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红楼之元春晋升记 > 第93章

红楼之元春晋升记 第93章

作者:Fahrenheit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9 13:10: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刚重生那会儿,上辈子在凄清的宫中含恨而终的情形历历在目,而今那些过往再怎么努力回忆,似乎也……想不大出来……上辈子连见一眼圣上都是难得,现在嘛,随意挥下胳膊,都得小心糊人家脸上……

思及此处,她只好深吸了口气。

无奈她这边一点小动静,都能惹来赵之桢的关注,他把粘豆包一样的亲闺女放到腿上,“哪里不舒坦?”

“哪就这样娇气了!我摔个倒栽葱,都没喊过疼。”元春定了定神,开口涉及朝政总是需要点胆气的,“圣上,跟着您大皇兄的那批臣子,您打算怎么处置?”

由于赵之桢的大哥素有贤名,又能礼敬能人志士,看好他的人家本就不少,尤其是有孤高的太子作对比,这位大殿下的和煦的态度“感动”了许多大商人,他们直接出力,为大殿下赵之棣收买了大量的士子和官员,包括不少极有前途的寒门士子。

这群人之中,真正称得起位高权重的寥寥无几,无奈牵连太广……时至今日,赵之棣给自己留了保命的家底之后,也跟七弟道了实情:这群人心思各异,连他这个“魁首”都未必掌控得住。

比如那些漕运世家,他们想的就是向新君展示下自己的势力,决不能让赵之桢把他们当成软柿子直接捏扁揉圆!

当然,也有为数不少的墙头草,只要赵之桢做出接纳他们的姿态,他们照旧“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从太上皇属意到如今这小半年里,赵之桢已经抓稳了北方的兵权,李家服了软,林海也转任吏部尚书,空出的户部尚书给了北静王的亲舅舅。

其余要职没有什么变化,太上皇的老臣们依旧留任。

不管是哪位皇子,只要是合乎礼法地登基,老臣都会支持,但真正做事的却是广大中层官员,到了祖父那种政令出不得京城的地步,这皇帝做得也没甚味道。

赵之桢也是有感而发,“都等着瞧我第一招呢。”顿了顿,又意味深长道,“横竖京城再也乱不了。”

元春叹道:“我听说那一夜里,许多名声在外的人家,被乱~军~堵了大门,当家的竟是慌乱到打算直接投降了呢。”

元春自有耳目,对此赵之桢也早有所知。他也不意外,“承平太久了啊……真是连祖宗如何挣下家业都丢到九霄云外。”大半生都在军中度过的赵之桢,对京城逐渐奢靡倦怠的风气,自然感慨良多。

元春倒是看得开,也够一针见血,“无利不起早,您只要想些法子,以利诱之,不怕他们再犯懒。”

她想得明白:圣上常年守关,只要有半点疏忽,让北狄人得以破关而入,那么关内沃野千里之地只怕就要生灵涂炭。由初春到初夏,她越发能感受得到圣上……耐性不多了。圣上向来不怕杀人,不过杀得太多,总归有伤天和,也极损声誉。虽然在元春看来,京中那些像样人家里掌权主事的老爷少爷们,根本没有什么无辜之人。

于是她正色劝道:“动之以利,晓之以理,若都不成,那再用刀枪也不迟啊。”

读书人之中……自然不缺有风骨之人,但见利忘义的也不在少数。一旦他们斗不过,就会用言语和文字来败坏。前朝有位明君,就曾吃过他们的大亏:明明是位中兴之主,却被当时若干士绅骂做心狠手辣的~暴~君。

元春出身武将之家,又与赵之桢相处多年,她从心里并不如何看重那些于国于民并无寸功,但却以士大夫自居,笃信新君若不重用他们则政局不稳的“文人雅士”……这些年,太上皇对他们实在太好了啊。

在心里说句大不敬的话,废太子能有今时今日,太上皇要担大半责任的。“子不教父之过”的道理谁都知道,可即使是元春都不敢在赵之桢面前露了太多“行迹”。

赵之桢却忽然端起元春的脸,左瞧右瞧了好一会儿,元春也跟着小心肝一阵阵地“扑通扑通”……忽然宝儿小手一伸,拽住她爹的袖子,不满地“呜哇”起来……

元春一愣,赵之桢腾出只手揉了揉女儿的小脑袋。宝儿依旧“呜哇”不止,扯着父亲的袖子越发用劲儿。

元春琢磨了一下,“咱们不说话,她不乐意了?”

