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仙侠玄幻 > 封神之我要当昏君 > 520.封神榜上名

封神之我要当昏君 520.封神榜上名

作者:殆火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1 01:21:2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得知周军已经建好了灵台,还挂起了封神榜之后,子受久违的出了寿仙宫。

他需要思考。

现实已经变得和原著大不相同,已知的部分也变得越来越少。

这是个好现象,说明自己的出现已经成了所谓的变数,或许真的能打穿天道原地飞升。

申公豹偷鸡抢到的半张封神榜,就是自己多年努力的最好回报。

原本封神榜是在姜子牙手里,由应劫之人姜子牙掌握封神,现在封神榜有一半在自己这里,同样自己这里也还有另一个应劫之人申公豹。

这么想来,封神是有转机的,要么你封封你的神,我封我的神,要么两方365路正神五五开,总之,肯定和原著的流程不一样。

不过变数这么多,也说明以后的商周之战封神大劫,不能再依照原来封神的发展轨迹,去考虑谋划。

“封神榜……”

其实系统里也有个封神榜,还有配套的打神鞭,金光闪闪的看起来比正版都要牛逼一些。

当然,所需要的昏庸值也是个天文数字,子受暂时没有兑换的想法,毕竟法宝再强,还得看自身实力,硬怼圣人打穿天道才是正途,所以他一直都在换取丹药,而且还得留一些昏庸值以备不时之需。

几次结算期的正值只是将以前倒扣的给扳回去了,这边用点那边用点之后,手头并不宽裕。

话说回来,这正版的半张封神榜,子受当时就看过。

什么榜上有名人,压根一个名字都没有。

三教共签封神榜,理当是有名字的,可上面真就连一个名字都没有,一片空白。

而最后商周大战结束,姜子牙封神之时,又是按着榜上的名字才一一封神的。

子受想到了一句话,原著里通天所说的“弥封无影”。

也就是签了榜后,圣人老爷们又用法力贴了道封条。

不过这签上榜的名字,大概率只是一些根性差的,无望仙道的,上榜去给天庭打工吃蟠桃,说不定反倒是一件好事。

毕竟通天一开始还让弟子们全都紧闭洞门,静诵黄庭三两卷,说明老老实实待在府中修行,诵经打坐不入劫,管他封神榜封人榜,那都屁事没有。

现在的局面也是一样,吕岳、罗宣、赵公明之流入了大商,其中肯定是有通天授意,要是通天真把这些人的名字给写上封神榜了,怎么可能放他们外出?

那不是送人头吗?

原著中赵公明、三霄死了之后,通天才发现事态不可控制了。

而赵公明、三霄等人,都是上了封神榜被封作正神的。

这些都足以说明封神榜上可能有几个名字,但绝对不全。

而且子受还记得,除了“弥封无影”外,原著有关封神榜还有四个字“死后方知”。

也就是说,除了哪吒这种圣人法宝转世钦定的之外,大多数情况,得人死了,才能确定上榜不上榜。

就好比度厄真人收哼哈二将中的哼将郑伦为弟子的时候,理由是郑伦榜上有名。

郑伦那时候真的榜上有名吗?显然不太可能。

那是度厄真人能推演天数,算出未来的封神?

更不可能,换做圣人来都算不到,度厄自然也不行。

再说了三教供签封神榜,郑伦当时不属于任何教派,只是个凡人,更不可能被签名上榜。

那是为什么?

很简单,这是一个逻辑问题。

郑伦虽说得度厄真人授艺,但也就只传了窍中二气的鼻烟神通,以及乌鸦兵这种道兵的练兵方法,除此之外,啥法宝也没有。

而度厄真人却还催着他下山投效冀州讨人间富贵,明摆着是要他上战场。

到了战场上,又穷又弱的郑伦显然打不过身家丰厚的修士,肯定死翘翘,这一死,不就上榜了吗?不就成了榜上有名之人了吗?

燃灯打架,逢人就说“你只修法力,不修德行,合该上榜”也是一个道理,别人打不过他,被他打死了,也就上榜了。

很显然,封神榜上神位都是定好了的,也有一部分名字或是完全空白,但到底哪个人该上榜,神位最后到底落在谁的头上,还要等封神之后才能知晓。

也就是说,三教共签封神榜,签的只是个草稿,还不算正式文件,所以要特意“弥封无影”,把内容藏起来,还得加个“死后方知”,留个最终解释权。

捋清楚有关封神榜的一切之后,子受也有了定计。

他筑台,我也筑台。

他封神,我也封神。

“立即遣国师申公豹于新城中心筑一高台,赐名鹿台,其上高悬封神榜。”

.........

三日后,鹿台建成。

这是个大兴土木的好机会,但鹿台flag太强,子受怕立着立着就把自己给架上去烤了,所以三日即成的鹿台,其实是个烂尾工程。

整座鹿台只有骨架,地基也不怎么深,反正也没指望上面站人。

除了申公豹能飞上去挂榜以外,寻常人最多只能吐槽一下这烂尾工程有多丑。

而且这烂尾楼是在新城中央,正好破坏城市形象、浪费土地资源、对新城即将入驻的居民,带来极大的生活不便。

与此同时,正式的西征圣旨也颁布了下去。

出征的理由倒是并没有说太多,子受生怕罗列过多罪名,西征太理直气壮,所以只是顺嘴提了一句西岐不臣,也就是失臣礼。

既然失臣礼,那就必须打他。

事实上这是个最站不住脚的理由,诸侯与商王并没有实际上的臣属关系。

西征旨意一下,朝歌朝野全部动了起来。

城外左右屯营的兵马整装待发,户部迅速调拨筹备数月的粮草,民夫也一并提前西行。

在此之后,宫中又发了一道圣旨。

这道圣旨显得意味深长。

鲁雄挂帅亲征,纣王为表心意,决意相送百里。

如此一来,纣王不在朝歌的这段日子,自然要留下最信任的人留守监国。

此前有过殷郊、殷洪共同监国、武庚监国,这倒不是什么意外事。

可这次圣旨上指明监国之人为殷洪,辅臣为商容,伯夷,万年等。

这道圣旨令人震惊的程度,不亚于纣王写小刘备。

殷郊、殷洪共同监国,那时朝中大臣都已经知道了,是纣王在考察继承人,武庚监国,大臣们也知道纣王的用意,妲己是纣王最喜爱的妃子,对武庚自然也有些偏爱,而且纣王年纪尚轻,足以等到武庚成长起来。

可现在却是殷洪独自监国,并且旨意中对长子殷郊,小子武庚一字不提,这就不得不令朝野上下猜疑揣度。

监国之人可不是随随便便拎一个出来的,而且三位皇子都有过监国的经历,这次若是由某个皇子单独监国,纣王的用意就很明显了。

有资格监国的,必然是有力继承人。

可殷洪性子跳脱,贪玩,虽说不是纨绔子弟,但一旦上头,做事容易失了分寸,远远比不得殷郊,便是才三岁的武庚,也表现得比殷洪好得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