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娱乐大丈夫 > 第二百二十章 侠之论

娱乐大丈夫 第二百二十章 侠之论

作者:书之贤者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9 13:18:3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大唐》与新《天龙》热播期间,也不知道是有意或者无意,文化局的一干领导在开完一个讨论会议后不久,央视的《新闻/联播》里也首次出现了这两部电视剧的消息,各大电视台开始纷纷制作着武侠著作的专题,《百家讲坛》邀请来了号称北大醉侠的孔庆东教授,专门开了一系列的武侠题,在收视上一举取得历史xing的突破的好成绩。这段时期里,仿佛只要跟“武侠”扯上关系的东西,都能急速地吸引人们的眼球。

而像顶峰这般一星期播放四集的新颖播放模式在国内属于首创,自然引来了不少人大骂,因为看得不过瘾。但是这样也方便于根据市场回馈的反应随时修改剧本,以根据人气的高低来决定调整各个主角之间的戏份。

一系列调查下来,各个主角虽然都各有簇拥,但是让人意外的是,自开始姜成扮演的徐子陵独占鳖头后,范彬彬扮演的“婠婠”竟然异军突起、后来居上,与姜成的徐子陵开始并驾齐驱,成为最受欢迎的角sè之一。她那优美的倩影、白衣如雪、裙下赤足的形象已然成为了整部《大唐》中的最难以让人忘却的人物。

也正是这个颠覆以往武侠剧中的主角xing格,亦正亦邪的角sè,不但不使人恨得咬牙切齿,反而是格外地惹人怜爱。冷血无情背后却有着与徐子陵爱情,对“yin后”祝玉妍的亲情的强烈牵绊,范彬彬把这样一个外冷内热,内心炙热的女子演绎着丝丝入扣,让人爱不释手。当然也是得益与姜成与张华标在改编剧本的时候把原著中的“婠婠”邪的一面描写可爱了许多,而把她内心的“善”放大了所以,所以才造成这样的效果。

然而两部影视剧的放映效果还远不止如此,它还在不知不觉中引发了一种社会现象,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重新开始审视了所谓的“侠文化”。通过两部剧集的对比人们发现,黄易笔下的侠与金镛的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不同,显得更加自我,更加的du li,侠文化也随着时代在发展着。

双龙中徐子陵是传统儒家之侠,寇仲算是兵家之侠,而婠婠是道家之侠。

儒侠重在“仁”,通常都是忠心仁厚的老好人,如郭靖的纯朴质直、厚道无伪。他们安于“社会本位”,秉持“中庸”,如郭靖活在“守住襄阳,不惜一死,为国御悔,为民造福”的信念中。儒侠们重教化、重共xing、重社会理xing,将天下苍生,社稷安危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人人敬仰,却谦虚礼让,受人尊重。

兵家之侠则是乱世中的英豪之辈,重在“勇”,如“西楚霸王”项羽的霸气无双、傲视凌云,秉承着“一己之力平天下”的理念,于乱世中揭竿而起,势要建立新的政权。兵侠们重武勇、重强势、重自身实力,将天下视为自己的手中物、盘中餐,因而显得有些自私。人们惧怕、敬畏,却极少爱戴。

而道侠更有不同,他们重在“智”,大部分都是聪明人,如婠婠的心思百出。道侠重在“自然本xing”,这也无时无刻不体现在婠婠不拘于时的作风上,爱恨分明,且不在意外部给予她的道德约束。

道家之侠也更具鲜明个xing,喜爱追求个xingdu li与人生zi you,婠婠不将世俗放在眼里,她是“yin后”之徒,却偏偏爱上正道中人徐子陵,与双龙合作对抗“邪王”石之轩。这在正派两派壁垒分明的框架是大逆不道之事,但在婠婠的心目中却有自己的另一种价值观念。

