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气吞大明 > 第一百七十章 八大皇商

气吞大明 第一百七十章 八大皇商

作者:官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20: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温体仁的官职是吏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这样的官位,明显是要外派,并不是常驻京城的京官。

但温体仁万万没料到,崇祯给他安排的,会是这件事。

盐商的势力太大了,盘根错节,对他们出手,将会面临不可想象的反弹!

更何况,东林党人在南直隶有着巨大利益,与盐商的关系同样密切。

温体仁心里有些慌乱,面上越发孤傲,凛然,抬起手,道:“臣领旨。”

‘臣领旨?’

崇祯看着温体仁,品味着这句话。

没有明确表忠心。

想耍滑头?

“卿家没有信心?”崇祯道。

温体仁神色不动,抬着手,道:“臣有信心!臣定竭尽全力,为分忧解难!”

崇祯注视着他,对他的话不满意,心念微转,双眼眯了眯,笑着道:“有卿家这句话,朕就放心了。另外,二月是朕的生辰,户部那边决定印发特别宝钞,发行天下。六部尚书那边,各认领了分发五十万两的任务,卿家,你认领多少?”

温体仁神情立变,微微低头,双眼剧烈闪烁起来。

这件事,他一点都不知道。

不过,他没有探究这些,心里急急飞转。

认领宝钞,敏感!

他的老恩师韩癀之所以没能复起入阁,就是在乾清宫后殿,认领了一千两宝钞!

朝廷里都知道,韩癀就是因为这‘一千两’惹怒了崇祯!

‘我该认领多少?’温体仁神色不动,心里紧绷到了极点。

他要是不给出一个让崇祯满意的‘价格’,他很可能就要步他老恩师的后尘了!

‘六部尚书是五十万两,我是该多还是少?’

温体仁拿捏不清楚崇祯心里的价位,又不敢多耽搁,道:“陛下,若是,臣薄有家产,可认领十万两。”

崇祯微笑,道:“朕不是要卿家一个人认领,是想请卿家发动一下关系,多认领一些。这些宝钞,并不是捐纳,是有时间期限的,到期可如数兑换回去,就是朕,向诸位卿家借的。”

温体仁知道可以如数兑换,第一批到期了近五百万两,在前一阵子已经全部兑换了出去,当时还引起了不小动静。

但温体仁,仍旧不清楚,崇祯到底要他认领多少。

温体仁不敢引起崇祯的怀疑与不满,故作思索的道:“回陛下,以臣的亲朋故旧来说,兑换,五十万两,也不难。”

如果说,要温体仁捐纳五十万两,那肯定是做不到,但既是‘借’,他还是能说服不少人的。

却没想到,崇祯直接摇头,道:“卿家在江南人脉广博,关系深厚,区区五十万两,朕就不用麻烦卿家了,嗯,一千万两,卿家能不能做到?”

温体仁瞳孔微睁,心头大震。

他猜到五十万两不够,可万万没想到,会是一千万两!

这可不是小数字!

温体仁暗暗咬着牙,一边思考着一千万能不能筹到,有思考着怎么委婉拒绝才能不触怒崇祯。

不等他想多少,王承恩从身后过来,道:“皇爷,户部毕尚书,工部周侍郎求见。”

崇祯看向乾清门,没有看到人,道:“快去请他们进来,让人打伞,再泡壶浓茶。”

“是。”王承恩连忙应着道。

温体仁有这个间隙,缓了口气,感觉着身上的雪都花了,冷水侵入身体,这才感觉到浑身冰冷。

他悄悄抬头看了眼崇祯的背影,孤僻自傲的脸上,出现了丝丝凝重。

一千万两,对他来说,太多了!

