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仙侠玄幻 > 封神之我要当昏君 > 262.你写错别字了!

封神之我要当昏君 262.你写错别字了!

作者:殆火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11 01:21:27 来源:平板电子书

纣王多次强调先祖的伟大,强调人们应该崇敬先祖而不是祭祀天神。

为此甚至还有制天命而用、神权人授、商之命大于皇天上帝等在常人看来大逆不道的狂言。

百姓诸侯等,都不太能接受,但群臣却能接受。

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知道更多世间的事,掌握更多的知识。

而老祖宗们最伟大的地方,就在于智慧,在于知识!

纸,这种无比便捷而又便宜的东西出现,无疑为知识的传播普及带来了可能性。

人人都能了解到老祖宗们的知识智慧,认识到人族想要成长,需要依靠自己的双手,而不是祷告上苍,这样的天下,恐怕才是纣王期望的天下。

多年后有人以学富五车来赞美一个人懂得学问多。

学到的知识足有五辆马车承载的书册那么多,那么五车的书,究竟有多少字呢?

问,一册竹简长二十五厘米,宽两厘米,高五厘米,其中有三十字,马车长两米,宽两米,深半米,求五辆马车能承载多少文字。

这是一个简单数学题,答案应该是十几二十万字。

那么在座的各位都是学富五车。

可如果将竹简换做纸,所能承载的文字呈几何上升,这就是纸张和竹简之间的巨大差距。

群臣纷纷意识到,有了纸,知识与信息的传播就能够大大加快,对于大商的发展有着极大意义,甚至在可能到来的战争中,也能起到不小作用。

他们甚至想到了一件更为严肃的事情。

纣王任用小臣,从奴隶、平民之中启用人才,这一行为为人诟病的原因,不就在于小臣之中参差不齐,的确没有太多才能的人吗?

如今大商要依靠着贵族,不能将贵族得罪太狠,还不是因为贵族人才多吗?

平民百姓中是有人才,但几千几万人之中,才能出一个人才,贵族则不同,十几个人中,就能出一个。

朝中的官员也是,为什么现在朝中的官员有许多都是父死子继,代代相承?

因为他们传承着知识。

这是群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这时候贵族与诸侯掌握大权,除了土地、出身,就是手中的知识。

在此之前,朝中例如杨任等保守派臣子,不愿纣王与诸侯贵族彻底撕破脸,原因无他,理政治天下都要靠他们,步子大容易扯着蛋。

在官制朝六部制变革时,杨任更是担忧。

六部之中添加了许多新的官位,但是有知识有能力胜任这些官位的人少,如此更加得向贵族诸侯屈尊纡贵,摆出一副礼贤下士的姿态。

可如果有纸呢?

如果能够自行培养出大量的官员,哪怕只是识文断字也好,都能减少许多麻烦。

如果再从这些人之中选拔官吏,必然又是一批人才,十几二十年后,哪里还需要顾及诸侯贵族?

群臣颇为激动,一切问题迎刃而解,甚至还为大商的未来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杨任赞道:“老王叔可比古之先贤!”

箕子摇头,虽然都是王叔,没什么不同,但实际上发明纸的是比干。

只在群臣面前装装逼倒也没什么,可这等赞美他却承不起。

箕子受比干所托,为了不让纣王苦恼而顶着纸之发明者的头衔,但他分得清到底是谁的功劳。

别人可以不知道,他必须一辈子都清清楚楚。

这是比干对他的信任,也是纣王对他的信任。

箕子道:“杨大夫明日就要休沐,还是趁着今日,用这纸多处理些政务吧!”

众人一听,对,正事要紧,纸的事之后在说。

此时崇侯虎忽然道:“陛下应该还不知道王叔发明了纸吧?”

北伯侯其实不用处理政事,整天游手好闲就行了,但并不妨碍他出入大殿,为群臣解惑。

箕子点头,纣王三日一朝,他还没机会上谏。

崇侯虎道:“纸乃国之重器,陛下定然重视,明日便是陛下上朝之时,不若我等便以纸为载,上谏朝事。”

众人闻言,纷纷抚须:“北伯侯所言极是!”

刚才群臣还只是试着写写,现在在崇侯虎的提议下,便是直接用纸来处理公务了。

在竹简上写一个字的功夫,都够在纸上写十个字,大家为了在休沐之前处理好政事,当然争分夺秒,怎么快怎么来。

越写,越是觉得这纸好用。

辛甲更是写着写着,一脸陶醉之色,堪堪处理完手头的事情,忽然想到自己的休沐就在七日之后。

休沐日干什么呢?以前在北海,没事干,在山里玩也玩够了。

闲着也是闲着,做点喜欢做的事吧。

辛甲决定以纸著书,这么好的纸,不拿来写字真是太浪费了。

杨任下笔如有神助,笔走游龙,幸甚至哉。

甚至还有闲工夫和同僚比对,看看谁写的字好。

字有好坏,以前分不太清。

因为以往基本都写在竹简上,木头片子就那么大,不好发挥,而龟甲铭文就更不用说,不是写的,是刻的。

而现在,以麻为主要材料制作的黄纸,虽然没以后一堆精加工工艺制造的白纸好看,但写起畅快舒坦,扬扬洒洒一份公文,很是漂亮。

可比着比着,杨任渐渐觉得了不对劲。

你这个字咋写的和我不一样啊?

啥?不该这么写吗?

你这是错别字!

拉倒吧,你才是错别字!

我这字师承傅说!

我这字师承伊尹!

我这字还师承仓颉呢!

木牍竹简上没有的问题,在纸上变成了问题。

以往笔划不清,看不懂的跳过去,大体看明白啥意思,就没事了,纸一出现,笔划分明,问题来了。

该怎么做呢?

杨任陷入沉思,刚好明日休沐,在家里闲着没事,修养身体的同时琢磨琢磨吧!

有了纸,书写迅速,理政效率大增,竟是提前处理完了政务。

不过,因为竹简换成了纸张,之前用来盛放竹简的车反倒有些不合时宜,满满铺上去,也就铺得车底一层,怎么看都觉得小题大作。

于是,商容找来了一个铜盘,最后将文书奏章放置于盘中。

群臣面色都有些怪异,以往上朝,殿上都是几车几车的竹简,现在变成盘中纸,倒是....

崇侯虎又道:“明日便用纸来上奏,陛下必然惊喜交加,此物真乃社稷至宝啊!”

.....

求推荐票,求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