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天!夫君是个大反派 > 第629章 刀落

天!夫君是个大反派 第629章 刀落

作者:刹时红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2:39:23 来源:小说旗

吴顾昭与婢女尤杏花有染。

他遇害当日,与尤女相约夜里相会房中,尤女因被主人叮嘱,便未与她的母亲与姐姐共用不远处长期供送三餐的食肆送来的饭菜,并未在天色未黑之际,就觉昏昏欲睡,反而趁家中别的人歇息后,往吴顾昭的屋子里,吴顾昭早已另备好酒菜。

据尤女说,吴顾昭当日有些心事忡忡。

一壶酒很快饮完,才愿意倾吐些心事,说是承蒙了霍都统厚待,视他为知交好友,可霍都统因为淮王有涉绵谷事乱一案极其担忧,不久前还跟他说起一件内廷禁密,竟是先帝临终之前,留的遗诏本是让淮王杜继位,要将当时位居东宫的太子栩废黜!

淮王杜本不知实情,事后才有所怀疑,暗令皇城司察部的心腹察证,应是惊动了天子,才惹生这起杀身之祸。

霍都统商量吴顾昭,为救淮王杜,使先君被逆犯弑杀的真相大白于天下,可借御侍之便,擒伪帝而逼审,争取文武百官见证,朝堂之上论争,使淮王杜还有机会与伪帝辩争。

约好的就是次日动手,可在动手之前,吴顾昭却犹豫了。

他说今日夜半,霍都统将来家中,细商明日之事,故而他在下人们的晚饭里事先下了迷药,不过因为犹豫未决,说不定一阵间会拒绝霍都统,也是为防万一,才告知尤女,倘若他遭遇意外,让尤女千万忍到面圣之时,才将这番话供述。

这件事案为镇江侯龚佑最先经手,他又为临安府尹,差职等同京兆公,将事案禀达天听后,羿栩立时决定亲审,除了让临安府的正尹、少尹协断,还召集了兴国公、湘王。

司马权其实是作为涉案嫌犯。

但当然当尤杏花的一番供述后,他被“洗白”了。

晏迟虽获羿栩召令协断,不过他心知肚明尤杏花肯定是被司马芸姐弟两个买通了,这个女人其实根本没有被吴顾昭相中,她是那个在饭菜中落迷药的帮凶,而吴顾昭是被司马权遣派的杀手杀害,司马权自己嫁祸自己,为的是坐实霍赴峡的罪名。

晏迟完全无意屡行协断一职。

而镇江侯龚佑,自察搜得兴国公予吴顾昭那封书证时,也预知案情不会如此简单,要若真是兴国公杀人灭口,岂能不知有这件要命的书证在吴顾昭居处?既杀人得逞,必得翻寻一遍,毁书证保自安,使此一起命案扑朔迷离,难以察实。

于是龚佑虽将案情呈报,不过事先也申明了,以他的认为,兴国公多半是被真凶嫁祸。

这起由羿栩亲审的重案,眼看毫无悬念,可是有葛时简在场。

他觉得不能仅凭尤杏花一面之辞,就算已经在霍赴峡家中搜出了罪庶杰的信件,纸上所书,称已听淮王之令行事,肇兴了绵谷军户叛走,特知报淮王可行下一步计事……葛时简却觉这样的“罪证”太过“明凿”了,试想要是绵谷变乱,真为淮王杜授意霍赴峡、罪庶杰肇生,霍赴峡见淮王杜受疑,意图说服吴顾昭起事,然而仅仅一个右都统,一个御前侍卫,就有把握成事?

这未免,太荒谬。

司马权当然要反驳葛时简的质疑——淮王杜已被软禁,霍赴峡为淮王杜心腹,唯有孤注一掷,霍赴峡担都统之职,且明知今日天子打算设宴款待高丽使臣,宴上,护侍帝君身边二卫,一人为霍赴峡,另一人也可由霍赴峡从侍御之中指任。

吴顾昭要是为霍赴峡所说服,两人与官家最是接近,且能够携剑以防变生不测,大有机会挟持得逞,众侍卫因必须顾忌天子安危,如何敢与两名逆犯相争?他们挟持君帝,就可要胁释放淮王杜,救得淮王杜,一路投奔辽国,岂不得一条生路?

葛时简又问:“那封署名为罪庶杰的书证,霍赴峡读后大可付之一炬,何故存留?”

司马权争论:“往往谋逆者,所图无非权利,霍赴峡虽为淮王党徒,难免不会担心遭遇过河拆桥,留得书证,自是为了提防淮王杜食言。”

“就算凭尤氏的证供,吴顾昭反悔,为霍赴峡灭口,但只要淮王杜招供,霍赴峡依然罪责难逃,哪怕他没有帮手,也必须铤而走险,那么他为何会使御侍去吴顾昭家中察问?他应当明白吴顾昭遇害一事被揭发,且还牵连了兴国公,官家今日必会亲审,设宴款待新罗使臣之事必会延后,霍赴峡又哪里还有贴身护卫的机会?”

“葛少尹也太想当然了。淮王杜若然招供,必当极刑,霍赴峡又何需急于今日便铤而走险呢?他并不担心淮王杜会认罪,却无法掩盖应当入值的吴顾昭无故误值,他身为右都统,岂能不问?

试想吴顾照要不是已生提防,留下尤氏这么个人证,老夫为霍赴峡所陷害,替他顶了杀人之罪,还让淮王杜得以脱身,霍赴峡便大有机会蒙蔽圣听,日后还怕没有机会弑君么?”

