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薛蟠之闲话红楼 > 第九十五章

薛蟠之闲话红楼 第九十五章

作者:山海十八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9 13:31:57 来源:平板电子书

薛蟠又不是神棍,他当然不知道黄河会在具体哪月哪天大改道,再说这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是什么奔流至下三千尺的突变结果。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近百年中黄河确实会有大改道发生,这些年来接连的决堤泛滥,让运河的河道也是受到了很多次的击,大量的泥沙已经开始堆成在其中,河床被抬高之后,反过来会使得黄河频繁的出现倒灌的可能性。同时,例如洪泽湖这样的重要地理位置,大坝一旦坍塌还会造成无法蓄积足够的水量,而让漕运船只被困的复杂局面出现。

所以,制造海船同时开放海运这件事,从长远利益上来说是势在必行的。

尽管朝中有着一批人上书谏言此事未免劳民伤财,距离太上皇的过世还不满一年不宜大兴土木等等的原因,想要让皇上打消正式制造海船一事,但是郇昰并不是一个被牵着走的皇上。

就听到有大臣说到,“皇上,虽然遇到了汛期,运河会偶有不通,但官船的运输也已持续了几百年,各方面都运作成熟。相对而言,大海上风浪湍急,要是把粮食的运送放到了那上面,万一天有不测风云,风暴来临,必然是损失惨重。”

大家听了这位大臣的话,也是点头附和着,“皇上漕运一路建成已久,要是改道海运,其中许多人的生计也面临着问题。”

其实,漕运还是海运,不过是利益集团之间的扯皮,郇昰知道想要一下子让原来能数银子数到手抽筋的人放弃握在手中的权力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制造海船远远不止是为了代替漕运这样简单。

“好了!说什么海上危险,粮食易发生霉变,朕有说过要让用海运运粮这件事情吗!”郇昰听着朝堂上那些人的你来我往,冷冷地为问了这么一句话。“漕运管着官粮的运输,不能轻易动,朕当然知道。”

太和殿里面一下子安静了下来,有几个人面面相视了一番,好像从头到尾皇上确实没有说过要把运粮的重责交给海运。漕运本来也就是负责粮食与官货的运输,而商人那一块他们自然是管不到的。

那么您是什么意思啊,给个明确的答案吧,不要吊着大家的胃口。这股风都吹了这么久了,都担心着海运挤掉漕运的位置,现在您说不是用来运官粮的,那么建那些个大船是为什么啊?

总不会是为了打仗吧?

“东平王一事诸位想来都是知道了,他手中所集结的那些船只与火器,诸位就没有什么想法吗?”郇昰这个问题一来,大家瞬间明白了,还真的是为了打仗。

郇昰让孙公公传了几份折子下去,让大臣们传阅起来。上面记录的正是东平王招供的关于那些战船的购买来源,其中有向荷兰人买的,也有向葡萄牙人买的,也有向英吉利人买的,都是那些国家上了年份的船,不是好的配置,但是价格却都不低,合计起来十来艘船只也是百万两银子了。“说说吧,你们有什么想法。”

这么清楚的数据,还包括了哪年哪月用了多少银两从何处购得,以及每艘船的性能等等,都有着详细的记录。不止如此,在介绍着这些洋船的同时,郇昰还命人把大庆的船只性能附在了边上。两者如此清晰地对比中,可以看到大庆的海船制造技术,已经是落后了一大截。

在场的人有不少都是第一次这么直观地认识到了他们与洋人的差距,虽说心里头想着那是因为我们大庆没有造,要不然一定会比洋人的好的多,但是还是有些难堪。同时,大家也清晰地认识到了海防这个问题。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要是没有这些打脸的数据,要是没有东平王的海上战乱,要是没有看到薛蟠研制的海船的厉害,他们心里面也许还没有这样的担忧。前朝遇到过倭寇,大庆极有可能会遭遇洋人的袭击。

“皇上,洋人们因为与我大庆通商,必然要漂洋过海才能到达大庆,他们在研制海船上的功夫也用的比我们深。”郇昶在看了这些对比的情况后就马上知道了郇昰的意思,在漕运与海运的问题上卡着实在是没有这个必要,江南那里的人也是关心自己的利益,则乱了方向,郇昰不过是想要建设一支海军的队伍。

郇昶也是主张海军的建立,从东平王的事情上就可以看到海上的斗争是很激烈的。“虽然西洋距离大庆甚远,但是大庆不可没有自己的海上力量,凡事要未雨绸缪,建造海船,有了大庆自己的海军也能给他们一个威慑。”

三王爷您什么时候站到皇上那一边去的,能不能提前打个招呼。郇昶瞄到了在看自己的王子腾,心里冒出了一丝火气,要不是沾上了贾家与王家这些个人,王子腾被郇昰抓到了把柄,自己也不至于这么的被动。

不过海运利益甚大,江南原有的那些利益圈,他是不想踏进去了,没有看到从义忠亲王到西宁王到东平王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倒不如在新的一条道路中,占据一个开创者的有利地位。

