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气吞大明 > 第一百五十三章 巡视

气吞大明 第一百五十三章 巡视

作者:官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1:20:4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崇祯适应了好一会儿,才定住神,睁大眼,看向炮场。

这时,徐光启递过一个东西到崇祯身前,张大嘴巴似乎说了什么。

崇祯低头看去,居然是望远镜,不由得面露异色,有些欣喜的大声道:“卿家居然有望远镜?”

徐光启只看到崇祯嘴巴开合,一个字也听不清,只能愣神。

崇祯没去管,拿起望远镜,看向炮场。

只见一个个大炮冒着黑烟,巨大的炮筒一震,仿佛炮台都要倒塌。

再向前,阵地里,一个炮弹落下,瞬间击出一个大坑,地面震颤,尘土滚荡。

仔细看去,一颗颗炮弹落下,阵地登时面目全非,被炮击的千疮百孔。

有个一人高的土丘,瞬间就没了。

‘这要是打在人身上……’崇祯脖子发冷,不敢想,但心里越发振奋。

有了这东西,面对建虏,他心里底气又多了不少。

等炮击停了,崇祯心情还难以平静,拿着望远镜,来来回回的看。

而他身后侧的人,一个个已经开始摘耳塞,神情各异的立着。

王承恩是第一次见这种情景,着实被震撼到了。

这才是十门,若是几十,上百,那种场面,简直不可想象。

在战场上,或许威力没有那么大,但心里冲击,很可能会是噩梦。

曹变蛟面色相对平静,他是见识过的,一颗炮弹下去,被击中的人必然四分五裂,只要是身体重要部位,基本上是血肉模糊,绝无幸存可能!

徐光启就更平静了,他不知道试验了多次,已经看了无数遍。

崇祯还在看,阵地上青烟缭绕,漆黑的大炮上水雾腾腾,炮兵已经开始降温了。

看了不知道多久,崇祯心满意足的放下望远镜,笑着道:“好。卿家,继续研究,继续造,这样的大炮,越多越好……”

因为炮声,他脑子现在还嗡嗡的,说出的话,连自己都听不见。

徐光启听着,道:“臣领旨。”

毕懋康等人相视微笑,有了陛下的支持,他们的研究就能继续推进了。

崇祯转头看向徐光启,道:“卿家,除了实心弹,有没有开花弹?”

相比于实心弹,开花弹威力更好,在战场上的杀伤力巨大。

徐光启连忙道:“有,臣等还在试验,开花弹的发射有些问题,需要仔细,妥善的去解决……”

崇祯看着徐光启嘴在动,听不到一点声音,不由得拍了拍头,笑着道:“朕被震聋了,待会儿再说吧。”

徐光启见着,伸手指了指耳朵。

崇祯一怔,连忙从耳朵里拿出耳塞,顿时就感觉回到了现实世界,不由得笑着道:“卿家刚才说什么?”

徐光启躬着身,道:“陛下,开花弹用大炮发射,还有许多难题,臣等还在研究。”

崇祯点点头,道:“好,卿家继续研究,需要钱粮,器物,人手,尽管与朕说。”

“谢陛下!”徐光启抬着手道。苍老的脸上,带着疲惫的笑容。

崇祯又看了眼炮台,道:“诸位卿家都辛苦了,咱们找个地方坐下说。”

徐光启想了想,道:“陛下,去武库坐一坐?”

崇祯双眼一亮,道:“好。走!对了,给与朕来的人准备一些吃的,让他们好好休息,辛苦一晚上了。”

“是。”徐光启应着道。

“除了王承恩与曹变蛟,其他人都去吧,”

崇祯走下瞭望塔,道:“军器监能有什么事情。”

军器监的防卫,也是由禁军负责。

王承恩与曹变蛟应着,开始安排他们的人手。

徐光启领着崇祯,向着不远处的一座正方形石墙小楼走去,边走边道:“陛下,火炮,臣等是结合了西洋人的技术,开花弹也是。臣等不止在研究大型炮,小型炮也在研制,这样,不止是守城,攻城,野战,或许都能用上……”

崇祯脸上都是满意的微笑,道:“卿家每段时间的奏报,朕都仔细看过了,非常好。朕还是那句话,将来的战争,大炮将会起到举足轻重,甚至决定性的作用,远距离的进攻,既能减轻自身的伤亡,也能威慑敌方,取得战术,战略上的优势……”

徐光启不止在科学上有建树,对军事也有相当的研究,闻言立刻道:“陛下说的是,臣认为,眼下的刀兵相接,很可能要过时,未来的战争,将是火器的天下,谁的火器威力更大,谁就能决定胜负,若是不能走在最前面,或许会迎来不可预测的变数……”

