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天!夫君是个大反派 > 第807章 原本可恕

天!夫君是个大反派 第807章 原本可恕

作者:刹时红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2:39:23 来源:小说旗

“你说什么?!”

司马权听闻噩耗,憋出来的也就这又急又怒的四字,而逼视着羿青的眼睛却空洞无神,他是真的已经被这记响雷从天灵盖贯穿了脚底,三魂五魄都被轰得焦黑,发了好一阵呆,才能继续发怒。

“你竟然会听信晏迟这个竖子的话,枉我对你如此信任倚重!!!”

羿青以头抢地,愧疚让他发出了呜咽,但此时他不能再隐瞒他所思所想,当初被晏迟轻易说服的原因了:“卑职有愧,实因卑职清楚公已为沈、金二人说服,与辽国细作串谋意图不利于湘王,那莫为刍对湘王如此忌惮,连辽主辽太子也笃信卫有湘王则他国征夺大卫之计难成,卑职、卑职……无法劝服公以大局为重,与湘王齐心协力对抗敌国,但卑职却不能眼睁睁看着公为沈炯明等奸徒利用,待大错铸成,悔之不及。”

他是真出于心虚。

他曾随湘王平定叛乱,亲眼目睹了湘王如何运筹帷幄用兵如神,身为武将,他深深折服于湘王这个领将的神机妙算,他无法遏制心中萌生的一个念头——大卫可以没有兴国公,没有任何一个人,但不能没有湘王,有湘王在,大卫才能力挽狂澜免遭亡国之患。

他毕竟是宗室之后,哪怕家族已无王爵,可江山大业,毕竟仍与他攸息相关。

羿青此时面如死灰:“大错已经铸成,卑职并非为了推卸罪责,只据卑职所获讯报,笃定的是沈炯明及金敏当真指使了简氏潜入福宁阁行刺太后,太后之所以未被阴谋所害,是因湘王早已洞悉了沈炯明等奸计,太后现在安然无事,而勤政殿朝会公审,并非官家主持是乃湘王判夺。

卑职以为,官家必定已为湘王兵禁于内廷,唯今之计,也只有谋划着解救官家,公才能免受这场祸事牵连。”

“如果真如你所说,满朝文武均未质疑晏迟的定夺,说明已经被晏迟这竖子震慑,甚至连潘吉、祁诚都已与晏迟沆瀣一气,我若就这样回临安,无异自投罗网!”司马权已经觉得脖子上像被逼上了一把铡刀,森凉的刀锋让他的脖子开始剧痛了:“晏迟所示的罪证,那几封诺书,若真被验证其上指模乃沈炯明、金敏摁印,他一定是使了计,我们从一开始就上当了,我若回临安,难逃叛国通敌的罪惩,我不能回去,不能回去,我不回去晏迟就无法证实我的罪行,我的子孙,司马一门才有可能不被诛连。”

“司马公,要若湘王真已将祁尚书笼络,又何必游说卑职阻拦司马公赶回临安呢?虽卑职不知湘王用了什么手段让祁尚书妥协,但卑职笃定,只要祁尚书动用官家所赐令符起事,必然能挫毁湘王之计,司马公可暗中潜返,私见祁尚书……”

“羿青,你自己也说了,龚信拟的旨,让祁诚呈递福宁殿请官家允夺,要是祁诚不曾背叛,那只余一个可能,就是官家真听信了晏迟的话……”司马权比羿青还要面如死灰。

他之所还相信羿青,是因为羿青如果真已投诚晏迟决心把他置之死地,那么这时又何必实言相告让他知道临安城中的险情?只需要押他回临安,他就只有伏诛于铡刀之下。

司马权深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羿青,我信得过你并不是忘恩负义之徒,可你所献之计,应当也早在晏迟的意料了,我不能回临安,唯今之计,只有在你及你所率亲卫护侍下,避走大理国,大理国主曾与我有数面之缘,而今大理为辽廷属国,我若去投,大理国主当会施以助庇。

我的生机,唯只有求助于辽廷,但我要是直接往投辽国,便坐实了罪名,我虽能苟且偷生,恐怕我之子孙家眷无一能保,好在大理国自来非大卫之敌,之所以向大辽称属臣,也是被逼无奈,大理国主使人与辽主协商,辽主再向卫廷说明我之清白,质疑晏迟挑生这起事案,实乃欲毁辽卫之盟,发生这样的大事,满朝文武便不会再听凭晏迟把控,而官家,哪怕是真听信了晏迟欲弃我司马一门,也会再作思量。”

羿青瞠目结舌。

在他看来,兴国公的应对之计简直愚蠢透顶,大理国已受辽国胁迫,既已向辽主称臣,投往大理哪能摆脱投敌之罪?而辽主和辽太子,目前迫于西夏对大卫的友援,又如何肯为兴国公这么一个走投无路的他国之臣,威逼卫廷?

