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华娱之黄金年代 > 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不敢再琢磨了

华娱之黄金年代 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 不敢再琢磨了

作者:慎思量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9 12:53:3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呼噜呼噜!

从中影集团出来,正好是中午了,易青和张一谋随便找了一家面馆,没人要了碗牛肉面,外加两个卤蛋,就吃了起来。

可怜他一个大老板的伙食,居然还不如王菁花请学生们吃饭吃得好。

易青一直都是个对生活质量要求不怎么高的人,好东西也愿意享受,粗茶淡饭照样吃得香。

“你现在有什么想法?”

易青“咕咚咕咚”的灌下去一瓶北冰洋,感觉那叫一个舒坦,时间已经进入了十月,可京城的天气还是热得很。

易青问张一谋,刚才在中影集团的一番讨论,他知道,张一谋已经陷进这个故事当中去了。

要知道,最开始的时候,张一谋还是对这个故事完全没有兴趣的。

事实上,易青前世第一次看《英雄》的时候,也觉得浮夸空洞无法理解,唯一记得的就是结尾那个震撼人心的画面。

在插满利箭的漆黑宫门之上,只留下一个人形的轮廓。

就是这么一个画面,让易青不得不惊叹张一谋的功夫,即便无法理解电影的意义,他依然可以用某个定格的瞬间来告诉观众,什么是中国意境。

后来过了很多年,易青再看这部电影,让他惊叹于这部电影的细节处理,战阵里,黑色甲胄的秦兵击打着盾牌,高举着戈戟,喊出锐不可当的冷峻气势:风风风。

这让他不由得想起了埋葬地下的秦王兵马俑,最初的彩绘随着岁月的侵蚀褪去以后,才更接近于他们战场上真实的样子,同样是经过黄沙洗礼的严阵以待,震慑宇内的威仪。

又多看了几遍之后,易青才明白,他此前之所以没看懂,是错在用叙事的眼光来评判这个故事。

张一谋真正要展现的,是一个人精神上的境界、意念和信仰,禅意满满。

“没有,我现在是什么都不敢想。”

张一谋看着眼馋,又找老板要了一瓶,喝下去透心凉。

“《英雄》这个戏,搁我这儿先到此为止,什么时候,你把文学剧本拿来了,咱们再聊,再想这个戏,《菊豆》我也就别拍了。”

刚才张一谋聊了自己对这个故事的想法,可是听了易青说的那个一层一层又一层的解读,他发现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完全没到位。

特别是易青对故事的解读,让他听得心痒难耐,而且,越琢磨越是觉得这个故事不简单,深层次需要表达出来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论剧情,好像没什么,就是无名和秦王那样反复的对话,反复回忆,反复猜想,可是往深里想,就会觉得很震撼。

故事里的四个高手都想杀秦王,如果直接从他们小时候学武开始,彼此各种爱恨情仇,最后一起去刺秦,然后都死了,这样有意思吗?

如果四个剑客同仇敌忾,最后秦王被杀了,是不是很想吐?

如果最后大家都让秦王的三千铁甲乱刃分尸,会觉得震撼吗?

肯定不会,这里面有爱情,有友情,还有英雄气,英雄为报仇不怕死,这里面都有,但是这个故事所要展示出来的主题却不是这些。

说的是明明知道秦王是暴君,明明十步一杀轻松刺秦,但是为了将来的天下统一、和平,而改变初衷,抛弃国仇家恨,甘愿赴死,这样说会震撼吗?

反正张一谋在读懂了这个故事之后是震撼了。

再说这几个人物,长空的仗义、残剑的胸怀、飞雪的嫉恶如仇、无名的勇武和果敢,每个人都是鲜明的,都是活的。

残剑和飞雪的爱情也是至死不渝的,这些在故事里也都表现出来了。

另外按照易青的解读,刚开始无名说的故事中,每一个角色都表情木讷,台词无理,惜字如金,特别是残剑和飞雪,服装、造型上都比较夸张,背景华丽飘渺。

而秦王猜测的故事中,人物的对胡多了起来,人物有了点性格特点,服装造型都没那么夸张了,背景柔美了很多。

而最后,无名说出真相的时候,表现的是人物表情丰富真实,台词接近现实,语气平白,服装素雅,背景也自然很多。

按照易青的解释,这是因为第一个阶段完全是假的,是无名编出来的故事,所以很夸张。

第二阶段,秦王用自己见到的而联想出来的的,半真半假,贴近了现实。

而最后一阶段就是真实的,仿佛从传说中走到了现实,所以人也更生动,各方面也都现实。

听了易青的解读,张一谋顿时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虽然只是在叙述,但是那一幅幅画面,已经在张一谋的面前有层次的展现开了。

