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玄幻 > 长安有神仙 > 第一卷天道落长安 第四十二章儒道,朝堂(下)

书山,长安学院。

丹陈子问:“重三,你应该也猜得出,儒道这件事,是因张辰而起。”

朱重三道:“昨夜我问张辰,你们昨日究竟聊了些什么,张辰只说今日就会知道,今日我在朝堂见到老师,便知一定和昨夜有关。”

丹陈子道:“重三,你是不是觉得,我今日在朝堂上没有说出张辰的名字,是为了这份开辟儒道的功劳?

朱重三摇头道:“学生不敢,对于老师和几位夫子我十分了解,绝不是这样的人。”

丹陈子略感欣慰,道出原因,“我们这么做,都是张辰要求的。”

“所以,张辰说服老师和各位夫子的理由是什么呢?以各位夫子的性格,绝不会因为简单一句话就将这么大的事情遮过去。”朱重三最想知道的是这个,他想知道,张辰是不是真的如他所想,早已经猜到了一旦这件事被曝光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丹陈子说道:“他的理由很简单,就是他觉得出名这件事情很麻烦,而他最害怕的就是麻烦,如果我们执意要儒道的源头放在他身上,那么他就再也不会参与儒道后续的钻研。”

觉得很麻烦这个理由,朱重三总觉得很儿戏,面对一件足以影响整个时代的大事,只要参与其中就能名留青史,成为万世之师,结果他只用一句如此简单的理由拒绝。

他长长出一口气,想起张辰的模样,忽然又觉得,这件事似乎放在张辰的身上也并不是完全不能理解。

丹陈子又道:“重三,我并不知道张辰的真实身份和来历,但是,他的天赋之好,对名利之淡薄,品性之澄澈,都是我生平仅见。”

朱重三略微思虑,道:“有件事,我需要拜托各位夫子。”

众大儒齐声道:“但说无妨。”

他们对朱重三的客气,归根结底源自于张辰,这些大儒一生极少会承别人的人情,在这其中看的最重的就是师恩。

诚如典籍《师说》所著,世上恩情,最大不过生恩养恩和师恩,只因师恩是让一个人读书识字,了解这个世界该有的礼法种种,不至于让一个人如同野兽,这是塑造之恩,重如泰山。

现在,他们受了张辰的师恩,有因有果,自然就要为此付出一些什么,这并不是必须平等的交易,只是自己出于人格本身必须去回报的。

朱重三道:“还请诸位夫子,为张辰寻一处容身之所,无论是谁的弟子都可,只需要将来别人问起,能说一声张辰是书院之人,但这个身份绝不能太高,泯然众人自然最好,此外,往后若有人问起各位昨日来王府做了什么,只说是我宴请诸位即可。”

丹陈子道:“你是担心,儒道出自张辰的消息一旦走漏,难免被有心人利用?这件事对我们来说倒也简单,只是你可曾想过,昨日张辰在书山展现天赋,众人都瞧得真切,这样的天才人物,我等怎么可能放过呢?”

朱重三笑道:“这个好说,世人都知道诸位夫子收弟子最看中的是人品和性格,否则也不会有愚路,往后有人问起,你只说张辰此人太过于狂悖,自诩是恭王府赘婿,所以不将书院放在眼里,索性就先让他从普通弟子做起。”

众大儒至此应承下来,朱重三松一口气,又转身匆匆回到王府。

“你是怎么做到的?”朱重三盯着张辰的眼睛。

当一个人太过于特别,就会天然有一种距离感,现在张辰给朱重三的感觉就是这样,这并不是身份地位上的距离感,而是你曾经自以为了解他,直到某一天才猛然惊觉,这个人和你想象中的根本是两个人。

张辰感觉到了这种距离感,甚至是以前所没有的警惕,他决定解释一下,毕竟眼前这个人算是他在世上为数不多的朋友,他说:“昨日在山上,我便觉出那道阵法有些特别,因此尝试走进去,当时有一丝元力进入经脉,继而勾连出体内的另一种气息,我在阵法中待了许久,便是为了感知这气息在体内的走向,以及是否能够自行改变它的轨迹。”

朱重三是个聪明人,因此在张辰说到这里的时候已经明白了原委,“是浩然正气?”

张辰点头,“正是,就在那段时间里,我尝试种种方法,最后才觉这气息的壮大与自身所了解参悟的典籍有关,和心头浩荡的凛然义气有关,故而命名浩然正气。”

朱重三听完只觉荒诞,但是想想昨日所见张辰的天赋异象,似乎这一切又十分正常,沉默半晌后瞧着张辰,“兄弟,你从未告诉过我你是修行者。”

张辰说道:“世上修行的人物千千万,我以为兄长只做寻常,所以不觉得这是什么值得说出口的谈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