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气吞大明 > 第一百五十五章 强军

气吞大明 第一百五十五章 强军

作者:官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20: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崇祯在高台上坐下,看着王承恩笑着道:“这将领,各有各的领兵方法。”

“皇爷说的是。”王承恩跟着笑道。

曹文诏的演示还在继续,兵锋犀利,气势如虹,有种摧毁一切的强大气势。

好一阵子,曹文诏才回来,满脸土尘,不像一个统帅一万五千人的将领,更像一个从地里上来的老农。

“陛下。”曹文诏抬着手,即便曹变蛟告诉他崇祯很满意,还是忍不住的忐忑不安。

崇祯笑了笑,站起来道:“领朕逛一逛。”

“是。”曹文诏立即道。他与卢象升,杨嗣昌不同,这两人是文官,进士及第,入仕多年。

曹文诏一直是行伍,在辽东征战,位置并不高,突然受到当今陛下的重用,自是诚惶诚恐。

曹文诏跟在崇祯边上,只是简单几句介绍之后,就没了声音。

崇祯看着简陋的军营,忍不住的笑着道:“卿家这就说完了?有没有什么苦水要跟朕倒一倒的?”

曹文诏躬着身,道:“回陛下,粮草充足,饷银足够,臣没有苦水。”

崇祯笑容更多了,道:“卿家还真是好对付。这样吧,有什么麻烦,你随时写信给朕,不用走兵部了。”

“谢陛下。”曹文诏恭谨的应着。实则上,他心里一直犯嘀咕,杨嗣昌,卢象升被提拔重用,他能理解,但他,一个小小的游击将军,居然得陛下钦点,一步就成了手握一万五兵马的一军主将了!

如同做梦一样。

崇祯走着,看着简陋的军营,有心让人帮曹文诏好好打理,又想着这里待不长久,边走边沉吟,道:“朕很满意,卿家这支兵,强势凌厉,勇猛无畏。除了刚才的赏银,朕已经让人准备了,每个月五百头猪,三千只鸡,告诉将士们,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给朕吃好喝好了!”

曹文诏心头又惊又喜,连忙道:“臣谢陛下。”

崇祯摆了摆手,停下脚步,开始眺望昌平方向。

曹文诏这里,他基本不用担心了,剩下的,就是杨嗣昌。

这个人,能力有,私心也重,得好好打磨才行。

曹文诏见崇祯停了,跟着停下来,看着崇祯侧脸,犹豫了下,道:“陛下,是要派臣去打建虏吗?”

崇祯瞥了他一眼,笑着道:“怎么,有些心急了?”

曹文诏连忙道:“臣没有,臣只是……”

崇祯摆了下手,道:“是打建虏,不过时间还早,给朕继续好好训练,有你发挥的机会,到时候,要是打输了,可别怪朕打板子。”

花费这么多钱粮,这么大的信任,‘打板子’,就不是普通的打板子了。

曹文诏神色立变,沉声道:“陛下所命,臣无不往,唯有死战!”

崇祯闻言,背起手笑着道:“有你这句就够了。行了,朕就是来看一眼,派三百人,护送朕去昌平。”

曹文诏见崇祯马不停蹄的就要走,愣了下,道:“是,臣派精锐护送陛下!”

崇祯给了曹变蛟一个眼神,就径直向外面走。

曹变蛟会意,转身去点人。

崇祯慢慢踱着步子向外走,心情格外的好。

卢象升那边让他安心一些,曹文诏这里,让他安心大半。

对于明年建虏的入塞,他开始有信心,没有之前的那么忐忑不安了。

‘加上辽东,天津……应该够了。’

崇祯心里默默计算一番,暗自道。

历史上的建虏第一次入塞,大明措手不及,慌忙从全国调集兵马,打了几个月,京城是守下来了,可也损失惨重,建虏从喜峰口进,包围京城,更是深入到了河南,山东等腹地,大肆劫掠人畜,最后从容而走。

有恃无恐,嚣张可恨!

‘这一次,轮不到你们嚣张了!’

崇祯双眸炯炯,心里发狠。

……

不久后,崇祯就离开了曹文诏的军营,直奔昌平。

崇祯骑着马,带着数百人,并没有走官道。

半个时辰后,他刚吃了几口干粮,就慢慢拧眉。

他发现不远处,视野里都是灾民,衣衫褴褛,面容枯槁,拖家带口,成群结队的蹒跚在道路两边。

有几个小孩子看着他手里吃的,顿时走不动路了,直勾勾的盯着。

孩子的父母看着崇祯骑着马,带着数百官兵,那敢惹,连忙捂住孩子的眼,硬生生低着头。

其他灾民看到崇祯一行人,纷纷低头,四散逃开。

崇祯见着,忽然勒住马,跳了下来,拎着手里的干粮袋子走过去,道:“兄台,留步,不用担心,我不是剿匪的,就是路过这里。”

那一家五口人闻言,顿住脚,不敢走,都面露惧色的回头看向崇祯,将孩子护在身后。

崇祯打量了他们一眼,尤其是鞋子,都已经磨破,临近冬天,还穿着十分单薄的衣服。

‘应该是很匆忙出来逃难的。’

崇祯心里判断着,将手里的干粮袋子递过去,道:“出来的匆匆,没有带什么吃的,这些干粮,就送给你们了。”

说完,他回头看向曹变蛟,道:“让将士们只留两天的口粮,其余的,都分发给沿路灾民。”

“是。”跟着走过来的曹变蛟闻言,连忙应道。

“谢谢!谢谢!”

