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娱乐大丈夫 > 第二百七十二章 派发剧本 上

娱乐大丈夫 第二百七十二章 派发剧本 上

作者:书之贤者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9 13:18:39 来源:平板电子书

没有人知道,姜成这些年来一直有一个习惯,那就是――他每天都会抽出一点时间来写出自己记忆中的优秀剧本。

人的记忆力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退的,几年前记忆深刻的事可能几年以后再回忆时也就能记起个大概了。所以姜成从一开始就知道,将那些自己记得的在未来几年内上映的优秀影视剧本放在自己脑子里实际上是一件很不靠谱的事,说不定那天记忆模糊了就忘记了。

那些宝贵的影视剧本可是自己赖以生存的保障,是自己能一直领先于圈内其他人的倚仗,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自重生以来,姜成就一直保持了一个习惯,不论自己有多忙,每天都会抽出一点时间来将自己记忆里的那些影视剧本一一写出来,有时可能因为忙只能有十几分钟的时间,也就仅仅能写个几百字;有时闲着,便花上几个小时,写他个几万字……

如此一来,经过这几年时间的积累,实际上他手里的剧本已经有了不少,各类题材的、中西方的都有。

当然,里面有一些是不适合他拍摄的,有一些却是还没到适合拍摄的时机,还有一些则是错过了投拍的机会,已经按照原轨迹被其原班人马拍摄了。

不过他还是将那些剧本都保存了起来,时不时的还会拿出来阅读一番。只因这也是一种提高,一边阅览剧本,一边回忆自己记忆中的原版影视剧,再对照自己目前的所学,从中领悟出原导演以及演员们值得他学习的地方。时间久了,他自然会学到很多他还欠缺的东西,这也是为什么他一直都在进步的原因。

而其中有些不适合他拍摄的却已经够了拍摄条件的剧本,他会单独列出来,并在一定时机选定那些他认为能胜任剧本的人接手,之前张达的《双城计中计》,宁皓的《刀见笑》,徐静蕾的《假装情侣》都是这样的例子。

此时见到了张艺谋与冯小刚,还正好两人都还没有确定新作计划,他自然不会错过这个好机会,正巧手里有几个适合的本子,便向他们推销起来。

而张艺谋与冯小刚一听姜成这样说,也顿时来了兴趣。

姜成是谁啊?那可是圈里公认的大才子,连得台湾金马奖与香港金像奖的“金牌编剧”。出道至今,其作品就没有过失手的记录,都是大卖的保障。

而知道内情的他们早已清楚,要不是圈里人故意打压他姜成,实际上这两年的金鸡百花奖、华表奖、大学生电影节上,他姜成都应该入围病有所斩获。至少那几个优秀新人导演、优秀新人编剧和优秀新人演员的奖项都应该是他的。

他自己的四部电影,《长生不老》、《歌舞青春》、《重返18岁》都是受过金马奖与金像奖的肯定的,最新上映的《决胜21点》抛弃了一切文艺内涵,将商业片的套路发展到了极致,就目前来看也是相当成功的。而由他编剧的《双城计中计》、《刀见笑》,亦是极优秀的商业片。今年接连上映的几部好莱坞电影,《恋恋笔记本》、《宿醉2》、《史密斯夫妇》也都是他编剧的。这些电影中,各类题材的都有,可见这小子是个十足的“多面手”,想来他的剧本应该能适合他们。

姜成也没让他们多等,从内室自己的提箱里拿出两本早已准备多时的剧本返回,先将其中稍厚一点的剧本递给了张艺谋,嘴里说道:“最近几年张老师一直在拍古装剧,我这本也是古装剧,不过是发生在清朝末期的,而且不是武侠剧。主描写战争与人性的,内容稍有些阴暗了,不过自感觉立意很不错,还请张老师过目。”

“哦?”张艺谋听罢自是来了兴趣,清装剧?还真是他没涉猎过的题材。此前拍的比较多是当代和民国的,时间背景比较久远的,如《古今大战秦俑情》和《英雄》都是秦朝的,《十面埋伏》背景是唐朝。

他倒也想拍点近代如清朝末年背景的电影,只是一来没有好的剧本,二来对于那段屈辱的历史,拍的不好就容易犯忌讳,他也就一直没有机会得拍这类题材的电影。如今姜成居然拿出了一个本子,他自然要好好看看。

随手接过,张艺谋定睛一看,却见剧本封面上写着三个大字:投名状。

“投名状?”张艺谋疑惑读到,“这个名字却是让我想起了《水浒传》里林冲投梁山的那一段。”

