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娱乐大丈夫 > 第四十九章 中国版歌舞青春

娱乐大丈夫 第四十九章 中国版歌舞青春

作者:书之贤者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9 13:18:3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实际上如果不是要为了自身发展和电影票房考虑,姜成真有心拍一部剧情歌舞片出来。虽说中国是歌舞片的荒漠,但姜成可是知道,现在歌舞片在欧美实际上已经缓慢复兴了,在未来几年更是兴起了蓬勃的发展。

事实上,好莱坞歌舞片在上世纪70年代进入萎缩期后,来到90年代,其实并不是没有佳作,像迪斯尼在1995年推出的《风中奇缘》,就叫好又卖座,但它是动画片;而真人歌舞片,拿得出手的《贝隆夫人》,仅仅只是能收回成本而已,而且主要的原因是那部电影的女主角是麦当娜。

为什么现在只有《风中奇缘》这种“伪歌舞片”才会大卖?

很大原因是歌舞片发展到了现在,和“黄金时代”相比,已经有了质的变化,歌舞片也开始注重剧情,而不是弄一个简单的内容,然后全程载歌载舞就行了。在未来,歌舞片能够复兴,正是靠着剧情和歌舞两者融合在一起,让人看故事的同时看歌舞,让歌舞为剧情服务,而不是两者生硬地分离。

最近及未来几年歌舞片是怎么复兴的?2000年,《黑暗中的舞者》以黑马姿态惊艳了电影界;接着2001年一部《红磨坊》让妮可-基德曼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2002年《芝加哥》名利双收,票房大卖的同时,获奖无数,包括了第7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如果再说远一点,未来还会有一部《黑天鹅》。

其实这些电影都不是单纯的歌舞片,他们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剧情,在于电影本身表达出来的话。像《芝加哥》、《黑天鹅》等,它们探讨的是人性的美丑,歌舞只是为此服务而已。

如果不在乎国内市场,拍一部这样的电影出来,拿到国际上去,跟定会有不小的收获,因为如果仅仅只是为了奖项考虑,这类影片实在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不过那些对姜成来说还太早,而且他现在也没有那个能力,所以这类电影不是他现在的选择。

那么便是第二类了,青春类、校园类的歌舞片。这类的歌舞片由来已久,1978年的《火爆浪子》、1983年的《闪电舞》都是经典之作,这类歌舞片没有什么沉重的主题,主要就是讲述那个时代里年轻人的心态;或者是对梦想的执着;或者是对爱情的追求。这种电影一旦拍好,就会爆发出无与伦比的热潮,瞬时席卷全球的学生阶层。

而歌舞片的下一波热潮,正是在2006年,由一部电视电影《歌舞青春》全面引爆,同年《舞出我人生》不期而遇,然后青春类、校园类的歌舞片全面复兴,其后充斥着整个市场,出名的有《摇滚夏令营》、《美少女啦啦队》等等,而没什么名气的片子更是不计其数。

《歌舞青春》这部电影无疑是一部好片,它找准了青春校园歌舞片的命脉,也就是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励志主题;还有符合时代的音乐和歌舞;吸引着学生阶层的俊男美女演员。这些方面都做好了,获得来自学生阶层的巨大反响也就不出奇了。

所以姜成若是想拍摄一部青春校园歌舞电影,《歌舞青春》无疑是不二选择。

姜成认真地分析了一下如果他拍《歌舞青春》的难度,拍摄的场景集中在高中校园里,是他熟悉的地方,没问题;拍摄过程中没有复杂的镜头,没有特技,没有特效,没有问题;在演员上面,他、胡歌、袁弘、韩雪、刘亦菲等都是很适合的人选,再说中国缺影帝影后,就是不缺年轻的、有些演技的俊男美女。

他拍《歌舞青春》存在的几个的问题就是首先这是一部美国电影,还是一部电视电影,想要在中国拍摄就要将剧情改编的符合中国人的品位,还要将其改编得适于大屏幕。其次就是编曲和编舞的工作,需要专业的人士来做。

