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一品驸马爷 > 第一九五章

一品驸马爷 第一九五章

作者:春溪笛晓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9 13:10:49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二天上朝时,赵崇昭眼前一亮。

感觉朝中大臣都英俊了不少啊,改变十分喜人!尤其是为首的姚鼎言,赵崇昭以前一向尊敬姚鼎言,所以非常尊重他的个人习惯,始终勉强忍受着姚鼎言的邋遢。没想到今儿他上朝时朝衣鲜亮,面容光洁,全身上下拾掇得整整齐齐,看起来总算有了几分大儒的气度。

所有人都明白了,原来姚鼎言近视,大大地近视。体验过“眼镜”的妙处,或多或少都能理解姚鼎言此时的体会。

面对众人惊异的目光,姚鼎言泰然自若。从前他看东西模模糊糊,总觉得镜子里的自己已经差不多了,所以对外在不太上心。如今瞧得仔细了,自然得顺手拾掇拾掇。

下朝后谢则安信步跟上姚鼎言,夸道:“姚先生今儿真是神清气爽!”

姚鼎言哼笑一声:“三郎你有这种好东西,从前怎么不拿出来?”他自己不甚在意,家中上下也习惯了他的不修边幅,于是一直没人提醒他每天都顶着什么模样儿来政事堂,只当他就是这么狂放,就是这么不羁,就是这么我行我素。

听到姚鼎言的兴师问罪,谢则安嘿嘿直笑,深沉地念了句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姚鼎言说:“这诗倒是不错,后面应该还有两句吧?”

谢则安麻溜地补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剩下的一段他没念,只是敬业地补完出处,“杜子美写的。”

姚鼎言瞅了谢则安一眼。这家伙肚子里面好诗好句无数,随口就能念出几句绝妙的句子,偏偏他说的煞有介事,这首是杜子美写的,那首是李太白写的,再问他这些人是何方人士他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真让人怀疑他是不是在胡诌!

姚鼎言说:“好雨知时节……三郎,你觉得我这雨下得好不好?”

谢则安心头一凛,装傻充愣:“什么雨?我什么都不懂。”

姚鼎言骂了一句:“滑头!”他横了眼谢则安,“你不说我也知道,我肯定没做到润物细无声。不过我觉得不是所有事都可以慢慢来的,不以雷霆之势扫下去,有些弊病根本没办法彻底拔除。”

谢则安说:“先生所言极是。”

场面话说得顺口,谢则安心里却隐隐有种不好的预感。

这种预感很快得到证实。

姚鼎言准备弄走了一批官员。这批官员非常微妙,恰好是方宝成和沈存中手底下的人。这批人真要走了,方宝成和沈存中虽然都还分管着市易法和免役法,能用的人却直接少了大半,想要办什么事只能走制置三司条例司那边。

姚鼎言要把新法都捏在自己手里。

谢则安皱紧眉头。赵崇昭这混蛋不仅不阻止,还乐呵呵地参与其中,因为这家伙看到名单里有耿洵,果断大笔一挥批了下去。

谢则安恨不得掐死他。

好在这时候谢季禹已经走马上任。谢季禹进入政事堂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姚鼎言唱反调,反对姚鼎言把人调走。一边指自己的“泰山”,一边是自己十分赞同的决议,赵崇昭顿时有点左右为难。

赵崇昭左思右想,采取了个折中的做法:要不咱贬一半留一半吧?

反正耿洵肯定要滚蛋。

谢季禹默不作声地回到家中。

谢则安已经等在那儿。谢季禹看见谢则安乖不隆冬的模样,忍不住叹了口气:“你姚先生不让人省心,陛下更不让人省心。”

谢则安苦笑说:“他一直是那德性。”这当口他要是敢劝,赵崇昭肯定会更坚持自己的想法,贬走耿洵那批人不商量。

谢季禹看了他一眼,说道:“你不能想办法劝劝他吗?”

谢则安说:“倒不是不能想,但我觉得这件事未必没有转机。”他与谢季禹对视,“他们毕竟不是因错被贬,姚先生不可能将他们降职,顶多只能明升暗降。他列的名单之中,有许多是可靠的人,地方上有他们看着说不定是好事。有我们在朝中争取,他们总能再回到朝中。”

谢季禹皱着眉想了许久,说道:“你有把握劝服他们吗?陛下这么做难免会寒了许多人的心。”

谢则安说:“没把握也要有把握。”

谢季禹说:“那我去会会你方哥和沈叔,其他人交给你了。”

谢则安“嗯”地一声,父子俩分头奔走起来。

谢则安第一个拜访的人是耿洵。

耿洵已听到风声,正坐在房中看书静心。听到有人来报说谢则安到了,耿洵先是怔了怔,然后正了正衣冠,走出去迎客。这次他亲自将人迎进书房,说道:“谢尚书怎么来了?”