他本来就是个玩色彩的大师,对于用色彩来呈现故事,向来得心应手,从《红高粱》里面那满眼的大红开始,他就已经迷上了用色彩来代替说话,在他的电影造型手段中,色彩也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他喜欢通过对画面形象的色彩设计,提炼以及选择搭配,渲染,烘托出了主题内容所需要的情绪基调和特定氛围,从而获得强烈的艺术效果。

并且,张一谋对色彩的处理,已经不满足于对客观世界的简单摹写与还原,还很强调色彩的象征意义和主观表现性。

后来有人说,色彩造型是张一谋最擅长的造型手段,而《英雄》这部电影在前世作为张一谋首次尝试的商业大制作,他也将自己的法宝一一色彩,发挥到了极致。

在电影《英雄》中,色彩的象征意义和主观表现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张扬,每一种颜色都有一定的内涵,都能激发每一个人潜意识里的联想,但并无具体指向,观众认为它象征什么,那就是什么。

张一谋充分利用了色彩的隐语功能,来表达和暗示虚构的故事真相。

比如《英雄》开篇,以及随后的无名觐见秦王一段,黑色作为主色调占据了银幕。

黑色给予人得心理反映所产生的抽象联想大致就是死亡、刚健、悲哀、忧郁、生命、严肃、冷淡、阴郁。

黑色的秦王宫,人物的黑色服装,整个世界是大片的黑色,仿佛就是要透过黑色来告诉观众,秦王朝的建立,是以死亡和悲哀等等为基础的,同时,也暗示了,无名进入这个黑色的秦王宫是不会活着出来的。

在影片结尾,当百官吁请秦王下令杀无名,而秦王犹豫不决之际,或许人们都希望会有奇迹,但是易青在看到满目黑色时,感到的是一种绝望,因为黑色的秦王宫里不会开出生命之花,因为黑色代表死亡。

张一谋利用色彩大大拓展了电影的镜语空间,尤其是单个镜语的空间,充分发挥了色彩的功效。

在张一谋的电影里,色彩就是风,让它吹什么颜色到什么地方,他就要乖乖听命,色彩即语言,色彩即思想,色彩即情绪,色彩即情感。

正是因为如此,通过易青的描述,张一谋已经不知不觉的沉浸在了那个他最喜欢的色彩世界当中,于是,他不敢在去想,不敢再去琢磨这个故事。

可越是如此,张一谋就越是忍不住去思考这个故事里面那些更深层次的东西,太多了,太丰富了,世界上大概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拥有那么丰富的精神世界。

比如兵法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秦王悟到最上乘的剑法是,手中无剑,心中亦无剑,谓之和平。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无名以身赴死,然而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是死得其所,虽死犹生。侠之大者,心系天下。

正如故事里,无名对秦王所说的:“一个人的痛苦,与天下相比,便不再是痛苦。赵国与秦国的仇恨,放到天下,便不再是仇恨。这一剑,臣必须刺。刺了这一剑,很多人会死,而大王会活着,死去的人请大王记住。”

无名那虚刺的一剑,换取了秦王的醒悟,天下不是没有人能够杀你,只是人性贪婪,杀了一个嬴政,仍会有更多的嬴政来代替,如此,天下永无宁日。

所以,这一剑是希望你收敛起暴戾狂妄,为天下带来和平。

“王”者,三竖一横,何也?

参透天地人者,方为王。

这一剑也感动了秦王,身为孤独的王者,他没有料到最懂他的居然是刺杀自己的剑客。秦王惜英雄,但为了天下大义,他不得不忍痛成全无名。

这样以退为进的表现手法,故事里还有很多。

比如长空、残剑、飞雪都赞叹过无名:好快的剑。

然而并非是无名的剑快,是三者将侠义的精神寄托于无名,愿意舍身助其刺秦。

再比如,残剑飞雪联手闯入秦宫,在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残剑明知自己有能力杀死秦王,却只是蜻蜓点水般在秦王的脖子上划了一道浅浅的口子。

这就是中国人所说的度与分寸。

如果要杀你,只需拼尽全力,愤身一博,这是很简单的事。

而我不杀你,却要把握那恰好的气与力,给予你比死亡还要震慑的威力。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能为而不为,取舍之间,尽显一个人的境界。

《英雄》就是以一个刺秦的故事,展现了中国人的情爱、家国与天下。有情侣的贞信,有志士的风骨,有侠者的大义。

太多太多了!

仿佛怎么解读也解读不完,怎么研究也研究不透。

可《菊豆》还摆在眼前呢,如果再去细细的解读《英雄》这个故事,他恐怕会对《菊豆》彻底失去兴趣。

所以,只能强迫自己就此打住,先把注意力集中在《菊豆》这个故事里去,再想的话,怕是这个故事就拍不成了。

易青明白,只是淡淡的一笑,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英雄》是中国电影史上划时代的作品,可《菊豆》同样是一部不能被忽视掉的电影。

可张一谋呢?