此言一出,宝儿果然咯咯地笑了起来。

赵之桢大笑,“这么不丁点儿,就知道护着娘。”

元春捏捏女儿的小手,“健儿也知道护娘,只是一错眼就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赵之桢沉默片刻,才轻声道,“你不用总是小心翼翼……我心里都明白。父皇那边,我多少有点不自在。”

他可是所有皇子之中,功勋最卓著也最无争议的一位,但始终并无多少文臣支持,声望也很是有限——至少与他的功绩不符。这其中若是没有太上皇暗中压制,压根说不过去!

甚至连赵之桢两任岳父都不怎么看好他,韩续之父更是借皇子姻亲这一身份,直接搭上了当时的太子……他们若非认准了太上皇的态度,又何至于如此怠慢赵之桢?在圣上的手段之下,仅有兵权但在朝中全无根基的皇子,等到“翌日”新君登基,八成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只是谁都没想到,太子……太心急了!

不过赵之桢登基至今,似乎也没有翻旧账的意思,可他心里真正作何感想……元春只觉得毫无芥蒂绝不可能,而赵之桢这句“多少有点不自在”可不就验证了她的猜测。

赵之桢忽然笑了笑,“我又不能把所有瞧不顺眼的,一口气全赶回家。好歹给他们个将功折罪的机会,但若是还不识相……”

元春忙问,“那又如何?”

“那就算了吧。”赵之桢言谈之间轻描淡写,“只要两代没人做官,多大的家族都能散落得不成样子。”

可惜这个“将功折罪的机会”,曾经忠心于废太子的人家就不用肖想了。因此甭管是前世还是这辈子,她伯父、父亲还是宁府的珍大哥哥都是“荣养”的命。

元春如今更关心圣上如何安排她的哥哥和侄儿,只是圣上烦心的人和事颇多,除了姑父林海,元春自认娘家还没有一个要让圣上费心安排的人物,因此她这点心事愣是提也没提。

就看圣上一如既往地天天往她宫里跑,她坚信圣上亏待不了她:前世的经历至少教会她一件事儿,站得越高,就越得沉得住气。

殊不知赵之桢自认对得起所有人,唯独对心尖儿元春有所亏欠:温柔体贴识大体,又常有妙计良言,在关键时刻亦能压得住阵……他从开春等到入夏,元春愣是连点念头都没露来。至于她娘家哥哥和侄儿,赵之桢本就打算重用,实在不能算作元春的愿望。

赵之桢左思右想,也没什么好主意,心说干脆把自己“赔”给她得了……可惜他这份纠结元春一无所知,元春只觉得圣上登基之后待她一如以往:圣上的脾气秉性倒是一直没变,真好。

无奈赵之桢平素再怎么寡言,有话憋了小半年也很是难受,今儿元春也难得精神甚足,他直截了当道,“你缺什么想什么,尽管跟我说。”

元春瞬间想岔了:皇后执掌宫务再怎么要立威,也不敢怠慢她啊。圣上天天在她这儿歇,不管什么歪门邪道只要让圣上撞见,皇后准得把自己最好的一丝体面败干净!皇后可没这么傻。

于是她道:“我这断什么,我自己还不知道呢,您就给我补上了。”

赵之桢默然片刻,才道,“这时候你要是任性一点多好!”

元春眨了眨眼,“那我再仔细想想?”转念之间,便有了主意,“秋狝冬狩您不如也带上我?”

“准了,你再想想?”