“谢谢官爷!”

“谢谢,好人有好报。”

四周的灾民听到了,纷纷抬手,有气无力又激动不已的说着感谢的话。

崇祯沿路看过去,这些灾民个个都差不多,消瘦,单薄,面色枯黄,双眼疲倦,迷茫,甚至是绝望。

“多谢官爷。”崇祯边上的一家子,犹豫了一会儿才接过袋子。

男人看着崇祯,陪着笑,女人则急忙拿出来,分给三个孩子。

最大只有七八岁,小的四五岁,接过来就狼吞虎咽,很明显,有几天没怎么吃东西了。

崇祯见状,问道:“兄台,你们从哪里来,这是要去哪里?”

男人迟疑了下,又见大儿子塞给他一块饼让他吃,这才接过来,放到手里,看着崇祯道:“不瞒小兄弟,我们是从河南来的,听说,辽东那边在开荒,我们想去试试。”

崇祯知道孙承宗在辽东开垦荒地,道:“你们是遭了什么灾?”

男人吃了口饼,心里多少有底,默然一会儿,道:“前年水灾,去年旱灾,今年蝗灾。”

崇祯脸角不自觉抽了抽,道:“当地官府不管你们吗?”

男人咬着饼,还没来得及说话,女人突然道:“他们不抢就不错了,怎么还会管我们死活……”

男人瞪了她一眼,与崇祯勉强笑着道:“官府还是管的,只是,这一年又一年的,官府也管不过来的。”

崇祯看着他,又转头看向前路,灾民已经拿到干粮,千恩万谢的坐在地上,慢慢吃起来,枯槁的脸上,竟然出现了笑容。

崇祯面无表情,眉头一松一紧,内心十分压抑,难受,双眼发涩。

王承恩注意到了,上前轻声道:“公子,还得赶路。”

崇祯深吸一口气,又重重吐出来,与那一家人点点头,转身上马,继续向西。

他路过,灾民们纷纷起身。

“多谢恩公。”

“多谢官爷。”

“多谢公子。”

“公子心善,必有大福。”

崇祯坐在马上,看着这些陌生,枯黄的面孔,心里越发难受,回过头与王承恩、曹变蛟,道:“所有人,将身上的钱都分给灾民,回去之后,再还给他们。”

“是。”曹变蛟,王承恩见崇祯心情不好,躬身应着道。

听到崇祯要散钱,灾民们更加激动了,不少人跪地高呼,询问崇祯姓名,要给崇祯立长生位。

作为皇帝,看着百姓这样困苦,短时间内,他又解决不了,心里异常的难受。

他神情有些木然,听着喊叫,他恍惚的轻叹一声,道:“朱振……”

一片吵杂中,崇祯也不是说给谁听的,自顾的由着马慢慢向前走。

‘番薯一时间还起不到大用,灾情会越发酷烈,必须要整顿好吏治,朝廷从上到下,齐心协力的应对灾情才行……’

崇祯心里默默想着。

尽管是皇帝,崇祯此刻也感觉到了太多无奈,有太多太多的事情,不是他随便一句话,一道诏书就能解决的。

足足半个时辰,队伍才重新整齐,继续上路。

曹变蛟跟上崇祯,低声道:“陛下,仔细打听过了,他们是大部分是黄河沿岸的,有的是因为匪盗,有的是灾情,也有的是因为官府逼税,总共一千多人,听说,前面有,后面还有……”

崇祯心里压抑,道:“王承恩,记一下,回京之后,朕要与朝臣好好商议赈灾抚民。”

百姓不稳,就是江山不稳,这是自古以来的定理,有无数的血的教训!

“是。”王承恩轻声应着。

崇祯深吸一口气,收拾心情,拉住马绳道:“加速,尽早回京。”

说着,他拉起马绳,拍打马,开始奔走。

王承恩,曹变蛟一见,立即跟着打马。

近七百人的队伍,在路上奔驰,奔突向昌平。

十一月底,崇祯到了昌平外,杨嗣昌的军营。

对于崇祯的突然到来,杨嗣昌心头吓了一大跳,但面色不漏,神情冷静的领着崇祯进入军营。

崇祯穿着常服,如同一个贵公子,走在军营中,显得异常扎眼。

杨嗣昌一脸肃色,不苟言笑,道:“陛下,是有示下吗?”

崇祯笑着摆手,道:“就是宫里闷了,出来走走。”

杨嗣昌自然不信,恭谨又认真的陪在崇祯身侧。

崇祯走着,也在四处观察。

不多久,他就发现了,杨嗣昌的军营,与卢象升,曹文诏的都不一样。

这里的各种布置,相对来说,十分的刻板,规矩,整齐,来来往往的士兵一个个严肃,没有一语,来去匆匆。

‘军法森严。’

崇祯心里想到了这四个字。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