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玄幻 > 我在现代创建钦天监 > 第六百八十四章 法则之力,应召而来

李信大败而归,这是秦统一战争中安邑之战后最大的一次失败。

……

“啪!”

在李信带兵回城之前,传令官已经先将前线的消息传回了秦国。

当得知李信大败、只能溃逃回国时,秦王忿怒地拍案而起。

“怎么可能!这一仗秦国占据天时地利,怎么会输给楚国?”

秦王百思不得其解,在他心中,这场仗是必胜的,也是他有史以来最有把握的一仗。

然而,就是这样一场有把握的仗,如今却让秦国满盘皆输。

楚国再次在秦国的围剿中获得了喘息之机,而秦王也因此不得不推迟统一的进程。

秦王此时正在气头上,殿下的人谁也不敢吱声。

这个时候如果谁触了秦王的霉头,那必定会招来灭顶之灾。

秦王心烦意乱地赶走了所有的文臣武将,然后怒气冲冲地派李太史去叫朱庆阳等人。

听到传召时,朱庆阳等人就很清楚,一定是秦王得知了战斗的结果,叫他们去是要问罪。

队员们心里难免有些忐忑,但朱庆阳却显得镇定自若。

“放心,没事,这个问题我能解决……”

说着,朱庆阳主动打开门,带着队员们跟随李太史前往正殿。

一进入殿内,秦王就怒视着朱庆阳等人:

“此战已败,你们有何话说?”

秦王这句话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他只给眼前这些人一次说话的机会,机会用完,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处死这几人。

面对帝王的怒火,朱庆阳依然从容不迫。

他向秦王行了一礼后,开口说道:

“秦王,此战的胜败早已天定,不信……您拿出我交给您的竹简一看便知!”

秦王一愣,在得知战况后,他气急败坏,早就把竹简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了。

如今被朱庆阳一提醒,秦王立刻抽出身后的竹简,疑惑地看了起来。

“千古一帝,必历三灾五难。

大能之人,必得其生;大德之人,必得其寿。

此乃天地定数……”

看着这行字,秦王陷入了沉思。

这句话的意思表达得很明确,此战必败,也解释了朱庆阳为何如此安排,是为了帮他应对这天灾。

这句话并非朱庆阳信口开河,而事实的确如此。

秦王十二个月才出生,在腹中便首先经历了一难。

这也验证了朱庆阳的那句话,大能之人必得其生。

天地间凡有大能之人出世,必定在出生时有异象出现。

而秦王是天定的千古一帝,自然也需经历必定的三灾五难。

明白这件事后,秦王轻轻放下手中的竹简,疑惑地看向朱庆阳等人:

“为此战我秦国损失了二十万兵力,这是本王的灾难,与秦国何干?”

朱庆阳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这天下终归是秦王的,若不经历这三灾五难,难道秦王想让这整片江山的百姓,日后都与秦王一同承担罪责吗?”

秦王听后,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深深地叹了口气:

“本王愚昧无知,冒犯了仙人,还请仙人宽恕。”

听到这句话,队员们暗暗地松了口气,他们知道自己刚从死亡的边缘走了一遭。

同时,他们心里也不禁感叹,秦王并不像后世传说的那样残暴,至少现在还不是。

也许正是秦王这样的性格,才能最终成就大业。

“几位仙人,难道楚国就一直是个绊脚石吗?此战一败,楚国定会迅速恢复元气,卷土重来。

到时候,他们说不定还会与齐国勾结,这样一来,我大秦何时才能一统江山?”

