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仙侠玄幻 > 封神之我要当昏君 > 436.空白的六百年

封神之我要当昏君 436.空白的六百年

作者:殆火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1 01:21:2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张大有些不解:“陛下,这科举是何物?”

子受定了定神,开始忽悠。

他沉声道:“在纸上出题统一考校,分科而举....”

子受将自己所了解的科举给张大说了个大概。

张大恍然:“原来如此,此事事关重大,还请陛下容臣多花些时日,拿个章程出来。”

三两下忽悠完张大,子受长出一口气。

搞定了。

科举有优点,这是毋庸置疑的,开放考试能吸收大量寒士进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统治基础,选拔官吏也从此有了文化知识水平的客观依据。

可这世上存在只有优点没有缺点的事情吗?

科举也有大量缺点。

有了科举,靠考试选官,什么文王渭水访贤,刘备三顾茅庐的佳话就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了,减少了挨刺的可能。

再者,科举制堵死了小吏的上升通道。

那些开始自学的新官,有不少都被充作了小吏,他们是没有经历科举的,而在科举出现后,无疑更加低上一等,上升的路就堵死了,小吏没法升官,就只好捞钱。

宋江原来担任的郓城县押司就是小吏,为啥要反,看不到前途呗,黄巢几次没考中科举,《不第后赋菊》出来了,反诗啊!

这说明什么?科举容易导致吏治腐化!

最关键的是,科举的可操作空间极大。

科举制前后经历一千多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这一制度是个好制度,但只要内容一改,味道就变了!

隋朝开始有科举,可那时候没选出几个人才来,到了唐时才真正通过科举选出了人才,这就是科举内容的重要性。

尤其是明清两代,考试的内容狭隘,明朝只设进士一科,还来个八股文,这时候问题就打了,清袭明制,搞的更僵化。

子受对此很有自信,只要控制好内容,科举是好是坏,就全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而且极其不容易挨刺,因为历史已经证明过,他知道科举的好处在哪儿,反转的地方在哪儿,只要刻意避开,群臣压根没有下刀的地方!

就算再退一步,内容上不太可控也没事,只要确定了科举,很大程度上就能赚些昏庸值,毕竟科举本质上还是智力考试,选拔出来的官员毫无政治经验,对于治理地方完全没数,明清很多调任地方的官员离开师爷就玩不转了。

这一切加上前头的吏治腐坏,还用发愁吗?

解决了招贤馆的问题,子受稍微放心了一些,开始动手操作另一件事。

都怪那些破贵族,赖在朝歌不走,还乱发些报纸,这才导致了混子们自发学习,怎能不惩治一番?

你说你家先祖怎么怎么牛逼就怎么怎么牛逼?

不行,凭啥啊?你说牛逼就牛逼了?我反对!

子受当即就派出人手,通过自己发售小刘备的渠道,刊发了一大堆新奇的看法。

比如大禹可能没有传位给启,而是传给了伯益,启是杀了伯益之后才取得了王位。

又比如,如今大商群臣所推崇,助成汤平定夏桀创立大商的伊尹,可能是个窃国大盗,想抢成汤孙子太甲的王位,而世人流传的无能之君太甲实则是个有为之君,杀了伊尹夺回了王位,重定天下。

而这些惊世骇俗的看法论点之中,最容易引起轰动,让人声讨的,便是尧舜禹的禅让。

真的是禅让吗?我不信。

尧幽囚,舜野死。

舜可能是趁着尧年老昏聩,抢了尧的位置,还将他囚禁起来,后又流放,甚至不让尧的儿子朱丹去见他。

禹的父亲鲧治水不利被舜杀掉了,禹可能是为父报仇,最终击败舜,将其流放到苍梧,舜遂死在苍梧。

这些言论无疑推翻了人们所憧憬的先祖们,囚、杀....将先祖们伟大高尚的事迹,变成了一个极为现实的争权夺利。

我们要有批判性思维,要开放思想嘛!

曹丕受汉献帝禅让后不也说了句:“舜禹之事,吾知之矣!”

再说了,这也不是什么瞎编,后世的《竹书纪年》当中,都有过提及,而这一世的商末距离三皇五帝时期还隔着一千年,依然有大量不清不楚的事情。

毕竟黄纸都是现在才出现的,之前还得靠乌龟壳子和竹简,哪能记载太多细致的事情?

就连闻仲这等修仙之人,也有许多事情不太清楚。

至于赵公明等天皇时期得到的仙人,虽然亲身经历了那个时代,但修仙的不太关心人族的事情,而且也有些事不能说。

还有子受不知道的一件事,在颛顼绝地天通,真正的巫遁去后,确实造成了一段历史的空白,可以说,这时候基本没多少有关夏初之前的记载。

这些言论一经面世,便迅速传播开来,无论什么时候,标新立异都是最引人瞩目的。

在引起大量热议的同时,也引来不少好事者深思。

很快,便有人将天皇伏羲到夏启称天子的这记载不清晰的六百年,称之为空白的六百年。

有人说,是天神磨灭了文字记载,因为这些言论似乎是从宫里流传出来的,而纣王一直不敬天神,一定是知道些什么。

又有人说,都是夏启干的,他要当天子,所以抹去了一段碍事的历史。

还有人说,这空白的六百年历史全都被记载在石碑上,被称为历史正文,而这些历史正文全都被封存在古都昆仑城,辛环四兄弟就是得知了这一秘辛,才出走再次落草为寇,以山贼王的名义在各个山头寻找昆仑城遗志。

子受则得意洋洋的召见了辛甲。

在皮脩去西岐后,辛甲接手了祖庙以及陵墓建设,那些贵族也由他接待。

片刻后,辛甲入宫,神色匆匆。

“拜见陛下!”

辛甲似乎在忙着些什么事,手上还有一大摞奏疏。

子受问道:“爱卿是在处理什么急事吗?”

“是..”辛甲满头大汗:“贵族那边出现了些问题,”

子受呵呵一笑,哪能没有问题嘛!

贵族们肯定更愿意将自己的先祖往好的方向想,要说那些无的放矢的猜测,无伤大雅是不可能的,夏启、伊尹什么的另说,不少贵族都以自己是尧舜的后代为荣,来一出尧幽囚舜野死,后人们推崇的禅让成了争权夺利,还能不出问题?

但是,你们除了骂,又能怎么样呢?

你们反驳不了啊!

有记载吗?没有。

有考证吗?没有。

啥都没有还不让我持怀疑态度?

我也不是肯定,只是提出一个可能而已!

更加乐观一点的话,如果贵族能够证明这些言论都是胡说八道,并拿出了空白六百年的实情,那子受更乐呵了。

诬陷先祖实锤啊!

而且子受也对那些真真假假的历史很感兴趣,白听了一段未知历史,还赚了昏庸值,我稳赚不赔,世间难道还有什么比这更美好的事情吗?

子受淡定地喝了口葡萄酒:“然后呢?”

辛甲恭敬拜道:“然后他们就中计了!”

子受:?

计?什么计?谁的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