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天!夫君是个大反派 > 第37章 妙音仙

天!夫君是个大反派 第37章 妙音仙

作者:刹时红瘦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12:39:23 来源:小说旗

已经五年不见,芳期不知她的小娘独自在田庄,是否因为生活更孤凄而形容憔悴。

她对美貌最初的认知,就是来自于小娘,印象中小娘即便受冷,可从来没有疏忽过仪态,后来心如死灰,但人却不似槁木,精美的绣裙是不愿穿着了,可清丽出尘,仍然风情独具。芳期那时就想,她一看小娘就心生欢喜,想和小娘亲近如同生来就有的宿愿一般,为什么父亲却厌烦小娘,从不肯正眼相看?

经一个半时辰,到了田原村陌,芳期刚下马车,还没看清门楣的牌匾,竟就听见一阵欢声笑语。

乌漆大门半敞,门内垦出的是几方菜地,就有胡瓜架做了面天然的影壁,黄花间于碧叶,碧叶里又垂着瓜实,那笑谈,正是从瓜架子后传出来。

门里倚着个打盹的小僮,梦周公梦得专心致志,怕早忘了看门的职责,这乡间住着的多为农人,乡民淳朴,应当不生盗窃的事,所以看门的小僮也就放宽了心。

芳期拦着了覃攽唤醒门僮。

菜地间,瓜架边,有一条碎石路可供通行,芳期就沿着这路往里走,十余步,她就看见了小娘。

里头是用葡萄架搭起了的行廊,行廊里做着十好几个妇人,看衣着都是普通的农妇,有纳鞋底的,有剥莲子的,也有膝上坐着孩童闲谈趣话的,小娘也在做针线,似绣一把扇面,挨着小娘坐的是个三十开外的妇人,梳包髻,半旧的青布襦,系着腰上黄,带着金叶片的耳饰,看上去家境应当相对宽裕,她正调侃小娘:“娘子花样子画得好,但针线女红却配不上这么精美的花样,我手把手的教,结果这针法还是错了。”

芳期见小娘微微一笑,仍专心致志在绣扇面。

原来小娘也不擅长针凿女红啊。

只听一个抱着孩童闲坐的妇人惊奇道:“呀!这是哪家的小娘子,生得可真水灵,但瞅着却面生,应当不是左近的人,难道是去天钟山消暑,结果却走迷了道?”

苏小娘才抬眼看过来,手里的针就停住了。

自己的女儿,自然一眼就认出来。

她连忙起身,迎上前,又还强忍着心里翻腾的情绪,但五年不见,质问的话却到底不曾说出口。

芳期也忍着情绪,礼见,问小娘安康。

于是妇人们都知道了芳期和苏小娘是母女,她们都不见外,一口一声赞着相邸千金果然贵气,礼仪学得好,又让芳期吃蜜饯,说起乡间的日常,芳期才知道了原来这五年,她的小娘常教左近人家的女儿认字写字,还有抚琴做诗,那梳着包髻的妇人,嫁人前是绣庄的雇工,生的女儿却因小娘调教,有幸选进了一户士族做琴僮,赚的工钱比绣庄强多了,村妇们都对小娘心怀感激,所以才常来陪小娘闲话笑谈。

芳期看得出小娘比在相邸时,日子过得顺心多了。

所以五年过去,容颜仍然不见一分憔悴,虽说是日常的饮食远远不及在相邸时丰盛美味,身体不见清减,气色更胜从前。

芳期就觉得心里所有的郁悒都消散了,她非常庆幸小娘五年前做出的选择。

晚间,芳期下厨,母女二人有生以来的第一回,同桌而食。

“三娘为何来这里?”苏氏终于把话问了出口。

“我坏了二姐的姻缘。”芳期神色却不惊慌:“是翁翁的嘱令,但大夫人当然会把我当作罪魁祸首。小娘,不管小娘是否继续疏远我,大夫人对我的忌恨都不会消减一分。”

苏氏看着芳期,良久才长叹一声。

“这么多年的努力付之东流,我相信要不是你自有打算,不会这般鲁莽行事。”

“有小娘在,我不怕大夫人的刁难,我心里有很多疑问……”

“我知道你心里的疑问,事到如今,我也没有再瞒着你的必要,阿期应当听过樊楼吧?”

