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我的老婆是工程师内 > 第四百七十章 农业的事

大明还记得在火车上关于拖拉机的见闻,因此从雪溪镇归来,首先做的就是到公司的产品销售点看一看。

履带式拖拉机,苏联时代的骄傲。中国最初生产的拖拉机种类也是这个,基本上就是当年苏联专家援华所提供的各种资料图纸,中国工人生产完成。人民币上的那位女拖拉手图案,就是那个风风火火年代的象征呢。

现在的图瓦也是百废待兴,这个不管是清朝还是苏联时期,甚至是现在的俄罗斯联邦,图瓦都是国家的边境地区,经济非常落后。

如今的图瓦比之几年前可是大变样,没有联邦的资金补助,她能发展为现在的程度,恐怕普加乔夫别西卡重工的作用非常巨大。

克孜勒城内很多基础设施翻新,大量的楼房正在建设,城市正在扩张它的规模。上万名被俄联邦到处搜集来的孤儿被送到这里,巨大的生活与教育开支,基本上被图瓦政府承包,虽然议会的众人有些抵触。

一些大一点的孩子,他们基本上不想继续学习,干脆就一并送入工厂。这些孩子作为学徒工给老师傅打下手,因此一些甚至被安排去了伊尔库斯克州的拖拉机工厂学习。

每一天,克孜勒城内都是人潮攒动,整个自治共和国近半数人口聚集在这个小城市。

公司的农用机械销售点,一座不高的三层楼,兄妹俩就来看看这边的情况。

二十多台拖拉机整齐的码放着,明码标价一台26万卢布。

这个价钱是个什么概念?大概一台就是折合大概一万美元。它们确实值这个价,杨桃是亲自看过这类机械的各种元器件的生产成本。从履带到轮子,这些最重要的部分都是量产型冲压与铸造。金属原料成本其实非常低,秋明那边的战争废墟成堆的建筑垃圾,钢筋抽出后多的不计其数,最终回炉重造,很多就变成了拖拉机的各种零件。

机器的车身框架是分段铸造后焊接,各种电线元器件批量采购。

动力核心是一台一百马力的发动机,从乌拉尔发动机厂进购,犹豫进货量很大,他们给出的价格也很低。

这些柴油发动机耗油量还凑合,或许是因为生产工艺的问题,在拖拉机工作后,机油总是泄露的略多,弄得磨磨唧唧的。暂时公司并不打算亲自制造发动机,购买其他厂子的已经足够应付。

杨桃叹了口气,拍拍这些大家伙的金属外壳,它们应该更加的优秀。

在她看来,不管怎么说,老毛子的工业产品总给人一种过于追求实用,导致出现一种傻大黑粗的错觉。这些拖拉机并不是她设计的,所以在工程学上,它们实在是很棱角分明。

“算了,只要实用性好就可以了,不是吗?”

安慰自己一下,反正卖得出去就好。

销售点的老板并不是公司的人,伊万大叔早年也是个倒腾中国货的商人,赚了钱后就在图瓦这边做生意,低买高售赚差价。以前都是收购与运输贩卖农产品的,现在干脆改行卖这个拖拉机。

两个孩子就是普加乔夫别西卡重工的老板之一,亲自和他们搞好关系,对于生意肯定是重大利好。所以伊万非常客气,也把自己的账本给兄妹俩看。

本子交到大明的手上,他便去货场和客户商量。

这是一个厚厚的账本呐!大明仔细看了下,这个伊万大叔除了卖拖拉机,老本行收购农产品也没有放弃呢。

“八月份卖出了三十多台,进货价一台二十万卢布,卖出去二十五万卢布,这个是均价。但到了九月份,就是现在,价格已经变成二十六万卢布了。”

这一点大明有些费解。

“笨啊,现在卢布对美元又贬值了。哥啊,你投资的图瓦人民银行,不是根据美元进行结算了么?”

大明挠挠头恐怕就是这样,卢布反正一直在贬值,商人为了利益那就加价咯。从账本可看,公司的拖拉机出厂价折合八千美元左右,这个伊万每一台赚两千美元。

“说实话,我觉得他赚的挺多的,这样八月份他就赚了六万美元,这甚至比他卖土豆更赚钱。”大明合上账本交给他们的工作人员。这样下来,这个销售点效益好,他只是倒卖一番就赚了很多钱,或许出厂价也应该提高了。

和杨桃议论了下,果然涨价才是硬道理。“本来一直担心咱们本地的农民因为穷买不起,从他销售情况来看都没什么问题。”

“再议吧,我们去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农民愿意买咱们的拖拉机。”说罢,杨桃拉着哥哥直奔他们的货场。

那里,只见伊万正和几个人交谈着。客商的面容非常熟悉亲切,他们似乎是中国人。好奇心驱使下两人走上前旁听者。

事实证明,买房确实是中国籍的农民,他们很勤劳,在图瓦这个地广人稀的地方支付一点点钱就能租下大片的土地,一户家庭好几百亩土地都是小意思。因为才特别需要农用机械参与生产,这些便宜的拖拉机就是最好的选择。

