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天!夫君是个大反派 > 第609章 以人心布局

天!夫君是个大反派 第609章 以人心布局

作者:刹时红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2:39:23 来源:小说旗

司马芸如今视枣氏,已是心腹中的心腹,早前便跟枣氏说好了,若枣氏察觉情形不对,她不便插话,只禀报贵妃请见以为提醒,这才是司马芸攸忽冷静的真正原因,于是强自摁捺了怒火,把皇后、芳期这两个碍眼的打发了,才听枣氏的劝谏。

“大娘娘险些中了湘王妃的奸计。”枣氏也只听崔内人的嘱咐行事,她并不惊诧崔内人是怎么预先得知的湘王妃今日会来拜见:“湘王妃显然是故意激怒大娘娘,大娘娘若真在这眉节眼上,下令惩治湘王妃,皇后必会阻挠,此事便会惊动官家,湘王又正好在面圣,他跟湘王妃应合,多半会让大娘娘百口莫辩。

官家要是听信了湘王的话,笃定大娘娘是为兴国公遮掩,一时冲动,便会正式任命沈中丞担任平乱御史,君王若正式任命,便即覆水难收,大娘娘岂不是就陷于被动?”

司马芸前前后后的思忖一番,极其艰难的点了点头:“你说的话确实在理,只是今日晏迟既然再度入宫,必定是为了促成正式任命,我若听之任之,岂不也会让晏迟得逞?”

“老奴无能,于政事上,着实没什么见识,要不……大娘娘召宋国公来见,听听宋国公有何对策?”

皇太后一般情况下是不能召见外臣的,但宋国公的身份多少有些特殊,他是皇室宗亲,还担任着宗正卿的职差,太后偶尔召见,也称不上瓜田李下之嫌,寻常之事也就罢了,司马芸大不至于行使召见宗正卿之权,可绵谷一案却关系到兴国公府的利益,毕竟,那霍赴峡非但曾是司马修的下属,为了让羿承杰被安置于绵谷,还向司马权行过贿赂!!!

在司马芸看来,羿承杰早就和羿杜暗中勾结,故意惹出的乱子,羿杜又和晏迟暗中勾结,利用晏迟,把兴国公府置于万劫不复之地!

迫在眉睫的厄劫!

是应该和宋国公当面商量了。

又说晏迟,现在也正跟羿栩这天子面前,替沈炯明“争取”呢。

“今早官家已经有了决断,臣便嘱咐沈炯明,面圣之后来了一趟湘王府,便于我再叮嘱他务必不辱使命。”

羿栩很是尴尬。

要让他怎么说?他这头才答应了晏迟的谏言,且提出从近身侍卫中,择吴湛为平乱御史的护从,以防变生不测,晏迟并无异意,结果呢?太后竟然立时听说了他的决意,赶紧召他去见,硬说淮王与晏迟就是绵谷事案的元凶主谋。

羿栩当时也很恼火。

身为君王,最忌讳的就是被窥知禁密,虽说太后身份不同于别个,但不代表着羿栩能够放任太后肆无忌惮地在他身边安插耳目,绵谷事变政事堂的官员都已知情,被太后察知也就罢了,然而今早跟晏迟说的话,当时身边并无外臣,所以羿栩能够断定泄密者就是福宁殿的宦官或宫女,因为他并没有把这事当作密不可宣——正式任命后,横竖满朝堂的官员都会知情。

所以当时没有刻意去防耳目,有好些个宫人都有嫌疑,一时间也无法察清楚究竟是谁立时禀知了慈宁宫,导致晏迟前脚才走,太后的召见后脚就到。

福宁殿中,确然都是他的心腹。

可心腹不是个个都精明。

别的人也就罢了,如皇后陈氏,说是母仪天下,但满宫的奴婢女官都心知肚明,皇后的手若伸进福宁殿来,凤印恐怕都得换人执掌了,也只有太后大娘娘,身为帝王生母,她的嘱令,在某些人看来,也是不得不听。

不是所有的宫人,都明白忠于帝王,绝不等同于必须忠于太后这个道理。

可羿栩不能大张旗鼓追察谁是泄密的人,以泄密为由,将之处治。

因为他已经有了弑父的嫌疑,直到此时仍有朝臣对他斩杀嫡母一事心怀异议,再闹出和生母不和的风波,慢说君王的威望又会有损,便是兴国公顿时也有了势弱的迹象,不利于平衡朝局。

羿栩也只能郁闷和恼火。

且他还确实在担心,毕竟他还怀疑晏迟那时有让汴王分执宗正寺的居心,且晏迟虽说不会勾结羿杜,但至少会保太子的性命,然而羿杜的罪行若被察实,他绝对不会留下祸患,将来……非但储君不能是羿杜的血脉,还必须斩草除根。

等适当的时机,废储后将其圈禁至死,这是一定要进行的事。

羿栩担心的是晏迟会被芳期姐妹二人游说,坦护太子,阻挠他的计划,所以政事堂中不宜再有晏迟的党徒亲好,这才是让他又再心生犹豫的重要原因。

而晏迟今日再度入宫“复命”,自称已然听令行事,羿栩不知怎么开口说反悔的话,神色就很有些微妙了。

“臣听沈中丞言,官家并未正式下诏,情知官家应当有别的考虑,所以臣入宫,就是想请询官家一句准话的,要是官家已经决意委派别的人往绵谷,臣也好叮嘱沈中丞,让他不可将朝早时官家的嘱令张扬,毕竟……朝令夕改,传扬出去有损君威。”晏迟道。

羿栩倒是松了一口气,可心里仍不放心:“无端朝早时还说既然采纳你的建议,务必委派你所保举之人,怎么现在又不再坚持了?”

