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将北伐进行到底 > 第一百二十六章 万众一心群山可撼

将北伐进行到底 第一百二十六章 万众一心群山可撼

作者:陈恶禅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5-29 20:19:5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三月初三,大军议的第二日。

历城以北,北清河河畔,祭台高筑。

由魏胜带头,昨日参加大军议的所有人都再次聚集在了一起,神情肃然。

这是春日祭祀,既是为了风调雨顺,又是为了祭祀去年大战之中阵亡的将士。

与此同时,江南,临安,虞允文也捧着捷报文书,缓步登上了朝堂。

在龙椅上端坐的赵眘,虽然他已经竭力维持表情,但眉眼间的喜色却是根本遮不住的。

今年是隆兴元年,赵眘刚刚登基,就能在北伐上取得这种战果,如何不让人心情激荡?

此番大胜的消息传来之后,就连朝中的一些老臣也对赵眘恭敬有加,不复之前孩视。

还得是山东刘大郎啊!

想到了刘淮,赵眘脸上笑容更甚。

这可是第一个向自己输诚的实权大将,应当好好表彰才是。

此时已经成为参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的史浩脸色却有些阴沉。

赵眘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自然是有些天真的,但史浩却是人精。他自然知道山东刘大郎究竟是什么情况。

子系中山狼啊!

有这么一支兵马在外,统兵大将简直分分钟就能起野心,今天恭顺异常,明日直接称王都不是不可能。

可偏偏以虞允文为首的主战派一直在朝中说刘淮的好话,以至于史浩有时候想要提醒一下自己的傻学生都不成。

之前刘淮与赵眘私下见面的时候,史浩就与刘淮当面争吵了一番,这时候史浩再说什么,赵眘先入为主,都会将其当作敌对攻讦,可信性立即就下了五成。

如今的局面,赵眘作为宋国新主,就如同新上任的家主,赵构就相当于颐养天年的老太爷。

而家中则是老掌柜与新掌柜并立,有的精进,有的庸碌。

这些掌柜中,也不一定是老的就一定会忠于赵构,年轻的就一定会忠于赵眘,还是要看究竟跟着谁才能做大买卖。

现在,虞允文作为大掌柜,配合着二掌柜刘淮,成功的打下来一片市场,以后的地位前途不可限量。

史浩虽然成为了参知政事,甚至还兼着枢密使的职责,却依旧不满足。

然而想要成为独相,他总该拿出一些政绩来方才可以。

在北伐的赛道上已经太挤了,不仅仅有张浚这等老人,更有虞允文这等新锐。

而且这毕竟是要与金军决死的,史浩怎么能战事上跟虞允文争呢?争不过啊!

所以也只能剑走偏锋,开辟新赛道了。

想到这里,史浩脸色更加阴沉了。

原本史浩在去年腊月的时候就做了谋划,想要将立场变为缓进派,或者说是主守派。为此,他不顾关中形势一片大好,想要劝谏赵眘强行让吴璘撤军。

别看这事离谱,但的确是有一定可行性的。

首先,那些失了势的主守派、主和派一定会支持这个史浩的,哪怕不是为了国家大政,而是为了自己的官位不被主战派取代,也一定会这样做的。

其次,吴璘是资历大将,四川安抚制置使沈介根本压不住他,只能任他施为。这种军头在外自行其是的状态在大唐可能很正常,但在宋国就不对了。

最后,吴璘跟他兄长吴玠不一样,吴璘是一名恭谨之人,现在又是新皇初立,有岳飞的例子在前面,只要中枢下达诏书,就不怕吴璘会抗命。

在真正历史上,还真的让史浩把事情干成了。

当时吴璘在关中受了一点小挫折,赵眘的退兵诏书抵达之时,已经是腊月,诏书的言辞十分严厉,下令吴璘撤军回到蜀地。

吴璘为了避免猜忌,同时也是维护新皇的威严,只能仓促下令撤军。

宋军收复的关中失地,三路一十三州全都再次被金军占领。

宋军撤退途中遭遇金军的追击,死伤两万余人。

但如今的情况又有些不同。

史浩搞破坏的时候,山东义军正在与金军打得激烈,虞允文身在两淮,虽然搞不明白具体军情,却也能知道战事紧急,所以一直在给赵眘上书,请他一定要坚持,千万不要起议和的心思。

