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华娱之黄金年代 > 第九百七十二章 亚运会开幕

华娱之黄金年代 第九百七十二章 亚运会开幕

作者:慎思量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9 12:53:33 来源:平板电子书

1990年,是个有点特别的年份,这一年,是鸦.片战争发动150周年,是圆明园被火烧130周年,是八国联军侵华90周年,在备受屈辱的中国近代史上,“东亚病夫”一度成为令中国人难以摆脱的帽子。

但1990年,并不只是这些纪念日,就在这一年,中国第一次举办了综合性的国际大型运动会——亚运会。

9月22日下午,工体。

顶住了重重压力,克服了无数困难的京城亚运会终于迎来了开幕式。

在最初申办亚运会的时候,国内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毕竟要举办这样一场国际性质的大型赛事,所需要话费的资金,对此时此刻的中国而言,那几乎就是一天文数字。

但是这届亚运会所带来的深远意义,显然不是金钱所能够衡量的。

中国是在1983年向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提出了申办1990年亚运会的申请,并在1984年亚奥理事会代.表大会中,以的票数压过日本广岛获得了承办权。

不过,当时有一种流行的反对的意见,主要就源自经济层面,人们普遍认为,谁办亚运会谁贴钱。

那时候还流行一个说法叫做“蒙特利尔陷阱”,指的就是1972年,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办的奥运会,结果为期15天的运动会,却造成了蒙特利尔长达20年的负债,10亿多美元的亏空,直到20世纪末才还清。

也正因为经费的问题,在此之前亚运会的申办城市常常只有一个,直到1990年的亚运会,才第一次出现了两个国家同时申办亚运会的局面。

谁都知道,要举办这样一个大型综合体育赛事的支出很多,从1986年开始,京城就开始兴建了20个新的体育馆,改建和修缮了13座原有场馆。

还在北四环外兴建了奥林匹克中心和亚运村,但是根据以往举办类似比赛的经验,和庞大的支出相比,经济上得到的反馈却并不高。

一直到去年,京城亚组委还存在着多大6个亿的资金缺口,只能面对社会募捐,当时开始募捐的时候,人们是非常悲观的,但是,却忽略了中国人对于举办这种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热情。

企业家纷纷慷慨解囊,民众也踊跃捐款,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就把数亿资金的缺口给堵上了。

易青自然也不会冷眼旁观,特别特,味对味,还有香江那边的橙天娱乐都捐助了大笔款项,拿今天的开幕式来说,叶雅娴等人作为易青的代表也受邀到工体出席了开幕式。

当然,除了资金上的困难,由于种种原因,在亚运会举办只剩下一年时,还有一些重要的基建工程处于停工状态。

为此,亚奥理事会甚至询问过中国.政府,亚运会是否能够如期举办。

这直接引起了上面高层的重视,举办亚运会可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承诺,必须如期举办。

面对领导的询问,亚组委副主席因此立下誓言:“如果不能如期完成亚运工程,我将从目前北京最高点——208米的京广大厦跳下去。”

亚运工程新建的第一个场馆是京城大学生体育馆,这座场馆耗时一年就建成了。

为了迎接亚运会,北京一共新建31座体育馆,维修48个体育设施,这些体育设施在技术层面有可圈可点之处,场馆完全是自行设计施工的,绝大部分建筑材料也是国内生产的。

之所以能够高质量,高速度的完成,首先是得益于上层把亚运工程列为国家重点工程和统统要为亚运开绿灯的决定,也得益于各个单位的合作。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所有亚运会的比赛场馆全部落成,大概中国工业狂魔的属性,在这个时候就已经开始被激活了。

一切为亚运会开绿灯,这代表了国家的决心,因为这个时候的国际环境,使得中国迫切的需要这届亚运会。

没出过国的人,或者对国外不了解的人,还体会不到,易青自然是一清二楚,如今的中国在那些外国人的心里到底是个什么形象。

贫穷、落后、愚昧!

