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红楼之元春晋升记 > 第71章

红楼之元春晋升记 第71章

作者:Fahrenheit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9 13:10: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从石家公子,到大皇子,再到柳桓,王爷那边的来客都不断流儿。送走大皇子之后,书房里又一直灯火通明,众人一直议事到了半夜才刚刚“散伙”……

元春要是对此一无所知,那得多聋多瞎?!

顺便一提,在大皇子面前露了一面的王妃韩续回房便叫了大夫。

要知道韩大公子昔日奉承太子,也留了些不好收拾的把柄。按照元春对王妃韩续的了解,这位虽然也偏心娘家,但却绝不甘心什么事儿都让娘家人拿捏。这回又得给娘家哥哥背黑锅,想来也是气不顺才又不舒坦上了。

谁家没点烂账和糟心事儿?元春哪里幸灾乐祸得起来?

她也勾起了番心事:宁府那边的官司还没落幕,不知什么时候被人翻出来呢。荣府琏二哥因为身边的姐妹花势必被忠顺王府多记了一笔……麻烦越积越多,到时候一起发作,只闹得灰头土脸都得称得上“侥幸”。说实话,元春如今可是一点都不怕忠顺王府,但她怕娘家哥哥们一起丢人……

而且算一下年头,太子……怕是要倒了。

王爷满心愁事也可想而知。她已经无需小心翼翼地奉承王爷,反倒是赵之桢更在意她,可她若真是连王爷的喜怒哀乐全然都不放在心上,也……忒没良心。估计今天王爷再累再烦也会专程过来看一看,甚至还想跟她说说话。

那她也等一等他呗,结果果然等来了一脸疲惫但欣慰至极的王爷。

赵之桢不等她屈膝,一步当先搂住她的肩膀晃了晃,“好。没睡着很好,难得了。”

元春一撇嘴,“我经常等着您啊。”

赵之桢忍不住调侃道:“也不知道是谁,我来时睡得极香,还因为我碰着她而踹我两脚呢。”

元春辩解道:“您可真够小心眼儿的,我第二天起来以后都忘了呢。”

赵之桢也笑了,“好。明儿我也忘了去。”

能跟她玩笑,果然心情还不顶坏,元春摸了摸王爷脸,稍微有点凉,“用点粥垫一垫?”

赵之桢累是真的,烦却未必:早就有所准备的事儿,事到临头照以前的计划吩咐下去便是。是成是败也是以后的事儿,只是他看着坐在身边陪着他“强吃”的元春,忽然很想跟她说说话。

做了番大事都不冲着爱人显摆,堪比……锦衣夜行!

吃完便是更衣洗漱,再回卧房时元春已经把健儿“丢”回了暖阁——这臭小子向来睡得沉,别说娘亲那一划拉,之后爹娘又是说话又是用夜宵也就换来他扁一扁嘴。

如今二人一起过来看他,在父亲“大手摸额头”的打搅之下,健儿睡得依旧沉。

儿子这个没心没肺劲儿还是挺像她的,元春也有点不好意思,“健儿倒是皮实。”

赵之桢道:“年纪小,没心事才好。”他自觉作为好爹,就是尽力让儿女在幼年过得无忧无虑些。

直到二人回房并肩躺下,抱琴到外间的床上守夜,赵之桢忽然翻过身来,就见元春眼睛亮亮的……可不正等着他先开腔呢。

赵之桢揽着元春的腰身,看着那依旧平坦的小腹,还是嘀咕了一下,“歇了吧。咱们明天起来再说话。”

元春可就不依了,“您把我精神头勾起来了,又不说了……您这让我后半夜可怎么睡得着?”