秦王说出了心中的忧虑,而朱庆阳显然早已胸有成竹:

“秦王,此次战败,是为了帮你应此劫数,并非大秦无力对抗楚国。

届时,只需秦王再次发兵,由王翦挂帅,此战我大秦必胜无疑。”

听到朱庆阳的话,秦王的眼中又闪过了几分希望。

而李信也因为朱庆阳的这番话,意外地发现秦王并没有怪罪他。

不久之后,秦王便命王翦挂帅,再次发兵,足见秦王吞并楚国的决心。

王翦老将率军出征,再次与楚国交战。

然而,在战场上,王翦惊讶地发现楚国的队伍中竟然有一些穿着方士服装、未穿战甲的人。

起初,王翦并未在意,派出手下大将与敌军交战。

但对方却派出了一名方士,那方士似乎懂得妖法,念了几句咒语,竟然让大将直接倒地被俘。

几次下来,秦军不但没占到便宜,反而损失了不少大将,这让王翦非常焦急。

他迅速写下一封书信,送往秦国。

……

收到前线的消息后,秦王立刻找来了朱庆阳几人,将此事告诉了他们。

朱庆阳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罕见的惊愕。

他意识到,这似乎与历史既定的发展轨迹有些不同,那些方士怎么会影响到本该胜利的战斗?

如果此战再败,就意味着他们再次改变了历史,让历史朝着一个未知的方向发展。

这个后果是队员们无法承受的,因为谁也不知道按照这个方向发展下去,日后的华夏会变成什么样子。

因此,经过私下商讨,队员们达成了一致的解决方案。

“秦王,此战不能败,我们要前往战场,助秦军一臂之力!”

听到这话,秦王自然是大喜过望,他认为有朱庆阳几人前去相助,定能取胜。

朱庆阳几人拒绝了秦王要大摆宴席为他们送行的提议。

对于自己的存在,队员们还是希望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几匹快马载着队员们日夜兼程,朝着战场奔去。

这段路并不好走,即使队员们不眠不休,也需要数日才能到达。

夜幕降临,队员们随便找了个地方暂时歇息。

出了秦国,队员们说话也终于不再那么顾虑了。

“狗爷,现在发生的一切,也在你的预料之中吗?”

面对韩风的提问,朱庆阳诚实地摇了摇头,缓缓说道:

“我们一直以来,都是按照我们所知道的历史来引导秦王的行动,以确保华夏的未来不会发生什么变故。

但我现在才发现,其中其实存在很多不可控的因素,比如楚国的那些方士,他们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历史的发展也并非只要按照既定轨迹就能达到相同结果。

就像现在,城父之战后,王翦亲自挂帅出征,不一样遇到了棘手的问题吗?”

潘子听后,眉头紧锁,不解地反问道:

“可如果我们之前的设想是,后世我们熟知的秦朝历史是因为我们的改变才形成的,那为什么在历史中,对我们只字未提呢?”

朱庆阳沉思片刻,然后回答道:

“那如果我们要求秦王对我们的存在保密,不记录任何关于我们的事情呢?”

潘子一听,顿时恍然大悟,历史本就是胜利者书写的,其中的真假早已无从考证。

“也就是说,我们后世所熟知的秦朝历史,真的是因为我们才变成那样的?而我们注定会来到秦朝,帮助秦王统一六国?可如果这样,天道为什么要抹杀我们,让我们落得那个结局呢?”

杨雪荔皱着眉头,疑惑地看着朱庆阳。

朱庆阳闻言,抬起头,对队员们说道:

“你们没注意到吗?自从我们来到这里,天空就越来越阴沉了……”

队员们纷纷抬头,只见天空乌云密布,不时传来雷鸣之声。

朱庆阳拿起树枝,在地上画了一条直线,继续说道: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我们与时间长河的关系,现在有些眉目了。

我们的宿命是突然遭遇天劫,被天道抹杀。而我们来到秦朝,是为了调查我们究竟做了什么,才引来了天道的抹杀。

我想,答案已经很明显了,我们帮助秦王统一六国,完成了宿命。而天罚,在末法时代,我们渡劫时出现。”

朱庆阳的推测大胆至极,队员们听得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

“这是什么道理?难道我们一直在不断轮回,重复着同一件事情?”

张麒麟难得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话,朱庆阳轻轻点了点头:

“世间万物皆在轮回之中,当你跳出这个既定视角去看,就会发现这一点。

只是我们大部分时间都迷失在轮回里,根本无法知晓真相。

当然,这只是一个假设。要验证这个假设,唯一的方法就是推动历史的发展。

所以,我们要帮助王翦打赢这场仗,让一切结果都与我们所知的历史相符,才能避免其他意外的发生。

我知道这很复杂,甚至有些地方我自己也无法解释清楚,但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做什么呢?”

