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华娱之黄金年代 > 第八百二十九章 电影诗人

华娱之黄金年代 第八百二十九章 电影诗人

作者:慎思量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9 12:53:3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把宁靖和陈虹交给了两位导演,易青都顾不上晚上再隆重招待一下,又被孟石一个电话给喊到了北影厂。

“孟总!什么事儿啊?我那边······”

易青话还没说完,看到屋里的一个人,不由得愣住了,第一个反应是眼熟,仔细看看,想起了对方十几年后说过的一句话:人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

陈导,吃馒头吗?

陈恺歌!

没错,就是这张脸,豁牙子,大眼皮,长得极有特点。

话说扛起未来中国电影大旗的三位国际知名大导长得都不怎么样,张一谋典型的西北老农,脸上沟沟壑壑,冯裤子就更别说了,那一嘴牙就跟刚解散的队列似的,谁也不挨着谁,端详着最体面的也就是眼前这位陈导了。

不过陈恺歌不是西影厂的人吗?

怎么会出现在孟石的办公室里?

“来!小易,我给你介绍一下!”

“不用了,孟总,我认识,陈导是吧!”

易青说着,主动走到了陈恺歌面前伸出了手,陈恺歌一愣,也连忙起身,他知道眼前这位可了不得,圈子里现在最火的编剧,更牛的事,人家现在都自己开公司了。

别人都还在观望的时候,人家已经把第一口肉给吃到了嘴里。

“您好!您好!我是陈恺歌!”

陈恺歌现在就跟前几天在这里第一次见到易青的冯小柠一样,带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一旁的孟石笑道:“小易,我发现你认识的人挺多啊,冯小柠你认识,恺歌你也认识。”

“没见过面,不过看过陈导的《黄土地》,拍的是真好。”

哦!拍《黄土地》的时候,陈恺歌应该还在广西电影制片厂呢,属于郭保昌导演的队伍。

想到了郭保昌导演,易青又想到了那部可以载入中国电视剧史册的《大宅门》。

呃!

想得有些远了。

“孟总,今天这是······”

孟石看上去心情非常不错:“有好事,把你喊过来一起分享,怎么样,够意思吧,能想到是什么好事吗?”

易青看了看孟石,又看了看一旁的陈恺歌:“《官司》过审了?”

嘿!

孟石一愣,带着点儿无奈说:“还真是什么都瞒不过你,没错,《官司》过审了,今个把你和恺歌喊过来,一来呢,是和你这个编剧通报一下,二来呢,也是和你说一声,这个电影的导演就是恺歌!”

卧槽!

易青听到这个消息,还真的是被震了一下,他之前把剧本交出去之后,就没再关注过,当然了,当时也曾想过孟石会选谁来做这部电影的导演。

在他看来,孟石的首选目标肯定是李俊、杨光远这样的老导演来亲自执导,毕竟国内执导过这类战争题材电影的导演不多。

不过再一想又觉得不太可能,眼下李导和杨导全都在忙活八一厂的《大决战》系列,哪有时间来拍《官司》。

可即便不是这几位,孟石也肯定得选个经验丰富的老导演过来,万万没想到,孟石居然看上了陈恺歌。

陈恺歌能掌控得了这种战争题材电影?

不过好像《官司》也不完全是个战争题材吧!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部电影的核心应该挺具有人文情怀的。

连冯裤子那种喜剧出身的导演都能玩得转,陈恺歌好像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而且,有着电影诗人之称的陈恺歌拍这种片子,好像比冯裤子更加适合。

对于现在圈里人来说,陈恺歌或许只是个富有才华的年轻导演,但是熟知未来走向的易青却很清楚,这位陈导将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中国电影的扛旗人物。