嘴上说着不能聊这个话题,可还是情不自禁的要去想,只是不敢再去想那些深层次的东西,干脆聊一聊比较实际的:“刚才定下来几个人物,还有几个没定下来呢!易总,有什么想法?”

又给问回来了!

的确还有几个人物没定下来,比如赵国书馆的老馆长,无名与长空决战时抚琴的老人,飞雪残剑家中的老仆人,还有那个侍女如月。

老馆长,抚琴老人,老仆人,乃至秦国将军,秦国的宰相,这些人物都好办,唯一难的就是如月。

如月的话

国际章现在还是个初中生呢,小屁孩子一个,还在专心的做着她舞蹈演员的梦呢,而且,就算是能找来也演不了。

年龄太小,真要是在电影里展现一下如月对残剑的爱恋,这部电影拍完了怕是都过不了审核。

那么找谁来?

易青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人:“张导,你下午要是有时间吗?我带你去见一个人。”

“演谁?”

“如月!”

如月在故事中是残剑的侍女,在无名第一次对秦王讲故事的时候,编造了飞雪与长空曾有过一段情,导致飞雪与残剑产生了隔阂,其中也穿插了如月对残剑的爱意,进而导致了飞雪因爱生恨。

所以,基本上如月的戏份都是在无名的虚构当中完成的,而整个故事里,如月有三段镜像,和故事里的几位主角一样,她也需要在不同的镜像当中,展现出来不同的自己,这个就不大好处理了。

没有深厚的表演功底,想要将不同故事里的同一个人完美的展现出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可易青要带着张一谋去见的,偏偏就是个没有任何表演经验的人。

“到学校来选人?”

张一谋一直到易青把车开到北影学院,才忍不住问了一句。

虽然还没看到对故事详细描述的文学剧本,但是,张一谋已经听易青讲过了这个故事,如月这个角色看着不重要,实则戏份不少,而且分量也颇重。

“合适的演员,我暂时想不到,不过前几天,公司签了个新人,我觉得她的气质倒是挺适合的,带你过来瞧瞧!”

好吧!

对易青的眼光,张一谋是没有办法质疑的,圈子里的人都知道,易青选演员,向来是一击即中,一个角色甚至都很少提供两个以上的备选,基本上都是拉过一个人来让导演看,而每次导演连反驳的机会都没有。

央视拍《三国演义》,本来导演组是准备用一年的时间来选角的,结果呢?

易青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从全国各地把一众知名的,不知名的演员给挑了过来,往导演组的面前一站,得嘞,还选个屁的,关二爷,张三爷都投胎转世长大了,还需要选吗?

带着张一谋,易青直接去了马京武的办公室。

看到易青和张一谋到来,马京武也觉得有些意外,前些天王菁花刚从学校签了几个新人走,这怎么老板又来了。

易青说明了来意,马京武的眉毛直接就皱起来了。

“小易!那天王经理来的时候,我已经和她说过了,至少一年之内,不能让这些孩子外出拍戏,她们现在需要的是学习,人还没学会走呢,你就想要带着她跑,不怕摔着了。”

易青也听王菁花说起过,对此,他也是有点儿不好意思:“马老师,这次是个例外,现在张导的戏里缺一个女演员,我这也是想了半晌都没想出来合适的,这才过来求您的!”

马京武闻言,思虑了片刻,他知道,能出演张一谋的电影,这个机会可太难的了。

只是,那几个孩子都是刚入学的新生,连基本功都还没练好呢,现在突然让她们去演张一谋的电影,真能做得好吗?

万一要是中途被换下来的话,怕是自信心都要比打击没了。

“马老师,这个戏也不是立刻就开始拍,怎么着也要等到明年了,我们过来,其实就是看看人,如果合适,她就得提前做准备了,张导这次要拍的是个武侠片,至少得有点儿基本功才行。”

故事里,飞雪和如月打斗的那场戏,可以说是整个故事当中最为精彩的一场,两个人都是大红的服装,一个双刀,一个长剑,在落叶漫天的树林里,美的就像是舞蹈一样。

明年!

马京武的心里不禁妥协了,毕竟这个机会太难得了,张一谋的电影,现在国内的演员,有几个不想演的啊!

他之前参演了《大红灯笼高高挂》,虽然全程没有露脸,但是,不得不说,演的是真过瘾。

“马老师,这个戏里还有个小角色,您看要是到时候方便的话,您能不能过来帮忙客串一下啊!?”

易青说的是赵国书馆里的那个老馆长,漫天箭羽之下,犹自岿然不动,戏份不多,但是,绝对给人印象深刻。

“哈哈!”

马京武老师笑了:“你们不用贿赂我,说吧,打算找谁,谢闰,还是刘霖?”

“都不是,我要找的是徐婧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