人们常说体育赛场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在亚运赛场之外,还存在另一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角力的双方正是中国和并不友善的国际环境。

如果说运动员在赛场可以友谊至上,不那么计较比赛结果,后一场角力则没有退路。

在当下这个年代,欧美主流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多数都是负面的,改革开放的国际环境也遭到空前挑战。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十分需要发挥体育作为民间外交主要平台的作用,以举办亚运会为契机打开局面,改善周边环境。

就在亚运会开幕之前,国际上还有声音说要抵制京城亚运会,不过由于外交部门和亚组委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最后并未发生这样的情况。

相反,37个代表团参会还创下了纪录,宝岛地区也在时隔12年后重返亚运赛场。

不过,由于外面对中国的真实情况了解不多,种种偏见、误解和有意的曲解,甚至恶意的攻击都是真实存在的。

易青前世也曾在网上看到过一些京城亚运会期间发生的事,例如,日本代表团过来的时候,带了几个集装箱的食品和饮料,因为在他们的想象中,中国是一个又穷又乱的地方,结果没想到过来一看,吃的东西什么都有。

结果等到亚运会结束,日本代表团离开的时候,还遗留下了大量来不及吃的食物和饮料。

还有来自宝岛的运动员教练员私底下聊天时告诉接待人员,他们那边的媒体老说大陆“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结果来到京城一看,根本特么不是那么回事。

可以说,京城亚运会的真实意义就是为了让世界看看真实的中国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半个多月的时间,6000多名境外运动员教练员来京城比赛,报道比赛的媒体记者和观赛的外国游客接近20万人,通过各种报道了解亚运,关注京城的外国人更是数以亿计,这无疑给了中国一个最好的宣传自己、展示自己的机会。

当然,这些都是高层面上需要考虑的问题,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亚运会给京城带来的影响也是格外深远的。

基础设施的改造,城市的重新规划,以及大量体育场馆的建设,都给京城留下了无穷的财富,也让这座城市真正成为了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开始努力追赶,超越国外的那些大城市。

“看开幕式了,看开幕式了,都把手里的活放下,放下!”

刚刚结束一场戏的拍摄工作,大家正在休息的时候,冯裤子抱着一台电视机跑了过来,跟在他身后的何兵还举着天线。

赵保刚见状刚要说话,却被易青给拦住了:“我让他去的,你没瞧见刚才大家一个个的,心思都不在拍戏上了,歇会儿吧。”

易青说完,起身拍了拍手,正在摆弄电视机的冯裤子和何兵也转头看了过来。

“知道大家伙都想什么呢,今个提前收工,愿意回家看开幕式的就回家,不回家的就在这儿一起看,何兵,让你买的东西都买了吗?”

何兵笑呵呵的说道:“瞧您说的,您吩咐的事,我还能不办啊,都买来了,跟三轮车上呢!”

“还不赶紧带人搬过来,等什么呢!”

“唉!唉!这就去,这就去,哥几个,来俩人跟我一块儿搬东西去!”

何兵带着人走了。

“冯哥!你这点事什么时候摆弄好啊!”

“马上,马上,别着急,回头我把天线放房顶上就齐活了!”

冯裤子说着,拿着天线出了屋,三两下就上了房顶,灵巧的都快赶上飞贼了。

等电视上有了画面,何兵也带人把东西都搬回来了,汽水,花生,瓜子,还有各种小食品,连带着啤酒,酱货都准备好了。

“小易,你这是早有预谋啊!”

赵保刚接过一瓶开了盖的啤酒,一口下去三分之一。

“难得的盛会,你还不让大家伙痛快了啊!”

易青也抄起一瓶啤酒,笑着说道。

“就是。”刘培过来了,“今个你就应该提前歇了,还是我哥想的周到,什么都给备齐了。”

“开始了,开始了!”

屋内瞬间安静了,所有人的目光都盯着那台小电视机,晶体管的产品,画质就是不咋地。

一开始是跳伞摆宴,一帮人呼呼啦啦跟下饺子一样从天上往工体里蹦,蹦啊蹦啊!

“还没完啊!?”

易青小声问了一句,这都十多分钟了。

终于跳伞完了,接着是军乐团表演,各种队列是吹拉弹唱,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煞是壮观,等这个节目结束,紧跟着就就是······太极拳!?

吴景不是说有少年武术表演吗?怎么都换成老太太了?

“青哥!吴景他们的节目给砍了!”

说话的是寇战文,易青闻言一愣:“卧槽,那孩子不得哭死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