“事涉亲王罪否,断不可以猜测及一婢女片面之辞定案,臣建议,官家当亲审嫌犯霍赴峡。”葛时简仍然坚持。

“葛少尹断元家一案,不也是仅凭供辞定罪?”司马权也是恨极了葛时简这绊脚石。

“元家之案,梁氏为被告,她的认罪之辞又岂同于推测?且除梁氏之外,还有梁氏收买的旧仆供辞,梁氏并未反驳,岂同于片面之说?如今日这起要案,倘若嫌犯认罪,下官也无话可说。”

霍赴峡当然不可能认罪,自己并没做过的事,让他怎么认?

他甚至都不知道吴顾昭是被刺死的还是被毒死的又或是被砸死的。

司马权也心知霍赴峡不可能认罪,他锋利的长剑,急急忙忙对准了这个尚且如坠五云雾里茫然不知所措的嫌犯。

“认罪便如服诛,霍赴峡可并不是梁氏这等无知妇人,明知死路怎会择行?葛少尹莫不是仅因人犯不认罪,就断定他为无辜吧!”

葛时简自然不会这么武断。

他问霍赴峡:“昨日三更,你在何处,可有人证?”

据尤杏花的口供,霍赴峡若为凶手,三更夜半时他应在凶案现场,但要霍赴峡无辜,今日便要入宫当值,昨晚三更按常理讲他应该宿于家中,而霍宅的下人,不可能全都附逆,若有良雇能证实霍赴峡并不具备行凶时间,这样的证辞多少还算可信。

霍赴峡还真有人证。

昨日下昼,他便接一旧同僚,也即现在还在皇城司察部任职的何某人邀请,往其居宅饮谈去了,且是借宿在何家,今日是从何家直接入宫应值,何某人当然可以作为他的人证。

兴国公立时质问:“霍赴峡你身为侍御右都统,且明知今日入值,要做为国宴仪卫护侍君侧,职责重大,怎会因为旧同僚相邀,就饮谈至夜深?!我看那何潇峻定然也是你的同党,有心替你做伪证。”

眼看着唯一人证似乎连作供都机会都没有就要被打为共犯,霍赴峡心急之下,也只好实话实说:“何潇峻因忧心淮王安危,才请我去他的宅子里细商,官家,实则卑职及诸多皇城司的共事,皆以为淮王必定是为奸徒诬陷,请官家明鉴!”

“霍都统你总算承认了你等一党,与淮王分明是一条心!”司马权冷笑。

葛时简也沉默不语。

但任侍御,尤其做统调诸御侍的左右都统,必须坚守的原则就是不得妄议朝堂事务,这些人只能效忠于君帝,虽生而为人,难免都有俗情世故,不至于到“与世隔绝”的地步,可辟如皇帝怀疑淮王杜意图谋逆一案,霍赴峡绝对不能因为与淮王之间的私交,就质疑君主的决定,便是请求“明鉴”为淮王求情的行为,都足够让他失去成为侍御的资格。

可被罢免职位而已,不代表就罪该当死。

所以葛时简仍然坚持要盘问何潇峻,他的理由是必须察明刺杀吴顾昭的真凶。

何潇峻被传至御前,他的证供,却大不利于葛时简。

“昨日卑职的确与霍都统见于寒舍,可根本不是卑职邀约的霍都统,是霍都统先约的卑职,还说卑职家中清静,方才便于饮谈,不必去酒肆,卑职本籍不在临安,父母高堂与兄长都在扬州,只有卑职和贱内夫妇二人住着个小院,也只请了个厨妇,昨日霍都统说因着淮王受疑一事忧愁,想与卑职说说心理话权当发泄……

卑职本是皇城司区区兵士,多得淮王与霍都统提拔才被调入察部,不仅军阶提升了,薪俸更是与从前大有区差,卑职若是拒绝了霍都统,自己都觉自己薄情寡义,所以卑职不仅放了厨妇一日闲假,还交待了贱内回她娘家住上一日,想着好好安抚安抚霍都统,却是卑职先被给霍都统给灌醉了酒,倒头大睡,醒来是都日上三竿了,已经不见霍都统人影。”

这个吴潇峻的供辞,只能证实霍赴峡昨天的确与他在饮酒,但他大醉后,却不知霍赴峡的去向——关键是霍赴峡说了谎话!

葛时简哑口无言,只好听着司马权做“结案陈词”。

晏迟心知葛时简并未被司马芸姐弟二人的奸计迷惑,只不过一时间拿不出强有力的理据来推翻此案而已,葛时简被卷进此案不是他的计划,应当也不是司马芸有意所为,晏迟觉得多半是镇江侯为了减轻风险,把葛时简拉进来利用为淌河的垫脚石。

在晏迟看来,葛时简并非楞头青。

此人并非不知世故,只不过不染世故而已,葛时简完全有能力自保,可让晏迟头疼的是因为元紫东那起事件,葛时简开罪了司马芸和王烁,万一司马芸也看穿了羿栩的心态,恃机针对葛时简用激将之法,逼着葛时简不得不为羿杜、霍赴峡出头……

他将王妃有回是怎么说的?

炮灰。

羿栩为了让世人认定羿杜罪犯谋逆,务必也会重惩坚持为羿杜鸣冤的官员。

葛时简擅长的是刑审,虽说对于大卫的存亡并非举足轻重的官员,多半不能成为辛远声、徐明溪等的助力,不过他的生死,不会为芳期所罔顾。

当救则救吧。

晏迟觉得他很有必要和葛时简剖析利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