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林清传之红楼篇 > 第一百四十二章 临近

林清传之红楼篇 第一百四十二章 临近

作者:紫莜dxm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9 13:26:40 来源:平板电子书

林如海其实并不知道是太上皇关着的三王爷还是七王爷在背后捣乱,因为这本来就不关他的事。

夜晚,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时候,还在热闹的讨论这个问题。

“肯定是三王爷在背后搞鬼,看这段时间太后反常的不折腾了,三王爷就跳出来了。”

“才不是,肯定是七王爷,那七王爷倒霉鬼,心眼又小,手段又不高,看他这手段就知道了。”

“嘿嘿,说的都有理,不过我还是倾向于七王爷,我一直觉得七王爷智商绝对有问题,这种时候还能够做出自毁城墙的事情,非他莫属。”

“这做事的风格明显就是七王爷的手段,不作他想了。”

一家人一半说是三王爷是幕后黑手,一半说是七王爷是幕后黑手。

谁叫就只有这两人上了黑名单!

讨论到最后,话题已经不知道歪到哪里去了,啼笑皆非。不过最后一致确定是七王爷又在作死了。

不作不死,越作越死!的典型。

各自回去休息的诸人就把这事抛在脑后了,七王爷算个毛,也就值得取个乐子而已。

*******

六月下旬了,天气越来越热了,这更是让人无比的烦躁。

宣和帝已经把命令下给江南一带和沿海一带的暗卫了,从干旱发生以来,暗卫们和私兵们任务做的无比的好,宣和帝有理由相信他们已经可以做的更好。

如此当江南一带的暗卫们接到皇帝的命令的时候,那脑门上又是可以夹死蚊子了。

当暗卫们把皇帝的旨意宣布给江南一带的知府的时候,知府们开始时哭丧着一张脸,末了又垮着一张脸,怎么他们这么倒霉,偏偏在他们任职期间发生这样的灾难,偏偏发生灾难的时候皇帝瞬间更加高大全了,让他们一点偷懒耍滑的余地都没有。

***

苏州知府问道:“大人,皇上的命令下官一定照做,不过这万一事情不是这样发展的呢?”

某暗卫木着一张脸,“王大人不妨想想从干旱以来,皇上哪样没有预测准?”

“好了,我们快想办法,还有几天时间,让下游地区的百姓全部转移到更高的地区。”

某暗卫沉吟思考了片刻,“嗯,就苏州城外那个三千米高的崀山吧。”

“那里够高,我想不管再大的洪灾,三千米总够了。”

苏州知府看着对面那张永远没有表情的脸,好像扁他哦,可惜他打不过,末了吞了吞口水,“好的,大人,下官这就去安排。”

苏州知府又哭丧着脸下去召集下级县城的下属们连日连夜订好了方法,就依次下去实行了。

***

扬州知府吴大人还算是有礼有节,拱手说道:“大人,下官知道怎么做了,下官这就去安排。”

吴大人是个聪明人,更是个壮志未酬的人,年轻的时候不得志,熬了这么些年才是个知府,一把年纪了,想想就心酸,干旱以来,他完全没有一点小心思,完全按照皇帝的命令行事,因他知道皇帝肯定知道他的行事,现在但求无错不求有功。当然心里那点小期盼还是有的。

某暗卫跟在吴大人身后,面无表情的脸,眼睛还有一点神采,闪过一道光,算是赞同吴大人的行为。

***

杭州知府张大人擦拭了一下脸上因为紧张而流出的大量的汗水,还抽空瞅了瞅对面那个吊儿郎当的某暗卫,他都不知道这人叫什么名字,姓也不知道,几个月前,月黑风高的晚上,这人就带着好几人来了张大人和某小妾的床前,当即吓的小妾晕死过去。张大人颤抖中,看到床前的人亮出了一道金光闪闪的令牌,上面‘如朕亲临’几个字,即使在夜色中,也绚烂夺目,当即张大人从床上吓到了床下,跪下聆听了皇上的旨意,又是一道惊雷。

现在张大人想起那个场景,内心都是一沫冷汗,而且接下来的时间,某暗卫完全颠覆了暗卫的品行,此暗卫吊炸天毒舌又吊儿郎当,偏偏武力强上天。

“大人,您说,下官按照您说的一字不漏的照办。”张大人小心翼翼的说道。

某暗卫吐出口中的狗尾巴草,拿出一个折子,递给张大人,“这是皇上的命令,你看着办,出了岔子,你人头落地,全家九族流放。”此暗卫是暗卫中的特立独行的另类,连皇帝都没法纠正。

张大人听着某暗卫动不动就威胁人的话,已经视而不见了,接过暗卫递过来的折子,细细的研读一遍,深呼吸一口气,“大人,下官知道怎么做了。”

于是,张大人也连日召集下属开始布置。

嗯,杭州外面的岳山不错,是个躲避洪水的好地方。

.........

