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红楼之元春晋升记 > 第89章

红楼之元春晋升记 第89章

作者:Fahrenheit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9 13:10: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太子闻言,轻笑一声,“她果然拿这卷黄布当了保命符。”

又来了!就是这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姿态,让大皇子无比厌恶。已然沦为阶下囚,这“天生尊贵”之气还不减分毫,大皇子顿时怒意冲脑!当初他决定跟太子对着干,就是不想一辈子都得对着这张脸低头!

大皇子神色越发狰狞,太子倒是一如既往的云淡风轻。

这哥俩一个几乎把“我恨不得掐死你”写在脸上,而另一个却是“有本事你来啊”……

一直一声没吭的庆王瞬间脑仁儿都开始蹦着疼。

赵之桢也没说话,不过他看看这个,再看看那个,估量了一下,觉得自己有足够把握一拳揍倒一个,也就安心“入定”,任两个哥哥掐架去。

至于先帝那道遗诏,管不管用另说,始终是圣上心里一根刺,如今还了回去,也算是了了圣上的心事。

至于太子等人一起逃跑的时候,费大老爷特地把这道遗诏留给女儿,实际也是希望女儿借此保命的意思:毕竟先例在此,当年七皇子赵之桢的第二任王妃,便是把那本要紧的名册交给圣上,换得娘家人丢官破财但性命无虞。

交上去之后,功劳记在谁身上,赵之桢又不怎么关心。凭借“死守乾清门”这一条他已然受用无穷,无需再画蛇添足。

却说,他和庆王叔一起,把太子送进宫中,就算功德圆满。正如他所料,圣上此刻也无心留他说话,他出了乾清宫便跑去贵妃处探望。

贵妃照看圣上累心累身,如今圣上也能理事议政,她也就安心在自己宫中修养。

离了承乾宫,赵之桢也顺路到亲生母亲淑妃的宫中走了一趟:淑妃如今对这个儿子,又敬又畏,因为儿子“太出息”而带来的惊喜,真是一点都不明显。

把王府里孙儿孙女挨个儿问了一通,淑妃终于小心翼翼道:“若是得闲……多照应你大哥和十二弟,吴家不能提携也就罢了,只求你别让他们太没颜面……”

换成以前的赵之桢,估计听了这话还是得生一阵子闷气,可如今“江山在望”,他越发豁达:生母一直单纯天真下去,也没什么不好。

回府后,他先去瞧瞧小腿受伤的儿子。

赵晗骑射天赋不成,但不缺果断和勇气……这会儿正拄着拐杖,在自己房里慢慢走路呢。

赵之桢见状,便劝说道,“为何这样心急?等伤口长得再实一些,走路也不迟。”

赵晗小脸一下子就红了,“儿子不想一直养在床上……”

赵之桢瞬间了然,也调侃起了儿子,“原来是不想一瘸一拐地成亲啊。”

林海和李维两家人一起到王府暂住的那一晚,赵晗的未婚妻特地来瞧了他一回……赵晗显然对这姑娘非常满意,因此一点也不想在成亲时留下半点遗憾。

看过儿子,赵之桢便进了元春的院子,而且这剩下的半天他也不打算再出来了。

元春好不容易熬到大局已定,大大方方地窝在床上坐月子:除了补气补血,她的伤口愈合得也很不如人意,而且为了止疼,太医自然要在药中多加些安神的药材,因此这些日子只要王爷这边没什么要紧事,她就能……安安心心地睡上大半天,横竖府里连赵之桢都不舍得“招惹”她。

这回也不例外,元春打个盹儿的功夫,抬眼便见王爷归来,她把手往腰间一搭,做个道万福的样子,“王爷面带喜色,等我睡醒咱们再说话?”说着,侧耳听了听暖阁里的动静,又“吩咐”道,“那屋里一大一小都等着您呢。”

“又支使我……”赵之桢忍不住笑道,“我就在暖阁里,不自在记得叫我。”又替元春掖了掖被角,“好生歇着。”

元春是饿醒的,再睁眼时都已经掌灯了。真等二人能好好聊天的时候,赵之桢也钻进被窝,躺到她身边。

赵之桢先问道:“累不累?”

“咱们说话肯定不累。”元春老实道,“前些天纵是歇着,哪里又敢睡实了?如今当然不一样。”

“是啊,不一样。”赵之桢跟元春说心里话都成了习惯,“其实,不知道李靖他们的下落那会儿,我这心里也是七上八下。”

甭管是文官还是武将,大多数人还是得顺势而为,也就是谁坐上那张龙椅就听谁的。当然,这些人未必没有赚个从龙之功的打算,只不过苦于“投效无门”罢了,而那些真正有机会更进一步的皇子,也不会随便谁来投靠就得接纳。

