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气吞大明 > 第一百九十七章 贼心惶惶

气吞大明 第一百九十七章 贼心惶惶

作者:官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20: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周道登已经看出来,张瑞图心里都是恐惧,已经没办法冷静思考了。

但他没有提醒,反而道:“张阁老,为防夏汛,工部计划从陕西征调二十万民夫修河,我打算应下这份差事,你怎么看?”

张瑞图立刻就明白了周道登的意思,这老东西是要跑啊。

眼见阁臣一个个下场凄惨,周道登分明是想借机出京。

一旦出了京,就有的是办法不回来,而后告老归乡了。

张瑞图哪里能让他跑了,少了这个垫底挡枪的,他岂不是危险了?

故作沉吟片刻,张瑞图道:“工部的奏本我看过了,二十万应该是少的。东林党那边捐了一千万已经到了一半,那些盐商,单是是范家,据说现银就抄没了三百万两,其他的累计可能超过千万。那么多盐商、贪官污吏,赃款总数能有三千万。这么多银子,工部分得至少两百万,两河以及其他经常泛滥的大河,都要大动干戈的修,动用民夫或许会超过百万,还是得我来。”

周道登耐心听完,直到最后一句才明白,神色不动的顿了片刻,而后笑着道:“那周延儒出京又归京,次辅总应该知道一些吧?”

张瑞图仍旧盯着桌上的三份名单,道:“我听说,是他家里死人了,回来丁忧的。”

周道登这次忍不住动容了。

他甚至是在想,是不是周延儒为了躲避去贵州,故意弄死了家里人。

这种话自然不能宣之于口,‘孝’之一字,在这个时候,几乎是无敌的。周延儒要回来丁忧,谁都不能说什么,更不能阻止。

张瑞图目光从身前的三份名单上移开,看向周道登,道:“我看,我还是去请示一下首辅吧。”

周道登暗自摇头,张瑞图这种时候还想着推诿塞责……宫里那位眼睛里岂是揉得了沙子的人?

周道登现在自顾不暇,也懒得提醒张瑞图,转而道:“我听说,杨阁老刚刚入宫了?”

内阁的阁臣,一个个都有特点。周道登是点头虫,杨景辰则一直争当透明人,凡事不说话,不吭声,不表态。

张瑞图自然是知道的,却面露好奇,道:“周阁老的意思是?”

周道登在内阁,是那种随大流的人,几乎没有主见。今天,他的话有点多。

周道登忽然呵呵一笑,道:“就是随口问问,没有其他事情,我就回去了。”

张瑞图目送他的背影,心里渐渐起疑了。

‘杨景辰入宫了?’张瑞图细思,却又想不到原因。

这时,东暖阁。

崇祯正在看着登莱巡抚袁可立的奏本。

袁可立在奏本上,提出了对建虏的‘内分外迫’战略思路。大体上的意思,就是从内部分化建虏,外面大明不断挤压,一步步消耗建虏国力,等待时机。

袁可立在奏本上还提及了,他在建虏内部已经收买了一些人,正在筹谋一些事情。并且,他根据崇祯的意思,正在加速整顿皮岛毛文龙与旅顺的黄龙,将进一步加强对建虏的‘浅攻扰耕,游击作战’。

崇祯暗自点头,袁可立掌兵多年,并不迂腐,思维清晰,开阔敏锐,最重要的是,他有积极务实的态度,而不是固步自封,怯战畏缩。

杨景辰就站在崇祯的桌前不远,神情平静,手心里都是汗。

现在阁臣人人自危,杨景辰这个一心想逃跑的人,就更恐惧了。

崇祯看完,在袁可立的奏本上批复了几句话,合起来,递给曹化淳,道:“天津卫那边,有什么奏报吗?”

曹化淳接过来,连忙道:“前不久,纪用写信给司礼监,说是天津卫正在淘汰劣兵,预计年中完成。”

崇祯隐约有印象,道:“嗯,若是有孙传庭的奏本,第一时间拿过来。辽东那边,有什么反应?”