“是我不厚道了。”赵之桢揉了揉眉心,开门见山,“北面终于出事了。”

元春也是一点就透,“迟早的事儿。圣上圣明,可此事也得睁一眼闭一眼。”

元春果然和自己想得差不多。赵之桢心中慰贴,“只断人财源,却不另给生路,这自然是大忌讳。”

谁不知道往北面私贩盐铁兜兜转转,最后还是有部分转到了北狄人手里,这不就成了资敌?无奈这笔生意风险大可获利更大,同时因为获利极大,敢往里搀和的人背景和家底也都不小。

这其中牵扯太多,圣上也不得不暂且“得过且过”,毕竟再怎么乾纲独断,也没独断到跟这么多世家乃至自己的族人作对。

再说堵不如疏,圣上不能一下子禁了盐铁买卖,却能悉心引导,让西北诸国和东北的部族落得大部分盐铁就好,至于人家背地里再去转卖,好歹卖得更贵些,不让北狄人实力增长得太快。

于是赵之桢又道:“我估摸着,如今费家在关口的那位大管事就是父皇的人。”

元春轻声道:“边关那样要紧的地方,圣上怎么不安排心腹过去如何放心?王爷不肯让咱家的管事到关口开铺子,不就是担心落个‘监守自盗’的罪名?”

赵之桢干笑了一声,“我是不怕父皇多想,宫里还有妃母替我分说呢,”说着他便惆怅了起来,“我是担心我的好大哥啊。如今看来,也算是先见之明了。”

元春闻言心中大惊:这可是王爷头回把自己对兄弟们的看法直接宣之于口——重要的是,他这份不满简直溢于言表了。

赵之桢又道:“你早看出来了不是?只是不肯多说。”

依王爷不爱说人是非的性子,毫不避讳地跟她说着亲兄弟的“坏话”,又引着她说些心里话……这是推心置腹了吧?

元春这会儿也没办法再自欺欺人了:什么因为一句话涉及皇子争斗而触怒王爷,落得个比前世还惨的地步,真是想都别想了!

元春只得道:“我搬弄是非,您就喜欢了?”

“你会搬弄是非?”只凭朦胧的月光,哪里看得见彼此的神情?赵之桢伸手便糊在了元春脸上,“我怎么不知道?”

“您别把我想得太好,”元春面皮微热,“我也是有私心的。”

“私心也能说得这样理直气壮,可见是问心无愧。说起来,”赵之桢语气悠然,“你跟旁人不一样。”

在他心里,刘娡和韩续都太偏心娘家了。其实偏心娘家也是人之常情,赵之桢不是不能理解。去了的刘娡不提,只说韩续嫁进来也有些日子了,掌着王府中馈,又跟娘家经常来往,消息自然灵通,可前些时候他心绪不宁的时候没见韩续宽慰襄助,连提醒娘家都没做到,可如今韩家处境不妙她倒先“病倒了”……

赵之桢不会抱怨自己的王妃,毕竟这是父皇和妃母指来的,但谁也拦不住他跟元春感慨,“总觉得自己这些年活得忒窝囊……”

元春抬手按住了王爷的嘴,“您信得过我,我便斗胆多说几句。”说着便凑到了赵之桢耳边,“您要是窝囊,已然握稳了北面大营的帅印又怎么说?太子和大皇子……这些年又有何进益?”

太子那边费大公子的收尾还没扫清,又添了个逃跑的管事;大皇子倒是收买了若干士子,可若是北面盐铁案发,又不知得许下多少官位才能暂保平安,前提还得是圣上无心在此事上发作。

至于圣上……

元春声音极轻,“要我说,北狄人还是时不时地打过来,南边那位好不容易咽了气,西南平南王便要趁火打劫,您说圣上作何感想?”

这还是老天爷给面子,这几年没什么天灾。总之,您父皇活得可比您窝囊多了,坐拥天下,心想事成的时候可谓屈指可数。

话外音赵之桢如何听不出来,他深以为然之余还腹诽了一句:你还没算上父皇为了帝位殚精竭虑的日子。

不过议论父皇只能点到为止,真正让他郁闷的还是自家弟兄,“为了个下人,居然也肯亲自上门,我这个大哥啊……”

“这不正是告诉您,那逃跑的管事牵扯不小吗?甭管您情不情愿,在太子那边看来,您没出手堵住那逃奴,便是说您更偏向大皇子了。”元春小心翼翼道,“其实也没冤枉您不是?真像三殿下那样无欲无求地过日子,您可心甘情愿?”

