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天!夫君是个大反派 > 第749章 九王叛事

天!夫君是个大反派 第749章 九王叛事

作者:刹时红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2:39:23 来源:小说旗

这是由“发配”至顺昌府的宗亲羿枚首率挑发的一起叛乱,矛头直接对准了当今天子羿栩,他以檄文昭告天下,宣称曾经临安城中流传的天谶并非辽人散布,英宗帝不孝不仁,实乃祸源之首,英宗一系子孙必将内杀而亡,这的的确确是上苍给予大卫社稷的警诫,天命本应归于怀宗帝所立的太孙羿梁,太孙却已遭羿栩毒手,所以羿枚做为皖王之后,怀宗之孙,当奉承天命,讨逆系,正皇统,逼羿栩退位,而将太孙嫡长子扶持为大卫君帝。

羿枚之父,皖王羿承汝,乃是怀宗帝一朝贵妃安氏所出,当年,是除太子之外最受怀宗帝爱重的皇子,虽已然亡于辽国囚营,但他的两个儿子羿枚、羿桓却得以释返,羿枚是被安置在顺昌,羿桓则被安置于舒州,两地本就相隔不远,所以羿桓是第一个附逆之人。

非但如此,羿枚还暗中联络了洪州、衢州等地宗亲,共九人,各自在所处之地自立为王,发动了这起剑指羿栩的叛乱。

羿栩自然震怒。

他追究的首要之事是,这些宗亲,宅邸并无兵卫,他们哪里来的兵士拱随他们叛乱?

这事不难察清明。

顺昌知府于东,当羿枚兴兵发难时,立马就弃了顺昌官衙乔装成平民逃难了,他这时已经回到了临安,当然,他给自己的弃逃找了个急于报迅的借口,将所有罪责都推在了一个死人头上。

死人是羿栩任命的武官,他负责管治顺昌军户,练兵备战。

“方瑞奉圣谕职管顺昌军户,便开口索要贿赂,但凡愿意奉承他的户兵,均能得获队统之职,这些队统即可免于劳训,只是军户人家,并没有多少积财,哪来的贿金满足方瑞的贪欲?这也是绝大多数的户兵都不曾行贿帅部的原因。

可在籍的军户,实则然已经因为多年疏于管训,有那么一部份人早就动了心思,他们私下里投雇于富贾豪族,以赚得雇钱为利,突然只因朝廷开始重视管训,只好放弃这条财路。

方瑞一索贿,这些人便再动了心思,纷纷说服旧雇主支援他们贿款,等他们争获了方瑞的欢心,被授队统之职,即能利用兵官之权,为这些富贾豪族牟利,富贾经营商事,难免有行争市竞的对家,这些兵官便屡屡寻衅滋事,那些被滋扰的商户只好让利,又有豪族权门,于顺昌广置良田桑园,故而需得请雇大量佃户,佃户们付出劳作,自然需要回馈粮帛,这本是理所当然的事,然而那些豪族权门,竟视为一笔极大的开销,楚心积虑谋划着省免。

为方瑞所包庇的部统,便谎报佃户为军户,将朝廷下发军户的饷酬,挪用为佃户的报酬,不仅让豪族权门省免一笔开销,还因此与方瑞交识,就更有了机会谋夺更多的利益。

可朝廷下发的饷酬是有限量的,方瑞等既然挪为他用,真正的军户便不得粮饷,他们本就因为方瑞的苛训,练兵之外不得不从令耕种军田,倍添苦累,却还要被克扣粮饷,别说家属,就连他们这些应籍兵,都是饥一餐饱一顿,心中怎能不积怨气?

军户们终于盼得朝廷令改军政,于是商量着等监察使至顺昌,一同检举方瑞的罪行,可哪里知道,监察使竟因收受了方瑞的贿赂,非但不听他们申诉,还怒斥他们中伤帅部,这些军户因此受到了方瑞的惩处,被罚以刑杖。

方瑞记恨这些兵卒,授意他的心腹队统,对‘滋事’兵卒倍加严苛,竟有……竟有一兵卒被活活责打至死,臣正拟将方瑞种种罪行上奏朝廷,怎料到,罪逆枚竟然早有预谋,利用这些军户的积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发动了兵变,方瑞及一众党徒,皆被斩杀,就连监察使……臣乔装而出时,已见他的人头也高悬在了城门上!”

羿栩脸色铁青。

元务墉这时也不敢说话,就连沈炯明,脑门上同样是遍布冷汗。

清箫今日也在场,他冷冷道:“元大夫,方瑞私藏的珍宝玉器,据察可是在元大夫你的私库里,还有不少州府的帅部,都向元大夫献了礼供,如今监察使与诸武官沆瀣一气,导致了军户积怨爆发,才为宗室利用起兵谋逆,元大夫怎么能一言不发?”