“开封樊楼,蜚声大卫,虽此时应当盛况不再,但南迁至临安的都人,无一不怀念樊楼曾经的繁华,视樊楼为曾经繁华的都城代表见证,我当然是听过的。”

“我本是樊楼伎人,擅琴唱,能写诗词,旧名号为妙音仙,都人应当皆有听闻。卫国与辽国并非一直为敌对,曾经有段时间两国为友盟,约定互不开战,辽国太子使卫,曾光顾樊楼,与我结识,所以开封城破,帝君宗室被掳,辽人不曾为难我,对我甚至于极其礼遇,辽太子更是力邀我往上京。”

说起旧事,苏氏的眼底多少浮出几分怅然:“我答应了,为的不是苟且偷安,为的是想劝谏辽人善待我卫国君帝、帝姬以及宗室皇亲,前往上京的一路之上,辽人几欲奸辱后妃、帝姬,甚至对卫国太后都常常呵斥打骂,令其拾薪生火,令其替辽将沐足,那时除我之外,尚有你的父亲不惧触怒辽将惹杀身之祸,据理力争要求辽人对卫国帝君及宗亲以礼相待不可轻谩,我那时起,便对你的父亲心生钦慕之情。”

“我知道满门皆被辽人掳去上京的祸殃,但那段旧事,而今的相邸无人再敢多提。”

“你的祖父曾经降辽,处心积虑才获辽人信任,一度提拔为辽国高官,虽然为的是日后能得宽赦归卫,不过因为这段经历极易被弹劾为叛国求荣,甚至质疑为辽国遣返的细作,所以关于辽国的经历,自然是讳莫如深。”

芳期问:“翁翁对我比其他的孙女关注,应是因为小娘的原因吧。”

苏氏颔首:“你祖父能获辽帝信任,有我几分斡旋之功,后来辽帝答应赦一家满门归卫,更是因为我说服了辽太子为你祖父求情。”

难怪祖父对她青眼有加呢,自家小娘竟然是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

芳期愤愤不平道:“阿爹不知道相邸而今的荣华富贵离不开小娘的出力么,竟然还如此冷落小娘!”

“怨不得大郎君,该怪我一厢情愿。”苏氏长叹一声:“我曾委身辽太子,本不是完壁之身了,但我不知大郎君如此看重忠贞,我不知他并非心甘情愿,而是因为你祖父的逼令才纳了我为姬妾,后来我总算是知道了,也想过请离,但当时我已经身怀有孕,我可以寄身伎馆,但我不能让三娘你也随我操持贱业。”

芳期实在有点鄙夷生父了。

小娘曾经是伎子又如何?要不是小娘,覃家满门至今仍为降臣,连归卫都别想呢,忠贞,既是如此忠贞就该拒绝为降虏啊,开封城破后,真正的忠臣可不乏以身殉国宁死不降的!父亲身为卫臣都不忠贞,先帝身为君主居然都甘为敌国俘虏,这些男人居然要求小娘一个女子忠贞,这些人还有脸称自己是男子汉大丈夫?摆明是男子汉大豆腐。

“咱们不稀罕那些看不上咱们的人。”芳期觉得自己一点都不在意做个大逆不孝的逆女,把身体更加挨近了小娘:“小娘这五年在田庄,日子过得一看就比在相邸时舒坦百倍,就是不知饮食衣衾是否有短缺,身边可还有听使唤的人?”

“你祖父可不曾对我不管不问,月钱按时送来,比我在相邸时更多,还遣了你五叔来,交待我自己找牙侩雇几个仆婢,我住在田庄,粮米果蔬自然不会短缺,苗娘子每季都会送来物用,又嘱令了田庄的佃户,说听我管事不能慢怠。”

五叔便是覃攽,苗娘子其实一直被芳期称为五婶。

“还算翁翁有良知。”

听芳期这样说,苏氏无奈的笑了:“三娘你的祖父不算清官忠臣,处世圆滑长袖善舞,和大郎君其实是两类人,不过论私情,覃公还算重恩义,但覃公善待我,还的是辽国时的恩情,你和我不同,你姓覃,是相邸的闺秀,诸亲长可不会把你视为恩人,你今日来找我,跟我说了你的处境,我知道你心里是明白的,你的婚事和人生,不能光指望祖父。”

“翁翁对太婆……仿佛有些口是心非,否则便不会暗中叮嘱我阻挠二姐嫁去葛家。”芳期用了点迂回的法子。

便是对生母,她这时也不想提系统存在,所以没办法直接问小娘知不知道祖父有亲生儿子的事。

“你的祖父对老夫人,的确情深意重,当年哪怕在辽国,也不知道能否归卫,当然更不至于顾忌王家,辽帝意图将先帝后宫的萧婕妤赐给你祖父作姬妾,为你祖父诞育亲子亲女,老夫人宁死不从,你祖父虽有取信辽帝的心思,但在这件事上却寸步不让,最终让辽帝收回了成命。

可你祖父,到底不愿绝后,我知道一件秘事。”

芳期立时来了精神。

苏氏道:“我在樊楼时,养母姓金,金娘子共收了四名养女,其中一个名号称韵冠仙,她甚至曾得先帝垂青,奈何芳华早逝,令都人痛惜不已。韵冠仙有一好友简四娘,本是堂前人,后因触怒重臣柴先,不能再操女伎之业,简四娘与韵冠仙可称忘年之交,简四娘比韵冠仙大约年长十岁。

韵冠仙病逝时,我名声刚起,受她之托,关照唯一知己简四娘。而当年简四娘已经被人收作外室,将她藏娇于金屋的人……”

“是翁翁。”芳期猜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