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天!夫君是个大反派 > 第805章 真的不会?

天!夫君是个大反派 第805章 真的不会?

作者:刹时红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2:39:23 来源:小说旗

“汴王在不在世我不知,我只知湘王不会佐汴王登位。”

覃太师上了岁数的人,被老朋友严肃认真的一问,谎话是不愿说的,他只能说大实话。

晏迟的确没告诉他汴王的生死,更不可能告诉他将来的筹谋,这些话,都源于覃太师自己的推测:“要论贤德,汴王当然胜过今上,可太傅公认为现今我朝的时势需要的是贤德之君么?慢说汴王的性情颇为优柔寡断,绝不适宜铁腕治政,汴王还根本不通君王之术,只一味的仁良,慢说于今情势,便是太平盛世也难免不被奸谗迷惑,着实连守成都得看时运如何。”

这一番话,其实不会让徐太傅大惑不解。

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个臣公会承认自己是奸谗,往往都有个大义凛然忠直不阿的表面,又别说这些表里不一的官员了,哪怕是真真正正的忠良之士,也很可能拥有一个好的品行,却干着一件祸国殃民的事,这是属于能力问题。

那就决定了龙椅上的皇帝,他不仅要是个好人,还得是个能人,光是重用忠良还不行,还得清楚的判断政令的利弊。

这就如同覃逊,他可不算是个好人,毛病很多,贪过污受过贿,对于政敌的打击毫不留情,还为了自保投过敌,对辽国皇帝俯首称臣,这要是在位的皇帝不够聪明,光看覃逊的诸多\/毛病别说重用了,恐怕会直接把覃逊给处死,处死了还不会有人挑皇帝的错,反而尽都讲“杀得好”。

覃逊自己恐怕都不觉自己死得冤枉。

但是,如果没有覃逊,就不会有卫辽之间这些年的表面和平,卫国完全不会有休养生息的时机,接连不断的战事和动\/乱,会生生把南卫的半壁江山拖垮,东平公为南卫奠定的是基础,覃逊的功绩则是把这基础进一步夯实,先帝至少还有这点眼光,但覃逊不认为汴王也有。

也许汴王会信重晏迟,大事小情都由晏迟拍板,这可就是典型的君弱臣强了,这不是一个正常的模式,无论什么样的君主,过于倚靠一个臣公,反而对臣公言听计从,这都必须是社稷国祚的隐患。

因为君主就算对臣公心服口服,别的人也不会服气。

有不服气的人,就有挑是生非的人,就会有争执和动\/乱,晏迟要真想一直把控朝政,他何必要佐助个成年的君王登位?太子可还小呢,至少一个无法亲政的君王,事事听从于辅政的重臣,这种情形看上去得正常合理许多吧。

覃逊所以能够笃定,跟自己的老伙伴交心:“湘王毕竟是我的孙女婿,我多少知道点他的抱负,他对帝位可从来没有企图,也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野心,否则也不至于在今日的朝会上,坦言布公的为东平公打抱不平,他虽有自保的手段,可真要图谋更大,这可就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了。”

徐太傅这回隔了良久才点点头。

“官家的隐疾,我们心里都有几分清楚,并不是什么危重的症侯,不过是早年用药太多……总之现如今官家的龙体大有康复的指望,倘若真如官家信重的医官诊判,官家还有望诞下龙嗣,如今虽说国有太子,但不过太子毕竟并非官家的亲骨肉,讲句实在话,对于易储,满朝文武其实都心有准备。”

覃逊颔首:“世代相袭,这是人之常情,便是老夫,不也期翼着能有亲生的儿子继承家主之位么?一但官家有了亲生子嗣,便是太子并无过错,官家决意易储一事着实也是情理之中,不过官家旧时所倚重的司马权等,确然不足以辅佐官家力挽狂澜,太傅公和老夫都看得清楚,对于君帝而言,固然应当制衡朝堂,不能容许政事堂只有一种声音,可制衡必须得给大业让步,辽国在积蓄国力,我朝更不能再容贪谗横行致使民怨沸腾国力衰微,这就是事分轻重缓急。”

“不过太师公就这般笃定,湘王以如此果狠的手段剪除贪谗,日后真能全身而退免受君帝猜忌?”徐太傅仍然担心湘王权势过重,到头来与皇帝势同水火,那么君臣之间还必有一场争斗,这场争斗无疑比今日勤政殿之事更加激烈,甚至引发的祸患还将远远严重于九地叛乱。

覃太师放松了肩膀,也终于不再“梳理”他那把美须:“我们都老了,操不得这么多心,湘王是我的孙婿,可便是我这在朝堂之上旋斗一生的老油子,也着实深深畏服于他这后生,对于湘王,我只明悉一件事,倘若湘王决意颠覆这社稷,我是无能为力阻止的,同样,要若湘王连自身都难保,我覃氏一门也同样会万劫不复,时也命也,我唯只能看重眼前之益,不能再虑日后之事。”