崇祯眉头一挑,悄悄瞥了眼徐光启,他向来不敢小觑任何人,却是也没想到,徐光启能看到这么远。

笑容收敛了几分,左手一甩,佛珠扣在手掌,慢慢的转动着,崇祯道:“卿家说的不错,是以,我们一定要走在最前面,落后一步,就是万劫不复,一定要用心,用力去做……”

徐光启默默的跟着在崇祯身旁,面上不动,心里却并不平静。

这位年轻的皇帝陛下,似乎有着远超年纪的成熟,一些看法,观点,想法,都令他颇为惊异,有的他能想到,有的是他还不能理解的。

就比如,上次他奏本回复中的‘石油可大用,须专研’。

他研究了一阵,却还是不得要领,不知道‘大用’在哪里。

一众人说着,就来到了武库。

徐光启领路,带着崇祯来到了一间不大的偏庁。

等崇祯落座,徐光启就命人推着一个架子进来,上面摆满了各种武器。

在崇祯好奇的注视中,徐光启推着一个木箱子走到崇祯跟前,道:“陛下无需担心,这只是模型,并不会爆炸。”

崇祯放下佛珠,拿着茶杯,顾不得喝,道:“卿家直接说,朕听着。”

徐光启躬着身,道:“是。这名:万人敌。臣在原本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此物点燃,抛入敌营,便会不断的旋转,喷出火焰,铁屑,甚至是毒物。此万人敌制作简单,很容易制造,即可投掷,也可埋入地下做设伏……此万人敌一旦点燃,方圆数丈都不能幸免,威力巨大……”

‘地雷,不,是两用的,手雷兼地雷……’

崇祯心头讶异,没想到徐光启居然研究出了这种东西。

徐光启介绍了好一阵子,又推过架子,指着三个圆筒道:“陛下,这是三种臣改进过的火铳,既能单兵使用,也可在战船上,关隘上使用,射程可有五十丈,连发三次……”

崇祯放下茶杯,直接站起来跑了过去。

他伸手去拿最上面的,手腕一沉,感觉起码有三十斤,他用力握好,仔细打量。

这不是后世的火枪,是一个直筒,更像是一个小型的火炮筒。

崇祯看着炮口,又看看填弹口,道:“真的能连发三次?”

现在的火铳,不管东西,最大的麻烦,就在于换弹难,单兵火器,只能开一枪就扔掉,拿起刀拼,在战场上,这形同鸡肋。

但是,如果能连发三次,即便是鸡肋,也是食之有味了。

“是,臣待会儿,可以让人为陛下演示。”徐光启道。

崇祯连连点头,看向下面,有一把与后世长枪极其相似的,拿起来,道:“这是什么?”

徐光启见着,道:“陛下,这是根据神器谱制造的迅雷铳,这有六个子铳,射击时,可轮流射出,射出约有三十丈……”

崇祯拿起来,架在胸口,果然,真的如同后世长枪,眯着一只眼,瞄着窗外,道:“真是好东西,这要是大量装备,不论是守城还是野战,都大有用处……”

徐光启道:“是。在万历年间,迅雷统在靖海时,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谓的‘靖海’,就是清剿沿海的倭寇。

崇祯放下来,在手里翻来覆去的打量,又看向架子上还有很多火器,忽然道:“神器谱?这名字有点耳熟,谁著的?”

徐光启连忙道:“是万历年间,故中书舍人赵讳士祯所著。赵公仕途坎坷,名声不显,是以朝野知道的人并不多。”

“中书舍人,七品官?”

崇祯闻言,有些感慨的道:“如此大才,可惜了。”

徐光启没有说话,大明埋没的人,何止一个赵士祯。

崇祯摆弄了好一会儿,又看向下面。

这架子不大,林林总总,摆放了二十几样东西。

有火器,也有甲胄,刀兵,弓箭。

崇祯拿起一样,徐光启就认真介绍。

渐渐的,崇祯明悟过来,徐光启做的是‘改进’,并不是发明创造。

崇祯正在试拉一张弓,抬头看就看到一个金发碧眼的高大西洋人出现在门口。

他与崇祯四目相对,不急不忙的单手抱胸,道:“小佛朗机人罗雅谷,参见大明皇帝陛下。”

崇祯慢慢放下弓,看着他,笑着道:“罗先生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我大明,远来是客,无需多礼。”

“谢皇帝陛下。”罗雅谷放下手。他脸上没有什么表情,看着崇祯,眼中更多是好奇。

“进来坐吧,徐卿家,准备一点吃的,咱们边吃边聊。”崇祯放下弓,松了松肩膀,笑着道。

徐光启与崇祯说过很多次,有几个西洋人一直在协助他,这罗雅谷就是其中之一。

“是。”徐光启应着,走过去与罗雅谷说了几句,罗雅谷便走进来,十分淡定的坐在崇祯边上不远。

崇祯有空喝了口茶,心里舒服多了,就看向罗雅谷,道:“罗先生,朕对西洋特别好奇,你们那里,是什么模样?”