可是他看兴国公的态度……已经是深惧归朝,难以说服他涉险求生了。

羿青当然不是忘恩负义之人,因此不愿眼睁睁看着兴国公走向绝路,他只能佯作听令,暗下思忖:而今之计,倒是能护着兴国公先出潼关,却由我暗遣亲信悄返临安,与祁尚书接触,只要祁尚书答应了配合我的计策,助官家脱困,自然就能劝服兴国公归国。

但他当然没有机会了。

羿青所率的一部亲卫中,其实早有晏迟安插的外察卫,当他佯令护兴国公经潼关投大理国时,就已经坐实了私庇罪徒逃亡之罪,而邓州既已征复,榷市虽在,然而辽国一时未及再遣军卫入驻榷市,倒是襄阳公的部卫暂时接管了邓州,襄阳公长子鄂云,奉圣令,追捕朝廷重犯,羿青率部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又有晏迟所派那人率先发难,振臂一呼,使得使团护卫中一部分畏惧被诛连者纷纷响应。

羿青为护司马权,被箭杀。

他仰面朝天倒下时,松开了手中的长剑,望着苍天与浮云,难以阖目。

终究还是,不曾马革裹尸,却亡于权斗利争,也好吧,大卫可以没有羿青,只望湘王,请你无论如何得保下社稷江山。

司马权落网,被押回临安。

此番连不少的布衣百姓都已然知悉了福宁阁事案的前因后果,但凡有三五成群的地方,就有针对这件大案的议论。

就如王双喜家的羊杂汤门店外,排起那一条长龙,食客们一边等着位置,一边热火朝天的说着自己的见闻和看法,其中有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嗓门尤其的敞亮:“司马权被押进钱塘门的时候,我正好也入城,亲眼看见他被锁在囚车里,上一回见他,还是好些年前的除夕了,司马权奉旨于丽正门外赏赐百姓迎新酒,那时候他一身锦衣昂首挺胸有多风光?真没想到,我还能看见这人灰头土脸垂头丧气坐着囚车进城。

一声儿冤都没喊,被臭鸡卵烂菜帮砸中了头,都不敢把头抬高半寸,这一看就是做贼心虚的模样,呸,谁能想到呢?太后再是如何恶悍,也是他嫡亲的姐姐,眼看着太后不能利用了,居然就想谋刺太后嫁害湘王殿下。”

“呸”声顿时一片,把王双喜的妇人都惹急了眼,不忙着收碗碟,忙出来提醒:“乡亲们行行好,怎么骂通敌叛国的罪徒都使得,可别在我家食肆外头吐唾沫啊,省得让人误会是我家的羊杂汤不可口,为乡亲们唾骂。”

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就道:“婶子还怕这个?双喜叔这家店都开了多少年了,原本就是肉鲜汤美,又自从你们用了辣椒粉配着做沾碟,又未曾另收沾碟的钱,越发的有口皆碑了,哪会有人唾骂。”

妇人就笑了:“从前辣椒珍贵,咱们这样的小店子指望的是薄利多销,哪敢配那样价高的沾碟,还是湘王妃乐意把辣椒种植的法子宣广,这几年辣椒越来越多人种植了,那些商行也不再贩以高价,耗不了几个钱,咱们哪能厚颜另收沾料钱,各位才有这样的口福呢。”

就又有一人,看上去还是个士子,但应当出身贫家,所以才宁肯耗时亲自来排长龙等位,众人就听他文绉绉地说道:“我有个同窗,兄长在刑部任职,亲眼目睹了祁尚书等核察司马权的指模,确然跟诺书上的一模一样,但司马权却说他并不曾指使沈炯明等谋刺太后。”

“哼,他有没谋刺太后倒是并无罪凿的,他当然不甘心认罪,但串通辽国奸细的罪行却是无法狡辩的了吧?这已经该当死罪了。”

“就是,连咱们这些布衣都晓得呢,两件罪行,究竟哪一件更重,这样个该死的奸徒,居然投诚辽国听从辽狗指使谋害湘王,这是要把大好的江山都拱手送给辽狗啊,咱们的日子虽比不得那些王公贵族,可到底也能丰衣足食吧,可你们想想淮河以北,那些被辽狗欺压的卫人过的是什么日子?比奴役尚且不如!真要是亡了国,大家伙都没好日子过,按我说只是把司马权等罪徒判死都是轻饶了他们,正该五马分尸,让那些官员好好掂量,若敢再犯叛国投敌的罪行会落得什么下场。”

又有一人道:“我早前从司马权的宅邸前经过,可巧瞧见了湘王府车舆停在大门前,站住再瞧,就见竟是湘王妃从车上下来,司马权已经获了罪,不知湘王妃为何还去他的宅邸。”

“别不是去抄家的吧?”

“笑话,真要抄家也不能让湘王妃去。”

“也是这个理儿,那湘王妃究竟去做什么呢?”

王双喜的妇人本已经转过身都准备再去忙乎了,听这话又站住了脚,忍不住也加入了猜测和讨论,倒是这妇人的猜测最接近事实:“司马权的确该死,但他家中的女眷想来也不是个个都参与了罪行,湘王妃可是善心人,莫不是去劝说司马家中那些不算太恶的女眷吧,要是女眷们能供诉出漏网之鱼,或许还能获赦,减轻点罪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