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华娱之黄金年代 > 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 主旋律电影商业化

也不能怪赵保刚会这么惊讶,虽然之前已经有了《官司》这部电影的尝试,在其中赋予主旋律电影商业化的因素,但是,在人们的印象当中,主旋律还是应该是那种严肃的风格,跟商业化完全不挨边。

“小易,你这是忘了之前你弄的那个《官司》,当时的争议可是很大啊!”

赵保刚不无担心的说道。

他有这种担心,也并不奇怪,之前《官司》上映之后,在国内可是曾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很多人都认为不够严肃,对于英雄的塑造也不符合人们传统的价值观。

尤其是主角谷子地费尽心思的要证明他的战友是英雄,甚至不惜影响地方上的囤煤计划,这完全不符合人们对于英雄的传统印象。

英雄应该是什么样的?

就应该是天下太平之后,深藏功与名,不求名,不求利,安贫乐道的那种。

“可就算是有争议,谁也不能否认,这部电影的票房很不错,而且还是在······”

后面的易青就不用说了,谁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儿。

当初《官司》上映的时候,最后的票房成绩也仅有1300万,看似不低了,但是,如果考虑到当时这部电影的火爆程度,票房数据前面的那个1,至少也该换成一个3。

为什么?

谎报,瞒报,虚假数据!

谁都知道!

“怎么了?不想接这个活?”

赵保刚一愣,摇了摇头道:“没有,就是······这主旋律怎么商业化,我这心里没底,不知道该怎么把握好整体风格!”

易青又点上了一根烟:“赵哥,主旋律电影商业化,这是大势所趋,如果还按照以前的路数那样拍,这个类型片就没前途了!”

易青为什么要这么说?

这是因为易青作为穿越者,太清楚未来国产电影的发展轨迹了。

以前的传统主旋律电影视内容题材都更倾向于搬演革命历史事件、谱写英雄人物颂歌,这个路数本身没错,然而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文化日益多元,宏大叙事的话语空间被不断折叠,新时代主旋律电影的跨类融合也是大势所趋。

积极拥抱明星阵容,用娱乐化、狂欢化的外形包装,消解主旋律电影的部分严肃性,这对拓宽市场显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另外,传统主旋律电影在视听语言方面,过分追求严肃深刻的史诗化风格,在视听语言为叙事服务的主旨下,画面单一,程式化严重,显然无法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以及负担起弘扬家国核心价值观的重任。

让主旋律电影去吸收商业电影在色彩、画面、配乐、剪辑等方面的有益经验,使得声画造型更具生命力和美学张力,这是很有必要的。

简单来说就是时代不一样了,长久以来,主旋律影片因其枯燥的说教、扁平的人物塑造,以及刻意悲情泛情的视听语言,在面相市场的时候,已经呈现出了销路不畅的现状。

这一点,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会越来越明显,为什么后来国产电影越来越少出现模范人物传记类,还有严肃史实类电影。

显然就是因为这种传统主旋律的电影已经没有了市场,反观后来很火的《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它们都是明显带着主旋律特色的电影作品,但是因为都实现了商业化的成功转型,消解宏大话语,聚焦百姓民生,达成了与观众的良性互动,从而获得了市场认可。

所以,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探索,对于主旋律电影转型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尝试,,当然了,为了实现某种共鸣,还是要谨防过度娱乐化、商业化,寻求价值观、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和谐统一的平衡点,这个才是最重要的。

此前,易青就曾和韩三爷讨论过主旋律电影商业化的问题,对于这件事,韩三爷是非常支持的。

韩三爷可不是那种死脑筋,他对于市场的变化,还是看得非常准确的。

现在的主旋律电影,投入大,产出低,一部电影耗费资金,心力拍出来,最后却没有多少观众愿意看,这是事实,无可辩驳的事实。

主旋律电影之所以出现,其被赋予的存在意义就是树立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对观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可是观众都不愿意看了,那还教育谁啊!?

教育空气?

