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天!夫君是个大反派 > 第449章 近御大不容易

天!夫君是个大反派 第449章 近御大不容易

作者:刹时红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2:39:23 来源:小说旗

淮王先一步做了引荐:“三郎,这位郎君姓穆,表字清箫,我与之一见如故,闲谈来颇觉意趣,故特意引见穆郎与三郎相识。”

司马修才不再继续盯着穆清箫打量,他并没见礼,只是大剌剌地入座,余光竟也睇见那只着一身青布衣的少年,显然就收起了礼见的态度,眉宇间毫无掩饰的傲气和不满,似乎正要因为受到怠慢拂袖而去了。

“坐下吧。”司马修指了指他对面的一张座椅,正是刚才穆清箫坐的那张。

“穆郎勿恼,三郎是不耐俗规繁矩,尤其而今因于朝堂上,不得不循礼矩周旋于交酬,是以如我等知交时的闲聚,他便懒得再拘小节,你与他熟惯了,就明白他这并非傲慢,而为真性情使然。”

因有淮王带着笑脸一番斡旋,穆清箫终于才没再计较司马修的盛气凌人,他重新入座,笑了一笑:“穆某自幼长于乡野,乡人间的交道也从无这些繁矩,不过俗规难免,哪怕是真性情流露,若非对人心存轻鄙之意,总归不至于先示倨傲之态,早前某听大王说起司马三郎,知阁下少年得意平步青云,这又一见,确然是盛气凌人自得高标,不过穆某自来就厌远这类性情的人士,况怕大王好意引荐知交与某结识,某却得辜负大王此番挚情了。”

司马修的确是少年得志,不过他就算在未得志前也是目中无人的性情,听穆清箫这番不友好的言谈,竟回以一笑:“做不做得成知己是后话,我这会儿子尚且怀疑你接近五郎是不怀好意呢,你哪怕打算拂袖而去,断然也别想就这么离开淮王府。”

“三郎。”淮王眼看气氛又要闹僵,无奈地叹一声气。

但穆清箫反而不需要淮王斡旋了,挑起半边眉头,打量着司马修:“这么说司马三郎还要拷问穆某一番了?”

“你若不说实话,拷问在所难免。”

“穆某可真领教了临安城中权贵近幸的盛气。”穆清箫转而又看向淮王:“果然啊,受到大王这样的金枝玉叶青睐,对于福薄之人是祸非幸,看来这回皮肉之苦难免了,也是穆某活该受到的教训。”

淮王脸都涨红了,但他着实是奈何不得司马修,也只好涨红着脸缄默。

“穆郎君不是临安人士?”

“不是,穆某来自岭南桂州。”

“未知穆郎君可曾听闻过周途疏之名?”

“如雷贯耳。”

司马修挑了挑眉:“你承认见过周舍人?”

“司马三郎似乎对人的话有理解困碍。”穆清箫冷笑:“云涛观事变,皆因周舍人坠楼引生,闹得偌大一场风波,大卫臣子有谁还没听过周途疏三字?便是穆某当时还未至临安,对于其名也已经如雷贯耳,怎么在司马三郎的理解中,如雷贯耳等同于面见?”

“你是什么时候来的临安城,因何前来临安城?”司马修再问。

“穆某三日之前方入临安城,为的是游观西湖之景,瞻仰皇城气象。”

“你一介布衣,看你的穿着家境不算宽裕,不思谋生之道,竟有此番闲情?你在临安城中,应当有亲朋投靠吧。”

“原来司马三郎,靠的也是衣冠度人。”穆清箫冷笑:“某虽是布衣,非官宦子弟,侥幸家中在桂州还有千亩林田,居宅三处,出外游历逛玩,不愁盘缠路资,便是于临安城耗上数载,亦不需寄人篱下。”

“哦,看来是我小看了穆郎君呢,确然穆郎君衣着简朴,偏还气度不凡,才会让我见之生疑,至于穆郎君的来历,我会求证。”

司马修拉了淮王,另往一处私话。

“不是我多疑,这个穆清箫眉眼与周郎五分相似,此时出现在临安城,且立时引起了五郎的关注,这也未免巧合。”司马修蹙着眉头:“因周郎过世,二哥悲痛的心情未得平复,如今我不得不分心于政务,只好委托五郎为二哥另觅伴侣,没想到就出现了这么个人!!!”

“三郎这回应当是多疑了。”淮王道:“三郎可还记得我府里的僚客纪营?”

“你不说,我都差点忘了这人,这人仿佛也是来自桂州?”

“正是,纪营乃是桂州人士,且与穆郎的父亲有故,只是因他十年前就随家人迁居来临安,两家只有书信往来而已,偶遇穆郎之后,我立时请了穆郎来府暂住,也旁敲侧击打听清楚了他的来历,想到纪营原籍正在桂州,故而让他求证,两人见面一谈,方知是故交,纪营十年前还曾见过穆郎,不过穆郎那时年岁尚小,与现在的容貌已经大不相同了,但纪营肯定,穆郎眼角那颗褐痣,生来即有。”

淮王见司马修仍是蹙着眉头,继续道:“据纪营说,穆家家翁有二子,穆清箫乃二房的嫡幼孙,穆家家翁祖籍虽在桂州,当年为了谋官身,往开封去闯荡,而立之年,终于取中明经科,后得官位却始终未获实职,开封沦陷,穆家家翁颇经周折才带家人回到祖籍,重新置下田宅。

