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我爹是崇祯?那我只好造反了 > 第一百九十七章 完了!太子爷这是要卸磨杀驴啊!

七月的中午,骄阳似火。

锦州城仿若被一口巨大的蒸笼严严实实地罩住。

厚重的云层沉甸甸地压在城市上空,使得闷热的空气愈发浓稠,每一丝风都裹挟着滚滚热浪,肆意地在城中横冲直撞。

大街边的树木被晒得萎靡不振,树叶蜷缩成一团,毫无生气。

就在这样一个酷热难耐的大白天,一场议和谈判,在锦州的一处府衙内,缓缓拉开了帷幕。

当然,说是谈判,可基本上也跟吵架没什么区别了。

两张长长的木桌相对摆放,双方分坐两侧,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毫不掩饰的强硬与戒备。

阳光透过窗户,洒下几束光柱,却驱不散这满室的紧张与压抑。

啪!

伴随着明军这边谈判的文官猛地一拍桌子,这场谈判也终于算是开始了

双方就领土分割问题吵的那简直就是不可开交。

明军这边想要获得更多的领土,但建奴那边却不肯答应。

关键时刻,朱慈烺特意从京城带来的两位御史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两位御史,一位叫伍元召,一位叫裴元吉。

平日里,两个家伙就像两个不安分的‘刺头’,总是喜欢挑刺儿,变着法儿地在朝堂上给崇祯找事儿。

偏偏他们大多数的时候说的都很有道理,崇祯居然也拿他们没办法。

而这次朱慈烺之所以要带上他们,本是为了防止崇祯半路上搞事情,找这两人来给他找点事做。

结果没想到此刻却是派上了大用场,成为了左右局势的关键人物。

毕竟御史嘛!

最厉害的就是一张嘴了!

此刻,只见伍元召猛地一拍桌子,那厚重的实木桌案发出沉闷而又厚重的声响,犹如一记闷雷在大堂内炸开。

他双眼瞬间圆睁,眸中似有熊熊怒火在燃烧,死死地怒目而视着对面的多尔衮,大声呵斥道:

“你说什么?割让这么点领土算多吗?众所周知,辽东本就是我大明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之前不过是被你们这些建奴侵占了而已。”

“如今我们仅仅要回这么点领土,你们居然还嫌多?”

“你要是觉得多,那咱就别谈了,咱们拉开架势再打一场如何?”

“反正我大明军队兵强马壮,完全能够将这些土地夺回,用不着你们假惺惺地割让!”

他说话的时候,脖子上的青筋暴起,犹如一条条蜿蜒的小蛇,脸色更是涨得通红。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位武将呢!

可实际上,这位仅仅只是一位连刀都拿不起来的文人。

与此同时,多尔衮被眼前这位气势汹汹、言辞犀利的御史弄得完全毫无还手之力。

脸上一阵白一阵红的。

随后满脸不甘地说道:

“可你们要的实在是太多了,真要割让这么多领土,我回去实在无法向陛下交代。”

“要不这样,割让此处以西的土地如何?”

多尔衮说着,伸出手指,指了指面前地图上的一处位置(差不多就是现在的辽宁台安县)。

这里距离锦州约两百里,距离盛京也是两百里。

然而,伍元召显然并不打算就这么妥协,他挺直了腰杆,双手叉腰,依旧态度强硬地说道:

“不行,这也太少了,我们绝对不可能答应!”

一旁的裴元吉也连忙附和道:

“没错,这也太少了,你当我们是要饭的呢?”

“看来你们今天还是没有诚意,那咱们今天就别谈了,等明天再说吧!”

说完,他拉着一旁的伍元召作势转身就要往外走。

抛开立场不谈,多尔衮也算是一个名将了,但此刻却是没有一点脾气。

眼看着这两个人真的要走,多尔衮赶忙对着一旁的两个建奴使臣使了个眼色。

那两人瞬间会意,赶忙走上前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伍元召和裴元吉拉了回来,谈判这才得以继续进行下去。