因此,这“大多数人”赵之桢并不担心,李靖他们将近两万人的骑兵精锐才是他立足的根本。

军中从将军到队长,都是由他一一提拔,其中还有几位年轻的将军根本就是赵之桢亲兵出身,不仅是他们这些军官,连麾下普通小兵也大多身经百战……不夸张地说,这一万多人几乎各个都是宝贝。

再加上这些精兵随身的数万匹战马――这都是圣上殚精竭虑,苦心积攒了大半辈子的心血。可以说,这支精锐大军比大齐关内二十万守军的价值更重,意义更大。

当赵之桢得知这万多人的精锐出关追进北狄骑兵,之后下落不明之际,脑子里就是嗡的一声,不过恰逢圣上风寒高热昏迷不醒,他不得不强大精神进宫值守,又赶上“东宫之乱”,一整夜里指挥调动,甚至自己也亲自上阵作战,压根没工夫想东想西。

好不容易尘埃落定,回到府中儿子和爱人又全都成了病号,再加上他坚守整夜疲惫不堪,哪有力气胡思乱想?

等他真正有力气有心情来谋划,从关外迎回自己的爱将和手下时,元春的内侄儿贾蓉已经乘着商船,把太子给送了回来,更带回了他那些心腹爱将们的消息。

可以想见,惊喜、得意与欣慰都憋了大半天了,好不容易元春有精神头说话,赵之桢自然要大开话匣,“得来全不费工夫啊!真是意外之喜!”

元春笑道:“看得出来。”听说马车上大皇子与太子再次差点打起了,又好奇问道,“没能亲手揍上一顿,您不后悔吗?”

赵之桢直接坐了起来,握了握拳头,“怎么不后悔?!明亏暗亏吃了这么多年,怎么一时手软啊!以后也没法儿说罚就罚。”

元春一愣,旋即道,“王爷,您竟然也能如此活泼……”

赵之桢轻咳一声,“小时候,我也很淘气的。不过懂事之后,身边人都悄悄劝谏,皇子要庄重严明,喜怒不形于色,装深沉装久了也就装出了习惯,如今反倒放不开了。”

元春忽然听得……有些心酸。

前世赵之桢登基后没多久,父皇母妃便双双辞世,之后更是赵晗病故,赵之桢人到中年几乎所有他真心关爱的人全部离他而去,也不怪他常年一副清冷寡言,仿佛不染分毫七~情~六~欲的模样了。

想到这里,元春伸手拍了拍赵之桢的胸膛,笑眯眯道,“王爷的心可是火热的。”

“那是。”赵之桢笑道,“宝儿满月请你娘家亲朋过来吃酒,我下帖子,得好生谢谢你娘家姑父和哥哥,蓉哥儿也在京城,让他也来。”

娘家有哥哥做主,立场没问题,关键之战更是真正地立下了功劳,还有蓉哥儿这个意外之喜,再加上宝玉他们的表现,娘家注定荣宠不衰,后继有人,哪里还需要元春特地说好话?

宝儿满月,亲戚们能好生聚一聚、乐一乐自是美事,不过元春该提醒的话也从不避讳,“您二哥回京了,圣上又刚刚痊愈,宝儿满月不好操办吧?”

赵之桢道:“我问过妃母,她说该如何就如何。晗儿和暄儿婚事也照旧,不过等晗儿成亲,我要到北面走一遭。”

元春点了点头,“横竖离得近,年底您也就回来了吧。”

“这是当然。”赵之桢如今也是什么话都肯说,“以后就是我想跑远点,父皇未必肯依。”

在宫中,圣上与贵妃也是一样无话不可谈。

勤政爱民,知人善任,这二者圣上全都当得起……凭圣上的眼光如何不知道太子并非明智之选,但他总是自欺欺人地觉得太子还小,他迟早会长大、开窍,无奈现实直接给了圣上两嘴巴,然后……圣上就被抽醒了。

“我以为他最起码也是跪地痛哭认罪……”圣上的心都凉透了,“他倒是肯认罪,我怎么能把江山交给这逆子!”

太子的确是跪了,也哭了,更是认错了,父子一番恳谈……贵妃只听说圣上砸了东西……她挽着圣上的胳膊,劝道,“不能强求。”

二人相依相伴几十年,圣上哪里听不懂贵妃说的是先帝?他转过头看着贵妃,“我小时候没少因为他吃苦,不想儿女们与我经历一般,万没想到!万没想到啊!”

圣上越说越来气,“哭够了他竟然跟我抱怨,说我太偏疼他兄弟,你听听这叫人话?!还质问我要是真疼他,为什么一直提拔老大荐上来的人,还问我为什么老七要马给马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却总是驳他的面子!”

贵妃都听乐了,“我都替您委屈。”就费家那样行事,若非是太子的妻族,全家坟上的野草都得半人高了。

圣上怒道:“我不委屈,我憋屈!”

