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红楼之元春晋升记 > 第33章

红楼之元春晋升记 第33章

作者:Fahrenheit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9 13:10: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十四皇子可是稀客……前来赔罪就更出乎元春预料了:原本她都想默默把这口气咽了的。

不过她也知道,即使她有点天真地想要糊弄过去,赵之桢未必就能忘记此事,按照王爷一贯的性子,准是暗暗记下,然后抓住机会一次来个狠的。

论记仇,圣上这几个儿子真不愧是亲兄弟。

安置好健儿,元春换了衣裳,又嘱咐母亲暂且等一等,便带着人出门直奔王爷的书房。元春赶到的时候,十四皇子已经坐了一会儿。而赵之桢脸上,自然还是无喜无怒,什么都看不出来。

不过有赵之桢在场,屏风也就都没预备上。等彼此见礼落座之后,十四皇子也十分光棍儿,站起身来便是认真一拜,“小嫂子且饶我一回。”

元春连忙回了礼,却什么都没回答:不说清楚你动手的缘由,我如何原谅你?而后,她还瞄了眼赵之桢。

说来也巧,二人视线正好交汇,赵之桢先摇了摇头,意即:我也还不知道呢。

元春眨了眨眼,坐下后继续一声不吭:论起装泥胎,她可是当之无愧的高手。

十四皇子眼睁睁地看着这二位的神情,越发觉得前来赔罪,是个相当明智的决定。

话说十四皇子知道七哥十分爱重这位贾侧妃,才做此姿态,不过真正要解释的对象还是七哥赵之桢。

而元春也一副神游天外的模样,十四皇子便坐在他七哥下手,轻声道出了原委。

“嫔母当初不知听了哪位的谣传……多年的期盼转眼成了泡影,这才有了不智之举。”十四皇子此时压低声音道,“那人跟小嫂子有些七绕八绕的关系,小嫂子又和石美人交好,我当时是真的想岔了,以为那人敢乱说,也是仗着小嫂子的势。”

其实,他本以为石美人背后靠山乃是贵妃,可这些日子看下来,他当初八成是猜错了。

十四皇子这番话真真假假,要是全信了那才是傻子。

在赵之桢看来,那出言挑唆的女官跟元春有关系没错,但十四弟胡乱迁怒了一回,也是没错吧。

老子有个贴心人多不容易?贴心人正给老子生着儿子,你就敢插手“捅上一刀”,差点一尸两命?再说一个郡王的侧妃哪里就能随便收买妃嫔宫中的女官了?反过来令嫔收买了那个背主的婆子还差不多!

思及此处,赵之桢冷笑一声,“罢了。”隔了一会儿,才又丢了四个字出来,“下不为例。”

十四皇子也知道此事把七哥得罪了一回,不过他肯亲来让七哥出口气,也是为了兄弟间也不至于仇怨越结越深。

只是他还是那句话:七哥再厌恶,又能把我怎么样呢?仗着他还是没成亲的小皇子,手段稍微出点格,大家也只能忍着!毕竟父皇也没罚他——别说罚了,连教训都没一句。

十四皇子告辞之后,赵之桢与元春慢悠悠地携手回了元春的院子——走快了,赵之桢真怕元春摔给他看。

一直坐等的王夫人可是得了意外之喜:她竟把女婿和女儿一起等了回来。

说实话,赵之桢对贾政和王夫人这夫妻印象都不太好:贾政老实得近乎懦弱,而王夫人则是贪财又短视,万幸元春还有元春她哥哥,无论秉性才学都不像他们的爹娘。

不过看在元春的面子上,赵之桢对王夫人还算客气。看着王夫人行了礼,他点了点头,抱起健儿到书房里看书去了。

话说,怀里的小儿子很是老实,明明什么都看不清,水汪汪的大眼睛偏偏一直盯着他手中的书册。赵之桢转念一想,一个儿子也是逗,两个儿子也是哄,便把长子赵晗也召了过来。

赵晗进门,便看见他爹正晃着他的弟弟,可怜他爹摇晃得稍微慢了一点,那“小祖宗”便开始哼唧,一副泫然欲泣的模样。

赵晗笑道:“弟弟原来这么黏父王。”

赵之桢手下晃动不停,“羡慕了?一会儿放下你弟弟,父王也晃晃你?”

赵晗默然,隔了一会儿才道,“父王,您学什么侧妃啊……”

“真的?”赵之桢也不生气,“近朱者赤了。”

的确如此,父王您明白就好……赵晗看父亲逗弟弟十分有趣,又主动请缨道,“让儿子试试?”

赵晗刚从父亲手里接过弟弟,健儿便打了个哈欠,乖巧地贴在哥哥胸前闭上了眼睛。赵晗见状,便叫乳母接手弟弟,谁知乳母的手刚伸过来,健儿便“哇”地大嚎了一声……小祖宗不乐意了。

赵之桢道:“你先抱一会儿,等他睡熟了再说。”

而父子俩闲话,也不耽误健儿呼呼大睡,最后这小祖宗给亲哥哥胸前留了一大团口水印儿之后,才让乳母小心抱走。

赵晗只得回去换了衣裳再来跟父亲说话。这回赵之桢便把十四皇子这些日子的所作所为,大致说给了长子,最后问他,“若换了是你,你当如何?”