此时此刻,难受的不只是多尔衮,还有那些他带来的那些建奴文人。

他们虽说也读过一些书,但和这些饱读诗书、巧舌如簧的御史比起来,实在是相差甚远。

这就导致他们完全吵不过对方。

有时候吵得太凶,伍元召和裴元吉就会利用一些历史典故来骂人,偏偏他们有时候也听不懂,一时间搞得异常狼狈。

说实话,他们真是有点后悔来到这里了。

本来嘛,这种事情就应该让那些投降大清的汉人来干,可那些人根本不敢露面,而且皇太极也不敢让他们跟着一起来。

因为一旦这些人出现,就会被地打上汉奸的标签。

到时候,说不定谈判还没开始,他们就会被愤怒的百姓给生吞活剥了。

就算侥幸不被杀,在这两个御史的千夫所指之下,恐怕他们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这就导致了如今的这幅场面。

与此同时,就在府衙的偏殿之中,朱慈烺正坐在一张桌前,一边喝着茶水,一边静静地听着从大堂传来的激烈争吵声。

不得不说,他有时候确实挺讨厌御史们平日里的吹毛求疵、挑三拣四的德性,觉得他们过于苛刻,总是无端地给皇帝制造麻烦。

但是就此时的情景而言,朱慈烺突然又觉得这些个御史还是有点用的。

就这样,这场你来我往、激烈无比的谈判持续了整整三天。

在这三天的时间里,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每一个条款都经过了反复的争论与权衡。

最终,建奴方面无奈地答应让出长宁堡以西的所有土地(也就是现在的辽宁辽阳县),这和之前朱慈烺和祖大寿计划的分毫不差。

除此之外,由于建奴之前从大明抢夺来的银子早已花得所剩无几,没多少银子可用于赔偿了。

所以最终双方商定,建奴赔偿大明五十万两金子、三百万两银子以及各色奇珍异宝三十箱。

朱慈烺心中也清楚建奴财力有限,权衡利弊之后,也就勉强答应了这个赔偿方案。

接下来最为关键的就是人口问题。

大明要求建奴归还所有被掳走的二十万大明百姓,可建奴根本拿不出这么多人来。

因为但凡被掳掠到辽东的汉人,本身的存活率根本不到七成。

也就是说,建奴掳掠了二十万大明百姓,但真正能活下来的最多也就十五万。

再加上后续繁重的劳役、以及残酷的虐待,到现在活下来的连五万都没有了。

所以,建奴最多只能释放这五万汉人百姓。

除了这些要求之外,朱慈烺还提出了一个额外的要求。

那就是除了这些汉人百姓之外,他还向建奴索要了一些女真人。

这些女真人正是之前被明军俘虏的建奴的家人。

朱慈烺之前派人找到他们,让他们详细写下自己家人的姓名住址,打算把他们的家人都接到大明。

这些建奴做了俘虏,心里清楚自己是回不去了,也明白家人往后的日子肯定不好过,只会遭受无尽的歧视与苦难。

所以听到朱慈烺要把他们的家人接到锦州,成为大明的百姓,他们也都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粗略估算一下,这些人居然就有七千多人。

而建奴看到这个要求时,全都傻眼了。

大明和他们索要汉人百姓,他们还可以理解。

可和他们索要女真人,这是唱的哪一出啊?

不过很快他们之中就有人反应了过来,根据这些人的地址和姓名,一看就不是一般的女真人,而是有些地位的女真人。

并且大多数都是老幼妇孺!

不用说,肯定是有女真人投降了大明,所以大明才会索要他们的家人。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多尔衮简直是被气的咬牙切齿!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这群该死的家伙居然会背叛大清,投降大明!

可接着转念一想,他们现在不也算是向大明投降了吗?

意识到这点之后,多尔衮瞬间就像被霜打的茄子一般焉了下来。

也是,连皇太极都‘投降’了大明,更何况那些打了败仗的士兵呢?