而《大唐双龙传》的结尾处虽然是李世民统一了天下,但是结局却是婠婠用自己义女明月用着一种兵不血刃的办法颠覆了大唐。

道侠重个人、重人xing、重情感气质、重自然之风度,真诚、情爱、个xing、zi you、而这些自主的人格与侠理想并不违背,虽与传统的儒学jing神及伦/理规范不尽相符,但也许正因如此,反倒有一种超常的人格风彩和魅力。某种程度上看,婠婠的人生观、世界观及其主体人格的形成,标志着“人”的真正的觉醒,她对真情与理想zi you的执着向往,比起郭靖的儒家道学的迂腐、项羽的兵家之道的唯我自私,要更进步,也更可爱可敬。

可以说,这部剧算是成就了范彬彬,使本来在准一线晃悠位置有些尴尬的她彻底进入了国内一线演员的行列。而“妖女”这个词也因为绾绾这个角sè而被注入了颠覆了传统的定义,一举从贬义词转变为了褒义词,成为了美丽、敢爱敢恨、机智、有个xing的的代名词,甚至情侣间的短信也开始使用这个称呼。

现在华谊的两位老总算是做梦都会被笑醒,谁能想到他们几家合资的电视剧,最后竟然是一分钱没花的他们捡了个大便宜?!

此后他们算是坚定了道路,以后凡是有姜成参与的影视剧是一定要参一脚的,因为那是绝对的稳赚不赔。

虽然被外人赚去了劳动果实,但姜成却没有生气,这倒不是他有多大度,而是没必要。

因为就算范彬彬演的绾绾再出彩,也还是盖不过他的徐子陵去。更何况新版《天龙八部》也在热播,他的两个不同的古装角sè都被人广泛关注,最终受益的还是他。

而且不光是他,据《大唐》的市场反馈来看,刘奕菲扮演的石青璇也受到广泛的好评,她的人气比之唐宁的师妃暄居然还要高上一筹,“月下仙子”是现在她的另一个广泛流传的称谓。再凭着新《天龙》里成功塑造的王语嫣,相信小姑娘进入国内一线也只是时间问题。

《大唐双龙传》里的侠文化被人解析着,作为对比的《天龙八部》里的侠文化更是被剖析得淋漓尽致。

相比之徐子陵的儒侠形象,段誉或者更应该称之为佛侠,特征是无名无相、无yu无求、生具佛xing、赤子衷肠。

佛教认为世界万事万物皆空皆虚幻,越少世俗的名利等的羁绊,便越接近佛xing,成佛的希望便越大。但生为俗人,贪嗔痴等俗念总难免除,所以大多数人成佛的希望很小。

段誉便是少有俗念,身为一个皇子,没有武功也敢一个人到江湖上乱闯,还好瞧热闹,好管闲事,但却福缘深厚,好运多多,其奇缘巧遇令人羡慕不已。

从段誉可看出,金庸笔下的佛侠,取了佛家的jing华,视名利权位包括世俗之人都看重其实对人生并不重要的东西为虚幻,而摒弃了一些不近情理的内容,如情爱等等,比如给了段誉一个美满的结局。另外还保留了佛祖大慈大悲、降妖除魔的思想,付与这些人慈悲心肠。因而判定此人是否佛侠,标准是是否慈悲为怀,是否视世俗名利为虚无甚至没有世俗名利之心。

只是姜成在塑造段誉的时候,特意减少了一些他作为佛侠的消极避世,给他多增加了一些主动,这是从他不同原著里的一些言行举止体现出来的。主要是姜成个人比较喜欢主动,所以他就大胆的玩起了颠覆。

不过也不知怎的,很多人都说他的这种颠覆饱含深意,孔庆东在解析段誉时特意拿他这版的段誉说事,说他这么改是为了突出“我佛慈悲但却亦有金刚怒目之时”的目的,听得姜成失笑不已,也不知他们是从哪看出来的。

但从这也可看出,现在有关“武侠文化”的讨论是多么的盛行。

而就在这股不断蔓延的“武侠之风”越刮越烈之际,姜成在片场迎来了一位举足轻重的客人,一位武学泰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