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华娱之黄金年代 > 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第二代现象级电视剧

听到曹影说出《还珠格格》的时候,饶是易青这个对琼瑶剧的酸腐味极其厌烦的人,也不由得惊了一把。

这可是继《渴望》之后,中国电视剧历史上的第二代现象级神剧啊!

当初《渴望》播出的时候,那可真的是“地不分南北,人无分老幼”,举国皆哀刘慧芳,举国皆骂王沪生,万众皆叹宋大成。

易青今生曾亲自参与过,当时还觉得这部电视剧应该过不了长江,谁知道,不但在北方红,在南方更红,剧中的几位主要演员更是红透了全中国。

后来随着观众的选择越来越多,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这种现象级的电视剧便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一直到《还珠格格》播出。

易青还记得前世《还珠格格》播出的时候,他还在上高中,那个时候,这部戏真的是红到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全国电视台播了又播,播了又播,他身边的同学每天聊天的话题总也绕不开这部戏,即便是一帮大老爷们儿躲在厕所里抽烟的时候,都得说上几句。

甚至家里的杯子,榨菜上印的都是小燕子,连街上的理发店都改名叫小燕子了,游戏厅里有了还珠格格游戏机,易青当时上学的县城还有个尔康大药房,《还珠格格》系列的影响力可见到了何种程度。

可以好不夸张的说,《还珠格格》就是一部传奇,虽然通篇依旧充满了琼瑶式的酸腐味儿,还有那股子让人牙酸的矫情劲儿,但是,在故事性上,《还珠格格》绝对是琼瑶诸多作品当中非常具有突破性的一部。

首先,在于她所叙述故事的传奇性,小燕子飞上枝头变凤凰,天真率直的她打破了皇宫原本静如死水中暗流涌动的生活,获得了皇阿玛超乎寻常的宠爱。

这时的小燕子沉醉在父爱的温馨中,也淹没在对紫薇的愧疚里,这时留给紫薇却只有无边的痛苦。

认贼为亲,被结拜姐姐出卖、丢失信物,失去了认爹的希望。

等到紫薇明白真相,姐妹重归于好,新的挑战又摆在了这群青年才俊面前。

紫薇与尔康的相知相许,永琪对小燕子的情愫暗生,以及紫薇对父亲的不变渴望都不得不使他们一定要拨乱反正、力挽狂澜。

在宫闱倾轧的虎视眈眈之中,他们凭借着自己的真情、智慧、勇气与坚持做到了。

《还珠格格》所叙述的故事生动曲折、跌宕起伏,其间充满欢笑而又险象环生,欢乐与痛苦、奸邪与亲情、阴谋与爱情、命运与抗争无不包罗其中。

1998年,《还珠格格》第一部在京城电视台播出时的收视率居然达到了54%,要知道,《还珠格格》第一部播出的时候,国内各地方省市电视台已经陆续上星,观众可以选择的电视节目更是极大的丰富了,一部电视剧不要说收视率破50%了,就是达到10%,那都算是极大的成功了。

随后的1999年,《还珠格格》第二部在京城、上海及湖南台播出时平均收视率分别是57%、55%和52%,最高点突破65%。

再后来的《还珠格格》第三部,在演员集体换人、观众审美疲劳的情况下,收视率也有两位数。

《还珠格格》第一二部的收视奇迹一直到易青重生的那个年代都始终难以超越。

《还珠格格》第一部在内地的平均收视率高达47%,不但轰动业界和海内外,更被一些电视台称为挽救电视台的救世之作。

甚至当时有人预言,10年内没有任何一部电视剧有可能赶上本剧,但他只说对了一半,因为在人们纷纷质疑和猜疑中,转年的《还珠格格》第二部就迅速打破《还珠格格》第一部创造的收视纪录,在全国平均收视率突破了54%,而在湖南,甚至轻松超过60%!

《还珠格格》第一二部播出的时候,到了晚上黄金时间,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地位高低贵贱, 难以数计的人们都坐在家中收看《还珠格格》,议论《还珠格格》。

在《还珠格格》第一二部之后,除了2001年由琼瑶继续用菲特.赵、林欣如、苏友朋等人主演推出的电视剧《情深深雨蒙蒙》收视率有所接近之外,没有任何一部电视剧的收视率能够超越《还珠格格》。

在香江,《还珠格格》也使亚洲电视台击败TVB,而在东南亚均打破,或接近了历史上华语电视剧在当地的最高纪录。

韩国三大电视台甚至为了保护本土电视剧,不得不实行了“华语电视剧封杀令”。

此外,在俄罗斯、乌克兰等地也均取得不俗成绩。

直到易青重生,《还珠格格》的重播率已经成为整个90年代一来所有电视剧重播率最高的纪录,而且依然在不断刷新。

之所以重播,就是因为收视率高,《还珠格格》第一二部的重播收视率,即使到了10年后的2007年,依然能在覆盖率稍高的电视台杀入全国前10名,而在一些地方台的播出更被安排到黄金时间。