所以,眼下应该考虑的根本就不是什么严不严肃的问题,而是,先得把观众请进电影院里来,否则的话,一切都是瞎扯淡。

怎么才能让观众回来?

必须得进行改革!

其实,主旋律电影尝试改革转型也并不是从《官司》开始的,事实上,自主旋律电影诞生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变化。

从最早的战争题材类型片,已经逐渐发展出来了人物传记等新的不同题材。

而易青要做的就是赋予其商业元素,让更多的观众来主动接受它,在前世,主旋律电影已经拥有娴熟的类型化叙事、生动的人物形象、先进的拍摄制作手段,以及与时俱进的宣发模式等成熟的商业化运作手段,将主流价值观融合其中,成为市场与口碑的双重赢家。

前世,这种改变是被动完成的,因为当时随着互联网等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影市场的竞争也愈加激烈,逐渐失去市场的主旋律影片也不得不开始考虑受众、市场等因素,在类型化、市场化探索方面迈入新阶段。

如果说划时代的转变,应该是从2015年的动作、战争类主旋律电影《战狼》开始的,这部电影也成为了主旋律电影商业化探索的重要分水岭。

《战狼》虽并未在当时成为现象级爆款,但却也给国内的电影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也让当时已经逐渐走向没落的主旋律电影,看到了新的希望。

在《战狼》之后,主旋律电影商业化开始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由此,动作、犯.罪、战争等各类题材都开始被融入主旋律电影的内容库,对于观众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主旋律电影变得好看、过瘾了。

同时,原本严肃的主旋律电影,也不再是那些作为老前辈的特型演员主打天下,开始拥有更多的当红明星参与进来,有顶尖制作团队创作拍摄,也有了不断升级的投资金额,主旋律电影向着商业化、市场化的方向飞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明星都投入到主旋律电影的创作和演绎中去,电影使用明星来吸引观众是常用战略,但是大量明星来主演主旋律电影则是商业化之后形成的常态。

毫无疑问,主旋律电影与明星合作是一种双赢选择,对观众具有极强的号召力。

从2009年的影片《建国大业》起,主旋律电影开始使用明星,而到2017年的《建军大业》,则更进一步使用了更多的青年演员。

这主要是因为,在中国电影进入新世代之后,青年观众逐渐成为了文化消费的主力军。

主旋律电影想要拥有市场,就必须紧跟市场动态,适应市场的变化,在制作和传播的全产业链中注重年轻人的喜好和态度。

可以说,后来的主旋律电影在这一点上,做了很好的转型和升级。

再有就是,越来越多专业化,程度高的制作团队加盟主旋律电影,他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震撼的视觉体验。

《红海行动》、《湄公河行动》中的战争和暴力场面,需要大量的视觉特效与电影制作技术的支撑,还有《八佰》在拍摄手法上,全程采用IMAX摄影机拍摄,呈现出震撼视觉的战争场面。

有明星,就有市场号召力,制作上肯加大投入,自然在电影的整体视听感受上,就会呈现出不一样,更加吸引人的东西。

这些东西做好了,自然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观众主动的走进电影院,中国电影的市场,也就自然而然的会越来越好。

这也是为什么,易青当初要和孟石,韩三爷提出中国电影大片计划的原因,只有优秀的电影才能吸引观众重新走进电影院,其他的一切,都是瞎扯。

如今大片已经拍了两部,《英雄》和《十面埋伏》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虽然易青已经在电影里加入了很多民族元素,但归根结底的,这两部电影,还是没能走出好莱坞核心电影的价值取向。

所以,接下来,他要做的就是,拍一部完全中国式的商业大片,与其说是将商业元素添加到主旋律电影当中去,倒不如说是,易青打算在商业大片当中,赋予主旋律的时代价值。

赵保刚本身不是一个容易被说服的人,但是,每次面对易青的时候,总是他最先败下阵来,这次自然也是一样。

虽然还是有点儿摸不着头绪,但至少,赵保刚的心里,已经不再抵触了。

“那你打算拍个什么啊!?”

1秒记住顶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