本来这件事情其实是在范文程的计划之外的,不过事已至此,不答应也没办法了。

因为作为战败的一方,他们早就没有了讨价还价的资本。

所以最终,多尔衮还是答应了下来。

就这样,双方总算是敲定了所有的议和事宜。

等多尔衮回去之后,建奴那边就会陆续把之前承诺的东西都送过来。

议和结束之后,多尔衮也该回去复命了。

于是,在第二天早上,多尔衮见过崇祯之后,便带着三百多人踏上了返程。

本来他们来的时候带了五百人,但回去的时候却只剩这三百多人了。

剩下的两百多人则是被大明强行扣留了下来,专门照顾那位被皇太极送到大明来的质子。

事实上,这些人打心底里是不想留下来的,因为他们明白,一旦留下来的话这辈子可能就回不去了。

不过很明显,他们根本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

于是乎,他们只能目送多尔衮离去。

而就在这段时间,祖大寿也没闲着。

在把多尔衮等人送到锦州的第二天,祖大寿就迅速折返回了辽东。

虽然没有继续向前推进,但他却派了很多人清理了前面堵塞的道路。

如今前方的所有道路都已经彻底疏通,只要朱慈烺一声令下,他们随时都可以继续向前推进。

总的来说,如今的场面比之前制定计划的还要顺利。

毕竟按照之前的计划实施的话,肯定会造成很多士兵的伤亡,这是现在伴随着建奴求和成功,他们只需要过去接收建奴承诺割让的土地就可以了。

这无疑是最好的结果。

伴随着多尔衮返回盛京,祖大寿的二十万大军也接到了命令。

随后,这二十万大军直接开拔,冲着前方继续推进。

不过这次不是为了打仗,而是为了交割领地和人口。

三天之后,烈日高悬。

盛京外的大道上突然扬起漫天滚滚烟尘。

出现在最前面的不是别人,赫然便是多尔衮!

经过了三天马不停蹄地赶路,多尔衮一行人终于顺利抵达了盛京。

此时此刻,他们的战马浑身被汗水浸透,鬃毛凌乱,就连他们自己也是显得满脸疲惫。

多尔衮甚至来不及休息,进入盛京之后就直奔皇宫而去。

刚踏入宫殿,早已得知消息的皇太极便急切地迎了上来,不等他下跪,就带着满脸的期盼与焦虑看向多尔衮问道:

“怎么样?议和的事情商量得如何?”

其实,在看到多尔衮平安归来的那一刻,皇太极心里就已明白议和大概率是成功了。

只是具体的议和条款到底是怎样的,他还一无所知。

多尔衮不敢有丝毫隐瞒,立刻将议和的具体结果一五一十的全部告知了皇太极。

还将一份折子递给了皇太极,这上面写明了议和的具体事宜。

就在这时,范文程也匆匆赶了过来。

皇太极没有看这份折子上面的内容,是直接转交给了一旁的范文程,然后继续听多尔衮讲述。

等到听完多尔衮讲述的事情之后,皇太极的眉头瞬间就皱了起来,脸上的肌肉也不自觉地抽搐了一下。

他怎么也没想到,明军的要求竟然如此苛刻!

土地、人口、金银财宝,每一项赔偿都像是一把锋利的刀,硬生生的在他心头割肉。

皇太极此时满心都是不甘与愤怒!

因为不论是土地、人口、还是金银财宝,都是他们曾经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可现在就这么轻易割让出去,实在是.

心痛啊!

皇太极在心里暗暗恼怒,可偏偏又无可奈何。

因为此时他们刚刚战败,实力受损严重,根本没有和明军再次对抗的资本。

不过他心里多少还是有些责怪多尔衮的,怪他居然会答应如此多的赔偿,

紧接着就在这时,一旁的范文程已经看完了那份折子,随后嘴角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看向多尔衮道:

“不错不错,这次王爷算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些赔偿对我们而言,虽然确实有些让人心疼,但也不是拿不出来。”

眼看着范文程都帮多尔衮说话,皇太极也就不好在责怪多尔衮了。

因为此刻要是一味地指责多尔衮,不仅会让多尔衮难堪,也会显得自己心胸狭隘,不利于内部团结。

最终,他强压下心中的不满,看向多尔衮说道:

“你这次做得不错,朕很满意。”

多尔衮听到这话,赶忙跪倒在地,声音诚恳地说道:

“臣弟不敢居功,只希望能弥补之前犯下的过错,多谢陛下给臣弟这次机会,臣弟以后绝对不会让陛下失望的。”

皇太极何等聪明,一听这话就明白,多尔衮这是在向他索要之前承诺的重组正白旗的奖赏。

一时间,皇太极的眼神瞬间变得有些复杂。

有犹豫,有不舍,更多的是对权力的纠结。

因为说实话,他根本不想答应让多尔衮重组正白旗。

他想要以自己的名义重组正白旗,借此更加巩固自己的统治。

可伴随着多尔衮成功完成求和任务归来,这个时候他这个皇帝要是不答应的话,似乎是不太合适。

毕竟之前的承诺确实是他自己让范文程转达给多尔衮的。

这会儿要是反悔,不仅会被多尔衮记恨,还会让手下的将士们觉得自己言而无信。

想到这里,皇太极在心里叹了口气,随后这才说道:

“放心吧,朕之前答应你的事情一定算数,等你回去休息几天之后,朕就会给你调拨人手,让你重组正白旗。”

“以后可不要让朕失望了。”

多尔衮听了这话,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喜,赶忙再次谢恩道:

“陛下放心,臣弟一定不会让陛下失望的。”

随后,他又是深深一拜,这才恭敬地退了下去。

等多尔衮走后,皇太极缓缓坐在椅子上,无奈地揉了揉眉心,脸上露出疲惫的神情。

随后看向一旁的范文程说道:

“范先生,这明军的要求是不是也太多了一点?这些东西拿出来,朕还真有些舍不得。”

范文程向前走了两步,微微躬身,神色平静地说道:

“陛下,臣也知道明军的要求有些过分,可事到如今,不妨就先答应他们。”

“等到再过几年,我们兵强马壮之时,这些东西完全可以再抢回来。”

“忍一时之辱,吃点亏不算什么,而且吃的这些亏,我们还可以从朝鲜找补回来。”

皇太极闻听此言,微微点了点头,脸上的神色也逐渐缓和了些。

虽然看起来他们这次损失惨重,不过这些损失完全可以从朝鲜想办法弥补回来。

别看现在朝鲜穷得叮当响,可要是再狠狠压榨一下,还是能榨出不少油水的。

想到这里,皇太极的心里这才稍微好受了一些。

于是乎没过多久,皇太极就下令按照商议结果进行土地、人口以及财物的交割。

经过三天准备,双方军队再次碰面。

这一天,天空晴朗,万里无云,微风轻轻拂过,吹动着双方士兵的旗帜。

战场上一片寂静,只有风吹旗帜的猎猎声。

明军这边,祖大寿带着二十万兵马前来完成交割。

建奴那边,则是代善出面完成交割。

双方所处的地方赫然便是在长宁堡,也就是约定划分领土的地方。

而且这一次,双方没有爆发任何冲突,各自率领军队井然有序地完成土地割让与人**接等事宜。

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其自然。

土地交割完成之后,不远处,一大群的汉人百姓在建奴的驱使下冲着这边而来。

这些都是建奴归还大明的百姓,人数约有五万之众!

其中还夹杂着一些建奴百姓,正是朱慈烺点名要的那些。

不过当然,等完成交接之后,这些建奴百姓就会成为大明的百姓。

与此同时,当刚看到这些汉人百姓的时候,祖大寿心中难免有些感慨。

而对面的百姓们更是激动得几近落泪,他们中的大多数并非辽东本地百姓,而是被建奴从大明劫持而来的。

他们原本以为这辈子都回不去大明了,结果没想到有生之年居然还能回到大明,而且还是由大明的军队亲自来迎接的。

在这一刻,所有百姓都忍不住痛哭流涕,他们有的相互拥抱,有的跪地不起,口中呼喊着感谢的话语。

等到人**接完成之后,数百箱的金银珠宝就被送到了祖大寿面前。

祖大寿冲着身后挥了挥手,当下边有士兵出列,然后开始清查起了数量,确认无误之后,这才依次装车,准备运回锦州。

一切完成之后,代善没有丝毫停留,随即便带领军队车到了十里之外的地方,然后驻扎在了此地。

因为他担心明军会突然反悔,真要这样的话,他们也能立刻做出反击!

不过很明显,他这是想多了,因为到目前为止,大明已经彻底完成了在辽东的布局!

随后,祖大寿开始实施下一步计划。

也就是以交割地为中心,向两边延伸修建一道防线。

此时的祖大寿站在长宁堡破败的城墙之上,俯瞰着这片土地,同时在脑海里规划着防线的位置和走向。

在他身后,士兵和民夫已经开始有条不紊地准备修建城池了。

至于那些刚刚被解救的汉人百姓,此时也被分配了一些简单的工作。

虽然这些汉人百姓非常想回到大明,但很明显这并不现实。

因为目前大明内部天灾**、矛盾众多,要是让这十万人回到大明,又该怎么安置他们?

