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红楼之元春晋升记 > 第41章

红楼之元春晋升记 第41章

作者:Fahrenheit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9 13:10: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可是官道。

别说王子腾了,连七皇子到北面边关坐镇,还是得走这条路,而且好些年过来,谁走都没事儿,偏偏到了自己这儿出了岔子。

毕竟是能在危急时刻,诳了南边那位的嫡长子,最终更是全身而退的人物,这点小把戏又如何瞒住他?王子腾此时气色一点都不差,还能架着伤腿悠然道:“这是下马威啊。”

本该比自己晚一个月赴任,却因为妹妹和侄女儿的反复催促而匆匆赶来帮衬的侄女婿贾琏,看着着急多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话说贾琏虽还在血气方刚的年纪,也明白他和他媳妇的叔叔去赴任,当地绝不会箪食壶浆相迎,但这……不止是恐吓,还要谋害性命了?

贾琏难免又惊又怕,当然惊得多,怕得少——都督府所在的关口城,城外就是守关的七皇子大营,他觉得……万一出事,一门心思骑马往城外跑不就得了?

只是城里局势定是比他设想得还要麻烦得多。

不过该说的还是得说,他的态度也很是要紧,贾琏愤恨道:“目无王法!谋害朝廷命官,他们不要命了。”

王子腾似乎早有预料,“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

贾琏奇道:“您怎么还替他们开脱?”

“情有可原,又不是真就放过了。”王子腾笑了笑,可是这笑容怎么看都让人发寒,“再说我纵然答应,可也有人不答应啊。”

托大皇子的福,王子腾得了这个下都督之位,他在家时便反复琢磨:能一举得掌一州兵事,本是极为难得。不过他也是去年才投入大皇子门下,千金买马骨也勉强说得过去,只是时机不大对……

若真是个十足好差事,为何不给那些跟随大皇子数年的心腹下属?再加上这回,还没踏进关口城地界儿,便有此“一劫”,王子腾这回可是心里彻底有数了,思及此处,他也不由轻叹了一声。

离了南边那个虎穴,这是又入了北方的狼窝……不过想要显出自己的本事,当然得处置好这个棘手的差事!关键是自己本钱够足:手里有兵,更有“亲朋”肯鼎力帮衬。

贾琏见王子腾笑容逐渐柔和下来,便上前恭敬问道:“还请叔父指点。”

王子腾道:“你且想想关口城里多是做什么营生的人?”

关口城毗邻北面雄关,正是南北往来要道,自是商贾云集:关外除了中原大敌北狄人之外,东北方还有数个与本朝关系良好,通商多年的部族。

他们将药材、牲口、皮毛、宝石运到关内,好换取茶叶、铁器、粮米、布料等生活必需,关口城内商家便有大半都在经营这些北面的特产。

当然,商人多了,总有些人禁不住诱惑,不惜铤而走险,暗中向北狄走私货物,同时在重金之下也会泄露些要紧的消息。

以前这条财路,还有路上的人在多年经营之下,已经很是通畅熟稔,此番“外人”王子腾前来……自然骤生变数。

王子腾一句提点,贾琏也想到了这些跟北狄暗中有往来的商人们——在他想来,也只有这些人能有此胆量了!因为他们平时做的也是查出来就掉脑袋的买卖。

贾琏不禁怒道:“果然是……若落在我手里,必定不放过他们!”

王子腾又笑了,“这个不急,你且上些心。就算要有番作为,也得等王爷到来。”说着,还拍了拍贾琏的肩膀,“你跟王爷说话,可比我还要管用。”

这话说得贾琏十分舒坦,哪里还会往深处琢磨,王子腾这是借着他拉七皇子赵之桢一起下水的意思。

话说王子腾赴任路上遇险一事,很快也传到了元春的耳朵里——关口城离京城也就两百多里路。

元春能从王府大管事口里得知舅舅摔了腿,那么王夫人也能从娘家嫂子那儿听说内情,只是儿媳妇李纨这就要生了,王夫人一时半会儿也走不开,只得打发了心腹周瑞家的前来王府跟女儿诉苦。

周瑞家的进门后,便一直偷瞄着元春的脸色,此时更是小心翼翼道,“太太说舅老爷何尝吃过这样的暗亏?心疼得了不得呢。”

元春笑道:“母亲跟舅舅自小便十分亲厚。”

周瑞家的可是知道王夫人的心意:王夫人想让女儿劝动王爷,再让王爷牢牢护住王子腾和贾琏……当然护住王子腾最为要紧,贾琏也就是个附带。

眼见侧妃就是不肯接这个话茬儿……如今就是王夫人也不敢硬逼着侧妃许诺,周瑞家的也只得道:“可不是?舅老爷也时常问起您。”

然后再顺势问起王爷吧……元春对此倒不以为意:舅舅当然极有本事,但着实有些……重利忘义了。

他将来发达了身边少不了趋炎附势的小人,可真正的朋友却没有几个,等有朝一日落了难,自然就鲜少有人肯真心伸手拉上一把。

元春摇了摇头,“都是亲戚,情分都在心里装着呢。”

周瑞家的顿时迷惑起来,侧妃这是应下了还是没应下?她又不敢直言追问,“您说的是。”

元春又道:“我这儿正好得了些好药材,给祖母、伯母、母亲和嫂子们分一分,你一起带回去吧”这就是在赶人了。

周瑞家的捎了小半车的东西回了荣府,跟王夫人细细转述了元春的所言所行,王夫人心里很不滋味儿:一为女儿再不易说动,这回更是没给她面子而微微恼火;二来,她却无法就此跟女儿生分,无论是为情还是为利,尤其是全家人都知道女儿在王爷面前不只是有体面了。

无需银钱铺路,也无需百般央求,七皇子为了元春便主动出面提携元春的娘家人!

