到当地……

想来也是,若是工部对“工程款”没啥决定权,谁还跟给工部孝敬?

林海说到这里,也笑了,“当时这折子可不就是我那两位上司故意放到我眼前的,他们笃定我那会儿消息不灵通。我也是后知后觉,这三万两的银子背后还有两位王爷的人盯着。”

王禅此时插口道:“这也是打着坑老爷你一回的打算呢。”

林海应道:“谁说不是。我若是在这事儿上哪怕顺手多捞一下,就是罪过,毕竟另一边有我舅兄。”

前后两任林海都秉承着同样的原则:只拿该拿的孝敬,也就是同僚都拿,他也不拒绝,但绝不会碰“独一份”的横财。除此以外,从不贪污也不挪用。

所以他在圣上以及众多官员、士绅和百姓心中,都是实实在在的清廉好官。然而这样的清廉好官在盐政任上至少收了十几万的银子……不得不说,这真是讽刺。

黛玉这会儿捂着自己的胸口小声道:“好险。”说完又好奇道,“这是大表姐……贵妃娘娘碍了哪位贵人的眼?”也就是当着亲爹,她才敢问出这样的话。

林海笑道:“有功劳,无子无家世,初封就是贵妃,得罪的人不会少。”其余三妃儿子都成年了,她们的心思早不在争宠上,但圣上宫里其他的嫔妃恐怕咽不下这口气,再加上荣府的传统仇敌忠顺王府以及王子腾的对头肃端王府。

平心而论,就荣府现在的处境来说,拼命花钱修园子抱圣上的大腿,这举动本身没问题……问题是圣上跟太上皇不一样,他不喜奢华,至少不喜欢荣府这种讨好他的方式。

你一个逐渐没落的勋贵之家,为接驾而花费的银钱让圣上都咋舌……正是取祸之源。

这道理已经沾了“揣摩圣意”的边儿,林海不好跟闺女细说,只提了一句,“投其所好很重要。”

见父亲神色肃然,黛玉连忙点头,“女儿省得。”

王禅忽然道:“老爷,我想回趟娘家。”

话一出口,她就后悔了。老爷很疼她,她再清楚没有,可是那也不好恃宠而骄……还当着大姑娘的面儿。

林海就没多想,“成啊。”他都快忘了这个时代女人回娘家总是有点敏感,尤其是忽然提出来的――一家三口走累了,媳妇说顺路回娘家歇个脚说说话,他还能说“不行”?

正好他想把贾琏补缺这事儿跟岳父提一提,他有绝对的把握岳父不会拒绝:贾母送来的银钱他也会原封不动全转交给岳父。

王禅这边还想找补两句,结果林海果断同意,而且一脸的理所当然,连黛玉都没觉得哪里不对――实在是王夫人有心挑唆,因为事情太多就没顾得上……

黛玉活到现在,这辈子的大挫折就两样:丧母以及在荣府里听了不少下人的风凉话,然而这“下人”还被她的主子亲自出手赶到了庄子里去。

因此黛玉不说是个傻白甜,但基本上不把人往坏处想。又因为有亲爹在,黛玉怕什么?她最初有过观望继母之心,现在也不怎么防备了。再说她一点也不讨厌到继母娘家坐一坐:聊得来也处得来的姐妹很多……就是那些表哥表弟稍微有点烦。

这父女俩的反应,王禅顿觉自己又多心了……

却说王禅她娘家正好在宁荣两府与林府之间,偏巧王禅她老爹在从女儿这儿得到刑部尚书出缺的消息之后,立即把在京的,且说了管事儿的几位叔伯兄弟全都叫到家里,好生商量了一回。

三品就算高官,从三品到二品,从二品到一品,每一步都很关键,都需要点“机缘”。

得知老陆不大想留京,王禅她老爹也能想着再进一步了:正好他那位任着广西巡抚的族叔打算致仕了。

不过他还有个堂兄做着大理寺卿……圣上只怕不允许他们王家人同时担任刑部尚书和大理寺卿――这简直就是包揽司法和诉讼!

可是一个广西巡抚加一个大理寺卿换一个刑部尚书,王家也觉得略亏。不过这会儿吃点亏,只会让圣上觉得王家识趣,将来也会有补偿。说起来他们王家有位九皇子,目光本就该放得更长远些。

王家这个族会开得和气又成功:族人们迅速达成一致。那位任着大理寺卿的堂兄也主动表示自己六十多了,眼见着也到头了,很乐意退下来给自家的小辈攒些人情。

总之王禅她爹心情很是不错,吃完晚饭,正想拉着他媳妇叨咕一下,他媳妇的大丫头就来禀报:姑爷和姑娘一会儿就到……

女儿女婿一起出现在自己面前,王禅老爹无奈道,“瞧瞧,嫁了人还这么由着性子来。”

王禅她娘笑而不语,端详过滋润的闺女,再看林海就越发满意。

岳父这话你要是当真,那也忒傻。岳父的意思简直就是明摆着:你宠我闺女还听我闺女的,做得很好!继续保持!