赵之桢沉默半晌,忽然大笑出声,“知己啊。”

他闭口不提太子,可不是因为他对太子十分推崇,而是不满到了……懒得再提起!

兄弟之间分分合合,互抢地盘都是常有的事儿。

反正赵之桢就没想过兄弟们和和气气,毫无纷争——再说兄弟们都是父皇的儿子,总跑不掉一个王爵,可王与王差别大了去了。

忠顺王和庆王,就足够对比了。

忠顺王有心报复素有旧怨的荣国府二房大公子贾珠,也只敢背后用些上不得台面的手段……其小家子气让赵之桢压根瞧不上眼,结果户部侍郎林海不过一封信便把这些手段化解。

换了庆王叔,甚至不用明说,只要点暗示,贾珠怕是连南下参考都没法成行。

不过话说回来,庆王叔也绝对不会在明知贾珠是他要护着的人,还要强行出手就是了。

“读书人哪个不想位极人臣,”这个位极人臣说得可是做权臣,赵之桢身为皇子如果坐不上那张龙椅,好歹得是兄弟坐上去之后,自己不能任人宰割,更不能时刻看着兄弟的脸色活着,“正是大哥提醒我,人善被人欺。”

之后,他把自己如何回敬大哥挖墙脚,当成笑话讲给元春听。

只要在他眼皮底下,能立功的好差事没有一样落到他大哥那边。当然,大皇子的手并没这样长,赵之桢压制的正是给他大哥出谋划策的那些人家,尤其是大皇子妃的两位堂兄,让赵之桢磋磨了好一阵子。

元春闻言抚掌笑道:“难怪!我说这大半年大皇子怎么只打算给柳桓说亲呢。”

在此之前,只要稍微跟王爷走得近一点的文臣就难免让大皇子“结交”一回,出挑的年轻武将就更“难逃此劫”了!自己娘家的两位哥哥,还有柳桓都在此之列。

“就这一件事,他如今也是无心计较了。”赵之桢轻声道,“刚刚他亲口跟我说,他也是情非得已。”又特地为元春详细解释了起来,“他那些伴读侍卫先后都得了好差事,自己的势力能建立起来,多亏了朝中几位老人家——这些老人家跟皇后的娘家可不太对付。昨天几位老人家家里都派了人,让他出面放跑那个太子家的管事。”

听到这里,元春再次坚信那管事知道的东西非同小可。她也叹息道:“当年拿了人家的好处,如今到了还人情的时候,哪里拒绝得了。”

赵之桢颔首道:“大哥说此事牵扯太多,能躲则躲,躲不掉也少搀和,再说父皇的心思谁也猜不着。”

圣上可是在一众出色的兄弟间脱颖而出,面对偏心至极的父亲还成功夺得了帝位,现在大皇子与太子相争,圣上怎么会一无所觉?但奇怪的是,圣上到目前为止都是坐视两个儿子勾心斗角。

在元春看来,圣上分明是在磨练儿子,但他究竟属意哪一个,尤其是“磨坏了”的儿子他打算怎么处置,元春心里可真是没谱。

她深知王爷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可……期间不可能没有一点弯路。

此刻赵之桢又忽然道:“嘿,平南王!”

从当初费大公子到现在这位管事,背后都有平南王的手笔……平南王打得是“改天换日”的主意,最差也得是“开疆拓土”,原本大皇子绝不会姑息身后与平南王暗中有联系的手下。

当平南王目标先落在太子身上时,虽有不分轻重,不顾大局之嫌,但大皇子的态度还是微妙且暧~昧~了起来:那股子顺水推舟的意思,赵之桢自认绝不会看错。

说起来,太子吃瘪,只要想想,赵之桢自己都生起几分快意。

太子生来的确高人一等,但也不用始终带着俯视众生的态度与兄弟们往来不是?