俄罗斯人可不喜欢砍价,再者商人提供的售价非常符买家的意。二十六万卢布先进直接交到伊万手上,买家也亲自坐在拖拉机上尝试者开车了一下。

看起来机器是操控自如,杨桃很满意。就算自己不亲自盯着,那群机械老师傅也是丝毫没有问题嘛。

买方明显非常开心,他们也注意到了这老板的身边还站着两个很亲切的身影。

稍微交谈了一下,兄妹俩便暴露了自己中国人的身份。

“还真是同胞啊,你们也是在这里生活的吗?”杨桃看着一个大叔,他就这么的抚摸着自己的脑袋,恐怕算是对孩子的喜爱吧。

还是不要显摆的好,杨桃装作怯生的呆呆的点了点头。

客商姓李名腾,在克孜勒郊外租地种土豆,还有一些塑料大棚种蔬菜。“小姑娘你很可爱,如果可以的话,我邀请你们去我的农场看一看。”

正想瞧一瞧自己公司的拖拉机能否胜任犁地的重任,杨桃立刻表示同意。兄妹俩应邀了,因此楚华除了保镖的身份,有成了两人的爹。演这一出戏他可是非常开心的,杨桃也是不含糊,人生如戏全靠演技,这左一个爹又一个爸,仿佛还真就是那么回事似的。

他一个人做安保肯定不行,大明也把耶夫洛夫交上,四人便来到了李腾的“腾飞农场”。

这是个有着五百亩大小的农场,主要种植土豆。土豆这种东西,如果块茎不进行消毒,几代后必然物种退化,这也是西伯利亚生产小土豆的原因。不是大家不想种大家伙,实在是没有能力进行脱毒。

李腾带来的是国内的品种,每一年都是带来全新的种子,所以他和很多同胞都能种出拳头大的土豆。

这一家中国人是一年多前从哈卡斯共和国迁移到政策更宽松的图瓦。对于这个联邦主体,李腾表现的是心满意足。“在这儿种地不用担心官方搞突盘剥,交通环境这几年更是突飞猛进。”

拖拉机挂载了一个重犁,马力强大的发动机驱使着机器前进,泥土也被翻开甚至近一尺。他选的这块地域是非常肥沃的黑土地,仿佛整个乌拉尔东的地区到处都是黑土。本来它们有着强大的肥力,因为这里纬度太高无霜期短,农业自然发展不起来。

短暂的无霜期也就种植冬小麦和土豆,最安全的还是土豆。

李腾一家,包括他的儿子媳妇,大家开着拖拉机做着第一场雪后最后一次翻地。

“等到冬季就不能继续种土豆了,过年我们会回国,在此之前只好在塑料大棚里继续劳作。”

他对自己的温室很有信心,在哈卡斯共和国,那边冬季更加寒冷,种地基本在大棚里。化肥的使用加上精耕细作,西红柿、黄瓜、丝瓜、四季豆都可以蓬勃生长。

大明还记得自己参与到图瓦议会的事,他们也在喷什么这儿的中国人太多之类的。碍于他本人就是中国人,老毛子们也没有说的太过。一点排外性肯定是有的,在图瓦工作生活的中国人早就过万,这里到现在才约等于三十万人。

辞别了这个好客的农民,兄妹俩回到公司后,立刻要求巴季金斯卡亚和利斯特维扬卡的工厂,关于各种型号的拖拉机果断涨价。”暂且就涨价百分之二十,没有为什么,如果营业额出现了下降再回报给我。”

就是这么果断,大明自嘲了一句:“我果然也是个奸商啊。妹妹啊,我是不是有些变坏了,变得势力了?”

杨桃噗呲一笑。“你本来就是个大奸商啊,而且是最大最大的奸商。不过无奸不商嘛,我们又不是只出不进的老好人。”

公司卖石油一秒钟都不停歇,出油量已经突破每天十万桶。军火尤其是轻武器与子弹,产量大销量极好。进口中国轻工业产品的物流业欣欣向荣,并且优先贩售的还是汝宁的那几个服装厂鞋帽厂的产品,南方自家的丝绸企业产品亦是运到这边销售。

大明稍微算了下,以现在的产能,石油收入每年高达四亿美元,除去税收和各种开支还剩下三亿。军火税收很重,常规武器每年能收入三亿美元差不多,如果那堆白菜价买进后大修的T72卖的好,效益会更加。

就等着老毛子看得上新产品攻击型无人机了,超大号温压弹一发毁灭一座小镇的已经是八百万美元一枚,俄军目前购买了十枚。终于他们会不会拿去轰炸格罗兹尼,现在还没有这个劲爆新闻。

最赚钱的这两个带来的暴利,大明心满意足。现在距离国庆节也不远,确实应该领着妹妹回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