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红楼之元春晋升记 > 第十九回

红楼之元春晋升记 第十九回

作者:Fahrenheit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9 13:10:1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元春这纯是不死心,其实她自己也知道“元凶”究竟是哪一位。就算嫂子再厚道,也明白分寸,哪是邢夫人、王熙凤所能轻易左右?

老祖宗已经不爱管事儿,这种时刻不忘关心“女婿”下盘的主意,必是母亲开口,嫂子李纨才会如此迟疑且面露难色地……跟她传话。

元春这阵子正害喜,身子不太舒坦,又时不时地喜怒不定,嫂子李纨这副无可奈何又满含歉意的神情,刺得元春胸口一阵闷痛。

但凡不如意,她从没跟父母抱怨,但不代表她一点都不觉得委屈。这回,她不想再忍了,先……哭一场再说。

于是李纨就眼睁睁地看着向来平和的小姑子眼眶通红,随即便是泪如泉涌。

其实李纨出门前也和丈夫贾珠都商量好了:先把婆婆王夫人的意思说给元春,之后自然要好生交个心了——贾珠夫妇跟王夫人的想法态度,可不正是南辕北辙?

可惜李纨嘴笨,话刚开个头,就把怀着“金疙瘩”的小姑子给惹落泪了。

而且小姑子还真是说哭就哭,哭得痛快,之前明明是愤怒……李纨登时就不知如何是好了:这会儿七皇子还在家呢……李纨竟是越琢磨越心虚。

万幸元春的悲愤也不是冲着嫂子来的,她抹了会儿泪,自己就找丫头要水喝,先压一压腹中的翻涌:生她养她的爹娘还不如半路遇上的赵之桢体贴——这个前世她就知道,这辈子再为这个置气也不值当。

她喝了半碗水,抽噎了会儿,也逐渐平复下来,再看她嫂子,脸都吓白了……元春顿生愧疚之心,嫂子是个厚道人,再说就算看在亲哥哥的面子上,她也轻易不肯给嫂子难堪,可惜这回有点情不自禁了。

元春当下也不再绕圈子,“嫂子,谁在背后给太太出的主意?”

李纨还真是为了说明此事而来:他们夫妻两个显然偏向姑父姑妈一家,而且婆婆的糊涂已经让丈夫贾珠很不舒服,迟早会使出些手段,让太太好生享用富贵日子,但掌权可就不必了——老祖宗“该收手时就收手”的本事,太太总也学不会。

不过这种架空亲娘的主意,势必要早早跟妹妹通个气,不然妹妹不乐意,不说能不能成事,倒让兄妹俩生了隙嫌。

李纨此来不仅要跟元春说清贾珠的意思,还得把王夫人这些日子的“动静”好好转述上一回。

元春听嫂子婉转地告诉她太太闭门带了些日子,又开始和亲戚走动,便直截了当问道,“是跟舅舅家吗?”

李纨道:“可不让大姑娘猜个正着。”

大约是非常不情愿,但又不得不奉承一向跟自己不对付的小姑子,让王夫人心中郁闷已极,加上放贷一事余波未消,贾赦贾珠兄弟支出分开尚不满一年,王夫人不好此时出面,再从儿媳妇手中收回管家权……闷在家里无事可干,难得娘家嫂子到来,还跟她说了好些“贴心话”,果然说得王夫人十分意动。

李纨忽然压低声音,“像是打算按《吕氏春秋》里说的,一本万利……”

元春闻言,伸手就按住了额头。嫂子压根不用把话说尽,元春就猜着舅舅家想拉着娘家往大皇子那边靠一靠。

话说回来,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这道理真是一点错都没有,但是只有族长和真正的一家之主才能做此决定。母亲再怎么心动,又能有什么用?

等等……元春也轻声问道,“难道还开口要钱了?”投资嘛,要是没能拿得出手的人才,就只能送钱了啊。她转念一想,又道,“幸亏太太爱财,估计舍不得呢。”

小姑子的直白,实在让李纨震惊不已:小姑子以前听说话都很委婉……王府的“水土”就这么养人?不过她也没忘轻轻点了点头。

元春疲惫地揉了揉太阳穴,“按哥哥嫂子的意思办吧,不用太顾忌我。我信哥哥嫂子。”

李纨圆满完成任务,又跟元春聊了聊怀胎生子的闲话,仔细问过傲梅和抱琴两个大丫头元春的衣食起居,再次坚定了一回“王爷很宠元春”,便满意地告辞而去。

李纨回府,赵之桢没再露面,而是直接来元春这儿来说话——在出征之前,他想多陪陪她。

不过元春此时的神情,让赵之桢登时就醒了神:元春见他进门,起身行礼,但却是一副有气无力的模样。其实,对赵之桢究竟能容忍她到哪个地步,元春心里也没谱,但好歹知道自己不必强颜欢笑。

说实在话,荣府那点子破事儿还入不了赵之桢的眼,只是同为娘家人,贾敏来元春开开心心,而李纨到则元春愁容满面,赵之桢也忍不住问了个始末。

元春闷声道:“嫂子来告状,我娘半生积蓄没准儿要让人骗走了。”

赵之桢闻言,反而笑了,“你娘的娘家人也专门杀熟?”

京里的大风向如何瞒得过耳目不少的赵之桢?

只是元春本以为这事儿也就让她和哥哥贾珠兄妹两个糟心好一阵子,万没想到连赵之桢都有所耳闻——那这事儿怕不是“小事儿”了!

