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华娱之黄金年代 > 第三十五章 南下魔都

华娱之黄金年代 第三十五章 南下魔都

作者:慎思量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9 12:53:33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三十五章 南下魔都

京城电视剧制作中心是挂靠在京台名下的附属单位,也算是个事业编制了,放在几十年之后,想要进这种单位,需要的不仅仅是学历资格,考试,还要有人脉,关系才行,一般人想都不用想。

可易青居然这么轻而易举的就进去了,看着手里的工作证,还有各种印章,票据,他感觉就跟做梦一样。

唯一不满的就是易青的师傅宋元了,毕竟想要去中心上班,就必须把饭店那边的工作给辞了。

帮着办理了离职手续之后,宋元也只说了一句:“是福你享,是罪你受,你自己选的,以后就是吃了亏,也得把腰杆挺直了。”

手续办完,以后易青就是京城电视剧制作中心挂职的编剧了,属于技术岗位,月工资103块7毛8分钱,他也不知道劳资科是怎么算的,有零有整的,放在当下,绝对的高薪阶级。

不过易青暂时还没办法上班,这也是他提出的唯一一个条件,必须要等到红楼梦结束之后,对此,李虹也没意见,不过相应的,也提出了一个条件。

“过完年,你至少得再上交一个剧本!”

《渴望》是部室内剧,虽然篇幅长,可拍摄周期短,按照计划,年底结束,春节前开始播出,也算是先给全国人民的新年贺礼了。

可这部戏播完,明年的工作计划还没着落呢,中心那些挂职的编剧根本就指望不上,现在唯一能用的,居然就只剩下了易青。

易青自然没问题,自打写《渴望》开始,他就发现自己的脑子非常好使,基本上前世看过的影视剧都印在里面,随时可以转化成文字,距离李虹要求的期限还隔着很远,到时候绝对能交工。

不过现在易青既然是中心的在职员工,编剧费用就不能按照之前卖《渴望》时那么算了,每集20块钱,很少,但是易青很知足了。

他本来就没指望写剧本赚钱,之前写《渴望》不过是用来做敲门砖的,现在既然门已经敲开了,而且他也有了更快的赚钱渠道,编剧费用自然也就无所谓了。

事情说定,易青就先离开了,先去火车站买了夜里的车票,回家收拾好行李就出发了。

绿皮火车一路的颠簸,让易青格外想念前世大中国的高铁,同时也格外渴望祖国能尽快发展起来,到时候,手机有了,微信有了,高铁有了,干什么都方便啊!

折腾了十几个小时,下了车易青感觉自己好像是又重生了一次,车厢里那股子臭脚丫子味儿绝对够生.化.武器标准了。

问了好几个人才打听好路径,到了建行浦东支行柜台一问,认购证的价格和他记忆当中的差不多,每本30块钱,但是必须凭身份证购买,而且每个身份证最多只能买十本。

这个规定易青可不记得了,现在让他去哪找那么多的身份证?

眼看着第一个发财计划还没正式开启就要夭折,解决办法自己送上门来了。

正在给易青办理手续的银行工作人员突然问了一句:“这位同志,你能不能多买点?”

多买?

易青自然求之不得:“可你们这边不是规定了,每个人只能凭身份证买十本吗?”

工作人员神神秘秘的说:“这个还不好办,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你要是想多买,拿我的身份证买不就行了嘛。”

易青这才反应过来,因为认购证严重滞销,银行给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分配了销售份额,可是以当前老百姓的收入水平,拿出30块钱来买这玩意,谁能舍得。

本来这个工作人员都已经做好准备,实在不行,就自己买上一本,完成一本的任务算是一本的,结果易青主动撞上来了。

“我要是还想多买,你能不能想想办法?”

工作人员一听,顿时心花怒放,他们每个人的销售任务是一百本,他只有一个身份证,可是亲戚朋友们还有啊,另外还有同事们,要是一下子都能解决掉,那可真是意外之喜。

这段时间为了这个认购证的销售问题,他们可没少被领导批评。

“行啊!你能买多少?我现在就可以联系人送身份证过来。”

易青盘算了一下自己的家底:“我现在手头也没多少钱,只有一万。”

这次过来之前,易青从中心那边预支了半年的工资,别看他眼下还不能上班,可编制已经在中心名下了,去红楼剧组属于外派,另外又找李虹借了一点,凑齐了一万块钱。

“另外,你们要是能贷款的话,我还能多买。”

贷款?

这个就比较麻烦了,易青不是本地人,想要贷款需要一些证明手续。

易青见对方为难,赶紧把自己的工作证拿了出来:“我是京城电视制作中心的,这是我的工作证,另外我在京城有房产,实在不行可以抵押。”

工作人员没敢做主,把负责信贷的主任给叫了过来,核实了易青的工作证件之后,二话没说就批准了。

之所以这么容易,主要是因为现在没家银行每年对外贷款也是有金额任务的,多一笔是一笔,都是业绩。

当然了,针对易青个人贷款,数额肯定不能太多,上限被定在了两万,这也是有风险的,到时候万一追不回来,他们都要受连累。

有了三万块钱,易青直接都拿来买了认购证,一共1000本,办理了手续,他也没急着回去,就在银行附近找了个地方住下,还有一周,认购证就将停止发售,然后就是第一支股票上市,再然后就到了中国股市的黄金年代了。

这些天在旅店里,易青也没闲着,既然答应了李虹,该做的事也不能落下,这一次,易青还是选了个长篇一一闯关东。

原剧是根据高满堂的小说改编的,而现在怕是高老师还没来得及动笔呢,自然就便宜易青了。

该剧讲述的是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前,一户山东人家为生活所迫,离乡背井闯关东的故事。

以主人公朱开山的复杂、坎坷的一生为线索,其中穿插了朱开山的三个性格、命运不同的儿子在关东路上遇到的种种磨难和考验。

这部戏前世播出后,收视率异常火爆,想来放在当下也肯定错不了,毕竟故事的时代背景与当下并不冲突。

一周的时间,易青已经写到了,老朱家在哈尔滨开山东菜馆,与此同时,在认购证截止销售的第一天,人们也终于认识到了这个小本本的价值,只可惜再想买已经太晚了。

有先见之明的,现在可以明目张胆的囤积居奇,下手晚的只能咬着牙人人盘剥,易青出手的时机也成熟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