所以让他们继续留在辽东才是最好的选择。

紧接着,祖大寿从中挑了一些年幼和年老的百姓送回了锦州,剩下的青壮年全部就地转为军户,然后分散到四周。

百姓们对此虽然有些失望,不过一想到这里以后就是大明的领土了,最终还是默默接受了。

而对于祖大寿所做的一切,朱慈烺自然也是知晓的,甚至这就是他决定的事情。

虽然这一决策有些不近人情,但也是无奈之举。

毕竟眼下大明正在想办法把人口从内地迁到辽东,用来移民戍边,这个时候总不能再把人迁回内地吧?

为了大明,也只能委屈百姓了。

总的来说,到此为止辽东应该算是安定了。

最起码两三年内,大明和建奴应该不会再爆发冲突。

而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朱慈烺终于可以从辽东战事中脱身,专心对付李自成了。

只要解决完李自成,他就可以集结所有兵力,一举将建奴彻底消灭。

如此一来,这天下也就能彻底安定下来了!

另一边,锦州城上。

夕阳西下,余晖将整个锦州染成了橙红色。

朱慈烺站在城楼之上,衣袂随风飘动。

他望着远处辽东的壮丽美景,只见远处山峦连绵,河流蜿蜒,一时间居然有些怅然若失。

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恍惚,似乎始终还是有些无法相信,自己居然真的带领大明打赢了这场关乎大明生死存亡的‘松锦之战’!

这一切当真是如梦似幻,让他觉得有些不太真实。

不过事实摆在面前,他确实赢了!

而且赢得十分漂亮!

作为一个穿越者,他觉得自己应该是合格的。

因为他真的拯救了大明朝,拯救了数十万的百姓和军队!

想到这里,朱慈烺缓缓闭上眼睛,最后深吸了一口气,感受着这胜利后的宁静与喜悦。

又过了几天,从京城运来的银子抵达了锦州,足足有一千五百万两。

折算下来的话,这些银子居然有一百多万斤!

也就是整整五百五十吨!

对!

你没有听错!

就是整整五百五十吨的白银!

这些银子要是走陆运的话,最起码也得需要几千辆马车来拉,所以这次户部并没有选择走陆运,而是走了海运。

除此之外,户部还运来了两百万石的粮食,这些东西全部加起来,足足塞满了十几条大船。

至于京城外的灾民,还需要几天才能完成迁移。

毕竟银子这玩意儿只要装上船就能运走,但是百姓迁移需要做很多准备事宜,不是说走就能走的。

不过也没关系,毕竟户部不是摆设,他们知道该怎么做,自然会安排好这一切的。

拿到银子之后,朱慈烺也没犹豫,随即开始了战后的赏赐。

就这样,大批的银子被发放到士兵和将领手里,那些需要驻守回不来的士兵也不用担心,他们的赏赐也会由专门的队伍亲自护送过去。

总之就是要确保每一笔银子都能准确无误的发到士兵手里。

毕竟现在崇祯和朱慈烺还在锦州,所以没有任何人敢打这些银子的主意。

因为要是这个时候伸了不该伸的手、拿了不该拿的银子,而这件事情又恰好被皇帝和太子知道,那么这个人也基本上算是活到头了。

那些武将们虽然平日里喜欢克扣士兵的军饷,但到了这个时候没有一个人敢伸手,唯恐一个不小心就人头落地。

再说了,他们自身也有赏赐,而且他们的赏赐比普通的士兵要高十几倍,甚至还会升官,实在没必要为了这点银子去冒险。

就这样,按照之前计划好的,几百万的银子就这么被分发下去了。

加上战死士兵的抚恤,总数大概有九百五十万两。

比之前计划的还要多出五十万两。

不过在这场大胜面前,这点银子根本不值一提,朱慈烺也根本不在乎。

而光是发完这笔银子,就用了整整五天的时间!