“《水浒传》第十一回,‘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陈凯歌在一旁悠悠说道,“林冲上梁山落草,头领王伦眼见林冲武艺高强,怕林冲夺其头领之位,就刁难林冲,要其在限定期限内拿一个人头来当见面礼,作为落草为寇的‘投名状’。投名状在古代用于忠诚之征,意思是加入一个组织前,以该组织认可的行为表示忠心。”

“陈老师的学问真是精深啊!”姜成抚掌赞道,“没错,‘投名状’便是这个意思,不过我这个剧本可与水泊梁山没有关系。不知三位可知道清末有名的‘刺马案’?”

“刺马案?”张艺谋三人却是一愣,陈凯歌急忙问道:“阿成你说的可是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马案?”

“没错。”姜成点了点头,“我这个剧本便是改编自这一‘历史事件’。”

清末同治九年,发生了两江总督、封疆大吏马新贻被刺的要案,适时朝野震惊,举国倾注。

事情发生在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上午,马新贻校场阅兵完毕,返回督署的路上,为刺客张文祥所杀。刺客并不逃走,高喊:“刺客是我张文祥!”让那班怕死的卫士捉拿。

这个案子发生后,清廷十分惊恐,知道此案涉及封疆大臣的内幕亵闻,于脸面上大不光彩。因此,只能掩盖矛盾,粉饰门面。慈禧太后为了维系她摇摇欲坠的统治,亲自出面处理此案。把正在天/津处理教案的大员曾国藩,调来审理这个案件。又在曾国藩出发前夕,召见了他,面授机宜,说“马新贻办事很好”,为此案定了调子。这还不放心,一周之内,又连连派出大员参与审案。刑部尚书郑敦谨,也奉旨与曾国藩同审。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终于为张文祥定了一个“漏网发逆”和“复通海盗”的罪名,将张文祥处决,剜了张文祥的心,去祭奠这位马新贻,又厚厚地予以抚恤。一句话,马新贻是一个好官,张文祥是一个发逆。

然而,事情的真象总是难以隐瞒的,纸包不住火。大量的野史、笔记、曲,却不顾官方史家的曲笔,将马新贻被刺原委,一一公诸于众。原来,马新贻之所以官运亨通,靠的是假报军功,又结纳权贵才得来的。他在所谓的“剿匪”战斗中,原本是一个败军之将。被俘以后,又没有骨气,与“匪首”义结金兰,成了拜把兄弟。再由他的把兄弟导演一幕马新贻收复失地的闹剧,欺瞒了朝廷,以至爬上封疆大吏的宝座。飞黄腾达以后,那些拜把兄弟原以为可以攀附于他,千里迢迢来投靠。马新贻奸占了拜把兄弟的妻室,又诱杀了拜把兄弟。张文祥因偶然的原因逃脱他的魔掌,才弄出这一出刺马的大案来。由此可见,清廷所依重的大臣,渔色负友,形同禽兽。凡此种种,正是清廷官场**的缩影,无怪慈禧太后煞费苦心,一定要把真象掩盖起来。

此事轰动朝野,慈禧太后惊问:“这事岂不甚奇?”曾国藩诚惶诚恐地回答:“这事很奇。”更奇的是,案犯张汶祥供词闪烁,主审大员奏案含糊,期间虽有曾国藩、郑敦谨等朝廷大员复审,却始终未得真相,次年十月,张汶祥被剖腹挖心,祭奠马灵。

由于“刺马案”一拖半年之久不能结案,难免传闻四起,使此案更加扑朔迷离,后人将“刺马案”与“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名伶杨月楼案”、“太原案”并称为“清末四大奇案”。

张汶祥为何“刺马”?清廷给出的答案是“听受海盗指使并挟私怨行刺”,“实无另有主使及知情同谋之人”。民间则众说纷纭,更有甚者,早在“刺马”尚未结案时,上/海就演出了“刺马戏”。对此,当时官场老谋之士及近现代学者却皆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刺马”更像是一个政治事件――功德均微的马新贻居然做上两江总督与曾国藩平起平坐,圣恩何以如此眷顾?“刺马案”刚发生便有传言揭马新贻曾遭贼俘、品行不端,难道早有预谋?据查张汶祥本是湘军,而马新贻上任后曾严厉惩治湘军游勇,案发后清廷又派“湘军老祖”曾国藩主审,这其中有何奥妙呢?

