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青春校园 > 我的老婆是工程师内 > 第三百八十七章 克孜勒大学与天文台

时间已经进入到四月份,大明盘算着日子,妹妹那边的大干五十天的研究活动也差不多应该宣告尾声,他们应该已经结束了吧。

四月十日大明专程联系了一下妹妹。

“哥哥已经有几天没给我打电话了,怎么这一次还是关心我?”电话的那头杨桃问道。

“当然是关心你,我再叮嘱你一下不雅太累。还有,无人机的事想必已经要完成了吧?”

“嘘……保密呢。至于进展嘛,一切都非常好。”

说道研究方面的事杨桃不想说的太确切,或许这长途电话已经被窃听,或者是杞人忧天,总之还是慎重慎谈的好。反正意思已经传达到了,那边的杨明志自然会清楚。

无人机的研究非常顺利,攻击型无人机的设计图纸基本已经完毕,具体细节部分还需要大家斟酌,总之样机很快就可生产。

大明已经非常满意,在和妹妹聊了半个小时终于挂上电话。

他当然是非常想妹妹的,也特别想家里人。自己也和公司的很多国人一样,大家都是在俄罗斯闯荡只是闯荡的方式不同。在这图瓦的克孜勒,大明每天要做的就是在公司里看看文件,他非常清楚要极力避免官僚主义和外行领导内行,对公司运营的不良干扰。手下都是从原来的苏联遗留下来的各路专家,他们做的已经足够好了。

生活上大明并不太孤单,程曼丽算是一个很好的朋友,甚至是厨娘。住在自己在克孜勒的宅子,这不太起眼的木质房屋被保安们严密保护,出行也是一众武装保镖跟随。

克孜勒的面貌变化很大,很多工地在建设,这些新建造的住房已经在向天空发展,这些都是为了应对来自联邦其他地域的移民。克孜勒的人口越来越多,但广大的新移民依旧是底层工作者。

这里的物价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而提升,大量的居民为普加乔夫别西卡重工以及其他企业工作,也有攒足了原始资本的人决定自己创业。一些奶牛场与牛奶加工公司迅速出现,来自哈卡斯共和国的更多的中国菜农搬家到待遇更高的图瓦种地。

图瓦共和国毕竟畜牧业发达,奶制品、羊绒、皮革相关行业开始迅速发展,这一切都成为图瓦政府源源不断的税收。所以在能源行业不景气的现在,新的商业道路扩展了新的财富。

所以自从图瓦共和国的国库有钱后,首先就是对基础设施进行修缮,其次最大的开销是对外投资,接着是教育投资。到了1999年,教育投入的金钱比之往年多了很多。

“工厂需要源源不断的技术工人,这样工厂才能稳定的发展。”大明在某次被邀请去议会演讲说出了这番话。

图瓦匮乏的就是勤勤恳恳的技术工人,毕竟广大的国民牧民居多,现有的工人则主要来自其他的联邦主体。

政要们已经见识到了工业对于图瓦经济的重要性,1998年的GDP比之以往多了几倍,要知道整个图瓦区区二十多万人罢了。这一切还不是能源行业与军火行业的推波助澜?

所以当图瓦开始重视教育后,首先得到资助的就是克孜勒大学。

克孜勒当然也是有大学的,只是这个大学的师资力量实在不行,长久以来就是苟延残喘的不倒闭罢了。图瓦的孩子就少,到了上到大学的人更少。俄罗斯联邦本来规定是十二年义务教育,可因为福利体系全面崩溃的时代这些全成了昨日黄花,在图瓦很多孩子小小年纪就要去谋生,能上大学的学生是在不多。

克孜勒大学的校长卢比斯基亲自找到大明。

这个人估计是希望得到一笔捐助吧,大明猜测着。坐在公司的办公室实在也没什么好做,见见这位校长也很不错,如果他要钱,适当赞助一笔也是极好的。大明这么想着就邀请卢比斯基进门。

大明大量着这个人,他看起来很清瘦,个子倒是很高。

作为一个老板,有时候不自觉的一股老板范儿就展现出来。大明穿着羊毛外套坐在老板椅上,仿佛就差敲着二郎腿叼着雪茄了。当然那样就太傲慢了,大明自诩还是个孩子,暂且就不用给这个客人太高的礼节。

卢比斯基摘下他的帽子放在胸前,说道:“尊敬的弗拉基米尔,我这次来是希望你……”

大明举起右手做了个推挡的姿势。“我大概已经猜到了,您是来要钱的。如果是支持图瓦的文教事业,我绝得自己有必要支持一下,只要赞助的费用不离谱,以及费用真正用到建设而非中饱私囊,我自然会大力支持。”

这个孩子既然都清楚那么就直接开门见山的好,卢比斯基说道:“我这次来确实是希望得到你们公司的一笔赞助,为了克孜勒大学的发展,我们希望建立一个天文台。”

“啥?”

“我是说,我们希望建设一个天文台,但资金实在有限。”

卢比斯基解释了一番,原来是他觉得很多大学都有一些厉害的科研机构,甚至还有天文台。图瓦位处高原,这里长时间干冷少于,天空的水分较少并且空气澄澈,在山包顶端建立天文台定是极好的。

他这么一说大明来了兴致,再说图瓦的文化教育如今也确实到了不得不好好发展的地步。

葛道夫斯卡亚,这是秋明州战争期间遇到的葛道娃和她收留的那些孩子的大社区,现在基本上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集体农庄。一些年轻的移民被分配到那里,分给他们一小块土地种土豆等,还有一个暂时的住所。

这个大村的孩子非常多,同时根据公司的高层诸如杨桃的大力支持,大量的其他联邦主体被收留的孤儿,他们正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图瓦,这个数字到了1999年的四月已经达到了八千多人,对于图瓦简直是一场婴儿潮。

食物消耗并不到,这些孩子就是图瓦未来的生力军。大明很佩服妹妹的展望,孩子再等上十年就可以成为工作者,届时这里的经济会大爆发。

但在经济爆发之前,这些孩子们必须被教育成高素质的工作者,教育确实要发展。

克孜勒城区正在建设新的综合学园,葛道娃带来的孩子们已经完成入学,大孩子不想继续深造的直接成为学徒工。

卢比斯基希望建设天文台的事大明同意了,反正就是买个高级天文望远镜什么的就差不多了。大明稍微思考下又有了新的想法,干脆克孜勒大学也扩建一下。

这个决定卢比斯基当然是非常高兴的,现有的教学设施实在老旧不堪,再者大学生也就区区二百多人。

“以后考上大学的人会越来越多,师资力量必须得到加强,科系也需要增加,再者我希望这里成为我公司培育人才的摇篮。”大明如是说道。

作为校长当然学生越多越好,卢比斯基经常觉得自己作为一个联邦主体唯一的一所大学的校长,学生们区区二百多人简直是巨大的讽刺。现在这位来自中国的年轻人愿意投资,未来真是一片光明。

时间最好不要浪费,大明在送走了卢比斯基后直接就找到了普加乔夫。这件事他不反对,只要不损害切身利益随着大明怎么搞。另一方面,关于普加乔夫别西卡重工支持建设大学的事议会非常欢迎,并且表示政府也需要出一笔钱。

所以启动资金很快到位,在卢比斯基与大明交流仅仅三天后,一批工程队就去勘测划拨的土地了。

到了这时候大明又想起了天文台的事,卢比斯基已经在地图上把自己希望的位置划定,当看了地图后大明乐了,这个地方他去过——奥兰德涅夫城堡的遗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