“三弟所言甚是。”郇昰满意地看了眼郇昶,三哥的脑子很清醒,这样很好。“兵不可妄动,但是也不可无兵。大庆的海岸线绵长,要是没有一支可以守卫住的海军,就是将自己的脆弱暴露在了外人的武器之下。你们也看到了西洋诸国的海上力量,已经超出了我大庆,不要和朕说什么闭关锁国之类的话,你们想当逃兵,朕是不会当的。外北既然已经建立了海船的建造基地,山东那里东平王也已经给我们省了力气,造好了港口,那么就以这两个地方为基础,发展我大庆的海军势力。至于钱财上,从外北和谈回来的那笔银子,就先做此用了。”

“皇上圣明!”大臣们附和着,但是心里头都不断嘀咕,您有了决定就早说啊,害的他们为了漕运还是海运争执了这么久,是在玩耍猴吗?当然不是耍着玩。

薛蟠从这件事情一开始,就没有正面说过要现在就用海运代替漕运,这些都是江南那些既得利益者自己的脑补,他们害怕权利被分割。而事实上,薛蟠关心的漕运还只是未来的问题,到了淤积难返的那一天,海运自然会代替漕运。而现在更加关键的是要有一支海军,才是当务之急。

不过这不能第一时间提出来,而是要有一个铺成。大庆虽然不是宋朝,重文轻武,但是朝臣们大多不喜欢打仗,更别说建立一支海军了。一定要让他们认识到海上的那些事情,才能有了建立海军的缘由。

用着漕运与海运这一说,搅动了大家的心,事关自己,当然会全力地去打听大海上面的事情,也是让朝臣们开眼看看这个世界的办法了。当他们有了一定的认知,再和他们说清楚,现在大庆面临的尴尬局面,在海上没有自己的势力怎么行,同时连最先投入的银子也不用他们考虑了。

在强烈反对了海运代替漕运之后,大臣们明知需要海军建设,皇上也都一步步安排好了,与他们自己也没有利益的关联,还有什么道理不支持呢。

这也是郇昰与大臣们各退一步,大庆人确实不熟知大海,风向、航向、航线等等都要摸索,等到百年之后,一切都掌握在了手中之际,漕运面临着运河断流的困境,改道海运也就自然而然了。

“皇上,臣请上奏。海船建造一事耗费巨大,光靠国库支持,许会后力难继,不如让广招商资,让商人投钱参与其中,毕竟海上与洋人的贸易,多为民间商贸。等海船舰队建设后,有了武力的保护下,我大庆商人也不惧海上风险,能够西下南洋,与那里的小国互市。也是改善民生的善举。”牛松特地来了京城,今日参加了朝会,就是为了上奏此事。

朝臣们一看居然是新上任的镇国公牛松。镇国公一脉久居江南,没有想到他们是海上贸易的支持者,这事情有些意思,看来江南也有了很多人,想能在海上捞到银子啊。

也是,只要是银子谁不喜欢呢。并且在开创的阶段中,能够抓住先机的人,更加能够拥有往后这一路的决定权。

郇昰没有给出一个肯定的回答,“镇国公所奏一事,从长远看确实能为我大庆的海上贸易铺平一条道路。不过招商一事牵连众多,又是为了筹集海军军费,还要从后再议。诸位也好好想想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大庆与南洋诸国的来往并不密切,也要事先留心才行。”

****

海军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就是要造海船,除了薛蟠手下的那些能人们,还要调集其他的工匠们,对于这些技术成员,在大庆朝的地位其实并不高。许多人都觉得这些事情是巧技,不能登上大雅之堂,但其实守卫国家,并且能为了国家的发展而做出了卓越贡献中离不开这些技术员。

就在这个吸取收纳人才的过程中,工部是慢慢发展了起来,他们从原来的没有人关心的部门,变成了一个银子投入多的地方。因为不能在官职上给予那些技术人员优待,许多也是没有能力通过科举考试的,但是在月钱与俸禄上,还是能多加上一些的。

不过大臣们没有还没来得及有心情去关心工部中吸收的那些技术人员月钱的问题,各地的图书馆却是已经都建成了。就等着要正式对外开放了。

这对于大庆大多数的文臣们来说才是要关心的大事。因为在图书馆落成的碑文上,皇上表明只要他们也捐了书,就能铭刻下他们的名字。这可真是功在千秋的好事,谁都想赶着上,让举子们也好,后世人也好,能记住自己。

不过,其实多没有多他们捐的那几本书,不会有太大的差别,图书馆是皇上用内库里的钱建的,给谁留名的决定权在皇上的手上。这个时候,大庆的一阵为了郇昰叫好的声音,也没什么人在天下文人都赞美皇上盛举的时候,跳出来作死。

郇昰经此一事,算是踏实地迈出了一大步,收拢了民心,也将许多人收归手下。时间兜兜转转,已经出了一年的国丧,也是宜婚嫁的好日子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