原版《歌舞青春》的故事,其实内容结构很简单。男主角特洛伊-伯顿是个篮球天才,自小以篮球为目标,他的父亲兼教练,指引着他。女主角加布里埃拉-曼提斯则是难得的理科奇才,又有“爱因斯坦”的称号,而且她取得了不少惊人的成绩而且心地善良。他们两人本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但在圣诞假期的一个卡拉ok比赛中,两人被朋友推上舞台,合唱了一首歌,将重唱演绎得淋漓尽致。这才发现自己的另一面,热爱歌舞。

假期结束后,由于加布里埃拉的妈妈调换了工作环境,加布里埃拉转校,没想竟和特洛伊就读于同一学校!学校音乐剧角色的选拔也即将开始,于是特洛伊及加布里埃拉打算参加试音,希望成为学校最新音乐剧的男女主角。由于篮球比赛和学术比赛渐渐逼近,这都关系到学校的荣誉。为了能让特洛伊一心投入篮球比赛,让加布里埃拉认真准备学术全能比赛,篮球队成员和学术社成员联合起来劝阻他们退出音乐剧的选拔。加布里埃拉新认识的朋友泰勒-米凯西及特洛伊的好友兼支持者查得-丹佛知道消息后均表示不赞成,查得不希望见到自己的篮球偶像登上舞台,而泰勒则担心自己带领的学术比赛队伍将失去一个重要的队员。

一向都是学校音乐剧主角的夏培-伊万斯和雷恩-伊万斯亦担心自己在学校的地位将受动摇千方百计地策划计谋阻止他们参加角色选拔。虽然如此,但特洛伊及加布里埃拉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反而更积极追寻自己的梦想,亦影响到其他同学向别人展示一些他们一直隐藏起来的才华!后来,队友们体会到了扼杀朋友的梦想是残忍的,于是重新给予他们鼓励和帮助。

夏培和雷恩将音乐剧选拔赛时间恶意更改,使篮球赛、学术全能比赛和音乐剧选拔赛同时举行。出乎意料的是,队友们信誓旦旦地向他们保证一定会让他们参加比赛,并设计了策略使篮球赛的计分器发生故障,学术比赛中化学物品产生毒气从而让两项比赛暂停。当特洛伊和加布里埃拉赶到剧场,音乐剧选拔已经结束,在两人和钢琴家的恳求下,他们终于获准参赛,所有的队友都到场为他们鼓励加油。

加布里埃拉和特洛伊唱出了令人惊叹的水平,最终获得了冠军。在篮球赛和学术比赛中他们因为勇气再次获胜。夏培和雷恩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真诚祝贺他们,加布里埃拉和特洛伊原谅了他们并和他们成为朋友,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结局圆满。这就是《歌舞青春》的故事,简单却励志。

这样简单的剧情改编起来没什么难度,难得是将其改编为在中国发生的故事,不过这对姜成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至于编舞和编曲那就简单了,其中编舞找专业人士就好了,中国也不少舞蹈家,而编曲姜成自己都能做。

其实在姜成的记忆里,在未来也有一部中国版的《歌舞青春》,是由美国迪士尼公司与上海东方传媒集团和华谊兄弟旗下环球热力兄弟作为投资合作伙伴在2009年一起投资拍摄的,为的就是将h**这一席卷全球的流行文化热潮引入中国,将青春歌舞片这一电影类型推向大众。像当年的《霹雳舞》一样,对现今的青少年产生旋风般影响。

当时三大媒体巨头都显示出了对中国内地电影市场的强烈期待与信心,可惜现实却给他们上了残酷的一课。后来《中国版歌舞青春》被评为2010年最奇葩的电影,据说最终只有60万票房!面对高额投资,三家公司都是亏大了。

只能说那三位公司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大众却并不买账,原因自然是因为美版《歌舞青春》珠玉在前,改编版的怎么也超越不了原版。尤其是——改编的剧情还这么烂!