大病初愈的圣上底气不足,说了这么些话,就累得不行,整个人沉到软枕堆里,任由贵妃给他揉捻,缓了一会儿才幽幽道,“他不把我,不把江山百姓当回事儿,我也不把他当儿子。”

太子被废被圈已成定局,贵妃捏着圣上的手,“您还能抱怨,一抱怨就是这么久,还抱怨得这样有条理……我终于安心了。”

圣上一噎,旋即无奈道,“你啊……”

圣上和他的儿子赵之桢性情相差甚远,可这父子俩身边都有一个怎么也生不起气来,喜怒哀乐都甘愿与之分享的贴心~红~颜。

两日后,圣上下诏废太子。大殿上端坐之上的圣上瘦了一小圈儿,且气色不佳,但从容依旧,怎么看也都不是“暴毙”之相。

随后便是封赏有功之臣:为首的自是挺身而出的赵之桢,他晋了亲王,也是诸位皇子之中唯一的亲王。而大皇子与三皇子爵位未变,而小皇子们也暂未封爵……众臣瞬间明了,这是要留给新君施恩了――圣上生了隐退之心。

散朝后,圣上更是把赵之桢留在宫中,父子说了整整一个上午的话。

回府后,赵之桢面对元春,就有点“一言难尽”了。

元春睡了一整天,此时很是清醒,一看王爷这脸色……看来今天也不全是喜事。

赵之桢深知元春已经从他的脸上瞧出了端倪,当即也不在犹豫,先把好事儿都一股脑儿地“交代”了。

圣上的行动真是连点揣测的余地都没给大家留,就差直接告诉众臣和他的儿子们:皇位归你老七了。老七,你好生准备一番吧。

得偿所愿,赵之桢自是狂喜,不过全喜在了心里,在人前言行举止一概与以往没什么不同。他越是不骄不躁,沉稳有度,圣上越觉得亏欠他这个儿子,以及养大这个儿子的爱妃。

想起那个明明疼到了“要星星都不敢给月亮”地步,却还斥责他太偏心的次子……圣上这回是铁了心,只要收拾完残局,就把皇位彻底交到小七手里。

好事说完,剩下的……赵之桢轻声道:“算是不好不坏的吧。”原来圣上在放小七出宫之前,要求儿子与温家结亲――温家便是太子的母族。

说来也挺有意思,废太子的外祖父和舅舅们一直都与废太子不甚亲近,在废太子谋反,消息传到南方,这一家连忙上了请罪的折子,并严守大营静静等待钦差到访……摆明了完全不想跟废太子搀和……

太子被废,他的亲舅舅们毫无牵连也不可能,但圣上的意思明白极了:他不能让当年助他登上龙椅,且一直忠心耿耿的老臣没个好下场,不仅如此,即使儿子登基,也要继续重用这一家人。

听王爷嘀咕了好一会儿,元春终于忍不住一巴掌拍到赵之桢的大腿上,“您能给个痛快话吗?”

赵之桢抿了抿嘴,望着元春道,“健儿……你看成吗?”

元春一笑,“那我得空要细细看看温家的姑娘啦。”

赵之桢长出一口气,“哎,你亲自挑选,我才放心。”温家的姑娘给晗儿做侧室并不妥当,而且他绝不肯让韩家借着一场婚事再跟温家搭上什么关系!

数天后,宝儿满月,又过了几天,世子赵晗大婚,之后赵之桢便离京到北面大营里待了半个月,再回来正好赶上女儿赵暄的婚事。

转年,正月里圣上又病了一回,等开了春他老人家果断地退位,由第七子赵之桢继位。

同时圣上还下诏,册立李贵妃为后,当然,圣上升格为太上皇,贵妃也跟着先由皇后再变成太后。

光是退位和登基这两样都让礼部还内务府上下忙去了半条命,而新君赵之桢看来还算体谅他们,即了位便下诏立王妃韩续为后,元春为贵妃,之后并没再急着册立太子:因为他告诉他的嫡长子,你先顶着皇子的名头到北面大营里吃几年沙子去!

赵晗一点异议都没:他知道他老爹其实也让他那个神奇的二叔刺激着了。不过能接触军务,甚至亲自上战场指挥搏杀,赵晗禁不住热血沸腾,期待不已。

至于元春再次跟前世一样做了贵妃,却不会再感怀过去了:赵之桢登基与前世没什么差别,不过前世她住凤藻宫,这辈子她得待在景仁宫――景仁宫可是东六宫之中距离乾清宫最近的地方。

只是先皇后,也就是废太子的生母因为坤宁宫修缮而曾经在景仁宫居住过一阵子,原先宠冠后宫的李贵妃如今的太后,入宫后都没动过景仁宫,她本人而是住到了景仁宫北面的承乾宫……

仔细想想,元春自认这辈子过得很是顺遂,可在顺遂之中也难免一些小麻烦:果然元春带人收拾景仁宫,这消息传到太上皇耳朵里,之后他老人家沉默了约莫两刻钟。

等这些话再转回元春这里,她只笑了笑,“您又何必呢。”

她这个“您”,说的当然不是太上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