如此江南一带就开始短距离的移民了,轰轰烈烈的搬了十日左右。

“这县令大人又折腾什么?我们虽然粮食减产,至今田里的庄稼可能颗粒无收,也不是没有吃的,干什么让我们搬到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就算是洪水,也没什么大不了,老头我从来没见过洪水涨到家门口过。”

“诶,老张头,还是听县令大人的话吧,回去收拾紧要的东西到高处,县令大人可是说这是皇上下的命令,皇上总不会害我们。”

“就是这么个话,这段时间,老头我也看明白了,要不是皇上压着,我们的县令哪会这么积极的做事。”老张头迟疑的说道,末了又说道:“既然是皇上的话,那我老张头就支持一把吧。”

“你说这话不带喘气的,不臊得慌?”老李头摇头笑道。

“是这个理,我们搬一次又不掉银子,反正现在闲得慌,那句话叫什么我们一定要相信的?”七旬老翁老魏说道。

“爷爷,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旁边的小孙子好心的补充道。

老魏笑眯眯的,“对,就是这话,看读了几天书就是不一样。”

“老魏有个好孙子,说不定以后当个状元爷呢。”

“老魏以后可享福了,有个当官老爷的孙子···”

“呵呵,那是,老头孙子可是奔着状元爷去的。”老魏一点也不谦虚的说道,倒是旁边的小孙子脸色通红。

这是一群刚刚听说了县令新下的命令的一群老头,在村子里干涸的池塘边柳树下唠嗑。

过后全部都回到家里开始翻箱倒柜倒腾东西,开始准备搬家,一些拿不走的东西就全部捆绑结实了,免得真被洪水冲走了。

......

当然其他地区,皇帝也下了命令,让其多多注意河道的水线,这指的是一些丘陵地带,洪水压根不可能涨到大山里去了,只能是沿河一带的村镇遭殃。看这样,洪水过后,川蜀地区就可以恢复生产了,那时候逃亡在外的人,多半都会选择回乡了。

至于沿海一带的飓风,在宣和帝命令下去之后,每天都有侍卫在大海边巡视,知府们也全部都做好了最后的准备事宜,在八月份之前,挨着大海五千米范围的人群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

总之,全国各地的官员们都在宣和帝的耳报神的操控下,井井有条的安排接下来的灾难事宜。

不消五日,宣和帝接到暗卫们的折子,看着折子上详细的做事的人和安排的经过,以及四周的情况,宣和帝苦中作乐,看来他这个皇帝的凝聚力不错,这些地方官员全部都按照他说的去做了。虽然宣和帝也是为了人员财产的安全,可也要有人配合才起的了作用。

如此想来,宣和帝心情又好了几分。

好几天没进后宫的宣和帝,趁着心情好,这两天的事务处理的差不多了,下午可以清闲一下了,终于踏出御书房的门槛。

踏进了后宫的地盘,宣和帝问了问身边的余德海,“余德海,朕多久没进后宫了?是不是该去给太后娘娘请安?”

后面跟着的余德海微微低垂着头说道:“回禀皇上,您这段时间忙了一些,有十天没进后宫了。”言外之意就是太后那里肯定也没去。

“那行,先去给太后请安。”向着慈宁宫而去,路上宣和帝脑袋里又在转着心思,前几天那背后找茬的人,要不回敬一下?

宣和帝边想边心里乐呵着,他看老七不顺眼很久了,太上皇在位的时候,那位仗着甄贵妃这个母妃在太上皇面前说得上话,一直都看不上这些兄弟,看这些兄弟的表情都是俯视一样,那眼神很欠扁,关系唯一比较近的也只是他的同胞弟弟。

当然,宣和帝也搞不懂七王爷脑袋里在想什么,脑回路不同,越来越无法理解了。

进了慈宁宫,太后正跟着身边的嬷嬷说话,在太监通报皇帝来了时候,太后还诧异这位怎么这时候来,不过人家皇帝已经过来了,肯定不能撵出去。于是,太后就换成了平时那副雍容华贵慈祥的面容。

“儿子参见母后,有些日子没给母后请安,请母后勿怪。”宣和帝行了礼,在嬷嬷的招呼下坐在了下首的酸木枝雕花围椅上。

太后和蔼的说道:“知道皇帝忙,母后不是那么斤斤计较的人。你能够忙完了,就想着来探望母后,母后已经很开心了。”

宣和帝笑笑,跟太后说了一些家长话,末了暗示的语言,让太后一阵激动。

等皇帝离开,太后才回过神来,不敢置信的说道:“兰嬷嬷,你说皇帝的意思到底是不是年底皇儿就被放出来了?”

一旁一直陪着的兰嬷嬷,心内斟酌一番,“主子,皇上的意思是这么个。”

太后迟疑道:“不过,怎么这么突然?要知道本宫...”太后未尽的话语是她在皇宫这样折腾,她自己又不是不知道皇帝和太上皇的看法,不过她只是为了她儿子而已。

兰嬷嬷笑道:“主子,不管皇上有什么考量,总归三爷放出来了,这是好事。”

太后松了一口气,想想确实,她们又没有其他的可图的,只要皇儿出来了,好好的过日子,看看外面的天空就成了。

至于宣和帝在后宫转悠了一圈,在皇后的凤仪宫用过晚膳又在回了御书房,看着又送上来的折子,宣和帝此刻信心满满,前面纵有高山险阻,也无所畏惧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