儿子和侄子的前程都有了着落,贾政也不必再去烧太子的热灶,还可以趁着初春好时节,整日跟门客们游园清谈去了。

还好,贾珠在读书之余,也没忘记管教宝玉。

宝玉离了学堂,便再不碰四书五经,连诗词歌赋也更爱看那些风~花~雪~月,抒发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情怀的诗作,他看看就随手丢在了一边。

俗话说三岁看老,宝玉这眼见着都要十岁了,秉性偏好也能看出大半了。指望兄弟齐心其利断金,重振荣府尊荣的贾珠也难免失望:弟弟虽然在诗词上颇有灵气,但在仕途经济上的学问还不如自己的儿子贾兰,就更提表弟林珩了。

不过想起那个正一身轻松地跟门客们闲话的父亲,贾珠只觉得头更疼了。他今年乡试,明年会试,统共不到两年的功夫,他想亲自教一教弟弟们,哪怕将来不走仕途之路,也能对家业有些助益。

当然,叫上宝玉,便不好丢下庶弟贾环。这孩子自小便由赵姨娘亲自抚养……重整家业需要兄弟们一起奋发上进,可要是拖累家族,一个人就足够了。

因此贾珠不管王夫人作何感想,他也不会丢开贾环,除非他真是朽木不可雕。

贾政或许迂腐了些,但他也有个好处:并不恋权。看着长子撑起家业,他只会心甘情愿地撂下挑子。在听说长子要教导弟弟读书之后,又哪有不应之理?

只是王夫人先在女儿那儿碰了个软钉子,又让长子在心头刺了一下,偏偏这股子的郁气无处可发,管家理事时便比以往严苛得多。

李纨因为临产,又把管家权交给了婆婆,眼见婆婆心气不顺了一整天,她也不便深劝,回头便跟贾珠照实说了。贾珠置之一笑,依旧我行我素。

于是宝玉、贾环和贾兰第二日从学堂归来,换了衣裳便乖乖地到长兄书房报道。

贾珠专门腾出一个时辰给他们两个讲史……跟他俩说经义稍嫌早了点儿,再说还有人不爱听,不如用史书里的故事给他们长点心眼儿。

贾珠见识学识都不是家学里贾代儒老先生能比拟的,再说他更懂得因材施教和寓教于乐,本以为跟着哥哥读书要吃苦头的宝玉都听得入了迷。

贾环因为贾珠一视同仁并和风细雨,也乐意跟大哥亲近……赵姨娘虽然把他教得十分看重钱财,又嫉妒宝玉受宠,可好歹明白哪怕是宝玉,将来也和他一样,得跟着大哥过日子。

这两个弟弟都挺听话,贾珠少说也放了一半儿的心。

贾珠这番作为,贾敏十分赞赏,便没少在林海跟前夸奖这个侄子,更不忘教导一双儿女,“你们珠表哥颇有君子之风,”目光落在女儿黛玉身上,“多跟他学学才好。”

黛玉展颜一笑,抱住母亲的胳膊,“珠表哥最是和气,可他今年要回南乡试,女儿可不敢打搅。”

黛玉和宝玉十分亲厚,贾母看在眼里,自然起了亲上加亲的念头。

王夫人纵然与小姑子不对付,但她拗不过婆婆贾母,为了两个儿子更不肯得罪林海,于是便睁一眼闭一眼的默许了——若是长子贾珠能早些做官,兄弟王子腾再立些功劳,过几年没准儿就有更好的选择。

嫂子王夫人的心思,贾敏也猜到了□□分,也正是如此,她便不怎么带儿女回娘家了:她的女儿如何能成全王夫人的“待价而沽”了?

贾敏便琢磨着带着女儿往几位交好的夫人家里坐一坐,认识些新的姐妹,再相处些时日,自能把“宝哥哥”撂下,这会儿正好林海回府,她便和女儿一起去迎一迎。

眼见林海眉头舒展,贾敏笑道:“老爷遇上什么好事儿啦?”

林海道:“今年许是能松快些。”

按照南边那位王爷的嫡长子供词,顺藤摸瓜抄出了好几笔银子,今年兵饷一下子不用愁了,林海如何不开怀?今儿连圣上心里头都舒爽不已。

当然,赵之桢也因为同样的理由欣喜,有银子打仗就更有底气,可看过妹妹六公主给的密信,又生了隐忧:大皇子两次三番地示好之后,太子也终于有了动静……他听说太子有心把太子妃的娘家表妹嫁过来。

问题是先王妃刘娡死了连半年都没有。

作者有话要说:继续写第二更,不保证十二点之前,所以大家还是明早来看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