按照民间传言和演义版本,张汶祥刺马的根本缘由,是因为马新贻渔色负友,张汶祥是为友复仇。至于故事详情,最早的版本为马新贻曾与窦一虎、张汶祥结为把兄弟,始诱降,继出尔反尔,卖友求荣,杀了窦一虎并霸占其老婆。张汶祥发誓复仇,终遂其愿。值得注意的是,在《清稗类钞》中,老二窦一虎则名曹二虎。

有趣的是,在后世诸多版本当中,虽然故事大同小异,但“妻遭马占”的这个绿帽倒霉蛋不断更名,比如京剧有一个版本叫陈金威,另一个版本则是张汶祥自己。平江不肖生武侠名作《江湖奇侠传》中唤郑时,张彻的电影版名为黄纵,电视版则叫关云宝。之所以列出上述举证,并非无聊,而是想借“绿帽倒霉蛋”姓名的变迁说明“刺马”历经多年多人演义改编,文学意义早已远胜历史价值。

《刺马》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已久,各个版本层出不穷,扑朔迷离。但事实上,这个故事之所以被列入“清末四大奇案”,不是因为这个故事所传达出的正义或兄弟侠义上的问题,也不是叔嫂通奸之类吸引人们眼球的花边内容,而是在于这个案子背后所隐藏着更大的政治军事秘密,据清代史料记载:太平天国十年,洪秀全聚敛无数钱财。而曾国藩攻陷天/京后收缴了全部金银。但所上缴朝廷的数额却非常之少,便有传言曾国藩有野心。于是慈僖太后先把曾国藩调离江/宁,接着召见过马新贻,升其为两江总督,之后马便在其密旨的授权下开始了对湘军的财政调查。就在马新贻即将把太平天国财富去向弄清楚的时候,“刺马”案突然发生……

不过后世的戏剧家们可不会像历史学家们那样深挖这个事件背后的隐情,民众们也对那些阴暗政治没有兴趣,反而对野史流传下来的“马新贻渔色负友”这个解释十分感兴趣。可能人们就是这般“八卦”,总对这样恩怨纠葛到有些狗血的故事兴致十足,百看不厌。

上世纪七十年代,香港邵氏电影的老牌导演张彻以这个历史事件为原型,拍摄同名电影《刺马》,由姜大卫、陈观泰、狄龙与井莉主演。整个故事围绕三个男人为一个女人反目成仇,血腥刚烈,被誉为是经典之作。

而在姜成记忆中的2007年末,香港大导演陈可辛又一次将这个传奇故事改编成电影并搬上了大银幕,且冠以“投名状”这个名字。只因除却历史背景,影片最重要的,还是剧中对恩怨纠葛兄弟情的深刻描述。三位主人翁的结拜,便是全片的最重要关键,他们比照梁山泊好汉立誓同生共死的精神,以鲜血立下投名状――“生不能同生,死愿同死”。投名状就今天而言,就是提出申请的形式,该形式典出《水浒传》林冲投奔梁山的情节,后来很多用这一说法。因此,左右剧中角色悲剧关键的“投名状”可说是最佳的片名选择。

在姜成看来,就导演能力而言,张艺谋可是要比陈可辛强很多,尤其是他对大场面画面的驾驭,国内导演难出其右。作为一个会讲故事的导演,张艺谋的能力无疑是顶尖的。但他欠缺对电影剧情的合理编排,也就是说他很难自己编故事。看其所拍的电影就知道了,改编的、由他人编剧的电影,一般都是赞誉颇高(代表作《活着》)。而由他自己编剧的作品,如《英雄》、《十面埋伏》乃至未来那部《满城尽带黄金甲》,基本就是除了画面外一无是处的东西。

所以姜成认为,张艺谋所欠缺的也就是一个好剧本。而现在,他给他带来了《投名状》,希望他能超越原版的陈可辛,打造出一部更胜往昔的《投名状》!