覃逊其实清楚,徐太傅并不会阻挠湘王剪清敌仇这一“任性”。

东平公本不应死,更何况背负着那样的冤屈死于刑场,这是大卫真正心怀社稷的臣公心中永远的憾痛,所以这些年来,他们冷眼看着羿姓皇室继续重用那些谤害东平公的奸谗,虽说仍然楚心积虑的在朝堂上斡旋,判断着天子制衡的心态,提携了不少忠臣直士和奸谗祸党抗衡,只能用这样的方式让大卫的国祚继续苟延。

暗底里,个个都觉自己窝囊无能。

才有湘王晏迟应运而生。

徐太傅这样的臣公看来,湘王当然不是君子,其行事狠辣城府深沉,绝对是一个危险人物,可偏偏只有这样一个人,能在与诸多奸谗祸党的激斗中连连获胜,并且还能屹立朝堂不倒,最终竟让一国天子甘愿托以治政大权。

再看湘王做的事,虽手段不那么光明,但没有一个忠臣勇将死于他的谤害和算计。

非但如此,甚至还能连连平定迫在眉睫的祸乱,使这原本残破的江山,竟在绝境中吐露出些微蓬勃的生机。

可以说只要晏迟不为篡位之事,位于中立的这些臣公就不会抗拒有此权臣存在,将之视为不得不除的毒瘤。

覃逊这日,又去看望了他长卧病榻的老妻。

王氏难以避免的发胖了,她仍然口不能言,但瞧着却比司马太后要“正常”许多,这大抵也是因为王氏再不能发火的原因吧,或许连意识都不那么清楚了,因为已经忘记了过去的妄执和仇恨,心境如同一个不晓事理的稚儿,气色还挺红润。

“这样也好。”覃逊带着笑,把一方柔软的锦帕,轻轻擦拭着王氏手心冒出的热汗:“现如今你只记得我的好,倒不会再埋怨我放纵三娘欺你家门了,这人啊,其实要么就报仇,报不了仇就得放下仇恨,像如今的太后……她还真不如你。”

晏迟和芳期今日都未在宫中久留。

他们回到湘王府,先是酒足饭饱,再和婵儿玩耍一番,直到婵儿去“照顾”她的那些宠物们,夫妻两个才抽出时间来交流正事。

“圣人今日提出让把薇儿送入宫中,这是阿舒的意思,圣人还跟我说,就在几日之前,贤妃竟与阿舒生了场争执。”芳期便细细说起那场争执:“这些时日以来圣人为了福宁阁这一事案多有悬心,就难免无法顾及太子,原是由贤妃照管太子的起居,阿舒也常去看望,贤妃却突觉反感,不再让阿舒与太子独处。”

晏迟半靠着软榻闭目养神,看神情很是不以为意:“贤妃是个明白人,莫名其妙不会拒绝覃娘子接近太子,定是察知了覃娘子的某种居心吧。”

“贤妃告知圣人,是一日听闻阿舒抱着太子窃窃私语,让太子唤她阿娘,还告诉太子他乃自己亲生。”

“贤妃机敏,不过圣人心肠软,我猜覃娘子并没有否定她有过这样的行为,甚至还向圣人哭诉,她着实难忍对于太子的关爱,也许还道了罪,担保今后绝不再犯,再提出把薇儿接进宫,膝下有了女儿承欢,就不会忍不住时时对太子倾诉慈母之情。”

芳期把自家夫君看了好一阵,打了他一把:“听你这样说,倒像阿舒的言行是经你授意似的。”

“覃娘子明知咱们的安排,也自然晓得今日勤政殿朝会咱们会大获全胜,等这桩事了,司马娘子就会自请落发,她要是不想法子留在宫里,就只好独居司马娘子留下的那处宅子,薇儿毕竟还是郡主,不能让她这个被宗室除名的生母抚教,所以覃娘子以这借口想要圣人开恩,继续将她留在宫中。

只这件事,莫名其妙开口的话太易遭到拒绝,所以她才设计了那一出戏,顺理成章的恳求,她其实并不如何挂念薇儿,只不过不甘就这样离开宫廷,离开太子身边,她想留在宫中,才方便时时提醒皇后不能眼看着易储一事发生。”

晏迟到底是睁开了眼:“我知道王妃对覃娘子已经心生提防,且认为太子只要能得平安喜乐便好,今日跟我说这番话,是想跟我商量怎么能让覃娘子死心。王妃是否觉得干脆不让覃娘子继续留在宫中,免得她在陈皇后身边挑唆最为妥当?”

“着实我今日听圣人的口吻,虽感念着薛贤妃对她忠心不二,却也认为薛妃待阿舒未免太严厉了,而且太子渐渐知晓了人事,目睹着薛妃责备阿舒……闷闷不乐,这几日竟也不怎么搭理薛妃了,圣人规劝着,才肯饮食。”芳期肯定的是芳舒留在宫中,一定会费尽心机促成太子登基,岂非不利于晏迟推举汴王登位的大计?

晏迟有那么一丝犹豫。

却把手往脖子底下一放,用膝盖将芳期的胳膊一碰:“我不赞同王妃的想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