崇祯揣着手,已经看到毕自严,周延儒进了乾清门,有内监帮他们打伞,余光瞥了眼温体仁,并没有继续说话。

这一千万两,自然不是要温体仁一个人承担的,是给他身后的东林党的。

如果这温体仁做不到,有的是地方让他坐。

不多久,毕自严,周延儒就到了。

不等他们见礼,崇祯就道:“外面雪大,咱们进屋说。”

说着,他就揣着手,转身向里面走。

毕自严倒是习惯了崇祯的随性,瞥了眼温体仁,就上了台阶,跟在崇祯向东暖阁走去。

周延儒与温体仁并不熟悉,不动声色扫了眼。

温体仁走在最后,心里还在计较着‘一千万两’。

崇祯到了东暖阁,刚解开披衣,又见小丫头还在他软塌上熟睡,又系好,退后往外走,与毕自严低声道:“朕那小侄女还在睡觉,咱们换个房间说。”

毕自严倒是知道妙妙,见过一次,没有在意,躬着身,随着崇祯到了对面的偏房。

崇祯坐下后,看着三人道:“三位卿家都坐,曹化淳看茶。”

曹化淳与毕自严都应着,一个去上茶,一个就坐下。

周延儒与温体仁到底是‘新人’,犹豫了一下,才在毕自严左侧一排坐下。

崇祯接过曹化淳递过的茶杯,吹了吹,小喝一口i,这才感觉舒坦了一些,抬头看向毕自严,笑着道:“卿家,看过那几道奏本了?”

毕自严侧过身,双目严肃的道:“是,臣看过了。扬州府说盐业许可,苏州府说商税,福州府弹劾锦衣卫,山西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司联合论盐政,弹劾河东监察御史,要求接管河东都转运司……依臣看来,不是余波,怕是反弹。”

这些人上书,看似是讨论朝廷去年的一系列变革与手段,本质上,是反对。

毕自严说的这几个地方,哪一个都不简单,不能忽视不见。

毕自严看着崇祯,双目严肃,有忧色。

他宦海沉浮三十多年,很清楚的指点,这只是开始,算是一种前期的试探。

要是处理不好,后面的风波只会更大,连翻牵扯下去,将不断蔓延,无休无止,这对于他们继续推行变革极为不利。

崇祯看到毕自严的神色,笑了笑,道:“不用那么担心。刚才,朕与温卿家聊过了,朕准备,命温卿家为钦使,对所有不法盐商进行彻查。”

温体仁听着,躬身不语。

还在想着‘一千万两’,如果不应下,他不止钦使不会有,怕是现在的官位也保不了多久。

毕自严瞥了温体仁一眼,若有所思的道:“是直接彻查吗?”

崇祯知道毕自严的意思,道:“是借由打击边关走私,顺带着彻查。”

毕自严会意了,认真思索起来,许久,又瞥了眼温体仁,嘴唇动了动,没有出声。

他知道温体仁的出身,东林人在南直隶根基深厚,关系网错综复杂,若是让温体仁去整顿反弹的盐商,能有成效吗?

尤其是,山西三司的主官联合上书,弹劾代管河东都转运司的监察御史,要求接管河东盐场……温体仁,能压得住吗?

崇祯看得出毕自严担心什么,目光在温体仁脸上一转,落到了周延儒身上,笑着道:“刚才,温卿家说,要认领户部一千万两的宝钞,周卿家,温卿家都认领了,你是不是也该认领一些?”

周延儒神色微惊,看着崇祯,忍不住的转头看向温体仁,差点就问出口了:真的是一千万两吗?

温体仁听着崇祯的话,脸角抽了下,心里紧张之下,差点站起来反驳。

但屁股好像被钉子扎在椅子上,根本抬不起来。

周延儒见温体仁‘默认’了,心里既惊又恐,一千万两,这可不是十万二十万,三十万,是一千万!

温体仁认捐一千万两,他是不是要对标,也认捐‘一千万两’?

他心里急转,既在想办法,也在恼恨温体仁。

毕自严同样很惊讶,转头看向温体仁,旋即他就释然了。

阉党能认捐两千万,东林党只会比阉党更富有,一千万两根本不算事。

难处在于,阉党都是些奸佞小人,严重依靠魏忠贤,所以魏忠贤要银子,阉党上下不得不给。

东林党却不是,东林党散乱不堪,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朋党,是错综复杂的关系,自然结成的,没有领袖。

所以,温体仁想要凑集一千万两,就得群策群力,这么大一笔,并非易事。

以他对东林党人的了解,十有八九是凑不足的。

“周卿家?”崇祯看着周延儒,微笑着道。

周延儒猛的惊醒,急忙站起来,惶恐抬手的道:“请陛下治罪。臣,没有认捐一千万两这个能力。”

崇祯眉头一挑,瞥了眼孤傲脸上出现僵硬之色的温体仁,道:“周卿家没有这个能力?那周卿家,能认领多少?”