当然了,即便是现在,陈恺歌也是被业内众多前辈看好的电影新人,只是未必有人会知道他将来的成就。

作为中国内地电影第五代导演中的领军人物,陈恺歌一直被人当作富有精英意识和批判意识的知识分子型导演,一位富有浪漫文学气息的导演。

后来人们提起他,称赞的首先会想到那部《霸王别姬》,批判的则会立刻想到让陈恺歌直接坠入谷底的《无极》。

但是,无论如何,陈恺歌作为中国第一个获得戛纳金棕榈大奖的导演,就凭这一个成就,他便足以毫无争议的成为华语电影难以逾越的丰碑。

至于后来他在中国电影商业化的浪潮中尴尬转型的作品《无极》,虽然让他饱受争议,但其实倒也无损于他在中国电影的地位。

从技术角度来看,陈恺歌的作品,拍摄画面角度十分老道,拍摄手法也非常新颖,最重要的是,再大的场面,也没有显示出一点脏乱差的感觉来,给人的感觉效果特别好。

作为导演,陈恺歌向来以驾驭历史题材见长,当然也偶有涉足当代题材、尝试玄幻类型,无论拍什么,他的风格都十分明显,充满人文情怀。

这种人文情怀主要体现在他在主题、题材选择上。

比如他的那部处女作《黄土地》,陈恺歌就以极鲜明而壮阔的造型语言展现了古老而传统、贫穷又落后的中华大地与新鲜而生动、向往富饶,且渴望更新的华夏子民的对比。

在那片广阔的黄土地上,生活着淳朴却又蒙昧的村民,他们来自遥远的过去,携带着最为原始的力量,保留着最地道的风俗,他们蓬勃,他们强健。

然而到当地采风的顾青携来崭新的希望,他告诉懵懂的翠巧,延安那边有自由,可以自己决定怎么生活,怎么爱。

老爹说“这是命”,坚持把翠巧嫁给未曾谋面的丈夫,翠巧不甘屈服,最终迈出土地,独自乘上黄河上的扁舟,以反抗这样的“命”,却最终丧生于湍急的河水中央,完成了自己抗争未果的命运书写,唱响了一曲悲剧性的命运挽歌。

陈恺歌的人文情怀自始至终贯穿其中,说大时代时着眼点往往积聚在个人之间的冲突,说个人之间的爱恨时又穿透着时代的拷问,小人物与大时代总是同震荡,如同一曲高歌的交响曲,相互应和。

说的通俗一点,陈恺歌就是善于将小人物融入于大时代之中,通过对小人物的刻画,来映衬当时的时代背景,可是却偏偏不会将那些小人物淹没于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之下,反而用一种非常细腻的手法,突出人物特点。

这样看来,孟石选择陈恺歌还真的是非常正确的决定。

另外,从技术层面上出发,《官司》这部电影最不好拍的就是汶河南岸阻击战,但是交到陈恺歌手里的话,似乎也不成问题。

看看他的《荆轲刺秦王》就知道了,那场面拍的,沉稳雄壮,充满磅礴大气。

从片头设计伊始,就给人一种浩瀚之感,古朴而真实的造型设计、秣马厉兵的征战场面,从容地再现古老战国的历史质感。

燕太子丹回国,百姓击鼓齐鸣,与荣归的马身上叮铃作响的铃声相和共振,狂喜的祭司领队跳跃欢呼,再现神、巫、王、民一体的特殊历史形态,呈现举国同乐、巫人共欢的大和谐。

赵女和燕太子丹恭送荆轲,士兵阵仗齐整,发出节奏感强烈的号子声,画外音中有人正大气地念诵着那首著名的篇章:“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号子声的热烈、诗句的悲壮以对比蒙太奇复合衬托此刻的苍凉。

大秦攻入赵国,硝烟四起,幼.童集体跳城自杀,喊声震撼天地,国民对自己君主的爱戴、对自己国土的忠诚以宏大的场面得以讲述。

一句话,就目前而言,易青还真想不出来,有谁是比陈恺歌更适合来执导《官司》这部电影的。

国内现在善于拍战争片的老导演有不少,但是,观念不一样,难道拿着十几二十年前拍《地道战》、《地雷战》那种手法来拍《官司》?

易青承认那些老电影同样是经典,但是,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就是,时代不同了,观众们的欣赏水平也在提高,在技术手段上,原先的套路已经没法满足现在的观众了。

易青和陈恺歌聊了很多,基本上都是他对于《官司》这个故事的了解,还包括了一些前世《集结号》的拍摄手法,以及对于战争场面的镜头呈现方式。

陈恺歌是越听越心惊,原先只是认为易青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编剧,可是听了他所说的很多关于电影拍摄的技巧之后,他突然觉得,自己来这里好像有点儿多余。

这个故事,易青完全可以自己拍啊!

他本来就是编剧,没有谁比他更了解这个故事,想要最完美的将这个故事呈现出来,还有比原作者更适合的吗?

易青可不知道陈恺歌在想什么,如果知道的话,肯定不敢在陈大导演面前卖弄了。

让他来拍电影?

做个执行导演,拍几个镜头几场戏还行,让他独立执导一部作品,易青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好了!

现在导演已经有了,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一一谷子地谁来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