说到这里,朱庆阳认真地看着队员们,问出了他一直想问的问题:

“怎么样?要不要搏一搏?”

看着沉默的众人,潘子率先耸了耸肩:

“反正现在也不知道怎么回去,改变不了这一切,回去也只是死人一个。

还有什么好顾虑的呢?”

说着,潘子把手放在了朱庆阳伸出的手上。

“狗爷,这次希望你靠点谱。”

杨雪荔也把手搭在了潘子的手上,紧接着张麒麟、韩风也纷纷如此。几人相视一眼,默默无言中,都做出了同样的决定。

此刻,队员们之间终于达成了一致,韩风等人也终于领悟了朱庆阳所布下的这局大棋。

彼此间的嫌隙得以消散,他们终于明晰了接下来的任务,决心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次日清晨,韩风等人早早地跨上战马,继续向战场疾驰而去。

楚国为了抵御秦国的猛烈攻势,竟动用了方士之力。

然而,这一事实在后世的历史中却未曾留下丝毫痕迹。

朱庆阳很快便洞悉了其中的缘由,因为他们此刻已经深深卷入了这段历史之中。

战斗结束后,朱庆阳暗自思量,他绝不会让秦王将他们的存在载入史册。

同样,那些方士也必将被历史所遗忘。

如此一来,朱庆阳终于从之前的困境中解脱出来,他们并非在改变历史,而是在引导历史沿着既定的轨迹前行。

……

与此同时,楚国城门之下,战况胶着。

秦国大军已围困楚国多日,身为元帅的王翦因迟迟未能攻破城门而焦躁不安。

他对楚国的粮草储备一无所知,因此不敢轻易采取围困战术。

况且,战事拖延对秦国极为不利,谁也无法预料齐国是否会趁机来个“围魏救赵”。

毕竟,如今秦国仅剩楚国和齐国两个对手,两国唇齿相依,牵一发而动全身。

谁都无法置身事外,逃脱战火的肆虐。

楚国的兵力本就雄厚,再加上那些神秘莫测的方士,秦国数次进攻均告失利。

这一日,王翦再度率军攻城,只见楚国城门大开,几位身着方士服饰的人骑在高头大马上。

为首之人长须飘飘,发髻高挽,乍一看颇有几分仙风道骨。

然而,此人一开口,那形象便瞬间崩塌。

“秦国主帅何在?速速前来受死!

否则,待我手中招魂幡一挥,定让你们连求饶的机会都没有!”

秦军阵前,王翦骑在高头大马上,威风凛凛,气势不凡。

作为秦国的主将之一,他自然有着非凡的气度。

“尔等宵小之辈,不过是些邪魔歪道,竟敢在阵前叫嚣,真是胆大包天!”

王翦虽是老将,但此刻在阵前叫板,依然是声音洪亮,中气十足。

他手中紧握着一柄心爱的开山大刀,虽然只是木质,但分量沉重。

王翦天生神力,九岁时便能拉开五十石的弓。

因此,即便是这柄木质大刀,也能对敌军形成不小的威慑。

“待老夫亲自会会你!”

王翦一夹马背,胯下战马长嘶一声,载着他冲了上去。

面对来势汹汹的王翦,为首的方士却毫不慌张,从怀中掏出一柄黑色的怪异小旗。

他一边挥舞着小旗,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左手还结出了一个奇怪的手印。

刹那间,原本战死在沙场的将士尸体竟然纷纷站了起来。

他们睁开双眼,眼中闪烁着怪异的红光,手持兵刃,机械地向王翦围拢过来。

王翦心中大惊,他之前还纳闷为何战事结束后,楚国没有将战死的士兵尸体运回城中,此刻方才明白,原来他们早有预谋。

他挥动手中大刀,毫不留情地砍向最前面的士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