清箫敢这么说,当然是因为关于元务墉受贿的事,他一早就已经向羿栩禀报了。

可羿栩当时以为,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天子并不认为一介重臣收受贿赂是多么了不得的罪行,他只看重他一手提携的武官们,依然能安安稳稳管治好地方的军户,使大卫备足抵抗辽国的军力——虽说有绵谷兵变在前,但这并没引起羿栩足够的重视,因为那时他还没有派遣武官直接督管军户,绵谷兵变后他已经做出了弥补,他以为漏洞已经得到了修正。

他根本就不知道,军户会因为心中积怨,而纷纷附逆宗亲!!!

羿栩现在只想杀人,他的眼睛盯准了元务墉的人头。

“穆侍郎身任内察部之长,何以对诸逆徒的串联毫不知情,如今穆侍郎将罪责尽推脱至元大夫承当,臣以为……”

“住口!”羿栩拍案而起。

“元务墉立即下狱!”天子立下决断。

沈炯明愕然,他还没说出这一事件乃是穆清箫和晏迟挑生的指控呢!!!

不知究理的沈炯明,直到和兴国公碰面,才明白过来自己犯了什么错。

“沈公你当初谏阻湘王之见,否决将诸宗室召回临安,官家便因在各地监督宗亲的察子本为小犬过去挑择,故而令我负责这一事务,官家原意乃是,宗亲各安地方,等军政改革推展顺利,我便能够因建功而起复,谁曾想……”

“司马公对这起兵叛一无所知?”沈炯明的冷汗这回是止都止不住了。

“一无所知,我要是知道了,哪里会隐瞒?”

沈炯明直接瘫软在了椅子里:“当初我只以为晏迟中计,万万没想到他是将计就计,这起兵叛势必为晏迟挑生,且他还将他自个儿摘得一干二净,他故意谏言将宗亲召回,是料准了我会阻止,利用那机会与他确立政敌的关系,而后辛怀济提出军政改革,晏迟再次料到我会力争,只恨元务墉,竟因为贪图财帛小利,纵容那些武官……”

沈炯明说到这里自己都说不下去了。

金敏紧紧蹙着眉头:“这事也怨不得元务墉,他便是不收贿赂,明知那些人都是官家的心腹,又哪里会当真惩诫他们?我们料错的是晏迟竟能怂勇羿枚等人反叛,且还能争获军户的拥戴。”

“唯今之计,也只能把那蝉音交出,还有贾高松,他们两个一同指控晏迟,我们还有几分胜算了。”兴国公道。

“不可。”金敏长叹一声:“蝉音不仅是一介伎子,甚至还是沈公献予晏迟之人,晏迟早就将她逐出,她哪怕招供了实情,晏迟也会驳否,官家根本不会相信蝉音的供词。”

“那还有贾高松……”

“而今晏迟完全可以置身事外,贾高松忽然跳出来指控晏迟,他是什么目的岂不一目了然?”金敏摇着头:“晏迟曾经阻止过让汴王迁往临安之外,咬定汴王若离临安将有性命之忧,要是汴王现在临安,羿枚等有何借口谋逆?贾高松的证供,是称晏迟勾联辽国,他为辽国的间细,却在晏迟占尽上风时忽然出首,分明就是要将晏迟置于死地,他的供辞哪会被官家听信?

另则,现今的燃眉之急时如何平定叛乱,官家会倚重谁?必然是襄阳公、辛枢相等人,这两位都心向晏迟,更何况还有一个穆清箫!!!我们这时仓促对晏迟发动弹劾,可谓毫无胜算。”

那要怎么办?

“只好弃元务墉而自保了。”金敏倒是很快做出了决断。

“可元务墉已然入狱……”

“他便是要招供,定然也仅是供出晏迟的罪谋,哪怕官家并不会听信他的话,于我们而言也是有益无害,且我猜度着,官家今日喝止了沈公你的话,恐怕根本就不会公审元务墉,官家还是为了保住兴国公不受牵连,兴国公既安,则咱们同样不会受到波及,我们只能摁兵不动,另候时机。”

兴国公不知道他的人手为何没有知禀羿枚等人的异动,晏迟却是清清楚楚。

这一晚,他喝着小酒,正跟芳期讲故事呢。

“羿枚被俘时尽管年少,但已经是个跋扈骄纵的皖王世子了,无奈的是成为了囚俘,只好忍辱偷生,释归之后,他甚至埋怨汴王不争,只图自己荣华富贵,他虽被安置在顺昌府这种富庶之地,可无爵无禄,身边还有内察卫的眼线盯着他的一举一动,囚俘生涯的怨气早就摁捺不住了。

我不过是遣人煽了煽风点了点火,羿枚就决意谋逆,他做的第一件事当然就是杀了眼线,司马权对这些宗室放心得很,根本没料到他们会谋逆,所以收到羿枚伪造的信报,他就没有认真辨别过真伪。

羿枚杀了眼线,乔装亲自去见羿桓,所以舒州的眼线也没了,羿桓争获了‘自由’,由他出面联络其余的七人,自然都是因为武官逼使,军户颇多积怨的那些地方的宗亲们,众人轻易就能赢获军户的拥戴,这么大的利益在前,哪能不入伙。”

芳期笑道:“晏郎当然又会故技重施,逼迫羿栩只惩宗室,而宽敕军户。”

“这回恐怕不能故技重施了。”

晏迟却这样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