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天!夫君是个大反派 > 第61章 冯昭仪你会死

天!夫君是个大反派 第61章 冯昭仪你会死

作者:刹时红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2:39:23 来源:小说旗

周皇后是话里有话。

“接种人痘法自来就鲜少顺利,如八郎当年,就因未受痘神庇佑不能接种成功,我可一直都为这事悬着心,九郎却有这机运,因为晏大夫占卜得法,顺顺利利出疹发热,又褪热痊愈了,冯娘子的确应该好好谢过晏大夫。”

八皇子当年种痘,就是冯莱负责的占卜,周皇后俨然是暗示冯莱虽身为羽士,却根本不擅谙占卜之术,那么关于冯昭仪母子二人有贵佐之相那套说法就显然不可信了。

周皇后是天子的发妻,但嫁给天子时只不过是个国公夫人,连王妃的名义都没有,她的出身当然贵重不到哪里去,后来当了康王妃,娘家父亲才被封了侯爵,周皇后很记赵清渠的恩情,也正是因为当年的东平公夫人与周皇后要好得像亲姐妹,官家对这位发妻倒也从来没有嫌弃过。

可惜的是官家称帝后,中宫却只生了两个女儿,膝下无子,又因渐渐色衰,周皇后几乎死了争权的心,她也想得通透,横竖无论哪个皇子继位,都得尊她为太后,不敢不孝敬她这嫡母。

直到身边的宫人生了八皇子,又命薄病逝了,周皇后的兄长也就是而今的荣国公,提醒周皇后何不认八皇子为嫡嗣,那样一来,就可能废了东宫,立嫡嗣为储。

毕竟自己养大的儿子,心眼和其余庶子不一样,日后能更加信重荣国公府。

可这件事却被冯莱给搅和了,称八皇子无贵佐之相,要是记为嫡嗣恐怕反而有夭折之忧,让周皇后如何不气?

那时冯昭仪已经进了宫,周皇后的一口怨气自然会冲冯昭仪发泄。

奈何天子迷信道官羽士,周皇后一时之间也拿冯莱兄妹无可奈何。

现在好了,冯莱先失了宠,这样的道官若然不得官家信任,简直不值一提,周皇后也知道冯莱对晏迟满心的怨恨和不服,视晏迟为眼中钉,但她今日偏要抬举晏迟,以此打压冯昭仪的气焰。

九郎一个嫔妃所出的乳臭小儿,在周皇后看来根本没有谋储的资格。

在这一点上,罗贵妃和周皇后意见一致,也笑道:“真难怪官家而今连冯大夫都冷淡了,但凡吉凶之卜只以晏大夫的卦算为准,晏大夫虽然并不是羽士道长,看来却是真正得道的人。”

当年冯莱得重,罗贵妃十分庆幸他挫损了周皇后的计划,不过眼下冯昭仪却生了九皇子,而且冯莱还一口咬定冯氏母子有贵佐之相,为的是什么还用多讲?冯昭仪已经成了为周皇后和罗贵妃共同的敌人,不妨连手挫之。

还有一个德妃,她的儿子魏王最近风头旺盛,为官家授职督管吏部,这可是侍机笼络人心的美差,大有机会将太子拖下马来,但德妃可不以冯昭仪为对手,她的敌人是罗贵妃,这个时候,她就又出来和稀泥了:“不仅冯昭仪该谢晏大夫,我和二郎更应多谢晏大夫呢,晏大夫对二郎的救命之恩,我与二郎永生难忘。”

晏迟一落座就收获这多谢意,他仍神情淡然,俨然就是当得后妃们感激的架势,半个谦虚的字都没有。

直到太子开口:“晏大夫不仅救了二弟,还救了社稷国祚,我为储君,才是最应心怀感激的人。”

晏迟才抬手一揖:“臣当时正好经滑州,方解魏王殿下燃眉之急,正应时也运也四字,其实并不是臣的功劳,而是官家圣明,大卫才得上苍庇佑。”

罗贵妃挑一挑眉,心头窃喜,自然是为晏迟对待太子的态度到底有所不同。

她可是早看穿了,晏迟表面上虽然轻狂,表面下却是老于世故城府深沉,虽是救了魏王一条性命,助魏王在滑州大挫辽军,才有了如今辽人主动议和的局面,魏王因此大获官家信重,不过自从晏迟深获帝宠以来,同魏王却并不十分亲近,更不曾拒绝太子的好意,要晏迟真觉太子的储位已经朝不保夕,又哪里是这样的态度?

“九大王能得痘神庇佑,我的确应当感谢晏大夫,可晏大夫一来是勋贵子弟,再则更有官家的信重,自然瞧不上金银俗物,我想了一想,光是口头上称谢可不足够表达诚意,或许应当自请做回月老,替晏大夫说合一位才貌双全的闺秀为贤内助。”冯昭仪心里火烧火燎的,脸上却笑得异常灿烂:“我素闻德妃姐姐家中侄女,司马七娘不但端庄温婉,且丽质天成,同晏大夫可是最般配不过的了,德妃姐姐又对晏大夫心存感激,势必也愿意玉成这段好姻缘的。”

冯昭仪这哪里是在做媒啊,简直就是唯恐天下不乱。

她不是不知道皇帝已经择定了司马七娘为五皇子妃,更清楚罗贵妃为此又急又怒,这样一说,既让德妃难堪,更让贵妃含恨——司马家可不是只有七娘一个闺秀待嫁,要德妃真一边笼络了五皇子,一边又和晏迟联姻成功,贵妃还拿什么和德妃斗?