开场的歌舞是在女主角的梦境中的,用节奏欢快的一曲介绍了主要出场人物,很欢快,很有视觉冲击,只是让人印象不够深刻,男主角一身白西装坐在白色钢琴旁真的很帅。之后就是似曾相识却又很刻意的本土化剧情:小女生转学到新学校,父母辛苦赚钱供孩子并对其寄予厚望,与原版很像。进入大学,一切似乎就变了味,整个学校似乎比h**原版里面的easthigh还要梦幻,五颜六色的教室,花里胡哨的潮人大学生,以及满脑子飚歌玩耍的奇异想法,完全把中国的大学生生活描述成了一种癫狂的状态。其实这些都还可以接受的,毕竟艺术创作要稍稍高于生活,高多了点也没有什么,忍着看看在这样的一个yy背景下能发生怎样故事吧。可是……之后就没有故事了!剩下的是一个mtv大串联,而且是一直串联到最后,穿插起来的只有为了下个mtv出场而设置的串词!有些桥段可以看得出来是想回归一下中国大学生的生活,但是结果是越跑越远,毫无方向感了,失控的剧情在最后想以女主角的父母纠正孩子做法回归本原,却恰恰在跑偏了一整部戏后迎来了最大的雷点……

影片最后可以说达到了雷人的高锋,宁宁父母不让孩子唱歌也就罢了,还真把孩子锁起来了,孩子逃出家里上车之前的那回眸一哭可真是雷倒观众,到最后都是哭着上台演唱,等到诗人毫无悬念地奔向舞台,女主角那一抽,又让观众们囧翻到座椅上……最后是女主的父母赶到现场,一齐为女儿欢呼喝彩。导演失败在把情节极端化了,完全可以在之前让父母回心转意给女儿个表现的机会,然后一同前往,改变认知,而非这种迫于无奈状态后紧接着又欢呼喝彩。

再怎样的歌舞片,也需要有一定的故事主线的,也需要有剧情来连接的,歌舞电影也是电影,歌舞是应该为情节服务的。这部中国版从介绍完出场人物就开始以“高校歌手大奖赛”为最终目的,而故事要表达就是女主角奋力反抗家长传统观念:“好好读书,出国深造,这是你唯一出路!”、“唱歌能有什么用?”敢情孩子一开口唱歌就是放弃了自己的学业了!这是影片不小心表达出来的含义。最雷人的地方是当女主角和大家ktv后回家,母亲眼泪唰地下来了,无比失望悲催地说:“你连ktv都去了,以后你还什么地方不能去啊!”简直是把公共娱乐场所妖魔化了!

在毫无戏剧张力的情节下,其他人物除了歌舞中凑数外就剩下了跟着闹腾,延续从一开始就奠定的大学生活的癫狂状态。诗人的外表冷酷无法压抑自己对宁宁的好感,科比除了插科打诨外别无建树,公主洋洋明显意欲重塑h**中粉红富家女,只可惜身段到位了,表演出的气质没那份高傲的效果。

其中最让姜成感觉别扭难受的是,在电影中好几次那些年轻人在跳舞唱歌的时候,背景居然是一些拆迁楼房的断壁残垣和垃圾都没扫干净肮脏街道!当时姜成就纳了闷了,你说你们宣传费上几百几千万的钱都花了,怎么轮到电影里面就显得那么小家子气了呢?背景这样的重头戏,不说做得美轮美奂,至少也得做的干净点吧!

唯一让姜成觉得好的地方就是几首歌曲了,华丽如mtv般的视觉冲击下,好的歌曲是很容易打动观众的。导演陈士争对于色彩的搭配和舞台布景的选择都很到位,呈现出的效果也很欢快热烈。一帮演员虽不年轻但是各种风格舞蹈的混编还是很热闹的,配合上音乐节奏,加之影院音响效果,冲击力自然不必说,中文唱词也加入了不少本土特色,年轻人应该都很喜欢的。可惜因为电影本身影响力太小,而且那几个演员的唱功实在不佳,把个好好的歌全唱废了,这些歌曲最终也默默无闻了。

又一惊喜同时也是一大败笔就是林俊杰和张靓颖演唱了主题曲《我飞故我在》,两专业歌手重新演绎这首歌使得演员的演绎顿时暗淡无光,虽然是作为推广曲增大宣传力度,但同时也昭示着制片方对于演员演唱的不够肯定。