这可是赵眘登基后的第一战,若是能打赢,哪怕只是小胜,也足以稳固皇帝位置了。

在了真正历史上,虞允文没有主政两淮,而是去了蜀地,路途遥远,没有时间跟赵眘分析清楚局势,等到吴璘撤军之后,万事休矣。

但如今虞允文身在庐州,如果不嫌麻烦,挑一个休沐日直接回到临安,亲自面见赵眘都成,自然不会让对方犯了糊涂。

在虞允文的坚持下,赵眘没有下令山东义军撤军,也就顺势没有答应史浩的请求。

另外还有关键一点。

此时关中金军力量不如历史上强悍。

一方面是金国分为东西两个,而且还在互相打内战,无暇支援关中。

另一方面则是,历史上那些去关中跟吴璘拼命的金军将领,有许多来到了山东河北战场来稳定局势。

就比如完颜守道,若不是他来镇守大名府,没准就被耿京一鼓而下了。

也因此,吴璘的作战计划非常顺利,甚至要比历史上还要多占了两个州府。

这下子史浩不仅仅暴露了政治倾向,引起了张浚等人的注意,更是什么成果都没有捞到,堪称偷鸡不成蚀把米。

如今虞允文督山东义军,取得了这么大的战果,赵眘的北伐意志将会更加坚定,而虞允文更是要一飞冲天,从此地位难以动摇了。

脸色不好看的不只是史浩,张浚更是如此。

他倒不是期望北伐失败,而是期望北伐能在他的手中成功。

这已经不仅仅是志向,更像是一种执念了。

在朝中大臣神色各异之中,虞允文捧着几封报捷文书,当场大声念了起来。

内容大约是在某年某月某日打了一场仗,击杀了多少敌人,俘获了多少敌人,有敌军头颅,还有金鼓旗帜为证。

其中某某作战英勇,率先突破敌阵,当赏赐;某某死战不退,最终战殒,当追封后事。

然后就是一些拍马屁的话,什么‘伏惟陛下以德政治天下,北伐大军所到之处,百姓赢粮而景从……’‘天兵到处,贼军裂胆……’之类的言语如同不要钱的往外蹦。

赵眘只觉得心花怒放,在龙椅上连连点头。

“陛下,此番大捷,所赖的,乃是陛下之恩德,北地百姓盼望天军,如枯禾以望甘霖,饥儿以望父母,所以大军到处,所向披靡,金军丧胆,贼酋奔逃。”

虞允文念完他亲自润色后的报捷文书,随后对着赵眘躬身一礼:“陛下,天下将平,大宋当兴!”

虞允文的语气平和,却充满了十足的力量。

仿佛被他的言语所感染,其余大臣同时躬身对赵眘诵唱赞歌。

“大宋当兴!”

“大宋当兴!”

赵眘有些激动,就连身上的绯袍与脑后的幞头翅都颤抖起来。

但他并没有说话,只是缓缓站起身来,透过大殿的正门,看向远方的天平,仿佛真的看到了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临安府望仙桥东,凤凰山以北的秦桧旧宅,此时已经被赵构定为了养老之地。

原本秦桧就将宅子建的制逾王侯,在经赵构修建了一番之后,更是富丽堂皇,宫殿十余座,鳞次栉比,亭台楼阁园林景观一应俱全,奇花异草,叠石为山,号称飞来峰,万寿山,乃是临安绝景。

此时的赵构,也在一处亭台中看着天空,手中捏着一盏茶,听着杨沂中的汇报。

“……官家,事情就是这般了,耿京已死,山东西路已复,金贼在徐州的三个万户,或死或逃,已经不成气候。”

“官家,这次真的是中原可望,金贼可破了。”

杨沂中说到这里,听见赵构饮茶的声音停止,立即就知道自己说错话了,当即闭口不言。

“正甫,你说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赵构淡淡询问。

杨沂中沉默半晌之后,却没有正面回答:“回禀官家,人心已经有些不稳了。”

赵构呵呵一笑,随后面色转冷。

杨沂中说的人心,并不是宋国朝廷或者百姓,而是主和派的人心。

如今理论上赵构依然是主和派的主心骨,但如果让赵眘继续这么胜利下去……哪怕只是名义上的胜利,这些主和派为了能保住荣华富贵,也会有许多人要转变立场了。

到时候赵构还能剩下什么?还能在朝中有影响力吗?

到时候赵构岂不是要看便宜儿子赵眘的脸色来过日子?

杨沂中这话的意思很简单,北伐胜利,对于国家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说不清楚。

但对于赵构为代表的主和派来说,那几乎就是灭顶之灾了。

“我早就跟大哥儿说过,等我死了之后,任他折腾,如今看来,这孩子大了,心思也多了,不会听我的话了。”

赵构冷笑了几声后,将茶碗挥手扔到了亭子外的湖水之中。

……

水上涟漪泛起,祭台之上,魏胜缓缓将杯中酒水倒入了济水之中。

随后,魏胜退后几步,将亲手点燃香烛,插在了香炉之中。

他的言语并不算是激昂,也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是用周围人能听到的声音,举起酒杯,朗声说道:“敬耿节度,敬为抗金牺牲的士民,尚飨!”

刘淮同样举起酒杯:“尚飨!”

声音一圈一圈的传递出去,直到最外围数千观礼的士民,同时对着祭台躬身行礼,并且齐声念祝:“英灵尚飨!”

声音浩荡,如同春雷,滚滚向四方,一时间竟然真的压过了济水波涛之声。

刘淮身在其中,心中莫名感叹起来。

仅仅千人齐心协力的祝祷,就能压过大河奔流之声。

而十万人,百万人齐心协力,又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第五卷,霸图各未立,割据资豪英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