谢则安说:“你恐怕也知道我为什么而来。”

耿洵淡淡地说:“谢尚书上次对我说,朝廷需要我。但是如今看来,陛下并不需要我。”

谢则安知道耿洵纯粹是遭了无妄之灾,却不能把真正的原因说出来。他说道:“陛下不需要,不等于朝廷不需要――耿御史又不是媚上之人。难道耿御史入朝为官,为的是得到陛下的认同?”

耿洵听到谢则安的话,有些瞠目结舌。即使他不是愚忠之人,也时刻牢记“忠君”二字。他平时找赵崇昭的茬,还真不是为名为利,而是打心里觉得那不对,希望赵崇昭能够“改邪归正”,成为一个更英明的君主。

谢则安与赵崇昭一同长大,照理说应该更向着赵崇昭才是,听他这语气却不像!

谢则安也不隐瞒自己对赵崇昭的看法:“陛下这个人,很多时候都不太着调,要是没有人能指出他的错处,他恐怕会做出更多荒唐事。耿御史,即使远离京城,你一定仍能当陛下的眼睛,替他看一看京城之外变成了什么样儿。”

耿洵沉默下来。

历经千辛万苦才入朝为官,若说他没有半点自己的抱负那肯定是假的。被赵崇昭无故贬谪出京,他心里还是有些不平的。不平之余,失望、心灰紧随而来,他心底未免有些消极。

谢则安的亲自到访,让耿洵的心慢慢活了起来。

耿洵说:“我不在京中,等我弟弟耿源回来了,还望谢尚书能看照一二。他一向最崇慕你,要是能得你指点他肯定十分高兴。”

听到耿洵的话,谢则安放下心来。他笑着说:“没关系,我肯定会把他当我的弟弟来看。”

耿洵无语地瞅着谢则安一会儿,满脸都是无奈:“……他比你还大两岁。”

谢则安:“…………”

年纪小绝对不是他的错。

谢则安从耿洵府里出来,又跑了几家,直到落日西斜才缓步回家。他心情有些发沉,走到家中,却见众人都面带喜色。

谢则安一讶,抬头望去,竟是谢大郎和二娘回来了。二娘腹部微微凸起,显然是已经有孕。

谢则安乐了,跑上去抱了抱谢大郎,笑着挪揄:“动作挺快的。”

谢大郎并不否认,平日里冷若寒冰的眼神多了几分柔意。

兄弟俩许久不见,心中感慨。谢则安命戴石开了坛酒,与谢大郎一杯杯地对酌。

海运进行得很顺利,海军的训练也步上正轨。更要紧的是,谢大郎已经找了一批可信的人在一处海湾落脚,并占了附近的岛群。人虽然不多,但开荒是够的,坞堡已经建成七八成。

谢则安说:“那挺不错的。”有时谢则安也觉得自己挺矛盾,他明明说服自己和赵崇昭相信彼此之间的感情,却又时刻都清醒地认为他们之间不会那么长久。投入是要投入,退路却不能不找。谢则安顿了顿,又提醒道,“燕凛没那么好糊弄,你要谨慎行事。”

谢大郎点点头。

耿洵离京、谢大郎回京之际,王宫迎来了一位娇客。这位娇客是个少年,或者该说他长得像个少年,实际上他是和赵崇昭、谢则安同龄的。

他叫赵奕景。赵奕景是福王的养子,小时候和赵崇昭非常要好,他身体弱,赵崇昭力气大,经常背着他或者抱着他到处玩耍。

赵奕景的到来让赵崇昭有些欢喜。他对赵奕景的印象有点模糊,但见到人之后他就想起来了,小时候他除了晏宁之外,最疼的就是这个“堂弟”。他对诸王和诸王世子都不太亲,总觉得隔着一重,乍见这么个曾经很亲近的人他心里当然开心。

赵崇昭高兴地追问赵奕景这十年过得如何。

赵奕景虽然体弱,精神却不错,他面露笑容,和赵崇昭说起福王封地那边的趣事。赵崇昭听得开怀,抓起赵奕景的手感慨:“你怎么还是这么瘦,难道平时都不吃饭?”

赵奕景开起了玩笑:“嗯,我不吃饭,怕吃胖了太子哥哥……不,陛下你背不起我。”

赵崇昭听得心头一热,当下就说:“你这说的是什么话?就算你长成两百斤的大胖子我都背得起!”他朝着赵奕景转过身,“不信你上来试试看。”

赵奕景说:“……这不好,陛下你现在是一国之君了,不能再这样。”

赵崇昭是个横人,你越是拒绝他越是要你答应。他虎着脸说:“这是圣旨,你敢不听?”

赵奕景甜甜一笑,说道:“听。”

他伸手趴到赵崇昭背上,由着赵崇昭把自己背起来走了一圈才下地。

赵崇昭拍拍赵奕景的脑袋:“以后还叫我哥哥,别陛下陛下地喊,太生分。今晚在宫里住下吧,以后好好吃饭,身体差就该多长点肉。”

赵奕景说:“听哥哥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