除此之外,建奴赔偿的金银珠宝,朱慈烺也没打算带回京师,而是将大部分都分发给了辽东的将领,至于剩下的,全部用来安置百姓。

光是洪承畴这次就分到了整整五万两银子,吴三桂等人稍微少了一些,但每个人也分到了三万两。

祖大寿最多,分到了十万两白银和一些其他赏赐。

这些武将平日里就算贪财,一年也就贪个几千几万两,而且那些银子他们多半要撒出去豢养自己的亲兵,自己真正能到他们手里的并不多。

可这次,士兵们都有赏赐,这些银子自然也就全部入了他们的手里。

就这样,但凡参与此战的士兵,不论是本地的军户还是边军,最少都得到了三十两银子,最多的更是多达几万两。

所有人都得到了确切的实惠,自然更加感念朱慈烺的恩德。

可以这么说,朱慈烺这个太子在他们眼里的地位已经远远超过了崇祯。

不过当然,这种事情大家可没敢说出来,毕竟说出来就是大不敬了!

而且对于他们而言,赏赐的银子并不是最主要的,最重要的还是册封的各种爵位。

发完银子之后,就开始授爵了!

授爵仪式就在总兵府的前庭举行,这里被布置得庄严肃穆,只不过因为身处于辽东,仪仗什么的也不齐全,所以只能稍微应付一下了。

但这爵位可是实打实的!

只不过封爵这种事情朱慈烺暂时还是没资格的,所以只能由崇祯亲自上了。

授爵仪式开始后,崇祯站在临时搭建的高台上,亲自宣读着册封旨意。

好几个侯爵、伯爵以及子爵、男爵分封下来,这些受封的武将们简直都要乐疯了。

他们脸上洋溢着难以抑制的兴奋,接过爵位诏书手都在颤抖,更有甚者,激动的眼眶都泛红了。

毕竟银子这玩意儿花完可就没了,但是爵位这东西只要这辈子不出什么大错,那就是实实在在的地位象征。

现在朱慈烺还没有下旨说爵位不能世袭,所以在他们看来,他们得到的爵位都是可以世袭的。

想想看,自己只是拼了一次命,结果就换来了子孙后代的世代荣耀和富贵,你说他们怎能不高兴?

毫无疑问,现在明军的气势达到了空前的高涨。

如果不是因为之前建奴已经求和了,只要朱慈烺一声令下,这群人就会立刻踏破盛京!

一切结束后,当天晚上总兵府内灯火辉煌,热闹非凡。

朱慈烺下诏宴请所有的武将。

太子爷有请,诸位武将自然不敢推脱,所以全部都来赴宴。

宴会上灯红酒绿,到处都是一片祥和之情,众人面前的案几上也是摆满了珍馐美馔,一时间酒香四溢,好不快活。

朱慈烺坐在主位上,身着一套常服,头戴翼善冠,面带微笑的和诸位武将举杯相庆。

所有人都沉浸在一片欢声笑语之中,整个宴会看起来一片和气。

毕竟升官发财精神爽,没有什么比这些事情更让人高兴了。

他们推杯换盏,互相祝贺,有的已经微醺,脸上泛着红晕。

等到菜过五味、酒过三巡之时,朱慈烺突然轻轻放下手中的酒杯,抬起手示意众人安静下来,随后拍了拍手。

紧接着,一群锦衣卫随即将几个大箱子抬到众人面前。

箱子打开之后,璀璨的光芒瞬间便晃花了众人的眼,只见这箱子里赫然是满满当当的琉璃制品!

有各种各样造型精美的酒杯、茶盏,还有一些古朴精美的镜子。

说白了,这玩意儿其实就是玻璃,只不过众人不知道而已!

此时这些东西在烛火的照射下闪耀着异常炫丽的光芒,在场的众人看到这一幕的时候,瞬间眼睛瞪得滚圆,简直都要被闪瞎了眼。

因为在他们眼里,这些东西那个都是价值连城的宝物啊!

不过当然,只有朱慈烺知道这些东西其实并不值钱!

紧接着,朱慈烺笑着说道:

“等到宴会结束之后,这里面的东西你们拿去分了,人人都有份,算是本宫对你们额外的赏赐。”

众人听到这话,赶忙笑着答应:

“太子殿下既然如此大气,那么臣等就不客气了。”

“多谢太子殿下赏赐!”

“多谢殿下!”