林海忙道:“她想您了,这不就来了。”

王禅她爹显然十分受用这话:嘴角倒是绷着的,但眉眼真是漾满了笑意。

王禅上前,抓了把她爹的胡子,“晚上我就不能回来啦?我不依。”

王禅她娘笑眯眯地拉了闺女,也不忘牵着黛玉的小手,“你爹就是嘴硬。让他们男人说话去,咱们走。”

王禅她爹与林海目送“娘子军”手牵手渐行渐远……林海想起来,他岳父似乎话都没说完吧?

王禅她爹一点都不尴尬,翁婿两个落座再寒暄几句之后便进入了正题。女婿给自家通风报信,王禅她爹提都没提,倒是问起林海他隔壁的情况。

告发肃端王在许多人看来都太冒失,太急功近利了。虽然大家都知道圣上对肃端王府的忍耐已近极限,但太上皇毕竟还在,圣上也不能不顾及脸面。

虽然跟肃端王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高官先后倒了几个,但肃端王本人依旧安然无恙。王子腾回京后圣上也没给个仕途上的明示,圣上此举让许多人都抱着观望态度。

只是王子腾算是白手起家,五十多岁就混到一品,王禅她爹还是很佩服他的。

林海也认为王子腾有真本事,如果不想着投机,将来只怕走得更远。不过以后只要肃端王倒台,谁都不能忘记王子腾是出面跟肃端王过不去的第一人。当然,跟肃端王不对付的大有人在,只是有分量跟肃端王硬顶上且官居一品的,王子腾的确是头一个。

用现代的话说,王子腾这笔~政~治~资本可是捞定了的。

林海觉得,正是因为这一点,圣上才对隔壁老王喜欢不起来。王子腾就算因此入阁也未必是好事,而且一旦吃了次甜头,林海担心以王子腾他们家的家学渊源,只怕会变本加厉。

算计皇帝上了瘾,不管是暴毙还是家破人亡都不冤枉他。

岳父既然问到了,林海也就实话实说:王子腾很沉得住气,也与故交走动,但不甚频繁。

之后他便把今日所求之事和盘托出。

不出林海的预料,他岳父果然允了:就算不曾升任刑部尚书,刑部一个六品主事他总是能做得上主,更何况这缺不白给。

这边翁婿相谈甚欢,王禅那边亲母女两个说话就更贴心几分。

王禅她娘见女儿过得好,也没什么可嘱咐的,只是告诉她,“过些日子,贤妃娘娘要叫咱们两个进宫说话,贵妃说要见见你。”

王禅大喇喇地应了一声:贵妃和贤妃这是联手了吗?转念一想,似乎也未必,估计是看在老爷的份儿上见一见我?贵妃肯定不想断了她姑父这门亲戚,尤其是知道荣府这些日子都做了什么的前提之下。

在岳父家一直待到戌初,林海一家三口才打道回府。

第二天,林海从衙门出来正要回家――贾琏小两口说了要在今日上门拜访,沉寂了数日的小金忽然出动开了腔,“我要告诉您一个坏消息,您想现在听还是过一阵子再说?”

林海道:“我选择死得痛快。”话虽如此,但他心里也真是“咯噔”了一下。

小金果然老实道:“我忙不过来了。义忠王、三皇子与五皇子都在按照您给的药方喝药,四皇子也有意试一试。”

四皇子是三皇子的同母弟,因为常年体弱多病一直比较“隐形”。

林海秒懂,“四处撒网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见成效,咱们就专攻一人吧。”

小金问道:“咱们专攻哪一个?”

“五皇子那边都有好消息了,我不打算让他双喜临门。生孩子也要……一碗水端平,你撤回义忠王那边的辅助吧,集中治疗三皇子。如果三皇子把四皇子也‘引进门’,就先把三皇子放一放,治好四皇子吧。”

义忠王~起~点太低,三皇子是快男,“治好”这二位不知猴年马月……他们成功生娃林海才有寿命奖励,因此最初什么局势现状都先搁一边,先攒上足够的寿元再说其他。

如果七皇子和九皇子也想“治病”,自然最好,不过这二位年纪太轻,想让他们认清“不孕不育的家学渊源”这么也得过上一两年。

林海刚跟小金说完,他一抬头,就见义忠王那张大脸忽然出现在自己眼前。他莫名有点心虚。

义忠王张口就问,“我不来找你,你就不去找我吗?你这是求人的态度?”

林海简直莫名其妙,“我哪儿要求您了,我怎么都不知道?”

义忠王眨了眨眼,“不对啊,你媳妇跟我说你最近都在打听贾敬那一家子的旧事……难不成我听岔了?”

林海立时陪笑道:“是我糊涂了。”说着就一拱手,“还请教我。您看,咱去哪儿说话最方便?”

“就你家吧。表妹还能再弄俩好菜。”

于是王禅和黛玉二人在自家门口,迎回了满面笑容,就差勾肩搭背的义忠王与林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