“十四叔太心急了。”赵晗吐字清晰,“几次出手皆属阴谋小道,长此以往,必失人心。”

赵之桢看着儿子,目光柔和,旋即欣慰地笑了。

儿子只比十四弟大一岁有余,眼光格局却强上不少。

谁敢说自己没有点阴暗的想法?可是绝大多数人却希望自己的上司是个堂堂正正之人。因此身为上位者,就算性格天生阴沉,哪怕是硬装,也得装出一副豁达方正的模样。

见父亲满意,赵晗又主动“发散”了一下,“莫非石美人娘家人要有人升迁了?”

赵之桢笑道:“去掉‘莫非’二字吧。”

更深层的东西赵之桢还不能跟儿子讲:王妃刘娡送到圣上的那本花名册,里面恐怕不止一条大鱼。

只看圣上没有立即发作,就知道此事牵扯极大。而且……俗话说,拔出萝卜带出泥,重臣倒台,其家族成员以及姻亲怕也要或去职或贬谪或告老,这些空出来的位置准得掀起另一股波澜。

看父皇这次于宫中的布置,可谓云山雾罩让人看不分明,尤其养母也似乎是蒙在鼓里,他也不好说妃母娘家人是否也有人“不妥”。

赵之桢便打算在入宫探望妃母时提醒一二,同时他也想找个能人求教一番。

不得不说,赵之桢颇有自知之明,常年带兵在外,于京中局势知之有限,他便不肯强行闭门揣测。而京中他能前去请教,且并不显得突兀的能人,除了李贵妃的亲哥哥之外,便是户部侍郎林海了。

赵之桢思量了一下,决定……两边都去问一问!

却说赵晗自父亲书房出来,便顺路去拜见一下王妃刘娡:刘娡可以不见他,但赵晗不能失了礼数。

果然赵晗在外间没等上多久,刘娡的大丫头便出来传话道,“王妃歇下了,请大爷自便。”

赵晗冲着刘娡所在规规矩矩地拜过,这才从容退出院子。

却说赵晗刚出院门,便碰上了大姑娘赵暄。

兄妹俩彼此见礼后,大姑娘笑盈盈道:“哥哥真是孝顺。”

赵晗笑着点了点头,没有答话。

大姑娘跟着元春听了一个多月的书,最起码知道了什么叫“城府”。哥哥不搭理她,她也没恼,“哥哥可知道父王如今每天都去侧妃那儿?长此以往,等咱们那好弟弟长大了,可还有咱们兄妹的容身之处?”

赵晗微微一笑,竟赞许道:“妹妹跟着侧妃学规矩,果然大有长进,也懂得挑拨了。”

他一句话便刺得大姑娘双眼瞪得溜圆,“你!我好心提醒,你……”

赵晗道:“妹妹真不擅说谎。”言毕,带人告辞而去。

父王赵之桢当然喜欢元春母子,可也没有顾此失彼,赵晗还是像以前一样,天天都能和父亲相处……只可惜身在内宅,“耳聪目明”丫头婆子又悉数从身边调离之后,妹妹根本不知道这一点罢了。

望着哥哥的背影,大姑娘纵然咬牙切齿却无可奈何:书上的“合纵连横”不就是这么说的?怎么没有效果呢?

这段兄妹对话当晚也传到了赵之桢与元春耳朵里,可怜大姑娘的“处心积虑”最终也只惹来几声哂笑罢了。

却说等到休沐日,赵之桢先去给林海府上递了帖子。

而林海也不愧为帝王心腹,圣上追查花名册上的几条大鱼,其内情林海也的确知之甚深,毕竟有些物证人证还是由他收集而来——那花名册上的名字都是化名,光前后对照就耗了好些功夫。

接到七皇子的帖子,林海不方便直接赴宴,却不妨碍他在回信时点拨几句:只说李贵妃娘家哥哥德才兼备,深得圣上信赖——这便是说李家安然无恙,其余的他也不肯多讲。

不过这几句话也足够赵之桢轻松大半,之后他进宫面见妃母把他所知和盘托出……虽然娘家无碍,可还是让李贵妃一夜思量。

册封可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办成,宝册印鉴,首饰服饰都要由内务府打造,这种事儿动静不会小,哪能让她这位贵妃一点风声都听不到?

贵妃辗转了一夜,清早起来,脸上的那份疲惫无论多少脂粉也都遮不住。可她精神却相当不错:因为她已经猜到了圣上的真意。

而就在各家忙忙碌碌地操办节礼和年货之际,宁府迎来了圣上跟前的总管太监——这位恰是赵之桢心腹安德成的师傅,因着这份不远不近的关系,这位大太监态度尚好。

可贾珍的脸色从红转白,却再也转不回来:眼睁睁地看着这位大太监抄走了他老子和他书房中所有书信,他胸中狂跳,颇有几分大难临头之感。

连送银子加全力奉承,终于送走了这位圣上跟前的红人,贾珠在空荡荡的书房里坐了一个晚上,才打发人到荣府请了两位叔叔到来。

已经听说宁府今日“阵仗”的贾赦与贾政兄弟神色严峻,而贾珍此时还算镇定,“求大姑娘跟王爷递个话,只问如何保住家业就好。”

贾政心头就像坠了个秤砣,又闷又痛:女儿,你可要忍住啊!

作者有话要说:晚上还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