“要不您许我回娘家看看?”前世省亲,其实是为了太后——她老人家想回娘家,捎带着后妃们也跟着沾了光。

赵之桢果然毫不犹豫,“成。你容我想个好名头,横竖在你哥哥在离京赴任之前让你们兄妹见一面。”

元春脸上登时就灿烂起来,“您也不怕我们兄妹商量做坏事吗……”

“哦?”赵之桢也来了兴致,“那我还真得等着瞧,你能做出什么样的坏事。”说着,还端起已经昏昏欲睡的女儿,可声音却压得很低,“听见没有,你娘要对你爹做坏事啦。”

宝儿还异常配合地“唔”了一声——不管是爹还是娘,只要在她耳边说话,小丫头都会有所回应。

元春一噎,“圣上!您有本事等宝儿懂事的时候再跟她这样说话!”

这真真是……越发不正经了!

“不敢啊。”赵之桢依旧笑眯眯的,侧过身子对着门外待命的内侍比了个手势。片刻后,乳母小心翼翼地抱走了圣上的掌上明珠。

等房中再次剩下赵之桢与元春两个,赵之桢忽地环住了元春的腰身,“好事儿坏事儿都得背着咱们姑娘。”

元春闻言,狠狠在赵之桢的手背上拧了一把。

第二天早上,赵之桢起身准备上朝,临走前又特地道,“得空不妨多见见亲戚。有些人我瞧着不坏,他们的家眷进宫,不如你也帮着我瞧一瞧。”

元春自然应下:君臣之间有些话兴许说不出口,通过妻子入宫来“旁敲侧击”也是个不错的主意。话说元春在王府时就负责招待女眷,只不过当时来访的诰命品级最高的便是姑妈贾敏。

有了圣上的金口玉言,元春便让抱琴和得她信任的内侍出宫,告诉自己的亲戚们:尽可时常进宫拜见,不必瞻前顾后。

三天后,也是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贾敏先进宫探望元春。

不过诰命进宫,总要往太后和皇后那边走一遭——其实纵然元春鼓励家人多多来访,但真有底气经常在太后眼前打晃的亲戚还真没几个,至少王夫人并没这份胆量。

因此只要不是什么非得母女之间面对面述说的体己话,宁荣两府的“家事”就都由贾敏代劳了。身为荣国公唯一的嫡女,吏部尚书夫人,在太后眼前也是不卑不亢。

而太后出身书香门第,她更欣赏有风骨之人,一味地的讨好奉承可是没用的,这一点不仅元春知道,韩皇后也看得清清楚楚。

在慈宁宫中坐了一会儿,韩皇后、元春和贾敏一同告辞。出了慈宁门,韩皇后忽然停住脚步,“也不用费事儿往我那儿多跑一趟了,你们姑侄多聊一会儿吧。”

元春一笑,“恭敬不如从命。”

韩皇后点了点头,踏上步辇扬长而去。

贾敏见状,心中暗道:皇后倒是爽利,也算难得。

元春却是知道,皇后再没跟她斗智斗勇的资格,如今不得不安心蛰伏。好在皇后越是老实,圣上心里的怒火就越不会轻易落在她头上。

却说她们离去没多久,太上皇也从乾清宫返回慈宁宫。

太上皇退了位,可耳目心腹仍在,落座后便笑道,“她们倒是走得快。”

太后道:“您还有话要嘱咐不成?”

太上皇闲来无事哪里会指明召见儿媳妇与臣下女眷?他解释道:“没想到老七这么心疼他的贵妃,他想下旨许嫔妃回家省亲。”

太后轻声道:“我父亲今年正是九十冥寿……谁知道我还能不能在他百年的时候再去祭奠?”

太上皇闻言沉默片刻,才道,“我和你一起回去看看。”他压根也不反对儿子放妃嫔回家见一见亲人。

“这可真好。”太后微微一笑,自然要替好儿子说话,“老七跟皇后不和睦,怎么会是毫无缘由?”