而在看过姜成提供的剧本,张艺谋三人也不禁被这个故事所散发出来的魅力所倾倒。

姜成却是在剧本中也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在他的剧本中,加重了对人物的塑造,加多了对人物思想转变的描写,突出并合理了矛盾与冲突。男主人公庞青云因为自己的**,一步步坠入了罪恶的深渊,但偏偏他还保留了一部分人性,对于杀害拜把兄弟赵二虎以及二嫂莲生因此被三弟姜午阳所杀也是内疚不已、痛苦万分,最后被姜午阳所杀对其也是一种解脱。

而在他的剧本里,从头到尾推动着剧情的姜午阳则是一个旁观者,他亲眼见证了庞青云的一步步转变,最终因二哥赵二虎的死而崩溃,先后杀了二嫂莲生与庞青云,最后怒吼了一句“刺庞者,姜午阳是也”,随即举刀自杀,全了最初那个“纳投名状,结兄弟谊,死生相托,吉凶相救,福祸相依,患难相依。外人乱我兄弟者,视投名状,必杀之!兄弟乱我兄弟者,视投名状,必杀之!”的誓言。

而出于对历史尊重,姜成隐晦的在剧本里写出了庞青云真正的死因――因政治倾轧而死。原版陈可辛其实也是这样处理的,在姜午阳刺杀庞青云的时候,却有一把黑枪给了庞青云一枪……而在三公的话语中,可以猜到那是慈禧太后派出的黑手,就是要庞青云的命,姜午阳实是恰逢其会。

而在姜成的剧本中,他则用了几个隐晦的提示,将幕后黑手指向了由曾国潘领导的湘系军阀,隐隐在故事中又加入了当时清廷中几个派系的政治斗争。不过他的提示很隐秘,估计不细究的人是想不明白的。

不过张艺谋、陈凯歌与冯小刚自不是一般人,三人却是一眼就看出剧本中隐含的深意,不禁又高看了姜成一眼。

“年纪这么轻,却将人性与政治的阴暗理解的这般透彻,果然不愧‘天才’之名!”三人皆是这般想着,而张艺谋却是拿着剧本看了又看,似乎很是动心。

“艺谋,你这次可是得了个大便宜啊!”陈凯歌羡慕的看了一眼张艺谋道,“剧本可是相当不赖,文艺性与商业性并重,拍好了可是能既得票房又拿奖。说真的,要不是我已经有了那部《无极》,这个剧本我都想抢了!或者你要不考虑一下,咱俩换换?”

“凯歌,你个有新作计划的人上来凑什么热闹?”冯小刚不满的瞥了陈凯歌一眼,随即对张艺谋说道:“老张,感觉你好像不适合这个剧本,你可是从来没拍过清装剧的,也很少拍战争场面,估计很难驾驭,要不这个剧本让给我吧?”

“想都别想!”张艺谋一听两人这样说,马上拿紧了剧本,“恶狠狠地”回道,“这是阿成给我的剧本,你们就不要想了。凯歌,回去安心拍你的《无极》!小刚,我没拍过清装剧,你就拍过了?我至少还拍过古装,你可是一直就是现代剧的折腾,能拍得了这部《投名状》?还是安心等阿成的下个剧本吧,想来那个更适合你。”

说完又转头看向姜成道:“阿成,这个剧本很好,我接手了!正巧你现在就在北/京,明天我把伟平找来,咱们两家谈谈合作的事。”

姜成知道他说的是张伟平,两人一直是“黄金搭档”,手下的新映画电影公司实力也是相当不俗,张艺谋这几年所拍的片子,都是由张伟平担当制片人的。

不过他想的更多,遂开口道:“这部电影要拍出来需要很多大场面,而其中恩怨纠葛的感情戏,不请来几个大牌怕是演不好,所以这个资金肯定要到位,预计至少要3500来万!”

“3500来万?那不够吧!”张艺谋反问道。

姜成奇怪的看了他一眼,回了句:“我说的是美金!”

“咳咳……”张艺谋咳了两声,好像被自己的唾液呛到了,随即他冷静道:“3500万美金?近3亿的mb!估计两家公司应付起来很吃力!”

“所以我的意思是再多找两家娱乐公司,大家一起合资拍摄这部电影,这样给我们两家也都剩负担了。”姜成缓缓说道:“因此,这华谊兄弟、中影、保利博纳什么的可都要找来?”

“咦?你这次打算跟其他娱乐公司合资?”张艺谋难以置信的说道。

“吃独食是不好的,既然有这规矩,往后我便多遵守吧。”姜成随意答道。

三人相互交换了一个眼神,都从中看到了欣慰,知道姜成明了了他们之前话中之意。却也因此明白了姜成提供剧本的原因:却是要投桃报李。

不过目前只是一只,在场可还有一个未确定新作计划的呢。

眼看冯小刚眼巴巴的瞅着自己,姜成淡笑一声,“冯叔,不知你对抗战剧可感兴趣不?”

他嘴角微笑却是越发的神秘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