“臣虽说过那样的话,不过还不曾忘了遵从圣令的礼法,官家既然信不过沈中丞,臣再固执己见,也定然会造成绵谷之乱无法顺利平息,这有违臣之初衷本心,更是有悖身为臣子的本份。”

晏迟说完,就行了辞礼,一副不打算再多说的模样。

羿栩心中反而又添了疑虑,赶紧挽留:“无端莫急,并非我信不过沈炯明的忠心,只是眼下与辽国间的局势紧张,西唐、邓州割为辽国治下,故而商州的军防一定不能疏忽大意,商州的守军,不少从绵谷征调的军户,倘若绵谷之乱不能及时平定,着实让我忧心商州亦会生乱。

兼且,无端不也怀疑羿承杰之后还藏有逆主,若不立时将此人察揪处治,逆主必然会再行阴谋使情势更加恶化,沈炯明虽也督办过几件事案,只让独当一面,万一有个闪失……”

“官家的顾虑甚是,其实这回平乱御史必须握有临机决断之权,要论来,派遣政事堂相臣的确更加适当,而几位相臣之中,齐相老迈,辛相主执军务,都不适宜离朝入蜀,也唯有大相公担任此项艰巨的差使,臣明白大相公虽知道此行的凶险,为了君国社稷必然不会退缩,不过官家也得有所准备,万一大相公未能平定变乱,导致事态恶化,官家不究大相公失职恐怕会让百官心生不服,但若官家因此贬黜大相公,亦会有仕臣为大相公鸣不平。

届时绵谷事危,朝中又会生党争,远忧近患交集,官家当如何应对?”

听晏迟毫不讳言说出这番话,羿栩的眉头就蹙紧了。

确然,如果听从了太后的建议,让兴国公往绵谷平乱,万一没有顺利平定危情,肯定得追究兴国公失职的责任,虽说可以有所宽赦,但肯定得暂时贬职,那么又将提拔什么人入政事堂顶替兴国公呢?兴国公的那些党属,可没一个具备担当政事堂之首的资历。

要是派遣兴国公的党属往绵谷……

羿栩道:“这件事我还要斟酌斟酌,无端先叮嘱沈炯明,让他暂时不要声张吧。”

晏迟会合了芳期一同辞宫,两人共乘,这也是方便交流,晏迟却十分的信任芳期必然“不辱使命”,问都没问司马芸有何反应,只把他的“收获”告诉了芳期,芳期听了,满腹疑惑:“怎么听上去,晏郎竟功败垂成了?”

“我的目的就是要让羿栩明白,司马权万一不能平定变乱,政事堂的平衡就会被打破了,这决非羿栩乐见,且他还会想,司马芸姐弟二人功利心切,竟半点不察风险,眼光这样的短浅,司马权哪有能力平定绵谷的危局。”

“既是如此,羿栩为何还不当即立断,绵谷变乱拖一日,危情可就更重一分。”

“他应该盘算着不一定要委派司马权,而是择个司马权的党属任这平乱御史吧。”晏迟微微一笑。

“是的啊,风险只是让枚棋子担着,司马权就能坐享利益毫发无损了,晏郎的计划不也照样会落空?”

“落不了空。”晏迟挑了挑眉:“司马权的党属都是投机之徒,哪会忽视此趟差使的风险?眼瞧着司马权都退缩了,只想得益而不肯涉险,他们有谁肯出头呢?必会找借口推脱。毕竟他们现在多享着高官厚禄,虽有入政事堂拜相的诱惑在前,可谁也没有把握能顺利平定变乱,毕竟,平乱的计划是我的谏议,这些人都怕我挖好了陷井等着他们入坑呢,到头来办砸了差使,慢说拜相了,原本的高官厚禄都保不住,得步党简的后尘。”

芳期拱了拱手:“晏郎神机妙算,佩服佩服。”

“太后受了咱们这一激,必然不会善罢甘休,应该会和羿承昭商量对策,羿承昭不会和我直接打擂。”

“怎么宋国公不愿争取让王烁立功?”

“你当羿承昭真有多看重王烁?他啊,无非也是把王烁当成棋子。”晏迟轻篾的一笑,成竹在胸:“只不过嘛,司马芸不会那么容易被劝服,她定会继续向羿栩施压,这件事拖延个几日,羿承杰的死讯就会抵达临安了,到时候……就有乐子瞧了。”

晏迟这是在给司马芸挖坑,不过这个坑现在只是会绊司马芸一下而已,让她不觉察已经摔进了坑里,等日后,他才会往坑里填土,把司马芸给彻底活埋了。

今日真是办成了好几件事,接下来嘛……

“我们去一趟汴王府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