即便是在非黄金时间段播出,收视率依然高过,被一些很有水准的媒体吹捧为取得收视佳绩电视剧。

可以说,这就是一部全民齐乐的电视剧,当漂亮的小燕子在荧屏里说着让史学家气得吹胡子的话什么“鱼家瓢虫”,什么“化力气为浆糊”时,荧屏外的观众除了对之哈哈一笑之外,更是倍感轻松。

大家似乎好久都没有如此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在大饱眼福之余,还能获得开怀大笑的享受了。

轻松搞笑的故事情节,小燕子傻得可爱的对白,迷倒了无数的观众。

那些板着面孔,正经八百说教的正剧,只要跟《还珠格格》对阵,几乎就没有翻身的余地。

这样的形势,无疑给电视剧制作者们提供了另外一片天地,于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大家弃历代公主于不顾,抢破头地赶拍格格戏,令清代格格们在历代公主中自成一体。

但是格格戏却没有像大家预期的那样继续火爆,只能说,是后来者们重复的野蛮女友套路,破坏了观众的胃口。

也许是“小燕子”已经占尽三千宠爱,当《格格要出嫁》、《红艳格格》、《怀玉格格》、《十三格格》等众多格格戏出现时,后来者始终超越不了《还珠格格》一二部的成绩,即使是一脉相承的《还珠》第三部,也因为换人换剧情只有很少人继续追捧。

暂且先不提琼瑶还没动笔开始写的《还珠格格》第二部,单单是第一部,即便易青再怎么瞧不上那位宝岛老大妈,也不得不承认,至少在故事性上,《还珠格格》还是非常有可取之处的。

首先,情节比较清晰明快,不拖泥带水,矛盾比较明朗,正邪比较分明,结局比较皆大欢喜。

有着麻雀变凤凰的俗套戏路,容易让观众产生代入感,再加上演员青春靓丽,那几位长得真的很清爽,很自然的美,美而不妖,而后来的女演员不是整容也似整容,五阿哥和尔康既有青年才俊之感,又没有小鲜肉的奶油态。

再加上有几个老戏骨,表现的也相当不错,张某林、李明起老师,戴春容什么的。

整个剧情设定,既有年轻人的爱情,还有中年嫔妃的宫斗,更有老嬷嬷的八卦和狠毒,又有乾隆皇帝的霸气等等等等,所以受众面很大,男女老少咸宜。

剧情的曲折程度很适中,在简单明朗的剧情中,又包含着阴错阳差的曲折,太简单观众不爱看,太复杂,观众懒得多琢磨,而还珠格格认爹到错认,再到归位的曲折度和大众的欣赏水平产生高度共振。

还就又是,那个时候清宫剧,尤其是格格剧真的不像后来那么滥,整个港台包括内地市场,武侠剧居多,突然出现一部格格剧,让人感觉很新鲜。

另外,如果不强制代入小三剧情的话,说良心话,琼瑶的文学功底还是很不错的,从山无棱天地合,到山也迢迢水也迢迢那首歌,再到“雨后荷花承恩露”那首诗,到郊游时报的菜名,到“蒲草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等等等等,让内地观众感受到了很多“雅”的文气,而且让观众感觉“雅”的听得懂,太雅雅到阳春白雪也不行。

最为重要的还是小燕子这个角色设定,真的在当时是很新鲜的,属于那种古灵精怪、心地善良,又是命超好型的,菲特.赵当时那个年纪,胖乎乎的,又是大眼睛,又是新人,新人的优点就是“干净”,不会有观众对她有任何“前置印象”,大家看到她不会有那种“艾玛我去,这不是以前演那个谁谁谁的么”的感觉,把这个角色演绎的真的很成功。

其实一个事物得到大众的普遍喜爱和关注,也就是所谓的火,这个事物一定是比较“俗”的,当然这个俗,一般是通俗而不是低俗,太高雅的东西不会“火”的,比如《红楼梦》,从来都是小受众群的事物,火的是它的名字,而从来不是它书里的文字。

太低俗,太庸俗了,也会招致民众反感,易青觉得《还珠格格》在“通俗”这一点上把握的非常到位,它真的不是什么千年一遇的好作品,奇作品,它真的不是很深刻的东西,它很轻松,有时候很幽默,有时候很感人,所以它很火,受众面很大。

当然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当下这个年代,电视和电视剧,是绝大多数人的重要娱乐方式,吃完饭,不看电视干什么啊!?