一时间,众人皆是拱手道谢,脸上的笑意怎么都压不住。

一片欢声笑语中,又有一口大箱子被人抬了进来。

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将士们只觉得更加欣喜了,他们交头接耳,猜测着箱子里的宝贝,谁也不知道这里面究竟又是什么宝物。

不过箱子搬来之后,朱慈烺却没有着急让人打开,而是放在大厅中央,故意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其中一个将领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笑着问:

“太子殿下,不知这里面又是什么宝贝?”

朱慈烺笑了笑,眼中闪过一丝深意道:

“你且上前打开看看,这里面有应该有属于你的东西。”

那将领听到这话赶忙起身,先是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然后冲着朱慈烺拱的拱手,这才快步走到箱子边。

打开箱子的瞬间,他只觉得微微一愣,因为这里面的东西跟他想象中的完全不搭边。

下一秒,他似乎发现了什么东西,随后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颤抖的伸手将那样东西拿在了手里。

这下子,众人看得清清楚楚,那似乎是一道类似于奏折的东西。

只是他们看不清楚那上面到底写了什么。

不过虽然他们看不清楚,但那个就站在箱子面前的将领却是看的一清二楚。

一瞬间,极致的惊恐如同潮水般涌上他的面庞,之前的笑容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脸惨白。

他的酒意瞬间消散,眼神恐惧到了极致,像是看到了世间最恐怖的东西一般。

下一秒,奏折从他手里滑落。

然后只见他突然双腿一软,‘扑通’一声就重重地跪倒在地。

随后将自己的额头狠狠磕在地面上。

砰!

一瞬间,居然发出了沉闷的声响,瞬间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

原本喧闹的宴会瞬间安静得针落可闻,所有人都察觉到了不对劲的地方。

目光同时聚焦在那口箱子和跪地的将领身上,脸上写满了疑惑与不安。

直觉告诉他们,那口箱子里面的根本不是什么赏赐。

而是要命的东西!

有人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的酒杯,手心都在冒汗。

有人微微前倾身体,试图看清楚箱子里到底装着什么。

还有一些人相互对视,眼神中满是担忧与惶恐。

感觉到气氛差不多了,朱慈烺这才缓缓站起身来,然后走到了那口箱子旁,笑着从地上捡起那份奏章,轻轻放回箱子里。

而这时,所有人的目光都随着他的动作而移动。

朱慈烺扫视一圈众人,脸上依旧挂着淡淡的笑容,可这笑容在此时却让众人感到莫名的压力。

就在众人满心惶恐之时,朱慈烺终于缓缓开口,他的声音不疾不徐,却有着一种让人无法忽视的力量。

“诸位,你们或许会感到好奇,这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会让一个身经百战的武将如此害怕?”

朱慈烺微微停顿,目光缓缓扫过众人,那眼神仿佛能洞悉每个人内心的恐惧与不安。

“实话告诉你们吧!这里面的可不是什么金银财宝,而是近些年来朝廷百官以及御史参劾你们的奏章。”

这话一出,原本就安静的大厅里,瞬间变得落针可闻,众人的呼吸都不自觉地变得急促起来。

朱慈烺则是继续说道:

“这上面有说你们贪赃枉法的、有说你们草菅人命的、还有说你们豢养私兵意图谋反的,总而言之,诸如此类的奏章和弹劾比比皆是。”

“而且基本上你们人人都有份!”

朱慈烺的声音依旧平稳,可每一个字都像一把重锤,狠狠地砸在众人的心头。

特别是最后一句话,更是让所有人觉得血液瞬间凝固,一股彻骨的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浑身都忍不住剧烈颤抖起来。

因为他们心里也都清楚,这些折子上的事儿并非完全是在冤枉他们,毕竟能做到他们这个位置上,谁还没做过点腌臜事呢?

一瞬间,恐惧如乌云般笼罩着每一个人。

有的人额头瞬间冒出细密的汗珠,大颗大颗地顺着脸颊滑落。

有的人紧张得喉咙发紧,下意识地咽了咽口水,却无法缓解那干涩的喉咙。

还有的人眼神慌乱地四处张望,似乎想要趁机逃离此处。

此时此刻,他们甚至觉得就在他们周围的黑暗中,正埋伏着几百名全副武装的刀斧手。

那些刀斧手隐匿在阴影里,手中的利刃打磨的无比光滑,只等眼前的太子爷一声令下,就会瞬间冲出来将他们所有人砍成肉酱!

所有人此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太子爷,这是要卸磨杀驴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