怎知她还来不及欣赏二妃脸上的神色,就被晏迟冷冷呛了一句:“冯昭仪,你还没资格替晏某做媒吧。”

冯昭仪顿时柳眉倒竖。

“晏某早就直言,冯莱虽师承道宗,却是道宗败类,冯昭仪有贵佐之相这等无稽之谈,不过是冯莱为图权势的杜撰,要非是官家看在九大王的情面上,已经将冯莱这败类治罪了,冯昭仪也犯欺君之罪,自然该当同处,昭仪乃待罪之身,又有什么资格给我这勋贵子弟、朝廷命官保媒呢?”

晏迟竟说出这番话来,连周皇后都觉有些愕然了,眼见着冯昭仪又惊又怒就快掀桌子的架势,她连忙喝止:“冯娘子休得再失礼。”

“娘娘难道竟想纵容晏无端诋辱妾身?!”

“诋辱?”晏迟一声冷笑:“一个人的气运,怎会长久不变?所以什么贵佐之相、短折之相都有如无稽之谈,这就是晏某只断测事之吉凶,从不笃言世人之命相的道理,就如晏某眼下看冯昭仪你的气运,非但不是贵旺之运,还有祸殃当头呢,奉劝冯昭仪,行事要再不积阴骛,当心避不开眼下这遭劫报。”

“你,竟敢诅咒……”

冯昭仪话未说完,竟闻远远一声雷响,她自己反而被唬得心头怦怦乱跳,怒火不知不觉就被惊惧给慑灭了。

晏迟心说:这声雷响倒是及时,我看气象,今日会有暴雨倾盆,冯氏却刚好挑这时阴阳怪气的挑是生非,她的气运本来没什么不好,可心里暗鬼一生,印堂可不发黑了?冯莱兄妹两个,的确也该死了。

气运,主的是意外所生祸福,一个人气运能使社稷兴盛江山永固,这么滑稽的话冯莱竟也敢说,不是招摇撞骗是什么,他要是连这么个一无是处的东西都收拾不了,真是辜负了这些年恩师的教诲,混哪门子的朝堂仕途。

又听周皇后不无尴尬地转移话题:“说起晏大夫的婚事,我倒是想起了瑗娘,她因被父族连累,确是可惜了那般才貌性情,多得晏大夫不忘旧情,还肯给她一个安身之地,只是她而今的身份……到底我是不能召她入宫了的,不知她可还安好?”

“安好无恙,阿瑗也对圣人的恩情感铭五内,时常祈求上苍,佑圣人安康如意。”

周皇后这番话,却提醒了冯昭仪。

这天她回到居住的阁苑,便忙让心腹带话去给她的兄长:“我就不信了,我堂堂一个皇子的生母,还真奈何不得晏迟一个竖子!你告诉兄长,让他联络一番当年联名弹劾赵清渠的人,要不是赵清渠,晏迟的小命就算还在,也早因狂癫丧神崩智,和囹圄囚徒无异了。虽说赵清渠自己认了罪,可看晏迟这么宠爱一介罪婢官奴,就知道他仍念念不忘赵清渠的恩情呢,还能放过他们这些赵门的仇敌?!想当年,赵清渠多得官家信任,可仍然抗不住众口铄金,晏迟算什么东西,官家一时相信了他的蛊惑而已,只要那群人把晏迟当作箭耙,还怕他不重蹈赵清渠的覆辙?”

话倒是带给了冯莱,但冯莱却没有自家妹子那般乐观,他早就意识到可以联合赵清渠的仇敌们,无奈的是那些人根本不听他的游说。

就别说冯莱诧异了,连太子都觉得不可思议,这天悄悄地向罗贵妃讨教:“父亲重惩了赵清渠,按理对晏无端信重有加,会使当年弹劾赵清渠最终使其获罪的那些文臣忌惮,不等晏无端在朝堂站稳脚跟就会斩草除根,可……何故这些人,却反而有结交晏无端的想法?”

“那些人多数都是投机取巧之徒,一则赵清渠主战,有损他们文官集团的利益,他们才将赵清渠视为眼中钉,更关键则是官家是趋向于和谈,对赵清渠已经心生不满,危墙才有众人推,要是官家趋向的是开战,赵清渠就能屹立不倒,这些人哪里还敢联名弹劾?”罗贵妃教导自己的儿子:“而晏无端,他很懂得顺应时势,绝不违逆官家的心意,更重要的是官家信重他,是因为他识堪与,察天象,能卜断吉凶,那些臣子,都说自己有满腹经纶有安邦之才,但提出的治政之策又有谁敢担保定无错谬可以抨击?他们却没有办法抨击晏无端,因为他们可不懂风水时运之术。”

太子迟疑道:“可是连父亲竟也不猜忌晏无端会为赵清渠昭雪鸣冤吗?”

“这就是晏无端聪明的地方了。”罗贵妃压低了声:“你知道晏无端是如何应对官家关于赵清渠谋逆案的质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