再说回来,琼瑶大妈如果带着脑子去写的话,还是能写出好东西的,《还珠格格》就是个证明。

如果琼瑶大妈能坚持着按照《还珠格格》的套路写下去的话,她在前世的口碑要好得多,至少不至于让人们一提到她,首先想到的就是“三观不正”,只可惜······

琼瑶大妈还是没绷住她的小三情节翻烂,到了第二部,女小三儿确实没有,但非得弄出来一个男小三儿来膈应人。

虽然《还珠格格》第二部的收视率爆了,但基本上就是在消费第一部的热度,另外在侮辱观众的智商,整个剧情疯疯癫癫,胡说八道,让观众在乐呵呵的看完之后,生出一种,这尼玛叫什么玩意的感觉。

《还珠格格》这个戏,本身就在一个“还”字,乾隆南下泡妞留下龙种,龙种长大了找回来,阴错阳差各种身份错位,最后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实现了各归各位,同时还收获了爱情,反派也被感动,一个非常圆满的结局,非常符合老百姓审美的故事。

以当还珠格格第一部完结,所有人骑马在草原上唱歌的时候,相信很多理性的观众都在想“可别拍续集,这个结局很好了”。

可是,有些小年轻却表示强烈不满,恨不得把小猪罐砸碎了,寄给琼瑶大妈,资助她拍续集,一定要看王子和公主过上幸福的生活后,怎么继续的幸福。

然而一切幸福的生活都是没得拍的,琼瑶大妈也是非常惊讶的发现自己不经意间创造了一个黑马般的电视剧,于是就想着继续赚钱。

可能拍的都拍完了,只能从已经解决了所有矛盾的第一部中,再把人物抽离出来,继续再造矛盾。

所以第二部当中,香妃的事情作为矛盾冲突的主线,贯穿了四十多集,这个矛盾就是硬造的,和还珠格格的故事有个毛的关系啊?

完全脱离了“认爹”这个主线矛盾,就是另外的故事了,暂且不说“把皇帝的妃子拐跑”这种事有多狗血,重新塑造一批形象来演绎这个故事也没毛病,所以后面的所有续作,除了小燕子还叫小燕子,紫薇还叫紫薇,都是在演别的事情,高收视率也基本都是消费第一部IP的红利。

而且一部比一部长,第一部只有二十四集,情节紧凑,为了演而演;第二部硬造一堆情节和矛盾四十多集,第三部易青都不爱说,2003年湖南卫视放的时候,简直就是在侮辱观众的智商,一集分N段,中间插播一堆广告,每一集放的时候都,还要重复上一集末尾的好长时间,基本就是借着还珠的IP肆无忌惮,厚颜无耻的在圈钱了。

再评价一下含香和蒙丹这对狗男女,你们特么想私奔,在回部的时候私奔不行吗?

非得跑到皇宫来,绑架着一帮人的身价性命,为了你们那“你是风儿我是沙”的狗屁爱情故事。

严肃来说的话,含香不是一个皇帝喜欢的普通的女人,她是回部的公主,是回部献给皇帝的“礼物”,是满回修好的象征,是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的,一来就封妃,这不光是皇帝喜欢她的问题,而是说明了她身份的重要性。

她在后宫自然而然的代表了回部的一种存在,就算皇帝不喜欢她,如果大清皇帝重视和回部的政治联盟关系,也会对她好。

就这么一个至关重要的人,一帮熊孩子为了那个“方脸狂躁症男”就给拐跑了,皇帝的颜面如何安置,大清国的尊严,满回之间的政治关系,都会受到严重的破坏,严重了可能要起战争的。

所以,那帮当年狂追《还珠格格》第二部的毛孩子,长大了之后再看这部戏真的感觉挺烦这帮“爱情至上”的年轻人的,他们根本不是幼稚,完全就是213。

正常情况下,皇帝的处理应该是杀了所有参与的人,重要人物凌迟处死,福尔康一家子也难免灾祸,或许“五阿哥”和“紫薇”会活,毕竟是皇帝的亲孩子,但是绝对会摘了五阿哥的黄带子,甚至废为庶人,圈禁到死,至于紫薇,随便找个蒙古贵族嫁过去,眼不见为净,并且下旨,终生不得入长城,这才是最有可能的结局。

结果呢!?

全部无罪,皇帝成全了自家爱妃跟野男人的爱情,这特么是把所有观众当嘚儿嘚儿啊!

剩下的第三部······

算了,琼瑶阿姨的小三情结终于再也安耐不住,弄出来了一个知画,估计背地里还在得意,但是却消耗掉了内地观众对她最后的好感。

你把我们当傻掰,我们凭什么拿你当根葱!

算了,算了!

那两部现在还是没影的事呢,眼下需要关注的是第一部。

湖南卫视要和琼瑶大妈合作,开启这个超级大IP,而且,如果易青没猜错的话,湖南卫视这次是打算拉着华艺兄弟的王家哥俩入伙了。

这可就有意思了。

不用怀疑,这部戏播出之后,肯定会爆火,而且还是那种不讲道理的火,就算是新画面今年制作的新剧都会受到冲击,这部戏······谁也压不住!

“哥!你想什么呢?”

曹影等了半晌也没见易青的下文,忍不住伸手在易青的眼前晃了晃。

呃······

1秒记住顶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