太上皇比较看重私德,却不会总是关注儿子后宅,这回他能专门开口感慨,显然已是有些不满。太后甚至都能猜着背后在太上皇耳边嘀嘀咕咕的小人是谁,“那一晚,老七的王妃可就待在自己的院子里……一整晚都没迈出院门。”随后,太后又意味深长道,“她和她父亲可真是像。”

太上皇眉头一皱,放下手中茶盏,“原来如此。”

韩皇后的父亲堂堂一品大员,却是个实打实的墙头草,先是看好太子,随后又觉得大皇子更为出色……当然,每一次看好都有相应的动作,不过偏偏动作又没大到在新君登基之时便立即处置的地步。

而且,满朝文武以及像样点的人家之中墙头草也是大有人在。

宫变那晚的一场父子之战,在这些人眼中可谓一场狗咬狗的好戏,甭管谁胜谁负都奈何不得自己,原因无他,这些人数量实在是太多了。

等太上皇与赵之桢父子大获全胜的消息传来,他们便立即表忠心献诚意,让这对至尊父子一时半会儿根本发作不得。

在太后看来,韩皇后的父亲总想左右逢源保住身家地位倒也罢了,可韩皇后自己在关键时刻也作了缩头乌龟——本就不如何深厚的夫妻情谊经此一事,也就彻底剩不下什么了。

韩续当晚若能跟着元春一起坐镇书房,与府中幕僚商议些主意,哪怕一言不发呢……太后没准儿都会替她向儿子求个情:看在韩续是太上皇亲自指婚的面子上。

此时此刻的景仁宫中,元春和贾敏也正聊着一位“贼心不死”的人物。

贾敏道:“蓉哥儿回来之后,珍哥儿倒是在庙里安生了好些。”

贾珍如今的境遇比他父亲贾敬可差得多了——他已被儿子贾蓉软禁。作为曾经废太子的亲信之一,贾珍没被流放,而是交由子女彻底看管起来,也是圣上看在侄儿和侄女儿的份上特别开恩了。

元春也是一笑,“蓉哥儿越发果决。”

贾蓉二十出头,已然在军中待了七八年,手下也有几十条性命,纵然回京不得不有所收敛,但对付向来没把他当儿子疼爱的父亲,真是毫不手软。如此一来,元春也就安心了。

贾敏跟元春也够默契,“有蓉哥儿在京城,宁府那边再不必多挂念。”

“正是如此。”

“贵妃,史家两位太太打算在赴任之前向您道谢。”

元春点了点头,“烦劳姑母带两位太太入宫吧。”在贾敏微微诧异的目光中,元春又补了一句,“如今我也只信家里人。”

这话虽没明说,其实落在贾敏耳朵里,意思也是再明白不过:贵妃只信任她这个姑母往来于宫内宫外传递消息。

实际上,元春更相信的是姑妈品行!

元春心知母亲王夫人虽然关爱儿女,却实在是定力欠缺了些,前世母亲跟堂嫂王熙凤都毁在了“短视和贪婪”这两条上!

贾敏果然毫不犹豫地应下:林海深得新君赵之桢信赖,贾敏只会跟侄女越发亲近,往来也不必有太多顾忌——也正是因为亲族基本没有,林海才会更得圣上重用。

元春这回是在自己的书房里招待贾敏,屋里的摆设并没特地拾掇,因此书架上的兵书,以及案上的地图都让贾敏一览无余。

贾敏在家里也能随意出入丈夫的书房,见此情景心中快慰无比,更是豪无隐瞒,“听说甄家跟王家走得很近。”

有这一句话就够了。元春再次点头,“我知道了。”

贾敏知道元春娘家自有耳目,不过从她口中说出和从心腹那儿听来肯定大有差别,“大哥那边已经让琏哥儿房里的姨娘待上客了。”

姨娘能待客自然也能插手中馈……像这种不大守规矩的事儿,贾敏可以一针见血,换做元春的心腹想禀告估计还得多绕几个圈子,万一委婉得过了头,元春因为事情太多,这种小事儿兴许也就忽略过去了。

话说荣府两房早就各过各的,不过荣府东府,也就是贾赦这一房虽然分得大半家产,无奈邢夫人实在没那个管家用人理财的本事,更有凤姐儿从中中饱私囊,几年下来也差不多坐吃山空。东府没了银子,贾赦的银子自己用都不够,而贾琏那点可怜的俸禄如何供得起全家老小吃喝嚼用?他正焦头烂额,打算拉下脸找贾珠拆借,或者求个来钱的门路,最后他那对姐妹花挺身而出,接下来东府这个烂摊子……

听完姑妈的解释,元春忙问,“姑妈估计这姐妹俩家底如何?”