周延儒神色艰难,心里盘算再三,暗暗咬牙,一脸正色的道:“陛下,臣联络亲朋好友,群策群力,可以认捐一百万两。”

一百万两,其实对他来说并不难,之所以压在一百万两,他是担心,太多,会令崇祯对他有所猜疑,不利于他的忠直,清廉形象。

崇祯伸手拿起茶杯,慢慢拨弄着茶水,目光看着周延儒,又看向温体仁。

‘这两人,心思不简单啊……’

崇祯心里道。他很清楚,以周延儒的能量,一百万两绝对轻轻松松,三百万两或许才会有些为难,但他就说了一百万。

至于温体仁,一千万两,确实有压力,但崇祯就是想看看,风骨著称的东林人,会不会为了权势,筹齐这笔巨款。

‘温体仁,会做到吗?’

崇祯慢悠悠的抬起茶杯喝茶。

周延儒见崇祯不说话,神色发紧,心里惴惴不安。

温体仁更好似坐蜡,他有心辩解,凑集不到一千万两,可崇祯已经笃定他能筹集到,让他如何再开口?

毕自严坐在两人前面,将两人的表情尽收眼底,面无表情坐着不动。

崇祯喝了口茶,放下茶杯,笑着道:“周卿家有这番心意,实属难得。今天,就到这里吧,二位周、温二位卿家去吧,年假朝休的,好好休息。”

周延儒顿觉不好,想开口在说什么,却又不知道怎么开口,犹豫了下,抬手道:“臣告退。”

温体仁比他还不好,心里惶惶不安,面上却不漏,跟着行礼道:“臣告退。”

崇祯目送着两人出了偏房,与毕自严道:“卿家,看出什么了?”

毕自严侧着身,道:“陛下,周侍郎好像未尽权力,温侍郎,似很是为难。”

崇祯闻言,哼笑了一声,双眼泛起一丝冷色,道:“都是外表忠直,一肚子的算盘,当朕是小孩子糊弄了。曹化淳!”

身侧不远处的曹化淳转过身,躬身道:“奴婢在。”

“你去传话给杨鹤,将周延儒打发去贵州,没朕的允许,不准他回京,也不准他离开贵州。”崇祯道。

毕自严立时明白了,这是一石二鸟,即是惩治周延儒,也是敲打温体仁。

“是。”曹化淳应着,转身从侧门出。

崇祯又思考一会儿,瞥开了那两人,看向毕自严,道:“各地盐商闹腾不休,是得应对。他们盘绕在盐政多年,渗入朝廷方方面面,持续闹下去,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毕自严连忙道:“是。是以,臣考虑,先让刑部、都察院抓一些人,严厉惩治,杀鸡儆猴。另外,各路转运司整顿的差不多,需要铺设更多,也需要更多盐商加入,适当时候,增加盐业许可的发放。”

崇祯微微点头,道:“一打一拉,是个办法。另外,就是边镇走私的事,朕决定封锁九边,禁止任何人与建虏直接、间接的贸易。这件事,需要有杀威棒,靠温体仁一个人不行,需要六部与都察院统筹出力。”

毕自严知道这是削弱建虏的一环,仔细想了想,道:“陛下,这件事,恐怕还得动用锦衣卫,或者,还需要军队弹压。”

与蒙古、建虏走私,不止是互市留下来的,国政败坏、纲纪废弛之下,参与走私的,不止是商人,九边的地方官府的官员多有参与,甚至于,还有军队!

崇祯从锦衣卫的简报里已经看到了一些,点点头,目光锐利的看向门外。

‘八大皇商……’崇祯心里默默念着,心中杀意渐起。

毕自严顺着崇祯的目光看了眼外面,见没有什么,便道:“陛下,山西那边,是否要处理一下?”

山西的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司齐齐上书,弹劾朝廷派去接管河东都转运司的监察御史,要求接管河东盐场,这里面,必然有着外人所不知的龌龊!

但涉及一省全部主官,就不能轻动,得小心翼翼去处理了。

崇祯没空与这些人纠缠,道:“寻个由头,将这三人都叫到京城来,派巡抚过去查查怎么回事。”

毕自严见崇祯这么简单暴力的处置,犹豫了下就觉得并无不可,便道:“臣领旨。”

------题外话------

求推荐票~

求月票~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