赵之桢果然没卖关子,直接给元春解惑,“大哥他的门人,寻了些像样的人家,闹着要做什么生意。”

这却是点到为止了,身为皇子究竟为何需要大笔资财?还用直说吗。

大皇子之前与南边那位殿下有些往来,如今那位的心思已经昭然若揭,大皇子见势不妙急着敛财,好收买些臣子替他脱罪,或者干脆捐出大笔军姿,直接讨好他的圣上亲爹。

不过大皇子这自救之举,也让太子的“笔杆子”抓牢了把柄,等战事大定之后,便是好一通攻击,大皇子闹得灰头土脸不说,还声望大降,自此大皇子与太子终成水火之势。

思及此处,元春也不得不承认,她亲舅舅王子腾也是个奇人,先投奔大皇子,等大皇子与太子先后倒台,也不知如何经营了一番,最后居然靠上了赵之桢,随后便是平步青云,若非在之后的立储大乱炖中,再次选错了位子,不然他自能保得王家荣华至少两代人。

不过……甭管姑父还是舅舅,都比自家爹娘眼光远且准……其实自家要是少折腾,闷头过日子,纵然有忠顺王看自家十分不顺眼,也不至于抄家夺爵就是。

这也就是嫁给赵之桢,二人还挺投缘,再加上又怀了孕,境遇与前世大相径庭,元春这才不怎么做噩梦,否则前世娘家以及自己的命运,实在是总压得她喘不过气。

此时赵之桢忽然一笑,还把元春揽在怀里,“你可知道破财免灾?”

元春道:“还不如直接捐官呢。”顿了顿,又跟赵之桢说起了心里话,“我娘之前犯了错儿,我担心她急于翻身,反而一错再错。”

真正的结局,元春都猜得着:母亲拿了体己银子出来,好事儿落不到她头上,坏事儿却要她顶杠……在元春的印象里,舅舅和舅妈可不是什么正直厚道人:小恩小惠他们也不太在乎,但这种足够让一家子“脱胎换骨”的好事儿可绝对不会谦让。

赵之桢耐心十足,“那就拦住她。”

元春一愣,“诶?”她没听错吧?赵之桢居然鼓励她插手娘家事?

赵之桢接着道:“置之不理你可难受?”

“光听我嫂子传话,”元春轻抚小腹,“气得我都吃不下饭了。”

“当管则管,”赵之桢用手轻轻覆住元春的手背,“你只要位份一直比他们高,自然能理直气壮。”

之后,赵之桢不仅和元春一起吃饭,晚上更是继续“留宿”。隔了一天,元春才回过味儿来,赵之桢这是意有所指:她的诰封居然下来了,快得让她都有些难以置信。

这里面除了赵之桢在圣上心里位置不凡,更有贵妃特地说项:小七也有心疼的人了,真是好事儿。都三十多的人了,只有一儿一女,给怀孕的侧室提提位份才是人之常情,不然小七于子嗣上全不在意,她可就要愁死了。

不过元春前世连妃子都做过了,这次得个侧妃,高兴归高兴,只是无论如何都称得上宠辱不惊,而荣府却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王夫人有种扬眉吐气之感,正巧贾敏带着一双儿女也在娘家,黛玉听说,便向宝玉表哥道喜,宝玉却又莫名忧伤起来——他只觉得姐姐得了晋封,似乎离他越来越远,想见上一面都成了奢望。

不过宝玉复杂的心情,影响不了荣府为元春庆贺,特地在府中开了宴,宁府贾珍与贾蓉父子自然也和女眷一起到来:不得不承认,贾珍作死的本事远在贾赦贾政父子之上;可为人处事做官敛财的能耐也一样,那兄弟俩不能望其项背。

至少贾珍还提醒贾政贾珠父子,“与其跟那位亲近,”他比了一根手指出来,“不如多照顾大姑娘。”

贾政听得一头雾水,贾珠却暗自叹气,风声连宁府的珍大哥哥都听说了,足见不大对劲儿了。

不过贾珠也没来得及再让妻子去王府,赵之桢已经前往京郊大营,而且还要直接奔赴北疆……父亲离京,王府大姑娘听说王家正和大伯“亲近”,便心生一计,想要大大打压一番贾侧妃的气焰……不过她吃过亏,好歹学得乖了些,知道出手前跟母亲商量一下。

刘娡听了女儿的主意,也欣慰地笑了,“知道你心疼母亲。不过你大伯和你父王是亲兄弟,这事儿你揪出来,倒显得你多事。”

大姑娘有些失望,“您说怎么办?”

刘娡道:“她再风光也是侧妃,只要我坐得稳,她就什么也做不成。”姣好的容貌配上这股子自信,实在让人挪不开眼,只是她说完便话锋一转,“倒是你,该多和你哥哥亲近。”

大姑娘垂头不语。

刘娡拿心爱的女儿也没什么办法,“罢了,他总是你哥哥,想亏待你也没什么机会,除非他不要名声了。”

而书房里的赵晗此时正捏着张薄薄的笺纸,上门更是只有两个字,“有变”。南边那位殿下知道赵之桢带兵离开京城,果然就有了动静。

却说赵之桢不在府中,却给儿子留了得用的心腹,南边的消息也如他在京时一样,总能及时地送入府中。

赵晗放下笺纸,轻声吩咐道,“看住王妃。侧妃那里也要留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