贾敏直截了当,“我也暗中打听了一回,不比薛家差。”

那就是数百万的家底了。荣府长房吃人家的用人家的……当然也得听人家的话了。

只说这对姐妹能在自家跟忠顺王府结仇之余,还保住了这么一大笔家业,见识胆量手段怕是一样不缺,邢夫人和王熙凤婆媳两个当真压不住她们。

再想想她们的仇家忠顺王府,就知道迟早她们也会求到自己跟前!

前世自家的境遇多是源于“自作孽”,但忠顺王府也没少推波助澜。

当年刘娡尚在世的时候,忠顺王妃也曾暗地里算计过她几回,新仇旧恨加在一起,元春不介意当把靠山,假借他人之手替她出了这口恶气:忠顺王是宗室,抄家夺爵也忒妄想,不过她却能让他们一家子在她活着的时候都得夹着尾巴做人!

加上忠顺王府也是老资格的墙头草,只要提前跟圣上商量好,圣上兴许还会助上一臂之力呢。

不过说起薛家,倒是勾起了元春另一番心事,她又问了一句,“薛家大姑娘还常上家里来?”

贾敏这回也摸不准元春的心思,只道,“是。和侄女儿们,还有我们玉儿都相处得极好。”

让宝钗小选入宫,她父亲薛垣哪里肯认头?想大选入宫,薛垣必要给自己捐官,而且品级一定不能太低——两代圣上对捐官管得都挺严,想捐个三四品的虚衔必得有过硬的门路。

以薛家的人脉,如今当得起“过硬门路”的只有两条,吏部尚书林海以及贵妃元春,无奈这二位贵人偏偏不能用银钱蛊惑。

薛垣没辙,只好退而求其次,打算给女儿挑个出身不错的青年才俊:无疑荣府二房的二公子宝玉,便是个好人选。

说句心里话,元春其实并不愿意弟弟迎娶商家女……非得在黛玉、宝钗和湘云三位表妹之中选个弟妹的话,莫提黛玉这个可遇不可求的重臣掌珠,即使是湘云都比宝钗要强上一大截!以宁荣两府如今声势,商家女也就是个姨娘的角儿——琏二哥房里的姐妹花比薛家更富足呢。

可元春重生至今,自己都觉得过得很是不坏,她也希望削掉亲人臭毛病之余能过得自在一点。因此若是宝玉跟宝钗两情相悦,她也乐意做个主,只是家里人就别再想像前世那样糊弄她了!正好趁着这回回娘家的机会,见见宝玉,也好生瞧一瞧几个妹子。

于是元春又道:“姑妈,过几天兴许我能回家一趟,若是姑妈得闲,也到荣府等我一会儿。”

贾敏实在地吃了一惊,“贵妃……您已经向圣上请旨了?”

元春笑道:“他都答应啦!”想起赵之桢那副百依百顺的模样,元春也禁不住喜上眉梢。

侄女儿这边……总是越瞧越让人安心。

贾敏亦笑,过了会儿她才问道,“是不是有些匆忙了?”

元春心说:就是不想他们再像前世一样造院子充门面,我才要速战速决呢。她却向姑母解释道:“正是不想弄得阵势太大呢。”

这样才好,得意时也不嚣张。贾敏笑道:“回去定要细细准备,恭候贵妃大驾。”

而姑妈前脚刚走,赵之桢后脚便来到景仁宫。他还来不及坐下,便把宝儿抱在怀中。小祖宗如今哪里就安于父亲的怀抱?她对着父亲的大脸便是又摸又抓又挠。

赵之桢迟疑了一下,坐到元春身边,便端着女儿的身子晃悠了几下,宝儿果然“咯咯”起来再不停歇。

元春嘀咕道:“您不在的时候,她可老实了。”

赵之桢笑道:“宝儿想我了呗。”也不用元春主动提起,他先问道,“你姑妈来了,姑侄两个都说什么体己话了?”