赵之桢在一众皇子之中算是难得的好脾气好涵养了,却也险些连兄友弟恭都装不下去。他跟大皇子和十四皇子都有龃龉,但无论胜败都是兄弟亲自上门讨说法或是干脆地认输赔不是,唯独太子那边毫无表示……哪怕费大公子险些给赵之桢惹出大麻烦,太子依旧一副无动于衷的模样。

偏偏太子还说过“七弟是自己人”……这话谁信谁蠢!

亏我当初待你比待亲哥哥还真上几分,赵之桢心绪难平,却开口提醒元春,“让你娘家兄弟都小心些。平南王再妙计无双,父皇也必有应对,别在这个时候没眼色。”

元春听得出王爷声音有异,“早上我就打发人去说。”

想起太子,赵之桢也没了“聊~性”,“睡吧。”

元春应道:“是。”说着,伸手揽住赵之桢的腰身。隔了会儿,她猜了下王爷的心思,又劝了一句,“问心无愧便是。”

这句话还恰好合了赵之桢的心思:太子你待我问心无愧,我如此“回报”亦是问心无愧。

却说,赵之桢与元春子夜谈心,而承乾宫中圣上也拉着贵妃说话,好生排解下心事。

其实圣上也是半夜到来,见到贵妃便恶狠狠地反复嘀咕,“愚蠢!迟钝!愚不可及!”

贵妃扶额道:“您都骂重好几回了。您要是没新词儿,咱们再好好说话?”

圣上跟贵妃哪有什么可隐瞒的,“太子越发不像话,手下都跑出京城了,还一无所知。老大居然还跑到老七府上,这是怕老七坏事不成?小十四竟也是年纪不大,心思不小。”

贵妃道:“您也瞧瞧太子身边那些人啊。费家那孩子出了事儿,这群人正惶惶不可终日呢,有几个还有心思正经办差?”

至于大皇子和十四皇子,其实都是受人所托。

提起费大公子,圣上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害群之马!”

贵妃又道:“您当初跟我说,太宠他,什么都替他办好,将来难成大器。有些事儿真是教不会,得他自己悟出来才好。”

我有点后悔了!圣上沉默良久,方道,“你也拿话堵我了。”

“您不是早就预备了足足的后手,不说调兵遣将,”贵妃揉捻起圣上的太阳穴,“只说庆王手下那些好儿郎已经离京了,您难道还要半途而废?”

“嗯?”圣上惊讶道,“这你也知道?”

贵妃手下动作不听,语气无比无奈,“您下密旨的时候,可是我给您研的墨。”

圣上长叹一声,“看我,都气糊涂了。”

贵妃微微一笑,“真要我说,太子吃亏,您也该仔细跟他分说一回。您嫌他不善待兄弟,没准儿他还觉得您偏心呢。”

太子这不讨人喜欢的性情,正是圣上最大的心事。连一起长大的兄弟尚且不能好好相处,更别提那些满肚子坏水的世家子弟以及天上阴鸷的宗室了。

圣上依旧最喜欢这个唯一的嫡子,也时刻盼着他能早日开窍……因为圣上自己就是无师自通的,他相信他的儿子也不例外。

不过贵妃可没圣上这样看好太子,比起吃一堑长一智,太子更像是会破罐破摔的人……事实证明,贵妃眼光极准,至少在此事上比一厢情愿的圣上看得透彻。

而太子知道自己的手下逃跑且失踪之后,暴跳如雷暂且不提,他冷静下来的对策便是写了手书,请七弟赵之桢帮忙找人,另外还派了太子妃的另一个哥哥前往北面探查。

赵之桢收到太子的手书倒没说什么,应有之义也不好推辞,不过对于这个一门心思重用费家的太子哥哥……他绝不会再尽心尽力地辅佐了。

他下定决心,再到元春的院子,便见元春一脸扭曲。他还没开口问起,元春便和盘托出,“有人要告我娘家,说珍大哥哥热孝期间纳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