穆家人不再存入仕之愿,只安心为一地乡绅,纪营经与穆郎交谈,听穆郎说起穆家的人事,确定了穆郎的身份,三郎,你想想纪营,五年前为我府中僚客,那时他绝对不知二哥与周郎之事,他如何能与穆郎串通?我知这件事极为巧合,可穆郎甚至不知纪营现为我府中僚客,纪营也说了,他虽与穆家偶有书信往来,却从未提过依附于淮王府之事。”

“总之此事未经凿证,我依然不放心就这样荐穆清箫入宫。”司马修坚持道:“我会察证,五郎暂时莫跟二哥提起这么个人,也看好了穆清箫,未证实他的身份前,不能让他失去踪迹。”

晏迟当然已经知道了清箫入淮王府的事,他现在自然也和徒儿失去了联络,但他一点不担心,这天还和芳期提起了他安排得多么周全,保管一点蹊跷都不会露出:“纪营原本就是我的人,他当然会是清箫的佐证,纪营虽是淮王的僚客,不过淮王从来没有夺位的野心,养的僚客,也无非是以应世俗,从来不曾将机密透露给僚客,他不会对纪营设防。”

“但司马修应当会遣人去桂州落实清箫的身份吧?”芳期问。

“当然。”晏迟颔首:“可他能察出什么?穆家确然存在,别说穆家,就连穆家在桂州的亲朋,其实都是刺探社的成员,他们会佐证清箫的身份,当然穆家家翁原本并不姓穆,在开封也并没有获得官位,只是开封已经沦陷,官员名籍早就被毁,现在根本不能察证了。

慢说桂州一地,其实有不少人,当初为求官身舍弃祖产投往开封,渐渐与乡里四邻断绝了音讯,后来大卫只剩半壁江山,有的人才重新迁回原籍置田置地,像穆家这样的情况多了。”

“晏郎既然安排得如此周密,司马修肯定察不出清箫的半分蹊跷了。”芳期再无怀疑。

“当初我在桂州安置下刺探社的大批成员,其实并非是为了给清箫谋个周密的出身,桂州穆家可以说本来就是刺探社的基地之一,就连桂州官衙,也早就混进去不少我安插的吏员,当我制定好弑杀羿栩的计划时,为清箫伪造个出身就易如反掌了,只不过,巧合的是桂州的社长,假身份刚好姓穆,合了清箫的原本姓氏,正因如此我才决定让他借桂州穆家子弟的名籍。”

芳期早听徐娘说过,刺探社在开封未曾沦陷前,在无忧洞,社众就比丐社、劫社等等成员更多,因为老社长撤离开封后仍不遗余力团结社众另寻安居之处,社众未曾溃散,后来晏迟因徐娘引荐,收编刺探社,为大批社众获得了名籍及田宅,这些社众虽仍要听晏迟之令行事,不过绝大多数人都不再受居无定所刀口舔血的困扰,这也是他们忠于晏迟这个幕后主人的重要原因。

“晏郎的计划虽目前看来还有阻碍,不过应当不会横生枝节,但我却看得出,钟离师对清箫还是颇为放心不下的,老人家置气要走,晏郎本该挽留才是,怎么就任由钟离师离开了?”芳期笑着问。

“他哪儿是置气啊,原本就不会在世内过久逗留,钟离师修的是长生之道,他也是寻觅了许久才觅得长白山脉为他的修行之地,那里多灵药,深山密林更不乏灵兽,说明确为玄奇之处,所以虽然远在辽地,对于修行之人而言,却无国别一说,那里是世外,方为钟离师心目中的归宿,我留他干什么?他在临安逗留太久,反而会耽搁了内丹的稳固,指不定就会功亏一篑,我当徒弟的孝心,就是不能让老神仙有过多羁绊,早晚等我了结临安之事,跟你一起往长白山中,省得钟离师隔上数载还得入世,他就能专心致志修他的长生了。”

晏迟对于钟离矶的离开完全不存依依不舍之情,只不过他一直瞒着芳期钟离矶这回来临安真正目的,并不是表面上那么担心清箫,反而是担心他不能渡过命中注定即将降临的一大殃劫,老神仙是想尽最后的努力说服他终止计划,离开临安。

钟离公卜断的殃劫,生于今年十月。

晏迟觉得自己应当有八分胜算有惊无险渡过。

只不过在此之前他还是需要做出一些安排的。

万一没能化险为夷……

总得保芳期和阿瑗平安。

他正想着怎么安排妥当,就听芳期提起一事:“刘氏的父亲生辰快到了,徐娘打听得司马极要给刘父过生辰,让刘家人大宴宾客,刘氏当然会回娘家拜寿,她这一出门,要是我一点反应都没有,岂不是就表示和她之间的梁子因为那十耳光了结了?我这么大度,她岂不是又会针对薛家女眷?”

晏迟一听这话,就知道芳期不想让刘氏安生渡日,原本在这节眉眼上不宜再和司马极作对,但他也不放在心上,“助纣为虐”道:“夫人考虑得极是,夫人想怎么欺负刘氏就放开手脚欺负。”

他看着芳期在月色下有如黑珍珠似的眼眸,忽然有了瞬间的动摇。

真的不能为了一个人,放弃心里的执念么?如果十月之后,世上再无晏迟……

这双眼睛日后还会因为别的人熠熠生辉么?会与不会,仿佛都不是让他满意的答案。

晏迟移目,去看凉亭外一片黝黑的树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