满怀期待的观众走进电影院,却看到了这么一出闹剧般的垃圾,谁会喜欢?制片方严重不尊重观众的结果,自然就是影片惨淡收场。

所以姜成要想改编《歌舞青春》,自然要吸取《中国版歌舞青春》的缺失,将那些不合理的地方一一补足。好在有着两部不同版的《歌舞青春》打底,再加上深厚的编剧功力,姜成改编创作起来异常轻松,没两天新版《歌舞青春》的剧本就新鲜出炉了。

剧情与美国原版大同小异:

男主角张骏的父亲是一位篮球教练,他想把张骏教导成为一个世界级的篮球运动员,张骏从小就被他严格训练,以进入美国nba为目标而奋斗;而女主角宁宁是一个理科天才,出身贫寒家庭的她一直是一个乖乖女,从小就被父母教导要努力学习将来出人头地,而她也是一直这么做的。

在一次学校间新年联谊派对上,张骏和宁宁不情不愿地被人推上小舞台,他们合唱了一首歌,结果发现了自己的另一面,热爱歌舞。

派对结束后,两人回到了各自的生活,但是直到一天,宁宁突然转校到了张骏的学校锦城高中,和她重逢的张骏自然非常开心。而学校的一场“超级校际演唱大赛”正火热进行,知道自己喜欢歌舞的张骏和宁宁都参加了比赛,并通过了初赛、预赛和淘汰赛;但本省篮球队预备球员选拔赛和学术比赛都在临近,张骏和宁宁的家人朋友都在阻止他们参加歌舞比赛,试图让他们回到“正常的轨道”。而一向都是学校歌舞比赛男女冠军的富家女洋洋和外号“瘦猴”的刘辰亦担心自己在学校的地位将受动摇,千方百计地策划计谋阻止他们参加角色选拔。

在他们的破坏下,张骏和宁宁产生了误会,都放弃了参加总决赛,但他们都变得很不开心,于是他们的朋友反省过来,知道应该鼓励他们追寻梦想,便向张骏两人坦白了之前他们的破坏,并鼓励他们继续参加比赛。张骏的父亲和宁宁的父母也清楚地了解到儿女的倔强和梦想,于是对他们说:“只要你快乐就好!”这给了张骏很大的动力;宁宁也开始有了信心。

化解了误会的张骏和宁宁,开心了起来,再次积极准备着总决赛的曲目舞蹈。但洋洋和刘辰这对恶人又出来搅局了,他们怂恿负责安排决赛日程的李达老师修改了二轮时间,让它和篮球员选拔赛、学术比赛的时间重叠了。

但是在朋友们的帮助下,篮球员选拔赛和学术比赛都发生了意外,张骏和宁宁最终参加上了歌舞总决赛,并以优异的成绩征服了观众和各位评委,夺得男女冠军。其后,张骏拿到了本省篮球队预备球员名额,可以以后进入本省篮球队了,离nba又近了一步!而宁宁也在学术比赛里夺冠,预示未来前程远大,圆满的结局。

这就是姜成改编后的中国版《歌舞青春》的故事,青春而励志,没有什么深刻含义,只是一群年轻人追逐梦想,奋勇拼搏,永不放弃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体验了朦胧羞涩的爱情,深厚的友情,热血的斗志和有些残酷的现实。当然,整个主题还是积极健康,快乐向上的。

不过大致剧情都完工了,但剧本还是缺了好大一块,就是其中的配乐和舞蹈的部分,关于这两部分呢,姜成仔细想了想,还是都找专业的人做比较好。自己毕竟不是专业配乐师,而这部电影是歌舞电影,音乐占很大一块比重,自己做可能会有所疏漏。再说自己现在也不缺钱,就不要那么节省了。

不过这份剧本是写给演员看的,姜成还要创作一份属于自己的分镜头剧本,也就是写清楚怎么把剧本的内容变成一幕幕银幕画面,还有怎么去拍摄这些画面等等。

电视电影和电影的表现手法有很多不同,有受限于成本的原因,也有小荧屏和大银幕的观影感受不同的原因。反正《歌舞青春》一大半的镜头,姜成都要重新设计,他不考虑成本,只考虑最好的效果。

好在这不用那么急了,有了大致的剧情框架,分镜头剧本慢慢来就行。

现在他需要进行另外一项准备,那就是为这部电影选择演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