宣府发生这么大事情,长城其他边镇肯定被震动,最为值得关注的,就是辽东了。

曹化淳道:“暂且没有,只是听说,袁崇焕与王之臣争论激烈,在辽东闹的很大。”

这件事,崇祯也知道,伸手拿起茶杯,心里思索起来。

王之臣与袁崇焕的不合,还要往前追述,在天启六年,一个是辽东督师,一个是辽东经略,在辽东争权不断,以至于闹到朝廷,最后朝廷没有办法,让他们两人,一个负责关内,一个负责关外。

崇祯继位以来,对辽东几乎没怎么动过,力求平稳。

“只是,这辽东,怎么就这么多不合呢?”

崇祯叹了口气,茶杯到嘴边又放下。

曹化淳没敢接话,躬身站着。

不远处杨景辰听着,更是大气不敢喘。

辽东那地方,折戟沉沙了不知道多少人,谁去谁倒霉。

崇祯放下茶杯,看向杨景辰,道:“卿家,对于辽东,你怎么看?”

杨景辰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头皮发紧,抬起手道:“回陛下,臣认为,辽东大略一定,辽东仍旧还有争吵,无非是经营策略,应当……无碍大局。”

崇祯看着他,道:“朕仔细考虑过,也与兵部等商讨再三,决定,辽东设督师,巡抚,不再设经略等。各城下设各城总兵,以确保军政统属,政令畅通。辽东都是些骄兵悍将,朝廷大员,不能轻易触动。朕想着,请卿家走一趟辽东。”

杨景辰顿时明白他为什么头皮发麻了,神色发紧,心里如坠大石,毫不犹豫的抬起手道:“请陛下示下。”

他哪怕不清楚这一趟的凶吉,可更不敢犹豫!

崇祯微笑着点头,道:“没什么特别的,朕考虑,将王之臣等文官调入京城,赵率教,祖大寿,吴襄等调入关内。卿家走这一趟,一个是与孙卿家好好聊一聊,再与王之臣这些人做做工作,放下心里负担,莫要多想。”

杨景辰心里顿松一口气,道:“臣领旨。”

崇祯嗯了一声,拿起茶杯,喝了口茶。

他对辽东忍耐了很久,现在,正是机会,好好处理辽东内讧不断的症结了。

一口茶下肚,崇祯抱着茶杯,又道:“告诉孙承宗,袁崇焕,既定大略,要坚持不变,固本培元,开荒安民,这些不能停。”

“臣明白。”杨景辰道。

崇祯放下茶杯,依靠在椅子上,笑着道:“还有就是,近来朝廷内外是谣言四起,风声鹤唳,说什么一朝天子一朝臣,说什么朕要清算阉党,更有说什么朕要杀光阁臣,这些都是胡言乱语,唯恐天下不乱!朕处置的人,一个个都是罪孽深重,不容宽赦,卿家应该看得出来,朕是一忍再忍,一再的给机会。”

杨景辰心神发紧,脖子甚至出现丝丝冷汗,抬着手,沉声道:“陛下宽仁,朝野共见。那些罪臣不思报君,反而贪赃不法,无视恩荣,当该严惩。臣等深明陛下之仁德,请陛下勿为谣言所扰。”

这几句话,倒是让崇祯开心不少,哪怕明知是胡扯。

崇祯笑容满面的站起来,来到软塌坐下,道:“卿家能这样说,朕心甚慰。这样,加卿家为武英殿大学士,总理工部修河事宜。”

杨景辰听着,心里彻底松了口气,加官又总理工部,这说明,崇祯没有要收拾他的意思。

他顿时肃然行礼,道:“臣领旨,谢恩。”

崇祯又安抚了几句,目送他离去,安静的思考许久,默默拿起茶杯喝了口茶,神情越发平静,淡淡道:“曹化淳,传旨,加黄立极为华盖殿大学士,太子太师。”

曹化淳已经看明白了,这是在安抚不安的内阁,躬身道:“奴婢领旨。”

崇祯嗯了一声,想着差不多了,道:“范家那些人,什么时候会押送到京?”

曹化淳连忙道:“回皇爷,按照路程算,应该快了,就在这一两天。”

崇祯双眼微微眯起,冷芒跳动,道:“让三法司公布更多内容,再传令西厂,押着这些人,在京城里转三圈。”

------题外话------

卡文,今天有点少,后面会补回来,躬身!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