罗雅谷眉头皱了下,摇了摇头,道:“皇帝陛下,西洋,我们那,一直在打仗,从来没有停过。我们与其说是来大明做客,不如,说是不得已,流浪到大明的,无家可归之人。”

崇祯对欧洲现在的情况其实没多少印象,但打仗应该确实是,欧洲一直比较乱。

罗雅谷操着一口流利的汉语,目光注视着崇祯,道:“陛下,有一个不情之请,还请能答应。”

崇祯微笑,道:“请说。”

罗雅谷犹豫了下,又看了眼门外,见徐光启没有回来,脸色有些艰难,忽然间站起来,再次单手抱胸,弯腰道:“陛下,我们,都是流浪之人,很难觅得一个可以容身的地方。我们在广东,有几千人,现在,当地的官府,不允许我们居住,要赶我们走。陛下,我们,很喜欢大明,我们能为大明做很多事情,也能向您效忠,恳请您,能够收留我们……”

崇祯神情不动,其实,徐光启之前与他说过这件事。

小佛郎机,也就是葡萄牙人。

他们有大约两千人聚居在广东沿海,倒是规矩,但当地官府以‘西夷不信’为由,要将他们赶走。

罗雅谷见崇祯不说话,神色紧张起来,急忙道:“我们,愿意为大明皇帝陛下献上白银三十万两,也能为大明铸造火器,我们会做很多事情,对陛下,对大明,百利无一害,恳请陛下允准。”

崇祯看着他,道:“你们与佛朗机关系不好吗?为什么不去吕宋?”

吕宋,是菲律宾古国之一,现在是佛朗机,也就是西班牙的殖民地。

罗雅谷神情凝重,道:“是的。我们正在打仗,佛朗机人,满世界的在追杀我们。”

这个崇祯倒是知道,现在,西班牙人是海上霸主,葡萄牙已经没落。

崇祯看着罗雅谷,心里想了很多。

外面已经是大航海时代了,但大明,还在茫茫然。

大明,需要一个窗口,一个可以看向外界的窗口。

罗雅谷见崇祯不说话,神色越发诚恳,直接跪地,道:“无上的大明皇帝陛下,只要您肯收留我们,请尽管提出您的条件。”

罗雅谷以及那些广州的葡萄牙人,其实没有到绝境,只是,他们若离开大明,在海上漂泊,面对西班牙人的虎视眈眈,将是九死一生。

王承恩,曹变蛟看着这西夷人,又看向崇祯,一直没有说一句话。

徐光启还没有回来,这偏庁里,一片安静,所有人都在等崇祯。

“朕,可以让你们留下。”崇祯沉吟良久,平静的声音响起。

“谢陛下。”罗雅谷仍旧跪在地上,没有起来。他知道,不会没有条件。

崇祯面色不动,淡淡道:“朕,允许你们在京城暂住,发暂住证,为期两年,每两年每人一万两银子,除了京城,任何人地方不允许。朕给你们国民待遇,不会欺压你们。”

罗雅谷跪在地上,心里默默一算,吓了一大跳,每人一万两,他们一千八百多人,就是近两千万两银子!

而且是每两年!

这时,徐光启进来了,看到罗雅谷跪在地上,心里一惊,连忙就要上前。

崇祯道:“不止是你们,所有人外国人都是如此。朕给你们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之内不能留,就只有去。”

徐光启闻言,看着跪在地上的罗雅谷,默然不语。

罗雅谷头磕在地上,神色艰难,好一阵子,道:“陛下,一万两,有些太多了,我们负担不起……”

“你们小佛朗机人的银子,不比佛朗机少,”

崇祯打断了他,道:“选择权在你们。你们考虑清楚,在户部缴银登记。去吧。”

罗雅谷见崇祯态度坚决,脸角皱成一团,最终还是无奈的叹了口气,道:“是,谢陛下。”

罗雅谷起身,还是行完礼,一丝不苟的走了。

崇祯见他走了,转向徐光启,道:“有些事情,不能与这些西夷人相通,可用,也得防着。”

徐光启抬起手,道:“臣明白。”

崇祯倒也不担心徐光启在这方面大意,继而笑着左右四顾,道:“累了一天了,都坐下吧,吃一点。”

王承恩没说话,曹变蛟道:“陛下,臣想去与将士们一起吃。”

崇祯又回头看了他一眼,顿了下,道:“好,去吧。”