元春先把甄家跟王家的动静说给了赵之桢。

要说联合起来跟新君作对,未免太高看甄家和王家的胆量了。估计要是圣上没能在寥寥数月之内彻底收拢了北方军权,顺便稳固了长江以北数省的局面,甄应嘉和王子腾就会继续跟着赵之棣,为“摄政王”而搏上一回。

现在嘛,八成是二位老爷凑在一起商量如何将功折罪呢。

元春的猜测,赵之桢无比赞同:甄应嘉和王子腾都是心眼不少,贼胆差得太多,这种人可以用,但不能重用。

只要心尖儿元春肯开口央求,给甄王两家个机会,他绝对会立即点头。

果然元春不疾不徐地说起自己的主意,“您不是打算把我哥哥放到南边去吗?您说让他们二位破财免灾如何?”

这就是让甄应嘉和王子腾给贾珠打下手啊!赵之桢笑了,“真看不出,你也挺记仇。”

当年,赵之桢还只是个掌兵但前途未卜的王爷,甄应嘉可没半点表示;王子腾更是把王夫人、王熙凤,以及贾琏一起拉到了赵之棣的身边……

元春笑眯眯地捶了下赵之桢的肩头,“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犯了错总得付出代价不是?孟子还说闻过则喜,我是真心帮他们呢。”

这辈子,也曾因获利甚巨而受舅舅王子腾蛊惑,幸亏母亲听劝又见机得早,不然八成也要连累她们兄妹两个。如今舅舅若再次认准母亲下足“狠手”……反正元春对母亲的操守真没什么信心。

她得宠已经人尽皆知,家里又早就宾客盈门,人多嘴杂之下,不提真地作恶,只说母亲言行若是半点不妥,转眼间就得传遍京城。

元春在宫中想阻拦都未必拦得住,提醒母亲收敛没准儿还会让母亲心生怨怼:好不容易儿女都争气,她一个正经诰命怎么就不能扬眉吐气了?!

这就适得其反了。

另外,嫂子李纨虽然木讷,但办事向来认真,可惜她要跟着哥哥到南边赴任,将来的几年间也指望不上。因此元春思来想去,干脆把舅舅一家子送回南边去。

赵之桢一手闺女,一手元春,“这主意不错。”平南王和温家都在南边,能有地头蛇为他效命,何乐不为?

却说第二日赵之桢便下诏,许宫中嫔妃省亲。

元春要赶在哥哥赴任之前见上哥哥一面,可不立即定下了回家的日子。

这天元春收拾妥当,准备踏上步辇出宫之际,身边赵之桢忽然来了一句,“我跟你一块儿去。”

元春当即脚底一滑,险些扑到在步辇上。

赵之桢双手一伸,稳稳地扶住了元春,“胆子这么小。”

元春小脸通红,瞪视赵之桢良久都说不出话。

赵之桢打量元春半天,更把手按在元春额头,“你没事儿啊。”

元春噎了半天,可算回过神儿来,“您是圣上!”越说越有气无力,“万一……我们家经不起啊!”

赵之桢道:“你家在南边的时候不还接过驾吗?”

元春忙道:“那是什么时候?我曾祖和祖父都在呢。”

赵之桢忽然低声道:“微服,动静有限。”顿了顿,又问,“我陪你回去,你就一点不高兴吗?”

元春狠狠吸了口气,“我开心得不得了!”说着,缓缓站直身子,“这事儿传出去,我的名声……真是都不敢想。”

赵之桢眯了眯眼,“算你老实。今天太上皇和太后要去李家,京城我已经清理过好几遍了,对你名声一点妨碍都没有,放心吧。”

元春终于点了点头。

反正拗不过,不如安心受用。

不过半个时辰,便到了荣府门外。荣府正门大开,元春直入荣府正房,落座之前抱琴给她递了个手势,元春这才安下心。

而贾珠乃是外臣,无召不得擅入:妹妹必得跟祖母母亲说过话,才会见他才是。他只在外面静等,忽然妹妹跟前的内侍向他招手。

贾珠疑惑地跟了过去,然后就在自家书房外见到了……他比妹妹反应快了太多,直接大礼参见,却声音很轻,“微臣参见陛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