王承恩道:“皇爷,奴婢去收拾一下。”

崇祯摆了摆手,道:“要去就都去吧,徐卿家,咱们边吃边说。”

徐光启倒是从容一些,谢恩之后,就坐在崇祯对面。

徐光启看着厨子战战兢兢上菜,躬着身道:“陛下,这里都是粗茶淡饭,还请陛下莫要见怪。”

崇祯见着有鱼有肉,笑着道:“比朕宫里好多了,伙食费不要省,这里的所有人都很辛苦,不要慢待了。”

徐光启闻言,想着毕自严曾经说过的话,躬身道:“谢陛下。”

崇祯拿起筷子,端起碗,道:“不需要客套了。朕准备明年开春,在全国各地,尤其是灾情严重的地方,强行推广甘薯。户部那边筹集了很多种子,但估计不够,卿家是这方面的专长……朕知道,卿家很辛苦,抽个空,与户部那边聊一聊……”

徐光启坐着不动,道:“这是臣分内之事,待毕尚书回京,臣会亲自去户部。”

崇祯点头,吃了口菜,道:“朕已经让工部,抽调各方面的专才,充实军器监,军器监占地三百亩,可能还是小了,不过这里空旷,慢慢扩大就是。钱粮方面,这次整顿盐政,朕内库倒是多了不少,还有两百万两,拨一百五十万两给军器监。除了辽东的火炮外,神机营还需要大量的火器,具体的目录,朕待会儿给卿家,务必在明年年中准备好,移交给神机营……”

崇祯来这一趟,不是只来看一看的。

徐光启认真听着,不时的应声。

他有种十分清晰的感觉,这位年轻的陛下,似乎在准备着什么事情,像是要打一场大战。

但遍观大明,除了平辽,似乎没有大的战事。可之前这位年轻陛下亲口说过,短时间内,不会发动平辽。

崇祯与徐光启聊了很多,吃完后,又在这军器监转了一大圈。

崇祯很满意,没有多耽搁,当晚就离开军器监,直奔遵化。

仍旧是骑着马,崇祯拉着马绳,已经熟练很多,迎着晚上清凉的冷风,瞥头向曹变蛟,道:“变蛟,你的神机营的装备,朕给你找好了,最迟明年年中齐备,下面,朕就看你的了。”

曹变蛟神色一正,连忙抬手,沉色道:“臣一定为陛下训练出一支强兵!”

他双腿死死夹着马,绷着脸,语气紧张。

崇祯见着,微微一笑,道:“朕信得过你。先去看看卢象升的练兵,然后去见你二叔。”

“是。”曹变蛟神色严肃道。

崇祯轻轻打马,快了一点,道:“神机营以前的资料朕都给你了,你看过之后,再找些前辈,好好聊聊,学一学。神机营的作战,与你们以往不同,要灵活变通,不能拘泥于成法……”

曹变蛟打马,紧跟在崇祯边上,一直的应是。

两天后。

崇祯一行人,到了卢象升的军营。

从远处看,这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庄园,并没有军营那么的戒备森严。

直到进了第二道门,才发现,里面真的是戒备森严。

卢象升一身的甲胄,领着崇祯向里面走。

卢象升身旁,还有不少人,崇祯只看过卢象升给的名单,倒是不认识,但有些人与卢象升长相相似,应该是卢氏人。

卢象升走在崇祯身侧,脸角相比以前更显分明,他道:“陛下,原本臣已经招募到两万人,兵部那边核检之后,裁撤了五千,目前这里总共有一万五千人,分三个卫,十五个千户……”

崇祯听着就道:“这军制,是要改的。兵部那边的奏议,是将我大明十三省的卫所进行整合,建十一卫,五大京营,你这,是其中之一。当然,这是暂时的,还得仔细推敲,没有定案……”

卢象升并不知道这些,一边应着一边领着崇祯,就来到了演武场。

崇祯站在不远处,停住话头。

有一队士兵在赤膊绕圈跑步,手里举着刀,动作整齐,一边跑一边喊:死战!死战!死战!

在他们左边,是一队士兵端着长枪,在不断的向着一个个草人进行着刺的动作。

在右边,有一队人,正在立定,站着一动不动,身后都背着大包。

更远处,有近千人的规模,正在对练,刀兵相击声清晰可见。

崇祯见着俨然整齐的一幕,余光瞥了眼卢象升,微笑着道:“很不错。卿家认为,他们多久能有一战之力?”

卢象升一抱拳,沉声道:“陛下,再给臣半年时间,必然是一支精兵!”

崇祯眉头一挑,笑着道:“卿家这么有信心?”

卢象升,可不是说大话的人。

------题外话------

六千字大章。

求月票~

求两个全订~~~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